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转轨时期反失业的公共政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转轨时期反失业的公共政策
  • 赵曼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750057585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21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437页
  • 主题词:农民-劳动就业-研究-中国;农民-社会保障-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转轨时期反失业的公共政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体制转轨、社会转型与劳动就业1

1.1体制转轨、社会转型与劳动就业1

1.1.1转轨、转型和改革1

1.1.2转轨时期、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2

1.2我国转轨时期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及其演进3

1.2.1劳动力相对数量、劳动力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3

1.2.2我国二元经济的总体特征4

1.2.3建国以来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演进9

1.2.4转轨时期反失业的根本原则:市场主导,适度补偿14

1.3我国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特征和目标17

1.3.1我国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起点特征17

1.3.2我国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特征19

1.3.3未来1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

1.4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就业态势分析与判断21

1.4.1中国转轨时期就业总体形势21

1.4.2转轨时期劳动就业形势的发展预测26

1.4.3我国解决就业压力的途径28

1.5转轨时期我国反失业公共政策取向29

1.5.1优选工业化路径,适当兼顾就业29

1.5.2缩小城乡经济,统筹城乡就业30

1.5.3提高就业弹性,以高经济增长带动高就业31

1.5.4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调整就业结构31

1.5.5坚持市场导向,合理确定政府职能边界32

第二章 反失业理论述评34

2.1失业的内涵、实质和影响34

2.1.1失业的内涵和计量34

2.1.2失业的本质36

2.1.3失业效应39

2.2西方失业理论与反失业政策47

2.2.1西方主要失业理论48

2.2.2西方反失业公共政策53

2.2.3西方失业理论和反失业公共政策评析54

2.3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理论与反失业公共政策56

2.3.1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及其政策含义57

2.3.2费景汉-拉尼斯模型及其政策含义59

2.3.3托达罗模型及其政策含义60

2.4我国的反失业理论62

2.4.1我国失业和反失业问题的历史回顾62

2.4.2近年我国反失业理论研究进展64

2.4.3近年我国反失业公共政策研究67

第三章 反失业公共政策比较72

3.1反失业公共政策体系72

3.1.1主动的反失业公共政策72

3.1.2被动的反失业公共政策75

3.2国外反失业公共政策77

3.2.1发达国家的反失业公共政策77

3.2.2发展中国家的反失业公共政策87

3.2.3体制转轨国家的反失业公共政策92

3.3中国的反失业公共政策98

3.3.1中国反失业政策实践98

3.3.2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反失业政策选择102

3.4反失业公共政策的效应与不足110

3.4.1计划经济时期反失业政策的实施效应110

3.4.2转轨时期反失业政策的实施效应113

3.4.3转轨时期反失业政策的不足115

第四章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就业发展118

4.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118

4.1.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118

4.1.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20

4.2经济全球化对就业的影响123

4.2.1贸易全球化对就业的影响123

4.2.2金融全球化对就业的影响124

4.2.3投资全球化对就业的影响125

4.3FDI对我国就业的影响127

4.3.1FDI在我国发展的总体态势128

4.3.2FDI在我国分布不均衡格局130

4.3.3FDI对我国就业格局影响136

4.3.4就业替代过程中的劳动力流动139

4.4加入WTO对我国就业的影响141

4.4.1加入WTO对我国就业总量的影响141

4.4.2加入WTO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146

4.5国际劳工标准与我国就业149

4.5.1国际劳工标准的产生和发展149

4.5.2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的影响与评价151

第五章 “三农问题”与反失业153

5.1“三农问题”现状及其根源153

5.1.1“三农问题”现状概述153

5.1.2“三农问题”的根源157

5.2工业化与“三农问题”166

5.2.1工业化的涵义166

5.2.2工业化的理论根据167

5.2.3工业化与“三农问题”168

5.3城市化与“三农问题”170

5.3.1城市化与“三农问题”内在联系170

5.3.2城市化内涵172

5.3.3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178

5.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三农问题”181

5.4.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181

5.4.2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总体状况183

5.4.3多渠汇流,全方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88

5.5城乡统筹就业与“三农问题”191

5.5.1当前我国城乡就业的现状192

5.5.2当前统筹城乡就业的制约因素193

5.5.3统筹发展城乡就业的对策建议196

第六章 产业结构调整与反失业205

6.1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的内在机理205

6.1.1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理论205

6.1.2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关系209

6.2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比较213

6.2.1中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及国际比较213

6.2.2中国就业结构的变动及国际比较214

6.2.3中国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国际比较216

6.2.4我国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变动的非均衡性220

6.3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就业231

6.3.1技术进步与就业231

6.3.2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与中国就业237

6.3.3就业压力下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选择243

第七章 社会保障与反失业254

7.1社会保障的概念特征、功能定位与理念基础254

7.1.1社会保障的内涵界定254

7.1.2社会保障的制度特征255

7.1.3社会保障的定位与功能257

7.1.4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259

7.2西方国家就业与社会保障的理论与实践259

7.2.1西方经济学中就业与社会保障的理论259

7.2.2西方发达国家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实践262

7.3就业与社会保障的互动关系267

7.3.1就业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和前提267

7.3.2社会保障对就业的影响和作用271

7.4就业与社会保障关系中的公平与效率274

7.4.1公平与效率的内涵界定274

7.4.2就业与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与效率275

7.4.3重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机制278

7.5转轨时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反失业280

7.5.1传统体制下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安排280

7.5.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现状283

7.5.3就业促进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285

7.5.4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291

第八章 劳动力市场与反失业302

8.1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与沿革302

8.1.1传统劳动就业制度的形成及其弊端302

8.1.2市场化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304

8.2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和难点306

8.2.1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征306

8.2.2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难点308

8.3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复二元结构划分和劳动力就业转移路径316

8.3.1劳动力市场城乡复二元结构划分316

8.3.2劳动力就业和转移路径分析320

8.3.3转轨时期反失业的前期成功经验325

8.4发展劳动力市场减少失业329

8.4.1总体战略:实行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330

8.4.2改进劳动力需求调节政策331

8.4.3改进劳动力供给管理政策333

8.4.4实行积极的劳动就业市场政策,发展劳动力中介市场334

8.4.5重新界定政府地位,合理划分政府职能边界335

8.4.6以促进就业为中心整合各项相关公共政策336

第九章 人力资本投资与反失业339

9.1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关系的理论综述与模型339

9.1.1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简要述评339

9.1.2就业能力、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促进的理论综述341

9.1.3人力资本投资对就业影响的理论模型345

9.2人力资本投资在反失业公共政策中的作用和意义361

9.2.1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适应就业环境361

9.2.2解决结构性失业,实现市场就业均衡364

9.2.3促进产业结构转换,优化就业结构365

9.2.4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扩大就业容量366

9.2.5延缓就业时间,缓解失业压力368

9.2.6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劳动需求370

9.2.7促进劳动力迁移流动,转变就业方式371

9.3我国现有人力资本投资体系的缺陷性373

9.3.1教育投资不足,人力资本水平低下373

9.3.2人力资本在城乡、地区和产业间的失衡378

9.4建立我国就业促进型的人力资本开发体系386

9.4.1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实行人力资本优先投资386

9.4.2就业机会与能力——教育与就业的结合点388

9.4.3“一站式”就业培训,促进就业与再就业392

9.4.4消除就业歧视和限制,促进人力资本流动396

第十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399

10.1转轨时期矛盾集中的特殊领域399

10.2解决问题的思路——调整发展观和发展思路402

10.3转轨时期反失业公共政策的核心原则404

10.4研究展望407

参考文献4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