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北京历史 第一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共产党北京历史 第一卷
  •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70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7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北京历史 第一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北京的传播1

第一节 五四运动前的北京1

辛亥革命与清王朝的覆灭1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3

资本主义经济在北京的发展5

初期新文化运动7

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北京11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3

北京学生爱国会的成立15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17

第二节 五四运动在北京17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18

爱国运动在北京的发展22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北京的传播26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6

“问题”与“主义”之争29

同无政府主义的斗争31

第二章 北京共产党小组的创立34

第一节 北京率先酝酿建党的活动34

酝酿建党及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立34

到工农中进行宣传组织工作38

共产国际代表在北京的活动41

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43

第二节 北京共产党小组的建立43

北京共产党小组的发展及成员的分化44

北京早期中国共产党党员45

第三节 中共北京早期组织的主要活动51

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51

积极发动和组织工人运动53

建立和领导社会主义青年团56

引导进步社团57

帮助北方主要城市建立党团组织59

加强与共产国际的联系61

认真推选出席党的一大代表64

第三章 创建时期的北京党组织64

第一节 北京代表出席党的一大64

北京代表在党的一大上67

第二节 党的一大后北京党组织的工作72

发展党的组织72

扩大马克思主义宣传73

集中力量组织发动工人运动74

重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和组织进步妇女团体75

开展非基督教运动76

制定中国民主革命纲领77

北方地区工人运动的高涨79

第三节 二七罢工在长辛店79

二七罢工的起因81

坚持大罢工的三天82

军阀的血腥屠杀83

社会各界的声援84

第四章 北京党组织与第一次国共合作87

第一节 中共北京党组织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87

推进国共合作方针的确立87

帮助国民党改组91

发展北方地区国民党组织96

争夺国民革命的领导权100

第二节 同国民党右派的斗争100

同西山会议派的斗争105

第三节 加强中共北京地方组织的建设108

改组中共北京区委108

整顿北京地方团组织110

创办《政治生活》111

开办北方区委党校112

加强对左派团体的领导113

第五章 国民革命运动在北京的兴起和发展115

第一节 北京政变和孙中山莅京115

国共合作前后北京政局的变化115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116

孙中山北上与逝世118

第二节 工农运动的恢复与发展122

工人运动的恢复和高涨122

农民运动的兴起124

第三节 开展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国民会议运动128

推进恢复中苏邦交的斗争128

开展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运动131

国民会议促成会在北京召开133

指导非基督教运动135

第四节 声援上海五卅斗争138

反对帝国主义把持的关税会议143

第六章 从倒段反奉斗争到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143

第一节 掀起空前规模的倒段反奉斗争143

发动倒段反奉斗争145

第二节 中共中央特别会议在北京召开151

中央特别会议召开的背景151

中央特别会议的主要议题和成果153

第三节 “三一八”运动155

帝国主义挑起大沽口事件155

北京人民掀起抗议斗争157

执政府前酿成血案161

段祺瑞被迫下台164

帮助国民军制定战略转移计划166

第四节 加紧在国民军中的工作166

推动国民军策应北伐170

第五节 组织民众支援北伐174

派出大批干部开展农民运动174

改造红枪会等农民自卫武装团体175

扩大联合战线176

第六节 李大钊遇难178

中共北方区委遭受破坏178

各方的营救活动180

李大钊英勇就义181

第七节 北方地区革命形势转入低潮183

第七章 “左”倾错误对北平党工作的影响186

第一节 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覆灭186

蒋介石二次“北伐”186

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北平的建立187

第二节 传达贯彻“八七”会议精神189

“八七”会议的重大贡献189

改组中共顺直省委和北京市委190

盲动主义影响下的“广告暴动”191

六大前北京党组织的整顿193

第三节 党的六大后北平革命运动的恢复196

改组整顿顺直省委196

市委制定新的工作方针199

工会组织的恢复和洋车工人的车潮斗争201

国立大学反对大学区制的斗争203

组织援助留日被捕同胞的斗争204

第四节 “左”倾冒险主义对北平党的工作的影响206

六大后“左”倾思想在党内的发展206

“四二○”示威游行的失败和北平市委的改组208

北平行委和“八一”示威209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北平开始贯彻211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和北平学生南下示威214

