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裴亦非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978711310956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182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公务员-招聘-考试-中国-教材;行政管理-能力倾向测验-中国-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2010年四川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命题趋势分析与备考指南第一章 四川省考情分析1
第一节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构成与题型特点1
一、试卷构成1
二、题型特点3
第二节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命题预测4
一、整体趋势分析4
二、各部分趋势分析4
第二章 备考指南6
第一节 制定个性化的备考计划6
一、基础准备阶段6
二、强化突破阶段7
三、考前冲刺阶段7
第二节 备考方略8
一、调整心态积极应对8
二、掌握考试方法确保正常发挥8
三、当机立断学会取舍9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11
第三章 数量关系备考点拨11
第一节 数量关系命题特点11
第二节 数量关系题型分类12
一、数字推理试题特点12
二、数学运算试题特点15
第三节 数量关系备考要点16
一、备考方法分类讲解16
二、备考和实战20
第四章 必备基础知识22
第一节 数字推理必备基础知识22
一、需要熟记的常用数字22
二、数字推理基本解题方法24
第二节 数学运算必备基础知识28
一、形象思维法28
二、抽象思维法32
第五章 试题分类讲解34
第一节 数字推理34
一、和差关系34
二、乘除关系35
三、平方关系36
四、立方关系36
五、分数数列36
六、根式数列36
七、质数数列37
八、多重数列37
九、组合数列37
十、其他数列(智力型)38
第二节 数学运算38
一、数字问题39
二、应用问题44
三、推理问题64
第六章 解题技巧应用与典型真题详解73
第一节 数字推理73
一、实战应对方略73
二、重要解题技能75
三、提升难度手法75
四、地方真题选粹77
第二节 数学运算80
一、验证法80
二、尝试法80
三、排除法80
四、假设法81
五、常识法81
六、参数法81
七、列举法81
八、实物模拟法81
九、临场模拟法81
十、联合代入法82
十一、尾数法82
十二、数字特性法82
十三、数字整除法82
十四、情理分析法83
十五、不定方程法83
十六、不等式法83
十七、倍数法83
十八、余数问题速算法83
十九、总量分析法84
二十、空间对称法84
二十一、时间对称法84
二十二、插板法85
二十三、拼合法85
第三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87
第七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备考点拨87
第一节 言语理解与表达命题特点87
第二节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分类88
一、选词填空88
二、语句表达88
三、阅读理解89
第三节 言语理解与表达备考要点91
一、针对考试特点,掌握正确方法91
二、发挥优势,扬长避短92
三、围绕大纲和真题进行复习92
第八章 必备基础知识93
第一节 词语基础93
一、实词93
二、虚词94
三、成语95
四、近义词辨析96
第二节 句子基础97
一、句子与句子成分97
二、句法与句子种类97
三、单句与复句97
第三节 阅读基本方法99
第九章 试题分类讲解100
第一节 选词填空100
一、实词100
二、虚词103
三、成语103
第二节 语句表达104
一、病句判断104
二、歧义句辨析107
第三节 阅读理解108
一、片段阅读109
二、短文阅读115
第十章 解题技巧应用与典型真题详解118
第一节 选词填空118
一、优先排除法118
二、词义辨析法120
第二节 语句表达121
一、抽取主干121
二、遵循事理逻辑122
三、充分调动语感122
四、关注特殊结构122
第三节 阅读理解124
一、快速阅读125
二、实用阅读技巧125
第四部分 判断推理133
第十一章 判断推理备考点拨133
第一节 判断推理命题特点133
一、定义判断133
二、图形推理134
三、逻辑判断135
四、类比推理136
第二节 判断推理题型分类136
一、定义判断136
二、图形推理136
三、逻辑判断137
四、类比推理138
第三节 判断推理备考要点138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138
二、依据试题特点探求解题技巧138
三、精研真题掌握题型138
四、综合应用多种解题策略138
第十二章 必备基础知识139
第一节 定义判断相关知识139
一、定义的含义139
二、概念的内涵与外延139
三、“种加属差”定义法139
第二节 逻辑判断基础知识140
一、概念及常见的逻辑错误140
