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扬声器工艺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用扬声器工艺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2250209.jpg)
- 王以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4205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70页
- 文件大小:169MB
- 文件页数:701页
- 主题词:扬声器-技术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实用扬声器工艺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扬声器制造总论1
1.1 扬声器制造的特点1
1.2 扬声器工艺工作的任务1
1.3 对扬声器工艺师的要求2
第2章 扬声器振膜4
2.1 扬声器振膜材料4
2.1.1 振膜材料及加工工艺对扬声器音质的影响4
2.1.2 对振膜的要求4
2.1.3 常用振膜材料6
2.2 纸盆8
2.2.1 纸盆的存在8
2.2.2 纸浆材料9
2.2.3 纸盆制造工艺15
2.2.4 打浆16
2.2.5 打浆的影响18
2.2.6 施胶材料的选择与分析27
2.2.7 新型施胶材料29
2.2.8 国内外施胶剂的发展30
2.2.9 浆料对电声性能的影响31
2.2.10 纸盆的捞制和成型35
2.2.11 纸盆制造设备38
2.2.12 扬声器椭圆纸盆热压模加工装置42
2.2.13 染料、湿强度剂、外部施胶、防霉剂45
2.2.14 七彩纸盆50
2.2.15 纸盆的疏水处理50
2.2.16 纸盆阻燃剂52
2.2.17 纸盆质量的控制52
2.2.18 纸盆的检验52
2.2.19 纸盆专用纸浆的研制58
2.3 振膜弹性模量及其测量61
2.3.1 材料弹性模量的意义61
2.3.2 弹性模量测量方法(一)62
2.3.3 弹性模量测量方法(二)64
2.3.4 弹性模量测量方法(三)65
2.3.5 弹性模量测量方法(四)68
2.4 纸盆的手工制作69
2.5 用盘磨机打浆71
2.5.1 什么是盘磨机71
2.5.2 盘磨机打浆原理71
2.5.3 盘磨机在纸盆打浆上的应用73
第3章 新型振膜材料74
3.1 新型振膜的发展史74
3.2 对振膜材料的新要求74
3.3 振膜材料的谱系75
3.4 碳纤维76
3.4.1 碳纤维的性质76
3.4.2 碳纤维在振膜中的应用77
3.5 掺入羊毛的振膜79
3.6 强化烯族烃扬声器振膜81
3.6.1 基体材料81
3.6.2 强化材料82
3.6.3 强化烯烃振膜的复合82
3.6.4 强化烯烃振膜的制造83
3.6.5 高内阻折环84
3.6.6 强化烯烃振膜扬声器的电声特性85
3.7 金属振膜85
3.7.1 扬声器金属振膜的发展85
3.7.2 金属振膜的特点86
3.8 铝镁合金振膜87
3.8.1 铝镁合金振膜材料87
3.8.2 铝镁合金振膜的工艺设计问题88
3.8.3 铝镁合金振膜扬声器的实例88
3.9 钛、铍振膜89
3.9.1 钛、铍振膜的物理特性89
3.9.2 铍振膜90
3.9.3 铍振膜的制造91
3.9.4 锰振膜91
3.10 采用精细陶瓷的扬声器振膜92
3.10.1 精细陶瓷92
3.10.2 精细陶瓷在扬声器振膜上的应用93
3.11 硼钛复合振膜94
3.11.1 硼的特性95
3.11.2 硼膜生成办法95
3.11.3 硼钛复合材料96
3.11.4 制造中的技术问题97
3.11.5 硼化钛振膜98
3.12 石墨振膜99
3.12.1 石墨99
3.12.2 石墨振膜100
3.13 高分子复合振膜101
3.13.1 高分子振膜101
3.13.2 高分子复合材料101
3.13.3 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变化102
3.13.4 复合材料的制造工序102
3.14 聚酯复合振膜104
3.14.1 小口径、薄型扬声器的要求104
3.14.2 聚芳基树脂104
3.14.3 填充材料104
3.14.4 复合云母PA树脂振膜105