九一八事变和东北沦陷214

第八章 九一八事变后北平的抗日反蒋斗争214

抗日救亡运动兴起高潮217

“天津事件”再激狂澜221

支援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222

北平学生南下请愿示威224

北平学生在南京的斗争228

第二节 抗日潮流的起伏231

王明“左”倾错误在北平的进一步贯彻231

“一·二八”事变和抗日反蒋高潮的暂时低落233

长城抗战和《塘沽协定》的签订236

帮助冯玉祥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238

公祭李大钊活动241

工人阶级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246

第三节 在抗日反蒋斗争中的北平工农运动246

建立平郊第一个党的县级地方组织249

第四节 党领导下的北平左翼文化运动250

北平左翼文化运动的出现250

左翼文化团体的成立253

推动左翼文化发展256

在斗争中传播马克思主义259

冲破国民党的文化“围剿”261

第五节 狱中共产党人的斗争265

国民党当局的残酷迫害265

草岚子监狱铁窗苦斗266

英烈囹圄铸忠魂269

第九章 伟大的一二·九运动271

第一节 遵义会议后的北平党组织271

伟大的转折271

摧不垮的北平党组织273

第二节 华北危机燃起抗日救亡怒火274

《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的签订274

日本在华北制造傀儡政权276

第三节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280

一二·九运动的酝酿和准备280

一二·九学生请愿282

“一二一六”示威286

各界人士热情支持北平学生的抗日爱国斗争290

第四节 南下宣传和民族解放先锋队的诞生292

南下扩大宣传团奔赴河北农村292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诞生296

第十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北平的开展299

第一节 瓦窑堡会议精神在北平的贯彻299

刘少奇纠正“左”倾错误301

“六一三”示威和“北平问题”的解决303

新形势下对右倾思想的批判306

第二节 北平抗日统战工作的开展308

改造并扩大青年组织308

促进全国学联和抗日救国会的成立310

推动29军抗战313

加强对上层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317

“一二一二”抗日游行和统一学运的斗争321

北方左翼文化运动的发展326

党的组织工作的彻底转变329

第十一章 卢沟桥事变和北平党工作重点的转移333

第一节 卢沟桥事变 北平沦陷333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333

北平人民支援29军抗战336

北平沦陷339

第二节 北平地下党工作重点的转移342

一切围绕开展抗日游击战争342

党的组织形式和斗争方式的转变344

第三节 开展平郊抗日游击战346

团结争取地方抗日武装346

改造国民抗日军347

第十二章 北平郊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城内工作的开展350

第一节 平郊抗日根据地的初创350

开辟平西350

挺进冀东和冀东大暴动353

第二节 平郊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巩固和发展357

冀热察挺进军“三位一体”战略任务的确定357

巩固平西360

坚持冀东362

开辟平北364

第三节 北平城区党组织隶属关系的调整367

平津唐点线工作委员会和北平城委367

中共北平城委的主要工作369

第十三章 度过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373

第一节 日本侵略者在北平地区的残暴殖民统治373

培植伪政权373

血腥屠杀无辜民众375

疯狂实施经济掠夺376

强制推行奴化教育377

日伪五次实施“治安强化运动”380

第二节 北平抗日军民粉碎日伪“治安强化运动”380

平郊根据地军民不屈不挠的斗争384

到敌后之敌后去391

第三节 平郊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巩固394

建设“三三制”政权394

精兵简政398

减租减息400

大生产运动403

恢复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405

开展整风运动406

中共中央对敌后城市工作的新部署409

第四节 城区党的组织形式的变更和党的工作的新发展409

北平城内党组织的整顿和组织形式的变更411

从根据地向城内派遣干部412

城内党的工作新发展413

第五节 情报工作和党内秘密交通线417

北平地下党情报系统的工作417

秘密交通线的开辟与发展419

第十四章 迎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425

第一节 平郊抗日根据地军民展开局部反攻425

华北敌后战场形势好转425

平郊根据地在巩固中发展扩大427

中共中央再次部署加强敌占大城市工作431

第二节 北平城市工作的新局面431

中共晋察冀分局城工部的组建432

城市党的组织和工作进一步加强433

第三节 对日本侵略者的最后一战437

全面大反攻的开始437

里应外合夺取北平方针的改变440

反对国民党抢占胜利果实的斗争443

第十五章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448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党在北平工作方针的确定448

