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理论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学理论基础
  • 南帆,刘小新,练暑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3749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2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文学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学理论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普通高校中文学科基础教材》总序&温儒敏1

引言 文学与世界3

第一章 文学的功能与机制13

一 文学的再现13

二 文学的功能17

三 文学的机制22

第二章 作者26

一 作者的个性26

二 文学的想象30

三 无意识35

第三章 文本40

一 从作品到文本40

二 互文性43

三 作为话语的文本45

第四章 文类49

一 什么是文类49

二 文类的划分53

三 文类的变迁57

第五章 叙事话语62

一 叙事话语62

二 故事与情节66

三 叙事功能70

四 叙事声音73

第六章 抒情话语79

一 抒情话语与抒情诗79

二 诗歌的语言组织83

三 诗意87

第七章 修辞94

一 什么是修辞94

二 修辞与文类97

三 修辞中的权力和意识形态101

第八章 传播媒介106

一 电子媒介与文化106

二 文字与影像110

三 电子时代的文学114

第九章 文学与历史121

一 文学与历史的交融121

二 作为野史的小说125

三 文学与历史的想象129

第十章 文学与宗教133

一 原始宗教与文学的起源133

二 宗教文学与艺术宗教135

三 宗教象征与文学象征139

四 佛禅思维与超现实主义142

五 宗教与文学价值的构成145

第十一章 文学与民族148

一 民族与民族主义148

二 文学的民族性与民族主义文学150

三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156

四 后殖民批评与民族主义文论160

第十二章 文学与地域164

一 地域与文学风格164

二 地域及其超越168

三 “批判的地域主义”172

第十三章 文学与道德175

一 道德的批评175

二 道德与审美179

三 道德与历史183

第十四章 文学与性别187

一 性别的文化属性187

二 文学与性别190

三 女性文学或女性写作194

四 性别观点的超越198

引言 文学性与开放的研究203

第十五章 文学史与经典217

一 文学史的兴起217

二 经典、经典化与权力220

三 压抑与反叛223

四 经典、文学教育与文化认同227

第十六章 文学史与大众文学230

一 经典体系与大众文学230

二 大众文学的传播232

三 大众文学的两种涵义234

四 批判与肯定237

第十七章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242

一 西方术语的引入242

二 广义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244

三 文学史中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245

四 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范式转换247

第十八章 现实主义253

一 现实主义概念的缘起253

二 现实主义的理论涵义254

三 现实主义的泛化257

四 被质疑的现实主义259

第十九章 现代主义263

一 现代主义的历史263

二 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分歧265

三 现代主义的理论难点271

第二十章 后现代主义273

一 后现代主义概念之源273

二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277

三 后现代主义的理论难点280

第二十一章 文学批评的功能285

一 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285

二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资源与“现代转换”288

三 判断的意义290

四 20世纪的文学批评295

第二十二章 文学批评与作家中心传统299

一 作家中心的观念299

二 批评的挑战301

三 精神分析学与作家研究302

四 对话关系305

第二十三章 文学批评与作品的研究308

一 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视野308

二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310

三 从新批评到结构主义313

四 作品形式分析的层面315

第二十四章 文学批评与接受理论318

一 接受理论与阐释学318

二 读者的积极意义321

三 问题与展望324

后记3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