3.14.5 扬声器性能105
3.15 聚甲基戊烷复合振膜106
3.15.1 低频扬声器高分子振膜的寻觅106
3.15.2 PMP与PP混合膜的填充材料107
3.15.3 PMP/PP云母复合振膜108
3.15.4 聚丙烯振膜109
3.15.5 聚苯乙烯振膜109
3.15.6 聚丙烯、聚碳酸酯复合振膜111
3.16 硅酸镁盐聚合物复合振膜111
3.17 金刚石/钛复合振膜112
3.17.1 类金刚石/钛复合振膜的发展112
3.17.2 金刚石振膜的形成113
3.17.3 在钛膜上形成类金刚石振膜114
3.17.4 等离子金刚石振膜115
3.18 液晶聚合物振膜117
3.18.1 液晶聚合物的特点117
3.18.2 液晶聚合物的工艺特点118
3.18.3 液晶聚合物用于扬声器振膜119
3.19 高弹性纤维振膜120
3.19.1 芳纶(Kevlar、防弹布)编织振膜123
3.19.2 碳纤维编织振膜124
3.20 非电解金属电镀振膜125
3.21 碳化硼振膜126
3.22 各类特殊材料组合振膜127
3.23 木振膜的采用129
3.23.1 木制振膜129
3.23.2 加入木纤维的振膜130
3.23.3 木纤维加入PP盆中130
3.24 各种新型薄型振膜130
3.24.1 PET振膜130
3.24.2 PEN振膜132
3.24.3 PEI振膜133
3.24.4 PI振膜133
3.24.5 LCP振膜133
3.24.6 PEEK振膜134
3.24.7 PC振膜134
3.24.8 PPS振膜135
3.24.9 振膜材料性能135
3.24.10 PAR振膜136
3.25 高分子振膜发泡技术136
3.25.1 振膜发泡技术136
3.25.2 发泡振膜的优点137
3.25.3 PMI发泡振膜138
3.26 多种材料复合振膜139
3.27 TPX振膜139
3.27.1 TPX材料139
3.27.2 TPX在扬声器中的应用140
3.28 Audax的特殊振膜141
3.28.1 HD-A141
3.28.2 HD-1141
3.29 银振膜142
第4章 振膜的若干问题144
4.1 复合折环扬声器144
4.1.1 最初的纸浆振膜144
4.1.2 阻尼胶的应用144
4.1.3 复合折环的出现145
4.2 折环材料146
4.2.1 对折环材料的基本要求146
4.2.2 几种折环材料146
4.2.3 泡沫塑料折环147
4.2.4 微孔发泡高分子材料折环148
4.2.5 橡胶折环149
4.2.6 布基橡胶折环151
4.2.7 布基聚丙烯酸酯及其改性折环151
4.2.8 热塑人造橡胶折环152
4.2.9 发泡橡胶折环153
4.2.10 聚氨酯折环154
4.2.11 有关折环的经验公式156
4.2.12 折环设计改进的程序158
4.2.13 折环分析的要点159
4.2.14 无折环160
4.3 复合振膜161
4.3.1 复合振膜的提出161
4.3.2 振膜结构162
4.3.3 复合层压振膜163
4.3.4 陶瓷金属复合振膜166
4.3.5 碳纤维层压结构振膜168
4.3.6 碳纤维聚丙烯复合发泡振膜169
4.4 球顶扬声器振膜171
4.4.1 铝(铝合金)球顶振膜171
4.4.2 钛(钛合金)球顶振膜171
4.4.3 酚醛树脂球顶振膜172
4.5 高频球顶扬声器振膜173
4.5.1 扬声器系统的王冠173
4.5.2 高频球顶振膜的材料173
4.5.3 铝球顶174
4.5.4 钛球顶174
4.5.5 铍球顶振膜175
4.5.6 织物(软)球顶振膜176
4.5.7 聚碳酸酯球顶振膜178
4.5.8 合成材料球顶振膜178
4.5.9 可更换高频球顶振膜179
4.5.10 金刚石复合球顶振膜180
4.5.11 金属振膜的加工工艺181
4.5.12 一体化球顶振膜181
4.5.13 球顶振膜折环的形状182
4.5.14 球顶振膜的双重折环182
4.6 平板振膜183
4.6.1 平板振膜的一般问题183
4.6.2 蜂巢板振膜184
第5章 扬声器振膜工艺和设计的关系187
5.1 对扬声器的基本要求187
5.2 振膜参数与扬声器频率响应的关系189
5.3 扬声器的10项要求与设计工艺的10个问题190
5.4 振膜材料不同对扬声器频率响应的影响191
5.4.1 铝和纸锥形振膜的比较192
5.4.2 不同蒙皮蜂巢振膜平板扬声器的频率响应192
5.5 扬声器中频谷192