战后时局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448

国民党统治在北平的重新建立450

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确定北平工作方针453

第二节 党在北平军调部的工作456

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的成立456

北平人民听到了党的声音459

反击反共逆流461

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的撤销464

第三节 开展反甄审斗争和组织进步学生访问解放区466

国民党政府发布歧视沦陷区学生的办法466

反甄审斗争的开展468

组织进步青年秘密访问张家口473

斗争476

伪选的出笼与争取民选的斗争476

第四节 反对北平当局包办国民大会代表选举的476

中山公园音乐堂事件478

第五节 北平工人争取改善生存条件的斗争481

市委加强对工人工作的领导481

门头沟煤矿工人的罢工斗争482

党组织的壮大和工人运动向政治斗争的发展484

第六节 平郊解放区的减租查租和反奸清算斗争485

第十六章 第二条战线在北平的形成490

第一节 全面内战爆发后的北平地下党组织490

恢复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和撤销中共北平市委490

中共南京局领导的北平地下党组织493

“沈崇事件”点燃反美抗暴怒火494

第二节 反美抗暴运动494

北平学生举行反美抗暴大游行498

北平各界对学生正义行动的声援和支持501

反美抗暴怒火蔓延各大城市503

总结经验,坚持斗争505

第三节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五二○”运动507

开辟“第二战场”和适时转变斗争策略507

揭开新的斗争高潮的序幕512

凸现新的人民运动的潮头513

“五二○”运动和华北学联的成立516

第四节 第二条战线形成期间的文化斗争524

支持发展进步文化524

灵活的斗争策略528

在第二条战线中发挥文化斗争的作用529

第十七章 反饥饿、反迫害斗争深入发展532

第一节 顺应形势发展及时调整城市工作方针和策略532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532

蒋介石国民党疯狂“戡乱”533

北平地下党及时调整工作方针策略535

加强南北两系学委的团结537

建立党的地下电台538

发展党的外围组织和公开合法的进步社团539

助学运动的开展541

第二节 助学运动和声援南方学生反迫害斗争541

要求保障人权的斗争545

抗议杀害于子三547

声援上海同济大学学生的斗争549

第三节 向中央工委汇报北平城市工作550

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汇报的主要内容550

刘少奇对北平城市工作的指示552

结合实际落实中央工委指示553

第四节 四月风暴554

抢救教育危机斗争再度兴起554

保卫华北学联556

抗议传讯北京大学12名学生558

师范学院血案和“四九”大示威561

抗议“四一一”暴行564

第五节 反对美国扶植日本侵略势力复活的斗争568

美国积极扶植日本侵略势力复活568

反美扶日运动的兴起569

“六九”反美扶日大游行和各界对美抗议570

第六节 “七五”血案与“七九”大示威572

东北学生抵平后的窘况572

“七五”血案573

“七九”大示威577

保存力量,迎接新的风暴580

电信职工的“六八斗”斗争和饿工斗争583

第七节 北平工人的反饥饿、反迫害斗争583

北平地下党平委领导的工人斗争589

报业工人的斗争591

第八节 粉碎“八一九”大逮捕592

国民党密谋大逮捕和地下党的应变准备592

进步师生紧密团结反迫害593

组织撤退596

第十八章 迎接北平的和平解放598

第一节 北平解放前夕地下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598

平津战役前的北平局势598

华北局城工部确定北平地下党的工作中心600

机智获取国民党军阴谋偷袭西柏坡的重要情报602

第二节 杰出的情报工作602

及时掌握敌军高级将领的动态和心态604

通过多种关系获取情报606

第三节 护厂护校607

粉碎国民党南迁学校和工厂的图谋607

开展大规模群众性的护厂护校斗争609

做好留住人才的工作611

第四节 上层统战和策反敌军613

争取傅作义的工作613

策动国民党军队起义615

中共北平市委成立617

第五节 接管北平的组织准备617

确定接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具体政策618

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北平市人民政府的成立619

为接管工作调配和训练干部620

第六节 北平和平解放621

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621

平郊人民踊跃支前624

北平和平解决问题协议的签订625

威武雄壮的解放军入城式629

第十九章 人民共和国首都的诞生632

第一节 接管北平和建立人民政权632

对北平接管的方针632

接管过程633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新政权635

第二节 北平地下党会师和组织公开639

北平解放时地下党组织概况639

地下党员大会师639

全部公开党的组织和党员641

整理党的组织和发展壮大党的队伍643

毛泽东“进京赶考”645

第三节 安定人民民主秩序和稳定民生650

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650

治理社会混乱653

安定民生654

党在城市工作重心的转移657

第四节 恢复和发展生产657

切实贯彻“四面八方”的政策659

恢复和发展生产取得明显成效661

完成土地改革663

第五节 北京——人民共和国的伟大首都665

中共中央决策定都北平665

为开国大典作准备669

第六节 天安门前的开国大典672

结束语675

大事索引683

后记7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