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沿海经济低谷地区的崛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沿海经济低谷地区的崛起
  • 吴楚材,张落成,季子修等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ISBN:731201398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沿海经济低谷地区的崛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地区差异与经济低谷区1

一、我国存在三种不同尺度的地区差异1

二、沿海典型地区差异变化5

三、经济低谷区与欠发达地区7

四、经济低谷区崛起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内容9

第二节 区域发展与经济低谷区崛起理论评述10

一、区域的均衡与非均衡发展10

二、地理学对区域差异的解释11

三、比较优势与区域分工理论15

四、空间相互作用与经济增长的传递19

五、转型发展——一种新型的理论21

第三节 沿海经济低谷区的划分与分布23

一、沿海经济低谷区的涵义及经济类型划分23

二、沿海经济低谷区的分布特征29

第二章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评价33

一、以低山丘陵与平原为主的地表结构34

第一节 自然条件特点34

二、不同类型的季风气候38

三、地带性明显的自然景观40

第二节 自然资源评价42

一、土地资源43

二、水资源47

三、矿产资源54

四、海洋资源60

五、旅游资源62

第三节 经济低谷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67

一、鲁西北地区67

二、鲁南地区68

三、苏北淮海地区70

四、闽东北地区71

五、粤北地区73

第一节 土地退化明显75

一、水土流失75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75

二、土地荒漠化78

三、土壤盐碱化80

四、土壤退化81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严重82

一、水环境污染83

二、大气环境污染89

一、台风93

第三节 自然灾害频繁93

二、风暴潮94

三、暴雨、洪涝95

四、干旱96

五、低温冻害97

六、地震98

七、农业生物灾害100

第四节 自然环境综合分区100

Ⅰ 暖温带鲁苏自然区101

Ⅱ 北亚热带苏浙沪自然区104

Ⅲ 中亚热带浙闽自然区105

Ⅳ 南亚热带和北热带闽粤自然区107

第四章 地区开发历史与地域差异的形成演变110

第一节 新中国建国前地区开发历史概述110

一、先秦时期110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117

三、隋唐五代时期122

四、宋金元时期126

五、明清时期131

六、鸦片战争至民国时期135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与变化140

一、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30年的曲折与发展140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与崛起144

第五章 沿海经济低谷地区面临的主要矛盾151

第一节 区域性矛盾151

第二节 经济结构性矛盾153

一、经济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153

二、经济低谷地区经济结构分析156

第三节 社会发展矛盾160

一、人口文化素质分析161

二、城市化发育程度分析163

第四节 政策性矛盾166

一、对外开放先后和程度不同166

二、市场政策环境不同167

三、政策倾斜力度不同168

第六章 沿海经济低谷地区崛起背景条件分析170

第一节 世界经济发展大背景170

一、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发展热点向亚太地区转移170

二、正面临知识经济时代174

第二节 沿海经济低谷地区发展的中小背景与有利条件179

一、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进一步强化了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179

二、资源优势是沿海经济低谷地区加快发展的基础180

三、加快沿海经济低谷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183

四、有利的区域发展政策——谋求区域共同发展185

第一节 资源转换与经济低谷区崛起187

一、理论内涵与经济意义187

第七章 沿海经济低谷地区崛起机制与途径187

二、沿海经济低谷地区比较优势分析188

三、积极促进经济低谷地区资源转换195

第二节 基础结构与经济低谷区崛起199

一、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199

二、社会发展与地区差距缩小202

第三节 城市辐射与经济低谷区崛起206

一、极轴作用与区域经济联系206

二、经济联系强度分析208

一、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213

第四节 投资因素与经济低谷区崛起213

二、沿海经济低谷地区投资特点216

三、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大力吸引国内外投资218

第五节 区域政策与经济低谷区崛起220

第八章 经济低谷地区崛起的思路与对策222

第一节 国外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的主要经验222

一、发达国家对落后地区开发的经验222

二、发展中国家对落后地区开发的经验227

一、从不平衡发展中求得相对平衡233

第二节 促进经济低谷地区崛起的总体思路233

二、建立效率型差距234

三、树立区域平衡协调发展的长期战略235

第三节 资源开发对策236

一、土地资源的开发236

二、水资源的开发237

三、矿产资源的开发238

四、海洋资源的开发239

五、旅游资源的开发240

第四节 环境整治与灾害防治对策241

一、环境整治241

二、灾害防治248

第五节 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策251

一、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区域经济效益251

二、科教先行,提高人口文化科技素质252

三、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253

四、加快城市化进程,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作用254

五、加强规划管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功能255

第九章 经济低谷地区发展模式的典型研究257

第一节 临沂模式——山区资源综合开发与市场启动257

一、基本概况257

二、临沂市整体脱贫的主要经验258

三、巩固脱贫成果,实现经济低谷地区真正崛起的任务仍很艰巨262

第二节 徐州模式——农业产业化与农业资源综合开发263

一、基本概况263

二、徐州市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263

三、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徐州经济发展266

第三节 温州模式——发展非国有经济与市场转型268

一、温州和台州的基本特点268

二、温州、台州模式的发展经验271

三、今后的发展思路与对策276

第四节 库区特殊贫困类型的发展278

一、库区基本情况与贫困原因278

二、库区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281

主要参考文献2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