二、直言命题及其直接推理140
三、三段论142
四、复合命题及其推理144
第十三章 试题分类讲解150
第一节 定义判断150
一、定义判断的分类150
二、定义判断的内容151
三、多定义辨析159
第二节 图形推理160
一、图形对比推理160
二、图形视觉推理169
三、图形折叠172
四、图形组合推理173
五、图形拆分重组175
六、图形延续推理176
第三节 逻辑判断176
一、直接推导型177
二、削弱质疑型179
三、加强支持型180
四、前提假设型182
五、解释说明型183
六、逻辑运算型184
七、判断推理方法型185
八、评价型185
九、其他类型186
第四节 类比推理187
一、同一关系187
二、包含关系187
三、并列关系188
四、因果关系188
五、排斥(对立)关系188
六、工具(度量)关系189
第十四章 解题技巧应用与典型真题详解190
第一节 定义判断190
一、解题技巧190
二、典型题目解析190
第二节 图形推理199
一、解题技巧199
二、典型题目解析199
第三节 逻辑判断208
一、解题技巧208
二、典型题目解析209
第四节 类比推理217
一、解题技巧217
二、典型题目解析218
第五部分 资料分析223
第十五章 资料分析备考点拨223
第一节 资料分析命题特点223
一、命题的选材上突出了对基层情况的关注224
二、命题的设计上表现了资料分析对未来预测的功能224
三、命题的设计上体现了把握整体资料的特点224
第二节 资料分析题型分类224
一、统计图224
二、统计表225
三、文字资料225
四、复合型资料225
第三节 资料分析备考要点225
一、紧扣题型准备考试225
二、积累知识与方法226
三、制定个性化的复习计划226
第十六章 必备基础知识227
第一节 相关基本概念227
一、国民生产总值227
二、国内生产总值227
三、绝对数和相对数227
四、指数228
五、百分数和百分点228
六、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228
七、同比增加229
八、环比229
九、倍数229
十、翻番229
第二节 资料分析中的运算技巧230
一、补数凑整法230
二、分步计算法230
三、化简求商法230
四、关注首尾法230
第十七章 试题分类讲解231
第一节 统计图231
一、统计图的概念231
二、题型特点231
三、常见统计图试题种类231
第二节 统计表239
一、统计表的含义及其结构239
二、题型特点239
三、统计表试题形式240
第三节 文字资料242
一、文字资料的概念242
二、题型特点242
三、文字资料分析的试题形式242
第四节 复合型资料244
一、复合型资料的概念和题型特点245
二、复合型资料题型的表现形式245
第十八章 解题技巧应用与典型真题详解249
第一节 解题方法和技巧249
一、信息资料的采集249
二、定性和定量分析250
三、统计单位的统一252
第二节 典型题目解析252
第六部分 必备常识275
第十九章 常识备考点拨275
第一节 常识的专项考查275
第二节 其他题型中的间接考查279
第二十章 法律常识283
第一节 法理学与宪法283
一、法理学283
二、宪法284
第二节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87
一、行政法287
二、行政诉讼法289
第三节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290
一、民法290
二、民事诉讼法293
第四节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294
一、刑法294
二、刑事诉讼法295
第五节 商法与经济法296
一、公司法296
二、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298
第二十一章 其他类常识301
第一节 政治常识30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01
二、毛泽东思想概论30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04
第二节 经济常识30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30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307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07
四、社会主义企业制度与经营机制307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308
六、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总量平衡与宏观调控308
第三节 管理常识309
一、行政职能309
二、行政组织309
三、行政领导310
四、行政决策310
五、行政监督311
第四节 历史常识311
一、原始社会311
二、奴隶制社会311
三、封建社会312
四、中国近代史314
五、中国当代史314
第五节 自然、科技常识315
一、自然常识315
二、科技常识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