5.5.1 中频谷的困扰192
5.5.2 中频谷产生的原因193
5.5.3 抑制中频谷的方法193
5.6 扬声器振膜几何形状的再研究194
5.6.1 振膜几何形状的影响194
5.6.2 波兰人、意大利人给我们的启示194
5.7 半音、双音和非线性196
5.7.1 半音、双音的出现与对策196
5.7.2 魏荣爵教授的研究197
5.8 改善扬声器指标的对策197
5.8.1 理想扬声器的再讨论197
5.8.2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198
5.8.3 指标和对策198
5.8.4 扬声器的灵敏度199
5.9 扬声器的高频扩展199
5.9.1 高频扩展的方法199
5.9.2 双振膜199
5.9.3 高频扩展的解释200
5.10 球顶振膜的打孔201
5.11 扬声器的位移202
5.11.1 传统的定义202
5.11.2 新定义203
5.11.3 扬声器的振幅203
5.12 偏心振膜205
5.12.1 偏心振膜的思路205
5.12.2 偏心振膜的优点206
5.12.3 偏心扬声器的实例206
5.12.4 偏心振膜带来的问题206
5.13 双振膜208
第6章 音圈209
6.1 音圈的结构209
6.2 音圈的作用和音圈的口径210
6.2.1 音圈的作用210
6.2.2 音圈的口径211
6.2.3 多音圈驱动212
6.3 音圈图213
6.3.1 音圈外形图213
6.3.2 音圈诸要素213
6.4 音圈的宽度214
6.4.1 音圈宽度的影响214
6.4.2 多段式音圈216
6.5 音圈的层数和绕制方法216
6.5.1 音圈的层数216
6.5.2 不同层数绕法的比较216
6.6 音圈导线材料219
6.6.1 对音圈导线材料的要求219
6.6.2 铜包铝线219
6.6.3 无氧铜线221
6.7 音圈导线形状221
6.7.1 圆线和扁线221
6.7.2 六角形截面线223
6.8 音圈导线漆膜223
6.8.1 漆膜的功能223
6.8.2 绝缘膜的种类224
6.8.3 自粘性漆包线225
6.9 音圈骨架231
6.9.1 对音圈骨架的要求231
6.9.2 音圈骨架的材料231
6.9.3 骨架材料的选择233
6.9.4 音圈骨架涂覆材料233
6.10 音圈引线引出方式234
6.11 音圈的电阻236
6.11.1 音圈阻抗确定的根据236
6.11.2 经验公式237
6.12 音圈与扬声器的额定功率237
6.12.1 扬声器额定功率与音圈237
6.12.2 扬声器功率的确定237
6.13 音圈的绕制239
6.13.1 音圈绕制的发展239
6.13.2 音圈绕制的工艺流程239
6.13.3 音圈绕制胎具241
6.14 绕线机242
6.14.1 手动绕线机242
6.14.2 电脑绕线机242
6.14.3 全自动音圈绕线机243
6.15 扁线音圈的绕制246
6.15.1 自制扁线246
6.15.2 扁线绕线机246
6.16 特殊音圈247
6.16.1 形状特殊的音圈247
6.16.2 磁性音圈248
6.17 双音圈248
6.17.1 什么是双音圈248
6.17.2 双音圈的优点249
6.17.3 使用双音圈扬声器的有关问题250
6.17.4 另一种双音圈251
6.18 无骨架音圈251
6.18.1 无骨架音圈的使用251
6.18.2 无骨架音圈的绕制251
6.19 音膜252
6.19.1 音膜及音膜组252
6.19.2 振膜与音圈骨架一体化252
6.20 音圈的检验254
6.20.1 音圈的外观、尺寸、极性检验254
6.20.2 直流电阻检测254
6.20.3 音圈粘接强度及耐热检测255
6.20.4 音圈寿命试验256
6.20.5 音圈短路和折断预防258
6.20.6 音圈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259
6.21 音圈设计和工艺综合分析259
6.21.1 音圈直径的选择259
6.21.2 音圈导线材料的选择259
6.21.3 音圈骨架的选择260
6.21.4 确定音圈最大外径260
6.21.5 音圈直流电阻的范围260
6.21.6 计算音圈排线宽度261
6.21.7 音圈圈数的计算262
6.21.8 直流电阻的验证262
6.21.9 音圈粘接高度262
6.22 双音圈扬声器263
