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播社会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传播社会学导论
  • 胡申生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8476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4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传播社会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传播1

一、概述1

二、社会传播的基本形态、特征和构成要素2

第二节 传播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5

一、传播的主要社会功能5

二、传播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确立9

三、传播社会学的学科建制现状10

一、传播社会学的社会学理论渊源12

第三节 传播社会学的理论渊源12

二、传播社会学的传播学理论渊源15

第四节 我国传播社会学理论的研究现状和任务17

第二章 传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21

第一节 传统学派21

一、媒介系统依赖论22

二、传媒整合论25

三、情境论25

四、型塑论27

五、模式化理论28

第二节 批判学派30

六、意义论30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31

二、政治经济学的传媒理论32

三、社会文化理论33

四、社会科学学派的理论34

五、“思想统治权”理论35

六、多伦多学派的理论36

第三节 发展学派38

一、勒纳的基本理论模式39

二、施拉姆的传播发展战略41

三、罗杰斯的“创新—推广”模式42

四、批判学派的发展传播观点及发展中国家的抗争43

第三章 传播社会学的研究方法46

一、研究过程及其道德要求46

二、传播社会学研究及其类别47

第一节 以传播信息或人为导向的研究48

一、档案或文件研究法49

二、内容分析法52

三、调查或访谈研究法56

第二节 以传播者或传播行为为导向的研究64

一、观察研究法64

二、实验研究法72

第四章 传播与人的社会化78

第一节 人的社会化概述79

一、社会化的涵义与种类79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82

三、社会化的具体途径85

四、社会化的历程86

五、社会化的环境88

第二节 传播对人的社会化的影响92

一、影响人的社会化的传播媒介形式92

二、传播媒介对人的社会化影响的特点94

三、传播媒介作用的两重性: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97

第三节 传播影响社会化过程的机制100

一、社会化过程概说100

二、传播与社会认知101

三、传播与社会行为106

第四节 传播与人的现代化111

一、作为社会化在现代社会延伸的人的现代化与传播行为111

二、个人现代性的测量标准115

三、人的现代化过程与现代传播118

一、人际关系的特征123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123

第五章 传播与人际关系123

二、人际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125

三、西方有关人际关系的理论126

第二节 传播工具演变对人际关系的影响130

一、口语阶段131

二、文字阶段135

三、电子阶段140

第三节 现代传播影响下的新型人际关系143

一、人际交往的扩张144

二、人际交往的匿名性146

三、虚拟社群的出现148

第六章 传播和生活方式152

第一节 生活方式概述152

一、生活方式的定义153

二、生活方式的基本构成157

三、生活方式的分类和特点159

四、生活方式变迁的规律及趋势160

五、影响生活方式变迁的因素161

第二节 传播对生活方式变迁的影响163

一、传播与不同阶段的生活方式163

二、传播对生活方式变迁的影响因素及表现167

三、不同类型的传播方式对生活方式变迁的影响170

四、传播影响生活方式的代表——广告173

五、新型传播类型——网络传播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177

第三节 传播影响生活方式的心理过程180

一、无意接触和选择性接触180

二、无意注意和选择性注意181

三、选择性理解183

四、选择性记忆185

五、反应186

六、行动188

一、意见领袖概述190

第四节 传播影响生活方式的重要变量——意见领袖190

二、传播影响生活方式的中间变量——意见领袖191

三、意见领袖的影响作用192

四、影响意见领袖发挥作用的因素193

第七章 传播与文化196

第一节 文化与文化传播196

一、文化的界定及其基本形态196

二、文化的特性198

三、文化传播199

一、文化传播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200

第二节 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200

二、文化传播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201

三、文化传播塑造了社会的人202

四、文化传播具有社会导进功能202

五、文化传播巩固社会进步的成果202

第三节 文化与传播的相互影响203

一、文化对传播的影响203

二、传播对文化的影响205

第四节 大众传播与当代社会文化209

一、当代社会文化的主导话语——大众文化209

二、大众传播与当代社会文化的关系210

三、大众传播对当代社会文化的影响213

四、传媒变革对社会文化的影响215

第八章 传播与社会控制219

第一节 社会控制及其在传播中的特征219

一、社会控制的基本涵义219

二、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222

三、传播中社会控制的特点224

四、社会控制的一般类型与手段226

第二节 传播中有关社会控制的主要理论229

一、媒介把关论230

二、社会责任论231

三、议程设置论233

四、信息权论235

第三节 作为控制手段的传播238

一、实施传播控制的基本要求238

二、影响传播控制的主要因素240

三、传播的社会控制效果243

第四节 作为控制对象的传播245

一、传播的内部控制245

二、传播的外部控制246

三、控制传播的主要手段248

一、社会问题的基本内涵与认定251

第五节 传播与社会问题251

二、传播中社会问题的主要类型253

三、传播中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256

四、传播中社会问题的社会控制258

第九章 传播与社会发展264

第一节 传播媒介的演进与文明的传播264

一、传统传播媒介及其特征264

二、传播媒介的演进267

三、传播方式与文明的互动269

一、社会变迁与社会变迁理论273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与传播273

二、现代发展理论281

三、社会发展与传播286

第三节 传播与现代化289

一、传播与城市化289

二、传播与现代化演进——一种特殊的社会变迁292

三、传播与中国现代化297

第四节 结语308

第十章 传播与未来社会311

第一节 未来社会美好的图景311

第二节 传播与未来社会的经济发展324

一、网络与企业325

二、网络与新经济327

第三节 传播与未来生活330

第四节 迈向未来的传播社会334

一、网络与国家334

二、网络与政府336

三、网络与城市338

四、网络与家庭339

第五节 结语341

后记3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