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学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植物学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2329570.jpg)
- 李扬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13010·491
- 出版时间:1958
- 标注页数:294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植物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学习植物学的目的和任务1
二. 植物在自然界与人类生活中的作用1
三. 中国的植物富源3
四. 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学说,和植物与动物起源的统一4
代序6
五. 植物学的简史6
六. 植物学的分科概述12
第一章 植物有机体15
第一节 植物界中各种不同的植物有机体15
第二节 有机体和生活条件的统一21
第二章 植物细胞26
第一节 植物有机体的细胞构成26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27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生理57
第四节 细胞的繁殖64
第五节 细胞研究的历史67
第三章 植物的组织74
第一节 组织的概念74
第二节 组织的分类及各种组织的一般概念74
第四章 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成和形态构造的一般规律性100
第三节 维管束及其类型102
第四节 中柱的类型和各类型间的关系105
第五节 叶迹及枝迹107
第一节 新有机体的原始全--胚109
第二节 种子109
第三节 种子萌芽的过程和幼苗的形成115
第四节 营养器官形态构造的一般规律性121
第五章 根125
第一节 定根(主根、侧根)和不定根125
第二节 根釉系的类型(直根系和须根系)126
第三节 根釉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与耕作的关系127
第四节 根适应环境的变异和对土壤的作用129
第五节 根的初生结构130
第六节 双子叶植物或裸子植物的根的次生结构139
第七节 贮藏根次生结构的特点141
第八节 单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146
第九节 寄生植物的根和共生植物的根146
第十节 根与微生物群152
第十一节 根的机能153
第六章 芽与枝条160
第一节 芽与枝条的关系160
第二节 芽的类型161
第三节 枝条164
第四节 枝条剪梢与整枝的意义168
第七章 茎171
第一节 典型地上茎的发生和发展171
第二节 典型木本双子叶植物或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173
第三节 典型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茎或裸子植物的茎的次生结构175
第四节 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茎189
第五节 单子叶植物的茎191
第六节 茎于节部的解剖195
第七节 根与茎间过渡区的变化196
第八节 纤维植物茎的构造198
第九节 茎的功用200
第八章 叶207
第一节 叶的起源与发育207
第二节 叶于芽中的卷叠式208
第三节 叶的外部形态208
第四节 叶的排列217
第五节 叶的解剖217
第六节 叶的结构与生态条件的关系223
第七节 叶的生理机能224
第九节 叶的寿命,离层和落叶238
第九章 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241
第一节 变态的概念241
第二节 同功器官与同源器官242
第三节 线的变态243
第四节 茎的变态247
第五节 叶的变态251
第十章 植物的繁殖与遗传254
第一节 毓的类型254
第二节 营养繁殖255
第三节 孢子繁殖(无性繁殖)267
第四节 有性生殖268
第五节 世代交替269
第六节 遗传与研究遗传的学说270
第七节 孟德尔 摩尔根学派的理论272
第八节 米丘林遗传学说的基础和工作的成就282
第八节 其他能行使叶部功用的器官288
第十一章 植物的类群和分类295
第一节 植物的类群和基同的相互关系295
第二节 植物分类简史296
第三节 分类的方法和分类中所应用的生物学基本特性297
第四节 分类上常用的组合和各级单位299
第五节 植物的命名301
第六节 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303
第十二章 鞭毛有机体305
第一节 鞭毛有机体的特征305
第二节 鞭毛有机体的代表305
第十三章 藻类309
第一节 藻类的一般特征309
第二节 藻类各纲的特征和代表植物310
第三节 藻类的进化349
第四节 藻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实践中的意义353
第十四章 菌类356
第一节 细菌356
第二节 粘菌372
第三节 真菌类377
第四节 地衣类413
第十五章 苔藓植物421
第一节 苔藓植物的特征421
第二节 苔藓植物的分布422
第三节 苔藓植物的分类423
第四节 苔类和藓类的比较424
第五节 苔类植物的举例425
第六节 藓类植物的举例441
第七节 苔藓植物的摘要450
第八节 关于苔藓植物的起源和苔与藓的关系451
第九节 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意义452
第十节 我国关于苔藓植物研究的简史454
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特征456
第十六章 蕨类植物456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459
第三节 蕨类植物的举例460
第四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和系统关系494
第五节 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495
第六节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497
第七节 我国蕨类植物研究的简史507
第一节 裸子植物的特征509
第二节 裸子植物的分类509
第十七章 裸子植物509
第三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543
第四节 裸子植物的系统发育543
第五节 裸子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它们的经济重要性545
第十八章 被子植物547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特征547
第二节 花的形态和结构547
第三节 花图式和花程式562
第四节 花序和花序的类型564
第五节 传粉和受精566
第六节 种子与果实的发育和构造577
第七节 果实的类型583
第八节 果实与种子的散布587
第九节 果实与种子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589
第十节 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590
第十一节 植物界的发生与发展592
第十九章 被子植物的系统分类597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系统(自然分类学说)597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602
第二节 植物地理学研究的简史788
第二十章 植物地理学要点788
第一节 植物地理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788
第三节 植物生态学的要素789
第四节 植物的生活型805
第五节 植物群落的学说807
第六节 植物分布区的学说815
第七节 世界植被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829
外文参考文献858
编后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