6.22.1 双音圈扬声器的结构263
6.22.2 短路音圈264
6.22.3 短路音圈振膜工作的原理264
6.23 平膜音圈的制作265
6.23.1 一段历史265
6.23.2 平膜音圈制作工艺265
第7章 定心支片和防尘罩267
7.1 对定心支片的要求267
7.2 定心支片材料(一)269
7.2.1 棉布269
7.2.2 麻布及筛绢269
7.2.3 NOMEX269
7.2.4 NOMEX与棉混纺270
7.2.5 聚酰亚胺纤维270
7.2.6 PEEK单丝线编织物271
7.3 定心支片材料(二)271
7.3.1 酚醛树脂271
7.3.2 脱模剂271
7.4 制造定心支片的工艺流程272
7.4.1 工艺流程272
7.4.2 纤维的方向性274
7.5 定心支片制造设备275
7.5.1 定心支片热压机275
7.5.2 压缩气体通道276
7.6 定心支片的振动277
7.6.1 定心支片的非线性277
7.6.2 定心支片振动和非线性的模拟278
7.7 定心支片材料的非线性282
7.7.1 定心支片和扬声器的非线性282
7.7.2 材料对定心支片非线性的影响282
7.8 定心支片抗环境性能和可靠性284
7.8.1 高温及潮湿的影响284
7.8.2 定心支片的可靠性285
7.9 定心支片对频率响应和音质的影响285
7.10 定心支片的检测286
7.10.1 外观和几何尺寸286
7.10.2 准谐振频率测试286
7.10.3 力-位移特性测量287
7.10.4 激光位移测试288
7.11 定心支片的异化288
7.11.1 新颖而特殊的定心支片288
7.11.2 无定心支片扬声器289
7.12 双定心支片289
7.12.1 双定心支片的缘起289
7.12.2 A级定心支片290
7.12.3 双定心支片的支持方式291
7.12.4 一种特殊的双定心支片292
7.13 定心支片顺性的经验公式292
7.14 扬声器谐振频率的二元回归分析293
7.14.1 一次有益的尝试293
7.14.2 分析的思路和结果293
7.15 蝶式定心支片295
7.16 定心支片与引出线296
7.17 定心支片工艺参数的正交优化设计298
7.17.1 工艺参数怎样确定298
7.17.2 正交优化试验298
7.18 定心支片设计、工艺的综合分析300
7.18.1 定心支片的设计程序300
7.18.2 材料的选择300
7.18.3 定心支片内径及外径的选择300
7.18.4 定心支片形状的设定301
7.19 防尘罩301
7.19.1 防尘罩的作用301
7.19.2 防尘罩的材料301
7.19.3 对防尘罩的研究301
第8章 磁路系统306
8.1 磁路系统的发展306
8.2 磁路系统的分类307
8.3 铝镍钴磁体310
8.3.1 铝镍钴磁体的性能310
8.3.2 铝镍钴磁体使用注意事项313
8.4 铁氧体磁体314
8.4.1 铁氧体磁体的性能314
8.4.2 铁氧体磁体使用注意事项317
8.5 稀土磁体318
8.5.1 稀土磁体的性能318
8.5.2 钕铁硼磁体使用注意事项320
8.5.3 稀土钴磁体320
8.6 扬声器磁路321
8.6.1 铁氧体磁路321
8.6.2 导磁上板322
8.6.3 导磁板柱324
8.7 磁路的形状325
8.7.1 T形磁路(对称磁路)325
8.7.2 各种形状的磁路327
8.7.3 开槽磁路328
8.7.4 三角形磁路329
8.8 径向磁路330
8.8.1 径向磁路的发展330
8.8.2 径向磁体331
8.9 降低磁路的失真332
8.9.1 磁体非线性引起的失真332
8.9.2 减少失真的措施333
8.10 磁屏蔽334
8.10.1 磁屏蔽的含义334
8.10.2 扬声器的磁屏蔽335
8.11 双磁体磁路336
8.11.1 双磁体磁路的出现336
8.11.2 双磁体磁路的结构336
8.11.3 双磁体的其他形式339
8.12 线性磁路339
8.12.1 线性驱动电路339
8.12.2 超线性磁技术340
8.13 钕铁硼磁路341
8.13.1 3种钕铁硼磁路341
8.13.2 新型钕铁硼磁路342
8.13.3 DCD磁路343
8.14 平面串联磁路344
8.15 磁路在使用过程中磁性能的下降345
8.15.1 气隙磁通密度下降的原因345
8.15.2 防止磁性能下降的措施346
8.16 磁流体346
