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1344515.jpg)
- 张战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时事出版社
- ISBN:7519502584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9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西方思想家“人类共同体”思想的演进9
一、古代西方“人类共同体”思想9
(一)古希腊、罗马思想家关于“城邦共同体”思想9
(二)中世纪的“宗教共同体”思想12
二、近代西方“人类共同体”思想14
(一)但丁的“世界主义”思想14
(二)“契约共同体”思想16
(三)康德“普遍历史观念”视域下的“人类共同体”23
(四)黑格尔的“伦理共同体”思想25
三、现代西方“人类共同体”思想28
(一)威尔逊的理想主义:十四点原则28
(二)汤因比预言:中国文明将一统全球29
(三)凯尔森的国际治理观31
第二章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渊源35
一、借鉴西方“人类共同体”思想的合理内核35
(一)平等思想36
(二)法治思想39
(三)人本思想42
(四)关于观念(精神)的作用44
(五)世界治理的思想46
二、中华传统文化渊源:天下大同与“协和万邦”47
(一)中国古代的“天下思想”48
(二)以“和”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50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共同体”的理论55
(一)马克思对自然共同体的论述55
(二)马克思对政治共同体的批判56
(三)马克思对“真正共同体”的科学论断58
第三章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63
一、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63
(一)时代主题63
(二)时代特征71
二、当今时代面临的问题和挑战78
(一)和平赤字79
(二)发展赤字84
(三)治理赤字86
第四章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过程89
一、第一阶段:提出和成型阶段89
二、第二阶段:扩展和深化阶段100
三、第三阶段:成熟和落实阶段105
第五章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根本特征112
一、逻辑体系112
(一)本体论112
(二)方法论113
(三)价值观114
(四)系统论114
二、主要内容115
(一)习总书记的时代主题观和国际格局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环境基础115
(二)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体建设的软实力118
(三)共同体建设的递进性、层次性的思想118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方略和总目标123
(五)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28
(六)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的思想128
(七)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的责任和担当129
三、根本特征131
(一)战略眼光,全球视野131
(二)贵和崇义,礼法并用133
(三)开放包容,美美与共135
(四)积极进取,勇担责任136
(五)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主义情怀137
第六章“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140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其意义140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140
(二)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142
二、“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149
三、“一带一路”建设的保障机制153
(一)融资保障153
(二)法治保障158
(三)多边合作机制161
(四)争端解决机制163
第七章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165
一、发挥观念和精神的力量165
(一)树立“地球村”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165
(二)发挥“丝路精神”和“上海精神”的积极作用168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则169
(一)坚持主权平等、对话协商的原则169
(二)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171
(三)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172
(四)坚持交流互鉴的原则173
(五)坚持绿色低碳的原则174
(六)坚持法治的原则175
(七)坚持多边主义的原则177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步骤178
(一)第一步: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178
(二)第二步:构建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命运共同体”179
(三)第三步: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181
(四)第四步:构建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命运共同体”183
(五)第五步:构建中国同发达国家的“命运共同体”184
(六)第六步,实现最终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85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和合文化走向世界186
(一)中华文化的特征186
(二)中国的世界文明观189
(三)推动中国和合文化走向世界190
(四)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192
五、夯实社会民意基础:推进公共外交,国之交在于民相亲194
(一)推进公共外交194
(二)国之交在于民相亲198
第八章 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掣肘因素202
一、观念因素:国际认同抑或意识形态冲突202
(一)意识形态消失了吗203
(二)意识形态随社会情景的变化而变化204
二、文化因素:文明互鉴抑或文明冲突207
三、民族因素:民族主义抑或“新殖民主义”213
四、秩序之争:王道抑或霸道217
(一)中国与现代国际体系关系的演变217
(二)中国坚持以德服人的“王道”220
第九章 中国国际治理思想的一脉相承225
一、“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继承与超越225
(一)“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提出225
(二)“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内涵228
(三)深远意义和影响231
二、建立国际新秩序思想的发展232
(一)建立国际新秩序思想的提出232
(二)国际新秩序思想的内涵233
(三)深远意义和影响235
三、共同发展思想的深化235
(一)共同发展思想的提出235
(二)大国外交战略内涵237
(三)外交思想的实践与反响240
四、和谐世界思想的升华241
(一)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241
(二)和谐世界思想的内涵243
(三)深远意义和影响245
第十章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大意义248
一、理论意义248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伟大创新248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52
二、现实意义256
(一)国内方面256
(二)国际方面258
参考文献264
后记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