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城市承载力及其危机管理研究报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城市承载力及其危机管理研究报告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4828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158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城市管理-研究报告-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城市承载力及其危机管理研究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综合报告中国城市承载力及其危机管理研究3

一、提升城市承载力的重要性3

(一)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城市问题凸现的客观要求3

(二)转变城市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3

(三)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3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4

(五)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的重要手段4

二、我国城市承载力评价与问题诊断4

(一)城市承载力评价4

(二)问题诊断7

三、我国城市承载力问题根源解析20

(一)资源供给与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城市承载力20

(二)“重型化”工业特征导致经济发展对资源消耗的过度依赖20

(三)粗放低效的城市发展模式严重压缩了承载力的有效空间20

(四)缺乏科学的发展观念加大了承载负荷20

(五)技术进步滞后导致承载力的潜力难以释放21

(六)利益与主体错位导致城市发展与资源保护之间矛盾加剧21

四、我国城市承载力预警21

(一)城镇建设用地仍然不断扩张,威胁粮食安全21

(二)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挤占城市道路普遍22

(三)城市水资源缺口略有缩小,供水安全受到挑战23

(四)环境负荷有所降低,但仍然超载23

(五)粮食需求不断增加,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较高24

五、危机管理策略与承载力提升途径25

(一)明确挖潜扩容为目标的总量控制策略25

(二)强化调配升级为主线的结构提升策略26

(三)推进效率增容为核心的持续增效策略27

六、承载力提升与危机管理的行动方案28

(一)指导思想28

(二)主要内容28

(三)保障措施32

七、构建承载力预警机制的政策建议33

(一)尽快建立城市承载力评价制度33

(二)将城市承载力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必备研究专题34

附件1:五大城市群承载力研究35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概述35

(一)研究范围的界定35

(二)研究方法35

二、五大城市群承载力评价38

(一)要素承载力38

(二)综合承载力评价55

三、五大城市群承载力问题诊断及提升策略60

(一)京津冀城市群危机诊断及提升策略60

(二)长三角城市群危机诊断及提升策略62

(三)珠三角城市群危机诊断及提升策略65

(四)中原城市群危机诊断及提升策略67

(五)成渝城市群危机诊断及提升策略68

附件2:典型城市承载力研究71

一、北京市承载力研究72

(一)北京市承载状态评价72

(二)北京市承载力情景分析74

(三)北京市承载力提升策略77

二、上海市承载力研究78

(一)上海市承载状态评价78

(二)上海市承载力情景分析80

(三)上海市承载力提升策略82

三、广州市承载力研究84

(一)广州市承载状态评价84

(二)广州市承载力情景分析85

(三)广州市承载力提升策略88

四、郑州市承载力研究90

(一)郑州市承载状态评价90

(二)郑州市承载力情景分析91

(三)郑州市承载力提升策略94

五、重庆市承载力研究94

(一)重庆市承载状态评价94

(二)重庆市承载力情景分析96

(三)重庆市承载力提升策略99

六、情景分析总结100

(一)典型城市发展模式评价100

(二)创建资源节约型城市发展模式101

专题报告中国城市环境承载力及其危机管理105

一、引言105

(一)课题研究背景105

(二)研究与技术路线106

二、我国城市环境承载现状总体评价106

(一)城市环境承载状况特征107

(二)城市环境承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109

(三)影响我国城市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111

三、城市环境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112

(一)PSR评估模型框架112

(二)PSR评估指标体系113

(三)环境承载力分析预警114

四、典型城市(群)环境承载力评估115

(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15

(二)北京市123

(三)上海市125

(四)郑州市127

(五)重庆市129

(六)广州市131

五、全国水环境承载力分布特征分析132

(一)水环境承载力流域分布特征132

(二)水环境承载力区域分布特征133

六、城市环境承载力危机管理对策建议134

(一)控源减排,预防事故,减少承载力压力135

(二)深入挖潜,调整布局,改善承载力状态135

(三)提升水平,强化治理,促进承载力响应136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及其利用研究140

一、引言140

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变化140

(一)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基本情况140

(二)全国土地资源利用变化情况142

(三)全国城镇居民点土地利用分析142

(四)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分析146

三、我国城乡土地利用问题及分析147

(一)我国人口与城镇分布偏集于东部的趋势未变147

(二)土地供需矛盾突出,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148

(三)各类非农建设占地过多,效率不高149

(四)城市土地非集约利用问题突出150

(五)部分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过大,影响生态安全和宜居151

四、我国土地承载力预警及城镇用地情景分析151

(一)城市土地承载力预警的依据与标准152

(二)城镇化方案选择153

(三)未来城乡结构演变趋势154

(四)城镇发展用地情景分析155

五、五大城市群及典型大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157

(一)五大城市群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价158

(二)五个典型大城市土地承载力分析与评价162

六、合理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城市土地承载力的建议168

(一)坚持城市建设用地的国家标准168

(二)逐步解决农民进城后的双重占地问题168

(三)提倡和奖励城市扩展时使用非耕地169

(四)改革完善税收体制,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170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领导政绩考核制度和考核体系170

(六)适应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满足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制订统一的全国城乡土地分类和统计标准171

城市交通承载力及其危机管理研究172

一、引言172

二、我国城市交通承载力现状分析172

(一)城市交通承载力的定义172

(二)评价与预警指标173

(三)我国城市交通承载状态及预警评价175

三、我国城市交通承载力情景分析183

(一)城市道路面积情景分析183

(二)案例城市未来年交通承载需求情景模拟184

(三)五大城市圈交通承载力情景分析185

四、城市交通系统危机管理191

(一)概述191

(二)大城市焦点交通问题——交通拥堵192

(三)大城市异常交通问题——突发交通事件197

(四)大城市突发事件204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及其对策研究207

一、引言207

二、城市水资源及承载力的现状208

(一)城市水资源状况208

(二)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影响因素及现状211

三、城市水资源承载力(CWRC)指标体系、测算及主要问题218

(一)CWRC指标体系及其建立218

(二)CWRC的测算221

(三)CWRC的主要问题226

四、近中期城市水资源承载力(CWRC)情景分析228

(一)全国城市人口与水量情景分析228

(二)北京市水资源情景分析234

(三)上海市水资源情景分析235

(四)广州市水资源情景分析237

(五)重庆市水资源情景分析238

(六)郑州市水资源情景分析240

五、城市水资源承载力(CWRC)提升途径与危机管理政策241

(一)水资源承载力提升途径241

(二)城市水资源危机管理政策249

附录 本报告中涉及的基本概念254

食物供应保障体系与食品安全监控管理研究257

一、引言257

二、基本定义258

(一)综合食物的基本含义259

(二)食物数量安全259

(三)食物质量安全259

(四)突发性食物安全危机259

三、综合食物供应基本保证下对耕地的基本需求问题260

(一)我国农业产业整体变化与目前的基本状况260

(二)我国区域农业发展状况与后备耕地开发问题261

(三)基本观点265

四、我国综合食物基本需求与食品产业发展问题266

(一)我国综合食物基本消费状况266

(二)我国综合食物需求预测268

(三)我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不同开放方案下的耕地需求问题探讨271

(四)基本观点273

五、我国城市食物供应链的食品安全监控、预警及危机管理问题273

(一)基本背景273

(二)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状况274

(三)产生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275

(四)国家和城市食品安全体系的基本框架与内容277

(五)建立国家和城市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基本内容278

(六)城市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279

(七)城市食物供应与食品安全保障系统框架281

(八)基本观点282

六、建议2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