8.16.1 磁流体的性能346
8.16.2 磁流体的主要技术指标347
8.16.3 磁流体试验结果348
8.16.4 磁流体的利用352
8.17 充磁和充磁机353
8.17.1 充磁353
8.17.2 电磁式充磁机353
8.17.3 脉冲充磁机353
8.17.4 强场电磁铁充磁机354
8.17.5 充磁线圈356
8.17.6 充磁机的指标357
8.17.7 半自动充磁机359
8.18 退磁359
8.18.1 自然退磁359
8.18.2 主动退磁360
8.19 径向充磁362
8.19.1 径向磁体362
8.19.2 径向充磁线圈364
8.20 磁性测量365
8.20.1 磁性材料测量的重要与现实365
8.20.2 磁性材料测量365
8.20.3 磁通密度测量367
8.20.4 磁通分布的测量370
8.21 磁路的散热371
8.21.1 扬声器的寿命371
8.21.2 改善磁路散热的办法——对流371
8.21.3 改善磁路的散热方法——传导372
8.21.4 改善磁路的散热方法——辐射374
8.22 扬声器磁路软件375
8.22.1 扬声器磁路软件的应用375
8.22.2 几种磁路软件376
8.23 磁路设计和工艺的综合分析377
8.23.1 磁路的选择377
8.23.2 铁氧体磁路的选择377
8.23.3 磁通密度的影响381
第9章 扬声器用胶黏剂382
9.1 胶黏剂的作用382
9.1.1 扬声器是粘接而成382
9.1.2 粘接的定义382
9.1.3 对扬声器用胶黏剂的要求382
9.1.4 对扬声器粘接工艺的要求383
9.2 扬声器各部分的粘接383
9.3 第二代丙烯酸胶黏剂384
9.3.1 第二代丙烯酸胶黏剂的出现384
9.3.2 SGA的特点385
9.3.3 双组分SGA的粘接特点385
9.4 扬声器铁氧体磁路的粘接387
9.4.1 粘接面387
9.4.2 扬声器采用的丙烯酸胶黏剂387
9.4.3 磁路粘接工艺注意事项388
9.5 钕铁硼磁路粘接388
9.5.1 厌氧胶388
9.5.2 钕铁硼磁路用厌氧胶389
9.5.3 光敏厌氧胶389
9.6 振膜的粘接389
9.6.1 振膜粘接面389
9.6.2 聚醋酸乙烯振膜胶黏剂390
9.6.3 氯丁橡胶胶黏剂用于振膜粘接390
9.6.4 丁基橡胶折环胶黏剂391
9.7 聚氨酯胶黏剂391
9.7.1 组成392
9.7.2 性能和应用392
9.7.3 单组分聚氨酯胶黏剂试验392
9.7.4 聚氨酯胶黏剂在扬声器应用的前景392
9.8 中心胶及引线胶393
9.8.1 中心胶393
9.8.2 胶黏剂遇到高温394
9.8.3 耐高温环氧中心胶394
9.8.4 引线胶395
9.9 压边粘接及折环粘接395
9.9.1 压边粘接395
9.9.2 折环粘接396
9.10 阻尼胶396
9.11 扬声器胶黏剂的选择397
9.12 胶黏剂粘接工艺397
9.12.1 粘接工艺考虑的因素397
9.12.2 胶黏剂的贮存398
9.12.3 拆胶398
9.13 胶黏剂的检测398
9.13.1 检测的目的和途径398
9.13.2 胶黏剂性能检测398
9.13.3 对扬声器各部位的粘接测试399
9.13.4 扬声器的例行试验401
9.14 使用胶黏剂的环境保护401
第10章 扬声器的其他部件403
10.1 盆架403
10.1.1 盆架的作用403
10.1.2 盆架的材料403
10.1.3 盆架的检验404
10.1.4 C形盆架405
10.2 引线405
10.2.1 引线的作用405
10.2.2 引线的材料406
10.2.3 引线的结构406
10.2.4 引线的检测407
10.2.5 引线使用注意事项407
10.3 焊片与接线架407
10.4 压边409
10.5 相位塞411
10.5.1 相位塞的作用411
10.5.2 相位塞的材料412
10.5.3 号筒扬声器的相位塞412
10.6 扬声器的防护罩415
10.7 扬声器的绿色包装417
10.7.1 绿色包装的定义417
10.7.2 绿色包装的原则417
10.7.3 扬声器的绿色包装417
第11章 扬声器的号筒419
11.1 号筒的作用419
11.2 号筒的材料420
11.2.1 铝号筒420
11.2.2 铁号筒421
11.2.3 木号筒421
11.2.4 塑料号筒422
11.2.5 墙土号筒423
11.2.6 玻璃钢号筒423
