图书介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材 景观生态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材 景观生态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2591022.jpg)
- 郭晋平 周志翔主编 著
-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材 景观生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景观1
1.1.1 景观的概念1
前言1
1.1.2 景观的基本特征5
1.1.3 景观要素和景观结构成分6
1.2 景观生态学7
1.2.1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7
1.2.2 景观生态学的特点8
1.2.3 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地位10
1.3.1 景观生态学发展简史11
1.3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现状11
1.3.2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流派13
1.3.3 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和研究现状14
1.4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18
1.4.1 3个研究方向18
1.4.2 景观生态学的整合19
1.4.3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21
第2章 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24
2.1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24
2.1.1 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25
2.1.2 等级系统理论26
2.1.3 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28
2.1.4 时空尺度29
2.1.5 空间镶嵌与生态交错带33
2.1.6 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34
2.1.7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35
2.1.8 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36
2.2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39
2.2.1 景观的系统整体性原理39
2.2.2 景观生态研究的尺度性原理39
2.2.3 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40
2.2.5 景观的文化性原理41
2.2.4 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41
2.2.6 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42
2.2.7 景观多重价值原理43
第3章 景观形成因素44
3.1 地质地貌因素44
3.1.1 地貌营力44
3.1.2 主要岩石类型及其地貌特征45
3.1.3 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及其景观特征47
3.2 气候因素52
3.2.1 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区52
3.2.2 气候与景观特征54
3.2.3 全球气候变化与景观变化55
3.3 土壤因素57
3.3.1 土壤及土壤分类57
3.3.2 土壤的地域分布规律58
3.3.3 土壤的景观意义60
3.4 植被因素61
3.4.1 植被类型61
3.4.2 植被分布63
3.4.3 中国植被分区64
3.5 干扰66
3.4.4 植被对景观的作用66
3.5.1 干扰的概念及类型67
3.5.2 干扰状况68
3.5.3 干扰的景观意义69
第4章 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73
4.1 景观结构模型73
4.1.1 斑块73
4.1.2 廊道79
4.1.3 本底82
4.1.4 网络84
4.1.5 生态交错带86
4.2.1 景观多样性的概念及测度91
4.2 景观异质性91
4.2.2 景观异质性的概念及测度93
4.2.3 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98
4.3 景观空间格局102
4.3.1 景观格局的概念102
4.3.2 景观格局的意义102
4.3.3 景观格局的类型103
4.3.4 景观格局分析105
第5章 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108
5.1.1 景观过程的动力与运动机制109
5.1 景观过程109
5.1.2 景观生态流113
5.2 景观要素的相互作用119
5.2.1 景观要素对流的影响119
5.2.2 景观要素的相互作用126
5.3 景观的一般功能131
5.3.1 景观的生产功能132
5.3.2 景观的生态功能139
5.3.3 景观的美学功能141
5.3.4 景观的文化功能145
6.1 景观稳定性和景观变化150
6.1.1 景观稳定性概述150
第6章 景观动态变化150
6.1.2 斑块动态与景观变化驱动力154
6.1.3 景观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空间模式158
6.1.4 景观破碎化162
6.2 景观变化的时空尺度164
6.2.1 景观变化的尺度等级164
6.2.2 景观变化的尺度依赖性165
6.2.3 尺度推绎169
6.3 景观变化中人的作用172
6.3.1 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干扰作用172
6.3.2 人类对管理景观的改造作用175
6.3.3 人类对人工景观的构建作用176
6.3.4 景观生态建设176
第7章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189
7.1 景观生态分类189
7.1.1 景观生态分类的概念189
7.1.2 景观生态分类的原则190
7.1.3 景观生态分类的方法190
7.1.4 景观制图195
7.2 景观评价196
7.2.1 景观评价的概念和特点196
7.2.2 景观评价的内容和方法197
7.2.3 景观评价的程序198
7.2.4 各种类型的景观生态评价概要199
7.3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实例206
7.3.1 确定评价的时空范围——广州白云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概况206
7.3.2 收集资料,构建景观信息系统平台,划分景观类型206
7.3.3 构建景观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景观属性208
7.3.4 景观保护等级划分217
第8章 景观生态规划219
8.1 景观生态规划概述219
8.1.1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219
8.1.2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222
8.2 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和方法225
8.1.3 景观生态规划的目的和任务225
8.2.1 景观生态规划的一般工作步骤226
8.2.2 景观生态规划要点228
8.2.3 景观生态规划方法230
8.3 自然保护区规划232
8.3.1 自然保护区规划的目标和原理232
8.3.2 生物保护的景观安全格局设计235
8.4 森林公园规划236
8.4.1 森林公园的类型236
8.4.2 森林公园的景观生态规划238
8.5.2 河岸森林景观与流域生态安全240
8.5 林区景观生态规划240
8.5.1 林区景观生态规划的目的和任务240
8.6 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242
8.6.1 城市绿地景观的组成结构特点242
8.6.2 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和原则243
8.6.3 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规划目标和步骤244
8.6.4 城市绿地景观格局规划245
8.7 湿地景观保护与管理规划247
8.7.1 湿地及其景观结构与功能247
8.7.2 湿地景观面临的主要威胁248
8.7.3 湿地景观生态规划的途径和方法249
8.8.1 乡村景观生态规划概述251
8.8 乡村景观生态规划251
8.8.2 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重点252
8.8.3 典型农业景观生态规划案例253
第9章 景观生态数量化方法257
9.1 景观生态数量化研究方法概述257
9.1.1 景观生态数量化研究的意义257
9.1.2 景观生态数量化研究方法的分类258
9.2 景观生态研究数据260
9.2.1 景观生态研究的数据类型260
9.2.2 景观生态研究数据的收集262
9.2.3 景观要素分类264
9.2.4 景观分类图的编绘268
9.2.5 景观格局分析空间取样方法271
9.3 景观要素斑块特征分析273
9.3.1 景观要素斑块规模273
9.3.2 景观要素斑块形状274
9.4 景观异质性分析276
9.4.1 景观斑块密度和边缘密度276
9.4.2 景观多样性277
9.4.3 景观镶嵌度和聚集度278
9.5.2 异质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280
9.5.1 同质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280
9.5 景观要素空间相互关系分析280
9.6 景观要素空间分布格局分析281
9.6.1 景观要素空间分布随机性判定281
9.6.2 景观要素空间分布趋势面分析286
9.6.3 景观要素空间分布格局聚块样方方差分析287
9.6.4 景观空间自相关分析288
9.6.5 地统计分析290
9.7 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291
9.7.1 景观模型概述291
9.7.2 马尔柯夫模型及其应用293
参考文献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