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础工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龚晓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09864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85页
- 文件大小:121MB
- 文件页数:294页
- 主题词:地基-基础(工程)-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础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和基础工程的重要性1
1.2基础工程发展概况1
1.3基础工程课程内容与学习方法2
1.4关于地基承载力表达形式的说明2
思考题4
第2章 浅基础5
2.1概述5
2.2浅基础的类型以及适用条件6
2.2.1扩展基础6
2.2.2柱下条形基础8
2.2.3柱下交叉条形基础8
2.2.4筏形基础9
2.2.5箱形基础9
2.2.6壳体基础10
2.3浅基础的设计计算原则11
2.3.1浅基础实用简化设计方法11
2.3.2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12
2.3.3地基基础设计基本原则15
2.4基础埋置深度18
2.5地基承载力的确定21
2.5.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21
2.5.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21
2.6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27
2.6.1按地基持力层承载力计算基底尺寸27
2.6.2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验算30
2.7地基变形与稳定性验算32
2.7.1地基变形验算32
2.7.2按允许沉降差调整基础底面尺寸37
2.7.3地基稳定性验算39
2.8浅基础结构设计与计算40
2.8.1无筋扩展基础设计40
2.8.2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42
2.8.3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45
2.9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49
2.9.1建筑措施50
2.9.2结构措施53
2.9.3施工措施54
习题与思考题55
参考文献56
第3章 桩基础与深基础58
3.1概述58
3.2桩基分类与成桩工艺59
3.2.1桩的类型59
3.2.2群桩基础63
3.2.3沉桩方法63
3.2.4现场灌注桩64
3.2.5桩基础的构造65
3.3单桩的轴向荷载传递67
3.3.1荷载传递机理67
3.3.2负摩阻力67
3.4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69
3.4.1单桩竖向承载力的分析与计算69
3.4.2桩的载荷试验74
3.4.3打桩公式(动力分析)76
3.4.4规范的方法77
3.4.5桩的抗拔力79
3.5单桩的水平承载力80
3.5.1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竖直桩80
3.5.2横向静载荷试验84
3.6桩基础的设计84
3.6.1群桩效应84
3.6.2竖向承载力设计86
3.6.3群桩的抗拔力89
3.6.4群桩的水平承载力89
3.7桩基沉降计算90
3.7.1实体深基础法90
3.7.2明德林应力公式法91
3.8地下连续墙、沉井与沉箱基础96
3.8.1地下连续墙97
3.8.2沉井98
3.8.3沉箱100
习题与思考题100
参考文献101
第4章 地基处理与复合地基102
4.1概述102
4.2地基处理原理与地基处理方法分类103
4.3地基处理选用原则与规划程序106
4.4复合地基概论108
4.4.1发展概况108
4.4.2定义与分类108
4.4.3桩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109
4.4.4复合地基沉降计算112
4.4.5基础刚度与垫层对桩体复合地基性状影响114
4.5换土垫层法115
4.5.1加固机理和适用范围115
4.5.2设计115
4.5.3施工与质量检验117
4.6排水固结法117
4.6.1加固机理与适用范围117
4.6.2地基固结度计算118
4.6.3土体固结抗剪强度增长计算121
4.6.4堆载预压法设计122
4.6.5堆载预压法施工与质量检验125
4.6.6真空预压法125
4.7深层搅拌法126
4.7.1加固机理、分类与适用范围126
4.7.2设计127
4.7.3质量检验129
4.8挤密砂石桩法129
4.8.1加固机理与适用范围129
4.8.2设计130
4.8.3施工与质量检验131
4.9强夯法132
4.9.1加固机理与适用范围132
4.9.2设计133
4.9.3质量检验135
