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摆脱小农之困 云南农村改革四十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郑宝华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217804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435页
- 主题词:农村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云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摆脱小农之困 云南农村改革四十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3
云南农村改革40年:小农户当家3
第一节 政策演进历程3
一、构建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4
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6
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9
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14
第二节 辉煌成就18
一、农村经济全面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
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质量全面提升29
三、农村发展能力增强34
第三节 根本经验39
一、让小农户当家,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39
二、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41
三、从省情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探索创新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41
四、将农业作为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力度42
第四节 主要问题及深度分析43
一、缺乏第二、第三产业的有效带动,大量农业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44
二、重工业化的经济结构,排斥农民非农就业45
三、小农户单打独斗的市场地位没有根本改变,小农户与大市场难以有效对接49
四、农村居民收入结构调整缓慢54
五、农业弱质低效60
专论71
兼顾多重功能 深化农地制度改革71
第一节 建立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促进“两权分离”72
一、建立家庭承包经营制度72
二、稳定家庭承包关系74
三、家庭承包与人地分离导致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75
第二节 引导农地经营权流转,促进“三权分置”77
一、引导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77
二、开展农地确权,促进“三权分置”79
三、农民市民化与承包关系长期不变引出新矛盾80
第三节 农地制度改革的多元化需求82
一、农地经营权流转遇到的现实问题对农地制度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82
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农地制度改革提出特殊要求84
三、农地多重功能要求推进农地制度综合改革85
第四节 兼顾农地功能的农地制度改革展望86
一、继续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88
二、完善农地“三权分置”支持体系88
三、建立农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与获得机制89
融林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一体 完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91
第一节 林业“三定”下的资源快速消耗92
一、林业“三定”——农地制度改革经验的延伸92
二、森林资源的快速消耗94
第二节 从分到合中强调林地资源有效利用96
一、林权的再集中与多元产权形式并存96
二、资源质量的触底反弹与林业低效的矛盾98
第三节 探索林地可持续经营的新林改100
一、改革带来新的发展机遇100
二、问题与挑战102
第四节 继续深化改革促进青山绿水变金山银山107
一、建立多元投资渠道,提高森林质量和公益林补偿标准107
二、促进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完善集体林产权制度108
三、全面改革采伐限额制度,做实森林经营方案108
四、健全社会服务体系,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109
就业结构钳制下的云南农业经营体系创新110
第一节 云南农业受困于低下的生产率110
第二节 困局中的理性思考116
第三节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脱困的有效途径123
改善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财政支农绩效130
第一节 云南财政支农的进步与差距131
一、纵向比进步很大131
二、横向比差距拉大132
三、财政收支变化引起支农变化135
四、财政支农显著影响农民收入136
第二节 规模还是效率 这是个问题138
一、云南财政支农力度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8
二、云南财政支农效率远低于农业发达省份142
三、影响云南财政支农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144
第三节 如何提高云南财政支农资金绩效145
一、适度支农规模145
二、优化支农结构147
三、调整支农形式148
四、整合支农资金149
五、改进绩效评价149
六、加强农民参与150
“小农”条件下的农业经营方式变革152
第一节 基本特征153
一、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没有根本改变153
二、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特征没有根本改变156
三、分散经营的组织方式特点没有根本改变158
第二节 主要原因161
一、土地细碎化破碎化特征突出161
二、农民恋土守土诱因复杂162
三、农业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低162
四、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不够164
第三节 转变展望166
一、牢固树立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新理念166
二、分类引导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167
三、努力提高农业组织化、产业化水平168
四、着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70
总体安全与区域分化格局下的粮食安全保障172
第一节 粮食安全区域分化问题突出173
一、粮食安全区域差异大173
二、粮食生产从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向播种面积大的地区转移175
三、粮食生产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177
四、粮食产区“贫困化”特征显著178
第二节 区域分化的主要原因181
一、粮食作物经济效益较低是根本原因181
二、“粮食安全责任”考核机制不完善是制度原因184
第三节 新战略新导向下粮食安全展望185
一、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与农业发展新导向185
二、新战略新导向下云南粮食安全展望186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逻辑与思路190
第一节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深层原因190
一、农村产业实现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191
二、服务云南区域发展的需要197
第二节 农村三产融合程度分析198
一、指标与数据来源199
二、计量结果分析202
三、初步结论211
第三节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215
一、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优化融合发展环境215
二、壮大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融合支撑体系216
三、培育多元化新型经营主体,夯实融合发展基础217
四、主抓非烟农产品加工业,强化融合重点218
