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
  • 胡文龙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4357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49页
  • 主题词:评论性新闻(学科: 新闻事业史 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评论性新闻 新闻事业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部分 中国报刊评论的发端与兴起3

第一章 古代论说文——报刊评论的渊源3

一、论说文体的渊源和先秦诸子的论说文3

二、秦汉和魏晋时期的论说文6

三、唐宋八大家及明清的论说文13

第二章 我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政论22

一、《循环日报》创办之前的王韬22

二、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一面旗帜24

三、《循环日报》及其政论的历史地位31

第三章 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的报刊政论实践与影响36

一、梁启超报刊政论实践概述36

二、“时务文体”的兴起与特点40

三、梁启超对报刊政论的创新贡献及其社会影响42

第四章 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评论的兴起与发展47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评论的兴起47

二、辛亥革命前后报刊评论的革新与发展56

第二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报刊的新闻评论63

第五章 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的报刊政论63

一、李大钊政论的分期64

二、李大钊政论的风格67

三、李大钊政论的深厚修养74

第六章 我国早期有影响的无产阶级政论家的报刊评论实践77

一、我国白话文政论的倡导者——陈独秀78

二、为着现实而战斗的政论家——瞿秋白85

三、出色的宣传鼓动家——恽代英91

四、名记者兼报刊评论家——邵飘萍99

第七章 毛泽东报刊评论的理论与实践106

一、毛泽东的评论意识与实践107

二、毛泽东怎样写社论116

三、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一文对新闻评论实践和改革的重要意义121

第八章 鲁迅与报刊杂文125

一、鲁迅与报刊杂文的趋于成熟126

二、鲁迅杂文的主要特征130

三、鲁迅在《申报·自由谈》上的杂文132

第九章 邹韬奋报刊言论的创新与贡献136

一、韬奋报刊言论活动及其深远影响137

二、注重报刊言论形式的创新139

三、开创大众化言论风格143

四、主张言论工作者要有无私品格并身体力行151

第十章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解放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的新闻评论153

一、延安《解放日报》确立了党报评论的基本原则154

二、《新华日报》新闻评论的特色与成因163

第十一章 张季鸾与《大公报》社评170

一、张季鸾其人170

二、张季鸾社评的写作特色173

三、张季鸾社评的革新与借鉴意义180

第十二章 徐铸成与《文汇报》社评185

一、徐铸成生平简述185

二、徐铸成社评的立论主张及社会影响186

三、徐铸成社评的说理艺术与成因简析192

第三部分 从新中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近30年间的新闻评论207

第十三章 新中国建立到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报刊评论(1949—1956)207

一、加强领导,发挥报刊评论的旗帜作用208

二、适应新的形势,扎实做好评论工作212

三、批评性言论和舆论监督215

第十四章 “反右派”、“大跃进”时期的报刊评论(1957—1961)221

一、“反右派”斗争时期的报刊评论221

二、“大跃进”年代的报刊评论227

第十五章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报刊评论(1961—1966)234

一、重视调查研究,发扬实事求是精神235

二、报刊评论的改进与发展239

第十六章 胡乔木报刊政论写作及其经验248

一、胡乔木政论生涯249

二、胡乔木政论的艺术特征252

三、胡乔木政论说理艺术成因264

第十七章 邓拓的报刊社论与杂文成就269

一、辛勤“耕耘”报刊社论271

二、世人重视的杂文成就275

第十八章 与苏共论战期间的《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评论(1956—1965)282

一、中苏论战的缘起及其时代意义282

二、大论战的发展过程及其重要成果285

三、这场论战何以能克彼制胜296

第十九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报刊评论(1966—1976)299

一、“两报一刊”社论的误导及其政治背景300

二、对“大批判”的批判304

三、“帮八股”文风及其危害307

第四部分 我国新时期新闻评论的革新与趋势317

第二十章 媒体言论面临的时代使命——实施正确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317

一、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我国新闻宣传包括言论工作的根本原则318

二、舆论监督与新闻评论321

三、媒介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的有机统一323

一、新时期我国专栏评论的复兴及其积极作用325

第二十一章 专栏评论与评论专栏的复兴、革新与拓展325

二、评论专栏类型日趋多样及其写作特点328

三、林放“未晚谈”专栏的复出及其特色335

四、贴近生活的储瑞耕“杨柳青”言论专栏338

五、敢于创新的阎卡林“每周经济观察”专栏344

六、舒卷自如的范敬宜“敬宜笔记”随笔专栏347

第二十二章 当代杂文的发展与时代使命349

一、当代杂文的发展脉络350

二、高扬理性批判精神——当代杂文的时代使命与趋向358

第二十三章 广播评论的演变、革新与趋向361

一、从报刊评论到广播评论362

二、从口播式评论到音响评论369

三、从“为说而写”到“以说为主”的评论373

四、广播评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375

第二十四章 电视评论的演变、革新与发展379

一、“观察与思考”及中国电视评论的发端380

二、“焦点访谈”及中国电视评论的革新与发展384

三、“实话实说”及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兴起393

四、中国电视评论的现状与趋势396

第二十五章 网络言论的兴起与管理403

一、我国网络言论的兴起403

二、网络言论的引导与管理411

第二十六章 新时期我国新闻评论写作的革新与趋势417

一、选题立论日趋贴近生活417

二、呈现由大趋小、由长趋短的良性态势419

三、拓宽了言论与新闻结合的途径421

四、逐渐形成了受众直接参与评说的氛围424

五、日趋重视说理的平易与生动426

六、声像与网络评论后来居上,与报刊言论竞争共荣4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