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汽车构造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汽车构造 第2版
  • 肖生发,赵树朋主编;冯樱,郭一鸣,杨宗田副主编;明平顺主审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54页
  • 文件大小:166MB
  • 文件页数:4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汽车构造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 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概况1

0.1.1 汽车的诞生与发展1

0.1.2 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3

0.1.3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7

0.2 汽车定义及组成10

0.2.1 汽车定义10

0.2.2 汽车组成10

0.3 汽车分类及代号11

0.3.1 汽车分类11

0.3.2 汽车产品型号规则13

0.3.3 汽车代号14

思考题15

第1章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知识16

1.1 概述16

1.1.1 发动机的发展16

1.1.2 发动机的分类17

1.1.3 发动机基本结构与术语18

1.2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0

1.2.1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20

1.2.2 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21

1.2.3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22

1.3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与内燃机型号编制规则23

1.3.1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23

1.3.2 内燃机名称及型号编制规则25

1.4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26

1.4.1 动力性指标27

1.4.2 经济性指标27

1.4.3 环境指标27

1.4.4 可靠性指标和耐久性指标28

思考题29

第2章 曲柄连杆机构30

2.1 概述30

2.1.1 工作条件30

2.1.2 受力分析31

2.2 机体组31

2.2.1 气缸体32

2.2.2 气缸盖与气缸盖衬垫35

2.2.3 油底壳37

2.3 活塞连杆组37

2.3.1 活塞37

2.3.2 活塞环40

2.3.3 活塞销44

2.3.4 连杆45

2.4 曲轴飞轮组47

2.4.1 曲轴47

2.4.2 扭转减振器52

2.4.3 飞轮53

2.5 发动机的悬置53

思考题54

第3章 配气机构55

3.1 概述55

3.1.1 发动机换气55

3.1.2 充气效率56

3.1.3 配气相位57

3.2 配气机构布置形式及组成58

3.2.1 布置形式58

3.2.2 气门组62

3.2.3 气门传动组65

3.3 可变配气机构69

3.3.1 气门可变机构69

3.3.2 配气定时(配气相位)可变机构70

3.3.3 气门定时和升程可变机构71

思考题72

第4章 化油器式汽油机供给系统73

4.1 概述73

4.1.1 汽油的基本特性73

4.1.2 汽油机对燃料供给系统的要求74

4.1.3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组成74

4.1.4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75

4.2 化油器80

4.2.1 主供油系统80

4.2.2 其他供油系统81

4.3 汽油供给装置85

4.3.1 汽油箱85

4.3.2 汽油泵87

4.3.3 汽油滤清器88

思考题88

第5章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90

5.1 概述90

5.1.1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优点90

5.1.2 系统的组成与分类91

5.2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98

5.2.1 汽油供给系统98

5.2.2 空气供给系统102

5.2.3 电子控制系统105

5.3 汽油缸内直喷系统108

5.3.1 工作原理108

5.3.2 典型结构109

思考题110

第6章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112

6.1 概述112

6.1.1 柴油的基本特性112

6.1.2 柴油机对燃料供给系统的要求114

6.1.3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组成115

6.1.4 可燃混合气形成的影响因素与燃烧室116

6.2 喷油器119

6.2.1 功用与分类119

6.2.2 孔式喷油器119

6.2.3 轴针式喷油器121

6.3 喷油泵121

6.3.1 功用与分类121

6.3.2 柱塞式喷油泵122

6.3.3 转子分配式喷油泵131

6.4 调速器135

6.4.1 功用与分类135

6.4.2 两极式调速器136

6.4.3 全程式调速器140

6.5 柴油供给装置146

6.5.1 柴油滤清器146

6.5.2 油水分离器147

6.5.3 输油泵147

思考题149

第7章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150