11.3 铝号筒旋压工艺424
11.3.1 旋压工艺述评424
11.3.2 手工旋压工艺424
11.3.3 旋压机床426
11.4 号筒的长度427
11.4.1 号筒的截止频率427
11.4.2 充分利用空间的措施428
11.5 三段式号筒429
11.5.1 广播用号筒扬声器429
11.5.2 三段式号筒结构430
11.5.3 三段式号筒的讨论431
11.6 振膜面积与喉口面积的关系431
11.6.1 声压变换系数431
11.6.2 号筒与振膜的配合432
11.7 号筒几何形状对号筒扬声器性能的影响433
11.7.1 号筒及驱动单元的组合433
11.7.2 号筒几何尺寸的影响434
11.8 声透镜436
11.8.1 形形色色的声透镜436
11.8.2 声透镜的作用437
11.8.3 声透镜的优缺点439
第12章 扬声器的装配441
12.1 装配工艺441
12.1.1 装配的总体要求441
12.1.2 装配线的布局442
12.2 装配工艺流程442
12.2.1 流程图442
12.2.2 磁路装配工艺要点443
12.2.3 振动系统装配工艺要点444
12.2.4 扬声器总装配工艺要点445
12.3 装配设备446
12.3.1 装配设备的分布446
12.3.2 传送带446
12.3.3 装配线的工位446
12.4 扬声器装配应该以人为本450
12.4.1 应用人机工程学原理450
12.4.2 人机工程学的要点451
12.5 各种打胶机451
12.5.1 打胶机的构成451
12.5.2 单点打胶机454
12.5.3 单点A液、B液打胶机454
12.5.4 双点打胶机455
12.5.5 三点打胶机455
12.5.6 椭圆打胶机457
12.5.7 微机控制定量打胶机458
12.5.8 微机控制滴胶机458
12.5.9 打胶机的使用458
12.6 除尘设备459
12.7 装配线其他设备460
12.7.1 编织引线裁断机460
12.7.2 振膜打孔机460
12.7.3 压边压机461
12.7.4 接线板铆接机461
12.7.5 盆架导磁板铆接机462
12.7.6 打印机463
12.8 烘干设备463
12.8.1 烘干的作用463
12.8.2 烘干传送设备463
12.9 扬声器装配的检测464
12.9.1 上线前检验464
12.9.2 扬声器的纯音检测464
12.9.3 纯音检测设备465
12.9.4 相位检测465
12.10 扬声器谐振频率检测466
12.11 在线扬声器频率响应测试467
12.12 扬声器装配管线467
12.13 扬声器的部件管理468
12.13.1 零部件的来源468
12.13.2 化工材料的工艺和检验专业化468
12.13.3 材料及零部件的更换要经过验证469
12.14 扬声器厂生产要“以人为本”469
12.15 扬声器的无铅焊接469
第13章 扬声器的质量管理以及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471
13.1 质量管理是一项科学471
13.2 ISO9000标准系列471
13.2.1 资格认证471
13.2.2 八项原则472
13.3 ISO14000标准473
13.4 QS9000标准及ISO/TS16949标准473
13.5 SA8000标准474
13.6 现代质量管理技术与方法474
13.6.1 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474
13.6.2 实验设计474
13.6.3 CUSUM控制图和EWMA控制图475
13.6.4 有限元分析475
13.7 扬声器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475
13.7.1 “凡事豫则立”的智慧475
13.7.2 将FMEA用于扬声器领域476
13.7.3 潜在失效模式的产生及后果476
13.7.4 后果的评估476
13.7.5 控制477
13.7.6 FMEA实施的前题478
13.7.7 扬声器FMEA的实施479
第14章 微型扬声器480
14.1 微型扬声器的发展480
14.2 微型扬声器的技术问题480
14.3 微型扬声器的名词480
14.4 微型扬声器的薄型化482
14.4.1 将现有扬声器压缩482
14.4.2 采用压电陶瓷扬声器482