统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推动农业开放发展220
第一节 开放农业发展新态势221
一、逐步构建起国际农业合作新格局221
二、农产品出口贸易及创汇持续增长222
三、企业对外农业投资的竞争力持续增强227
四、新格局的形成与政策支撑,龙头带动及品牌打造分不开229
第二节 开放农业发展面临的难点问题231
一、“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统筹失衡231
二、开放农业合作协调机制不健全233
三、开放农业相关政策配套不到位233
四、农产品贸易以初级低端产品为主234
五、国际性品牌创建不力且投融资能力弱235
六、外向型农业经营人才“短板”突出235
第三节 推动开放农业发展展望236
一、需要建立健全国际农业合作联动机制236
二、需要进一步创新并完善开放农业政策237
三、需要进一步巩固开放农业的战略支点238
四、尽快提升开放农业的全产业链与价值链239
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提升文化服务乡村功能240
第一节 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241
一、发展历程242
二、发展现状244
三、发展优势247
第二节 乡村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制约因素249
一、乡村文化资源家底不清250
二、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机制不顺250
三、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能力弱251
四、乡村文化产业融合不足252
第三节 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思考253
一、依托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积极探索“乡村文化+”产业振兴模式253
二、以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龙头,带动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254
三、实施乡村文化产业“走出去”政策,扩大文化影响力255
四、推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文化服务水平256
第四节 结语257
深化改革 筑牢农村社会保障安全网258
第一节 农村改革催生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探索259
第二节 以民为本推动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261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62
二、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63
三、初步形成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体系264
第三节 精准扶贫推进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269
一、初步形成了与精准扶贫相衔接的统筹城乡的社会救助制度269
二、建立了城乡统筹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70
三、建立了城乡统筹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71
第四节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困境272
一、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制度是根本性制度障碍273
二、地方政府责任分担能力弱,农村社会保障的供求矛盾日益凸显273
三、保障水平低,地区差异较大277
四、现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保障功能有限280
第五节 进一步深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和着力点282
一、以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为着力点282
二、以加快实现社会救助体系与扶贫开发制度有效衔接为支撑283
三、以完善城乡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283
四、以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突破口283
立足实践 创新扶贫理论与帮扶机制285
第一节 推进开发式扶贫与救济式扶贫结合286
一、启动系统扶贫,实施就地开发286
二、启动和实施易地开发扶贫290
第二节 探索推进开发式扶贫与保障型扶贫有机结合292
一、逐步推广连片扶贫开发机制292
二、探索推进保障型扶贫293
第三节 实施精准扶贫与“五个一批”工程294
一、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94
二、实施“五个一批”工程296
第四节 限时脱贫摘帽要求下扶贫理论与实践面临困境298
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论面临的现实困境298
二、“贫困治理”理论在实践中遇到了现实困难300
三、参与式扶贫开发理论与手段的应用面临困难301
第五节 围绕扶贫理论创新的扶贫展望302
一、创新扶贫理论303
二、完善扶贫机制304
推动农村教育发展 提升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306
第一节 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阐释306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情况308
第三节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313
一、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314
二、不同时期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316
第四节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320
一、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320
二、不同时期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322
第五节 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324
一、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偏低324
二、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低325
三、缺乏将教育成果转为农业生产力的体制机制326
第六节 提升农村教育直接服务“三农”的能力326
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327
二、调整完善农村教育结构体系327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328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满足农村多元健康需求329
第一节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受制于资源配置330
一、城乡配置非均衡性突显332
二、硬件设施配置不充分334
三、人才资源“总量不足与区域失衡”并存336
四、中医(民族医)特色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340
第二节 农村多元健康需求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出的挑战341
一、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带来农村医疗需求变化341
二、农村社会结构变迁对传统卫生机构设置和服务方式形成冲击342
三、农村慢性疾病产生过重的医疗负担343
四、健康扶贫考验着农村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性344
五、传染病预防控制形势依然严峻344
第三节 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优化农村医疗资源配置345
一、调整医疗机构的设置路径345
二、补齐人力资源配置短板346
三、预防与保障相结合应对慢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347
四、加强中医(民族医)建设348
五、体现社会公平性的健康扶贫政策选择348
六、以“互联网+医疗健康”助推资源配置优化349
大事记353
云南农村改革发展40年大事记353
参考文献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