4.10低强度桩复合地基136
4.10.1加固机理与适用范围136
4.10.2设计136
4.10.3施工与质量检验137
4.11加筋土挡墙法138
习题与思考题139
参考文献139
第5章 基坑工程140
5.1概述140
5.1.1基坑围护体系的作用与要求140
5.1.2基坑工程的特点140
5.2围护形式类型以及适用范围141
5.2.1围护结构形式分类141
5.2.2放坡开挖结构及适用范围142
5.2.3水泥土重力式围护结构及适用范围142
5.2.4悬臂式围护结构及适用范围143
5.2.5内撑式围护结构及适用范围143
5.2.6拉锚式围护结构及适用范围143
5.2.7土钉支护及适用范围144
5.2.8其他形式围护结构及适用范围144
5.3土压力计算145
5.3.1概述145
5.3.2水土合算土压力146
5.3.3水土分算侧压力146
5.3.4附加荷载引起的附加侧压力147
5.3.5特定算法中的土压力148
5.4放坡开挖设计计算149
5.4.1概述149
5.4.2边坡的坡度允许值150
5.4.3边坡稳定验算151
5.4.4土坡坡面的防护153
5.5重力式围护结构设计计算154
5.5.1概述154
5.5.2设计计算154
5.5.3构造及施工156
5.6桩墙式支护157
5.6.1概述157
5.6.2悬臂式支护静力平衡法(Blum法)157
5.6.3等值梁法158
5.6.4弹性地基梁法160
5.6.5桩墙式围护稳定分析163
5.7土钉支护设计计算165
5.7.1概述165
5.7.2土钉支护作用机理166
5.7.3土钉支护设计计算167
5.8基坑降水172
5.8.1降水作用与适用条件172
5.8.2降水方法与适用范围173
5.8.3井点降水设计计算175
5.8.4回灌178
习题与思考题179
参考文献180
第6章 动力机器基础181
6.1概述181
6.2实体式机器基础振动原理181
6.2.1质阻弹理论182
6.2.2弹性半空间理论188
6.3振动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与地基动力参数190
6.3.1振动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190
6.3.2天然地基动力参数190
6.3.3桩基动力参数192
6.4基础的减振与隔振194
思考题197
参考文献197
第7章 特殊土地基处理199
7.1概述199
7.2湿陷性土199
7.2.1概述200
7.2.2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评价201
7.2.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的设计措施204
7.2.4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206
7.3红黏土210
7.3.1概述210
7.3.2红黏土地区建筑物的设计原则211
7.4软土213
7.4.1概述213
7.4.2软土地区建筑物的设计措施214
7.4.3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215
7.5填土217
7.5.1概述217
7.5.2素填土、杂填土、冲填土217
7.5.3素填土、杂填土、冲填土地基的处理219
7.5.4压实填土221
7.6多年冻土222
7.6.1概述223
7.6.2多年冻土地基的设计原则225
7.6.3多年冻土地基的处理方法225
7.7膨胀土228
7.7.1概述228
7.7.2膨胀土地基的建筑物设计原则与设计措施229
7.7.3膨胀土地基处理方法230
7.8盐渍土231
7.8.1概述231
7.8.2盐渍土地基、基础的设计要求236
7.8.3盐渍土地基的处理方法236
7.9残积土239
7.9.1概述239
7.9.2残积土地基的设计原则和施工措施239
7.10污染土240
7.10.1概述240
7.10.2污染土的腐蚀作用机理240
7.10.3污染土地基处理方法240
习题与思考题241
参考文献242
第8章 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及纠倾244
8.1概述244
8.1.1既有建筑物进行地基加固及纠倾的原因244
8.1.2既有建筑地基基础的鉴定245
8.1.3既有建筑地基加固与纠倾前的准备工作246
8.1.4既有建筑地基加固与纠倾中的监测工作247
8.2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247
8.2.1基础扩大和加固技术248
8.2.2墩式托换技术250
8.2.3锚杆静压桩托换技术251
8.2.4坑式静压桩托换技术255
8.2.5树根桩托换技术256
8.2.6高压喷射注浆法托换技术260
8.2.7注浆法托换技术262
8.3既有建筑物纠倾263
8.3.1概述263
8.3.2堆(卸)载纠倾技术266
8.3.3掏土纠倾技术267
8.3.4顶升纠倾技术270
8.3.5其他纠倾技术275
8.4既有建筑物迁移276
8.4.1概述276
8.4.2既有建筑迁移设计278
习题与思考题284
参考文献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