7.1 概述150

7.1.1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发展150

7.1.2 系统组成与分类151

7.2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组成151

7.2.1 电控直列泵151

7.2.2 电控分配泵153

7.2.3 电控单体泵155

7.2.4 电控泵喷嘴156

7.3 共轨柴油喷油系统157

7.3.1 工作原理157

7.3.2 典型结构159

思考题163

第8章 进、排气系统及排气净化装置164

8.1 进气系统165

8.1.1 空气滤清器165

8.1.2 进气支管167

8.2 排气系统169

8.2.1 排气支管169

8.2.2 进气、排气支管的布置169

8.2.3 消声器170

8.3 汽车发动机增压171

8.3.1 基本原理与分类171

8.3.2 涡轮增压系统172

8.4 排气净化装置176

8.4.1 催化转换器TWC176

8.4.2 废气再循环装置EGR177

8.4.3 柴油机微粒过滤器DPF179

8.4.4 汽油蒸发控制系统EVAP179

思考题180

第9章 冷却系统与润滑系统181

9.1 冷却系统181

9.1.1 功用与组成182

9.1.2 冷却强度调节183

9.1.3 主要部件184

9.1.4 冷却液189

9.2 润滑系统189

9.2.1 功用与组成189

9.2.2 润滑方式与润滑油路190

9.2.3 主要部件192

9.2.4 润滑剂195

思考题197

第10章 点火系统与起动系统198

10.1 概述198

10.1.1 点火系统的分类198

10.1.2 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199

10.2 传统点火系统201

10.2.1 点火线圈201

10.2.2 分电器202

10.2.3 火花塞206

10.3 电子点火系统和微机控制点火系统207

10.3.1 电子点火系统207

10.3.2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212

10.4 起动系统215

10.4.1 组成及工作原理215

10.4.2 起动机216

思考题218

第11章 汽车底盘的基本知识219

11.1 概述219

11.1.1 底盘的组成219

11.1.2 汽车的布置形式220

11.2 汽车的基本原理222

11.2.1 汽车行驶的原理222

11.2.2 汽车制动的原理223

11.3 汽车的主要性能224

11.3.1 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224

11.3.2 汽车的制动性224

11.3.3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225

11.3.4 汽车的通过性225

思考题225

第12章 离合器226

12.1 概述226

12.1.1 汽车离合器的功用226

12.1.2 离合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27

12.1.3 离合器的基本要求和分类228

12.2 摩擦离合器229

12.2.1 周布弹簧离合器229

12.2.2 膜片弹簧离合器232

12.2.3 从动盘和扭转减振器234

12.3 离合器操纵机构237

12.3.1 机械式操纵机构237

12.3.2 助力式操纵机构237

思考题241

第13章 变速器与分动器242

13.1 概述242

13.1.1 变速器的功用242

13.1.2 变速器的类型243

13.1.3 齿轮式变速器的工作原理243

13.2 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245

13.2.1 两轴式变速器245

13.2.2 三轴式变速器249

13.2.3 组合式变速器253

13.3 同步器254

13.3.1 无同步器的换挡过程254

13.3.2 同步器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256

13.4 变速器操纵机构259

13.4.1 功用和类型259

13.4.2 操纵机构的构造261

13.5 分动器263

思考题266

第14章 自动变速器267

14.1 概述267

14.1.1 自动变速器的类型267

14.1.2 组成及工作原理268

14.2 液力耦合器和变矩器269

14.2.1 液力耦合器269

14.2.2 液力变矩器270

14.3 行星齿轮变速器275

14.3.1 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275

14.3.2 行星齿轮变速器换挡执行元件277

14.3.3 典型行星齿轮变速机构278

14.3.4 自动换挡操纵系统282

14.4 无级变速器284

14.4.1 组成和工作原理284

14.4.2 主要部件285

14.5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286

14.5.1 AMT系统组成287

14.5.2 AMT系统的工作原理287

14.6 双离合变速器288

14.6.1 DCT的组成289

14.6.2 DCT的工作原理290

思考题291

第15章 万向传动装置292

15.1 概述292

15.1.1 汽车对万向传动装置的要求292

15.1.2 组成及工作原理293

15.2 万向节294

15.2.1 十字轴式万向节295

15.2.2 等速万向节298

15.3 传动轴和中间支承301

15.3.1 传动轴301

15.3.2 中间支承304

思考题306

第16章 驱动桥307

16.1 概述307

16.1.1 汽车对驱动桥的要求307

16.1.2 驱动桥的组成与分类308

16.2 主减速器309

16.2.1 单级主减速器309

16.2.2 其他主减速器311

16.3 差速器313

16.3.1 普通差速器314

16.3.2 防滑差速器317

16.4 半轴与桥壳320