14.4.3 采用平膜扬声器483
14.5 扬声器的细长化484
14.6 振膜的薄型化485
14.7 定心支片的替代486
14.8 微型扬声器的音圈486
14.9 微型扬声器的磁路和结构487
14.10 微型扬声器的装配488
14.10.1 总的要求488
14.10.2 微型扬声器磁路装配488
14.10.3 微型扬声器音圈与振膜的粘接488
14.10.4 微型扬声器装配设备的精密化489
14.11 微型扬声器的检测491
14.11.1 检测的特点491
14.11.2 仿真耳491
14.11.3 检测方法491
14.12 微型扬声器的应用493
第15章 扬声器的检测及指标分析495
15.1 扬声器客观测试与主观评价的关系495
15.1.1 扬声器客观测试的重要性495
15.1.2 按国家标准对扬声器测试仅是初步要求495
15.1.3 好听的扬声器频率响应曲线多半是均匀的495
15.2 消声室及测试设备496
15.2.1 对消声室的新认识496
15.2.2 测试设备的进展497
15.3 扬声器的说明书498
15.3.1 AUDAX公司的说明书498
15.3.2 Scan-Speak公司的说明书501
15.3.3 JBL公司的说明书501
15.4 扬声器的阻抗505
15.4.1 扬声器阻抗公式505
15.4.2 阻抗曲线505
15.4.3 扬声器音圈直流电阻506
15.4.4 改变阻抗曲线的形状506
15.5 扬声器谐振频率507
15.5.1 谐振频率的公式507
15.5.2 谐振频率的调节508
15.6 扬声器有效辐射面积509
15.6.1 辐射面积的定义509
15.6.2 有效面积的测量509
15.6.3 有效辐射面积与辐射质量的关系509
15.7 BL值510
15.7.1 BL值定义510
15.7.2 BL值测量510
15.7.3 BL值的控制510
15.8 总质量因数QTS511
15.8.1 总质量因数QTS是扬声器重要参数511
15.8.2 QTS值的测量511
15.8.3 QTS值图表计算法511
15.9 扬声器的机械质量因数QMS512
15.9.1 QMS的定义512
15.9.2 QMS的测量513
15.10 扬声器的电质量因数QES514
15.10.1 QES的定义514
15.10.2 QES的测量514
15.11 扬声器的等效容积514
15.11.1 等效容积的定义514
15.11.2 等效容积的测量514
15.12 扬声器的环境要求与检测516
15.12.1 高温负荷与贮存516
15.12.2 稳态湿热517
15.12.3 低温负荷与贮存518
15.13 扬声器的冲击振动检测518
15.13.1 扫描振动518
15.13.2 滑落冲击518
15.13.3 碰撞518
15.13.4 跌落519
15.14 扬声器的寿命试验520
15.14.1 扬声器的寿命520
15.14.2 额定噪声功率的测试方法520
15.14.3 专用测试设备521
15.14.4 AES2—1984(r2003)标准521
15.15 扬声器的损坏与保护522
15.15.1 扬声器的损坏522
15.15.2 扬声器的无源保护523
15.15.3 PTC元件保护524
15.15.4 热管在扬声器导热中的应用525
附录A 扬声器的国家及行业标准528
SJ 1128—77电影放映用扬声器系统528
SJ 2057—82号筒式电动扬声器530
GB 6278—86模拟节目信号531
GB 7313—87高保真扬声器系统最低性能要求及测量方法533
GB 9400—88直接辐射式扬声器尺寸546
GB 12058—89扬声器听音试验549
SJ/T 9532—93扬声器质量分等标准558
GB/T 14474—93号筒扬声器通用技术条件564
GB/T 14475—93号筒扬声器测量方法575
SJ/T 10598—94电声器件型号命名方法586
GB/T 9396—1996扬声器主要性能测试方法590
GB/T 9397—1996直接辐射式电动扬声器通用规范622
附录B 合成材料缩写及中英文对照表635
附录C 主要扬声器应用软件640
附录D 扬声器相关网站646
附录E 国内扬声器、扬声器部件与材料、扬声器设备生产单位名录652
参考文献664
后记 一花一世界——对本书的简单回顾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