16.4.1 半轴320

16.4.2 桥壳321

思考题322

第17章 车架、车桥和车轮323

17.1 概述323

17.2 车架324

17.2.1 边梁式车架324

17.2.2 中梁式车架326

17.3 车桥327

17.3.1 转向桥327

17.3.2 转向轮定位329

17.3.3 转向驱动桥331

17.4 车轮与轮胎333

17.4.1 车轮333

17.4.2 轮胎337

思考题341

第18章 悬架343

18.1 概述343

18.1.1 汽车对悬架的要求343

18.1.2 悬架的组成与分类344

18.2 弹性元件345

18.2.1 钢板弹簧345

18.2.2 螺旋弹簧346

18.2.3 扭杆弹簧346

18.2.4 气体弹簧347

18.3 减振器348

18.3.1 液力减振器349

18.3.2 充气式减振器350

18.4 非独立悬架352

18.4.1 纵置板簧式非独立悬架352

18.4.2 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353

18.4.3 空气弹簧非独立悬架353

18.5 独立悬架354

18.6 平衡悬架358

18.7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359

18.7.1 组成及工作原理359

18.7.2 电子控制变高度悬架系统361

18.7.3 电子控制变刚度悬架系统363

18.7.4 电子控制变阻尼悬架系统363

18.7.5 变高度变刚度变阻尼悬架系统364

思考题365

第19章 汽车转向系统366

19.1 概述366

19.1.1 汽车转向基本特性366

19.1.2 转向系统类型、组成及工作原理368

19.2 机械转向系统370

19.2.1 转向操纵机构370

19.2.2 机械转向器373

19.2.3 转向传动机构375

19.3 动力转向系统377

19.3.1 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与类型378

19.3.2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378

19.3.3 整体式液压动力转向器379

19.3.4 转向液压泵381

19.4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383

19.4.1 组成与分类384

19.4.2 液压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384

19.4.3 电动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386

19.5 四轮转向系统与线控电动转向系统390

19.5.1 概述390

19.5.2 四轮转向系统391

19.5.3 线控电动转向系统393

思考题393

第20章 汽车制动系统395

20.1 概述395

20.1.1 汽车对制动系统的要求395

20.1.2 制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396

20.1.3 制动系统的分类397

20.2 制动器398

20.2.1 鼓式制动器398

20.2.2 盘式制动器404

20.3 液压制动系统406

20.3.1 组成及工作原理406

20.3.2 制动主缸408

20.3.3 真空助力器409

20.3.4 制动轮缸411

20.4 气压制动系统412

20.4.1 组成及工作原理413

20.4.2 气压制动系统的供能装置413

20.4.3 气压制动系统的控制装置416

20.4.4 气压制动系统的传能装置419

20.5 驻车制动系统420

20.5.1 组成及工作原理420

20.5.2 驻车制动器421

20.6 制动力调节装置423

20.6.1 限压阀424

20.6.2 比例阀425

20.6.3 感载阀426

20.6.4 惯性阀427

20.7 制动防抱死系统428

20.7.1 ABS理论基础429

20.7.2 ABS的组成及工作原理429

20.7.3 ABS的分类432

20.8 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434

20.8.1 ESP组成434

20.8.2 ESP工作原理434

思考题435

第21章 新能源汽车436

21.1 概述436

21.1.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436

21.1.2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437

21.2 纯电动汽车437

21.2.1 纯电动汽车的组成及原理437

21.2.2 纯电动汽车的主要特点438

21.2.3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439

21.2.4 纯电动汽车驱动电动机441

21.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444

21.3.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含义444

21.3.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种类445

21.4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448

21.4.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含义448

21.4.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448

21.4.3 燃料电池449

21.5 天然气汽车450

21.5.1 天然气汽车的分类450

21.5.2 天然气汽车的结构450

21.5.3 天然气汽车的特点452

思考题452

参考文献4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