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子生物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分子生物学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3495637.jpg)
- 聂理主编;吕淑霞,郑伟,季勤副主编;徐朗莱主审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4225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分子生物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分子生物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1
1.2 分子生物学产生与发展1
1.2.1 进化论的影响与反思1
1.2.2 遗传学的奠基2
1.2.3 生物化学的贡献2
1.2.4 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的开启5
1.2.5 基因工程技术的兴起6
1.2.6 基因组与后基因组时代7
1.3 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向8
1.3.1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8
1.3.2 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9
1.3.3 DNA重组技术的应用9
1.3.4 生物信息学10
科学小故事 嗅觉的秘密10
第2章 核酸的结构与特性12
2.1 DNA是最主要的遗传物质12
2.2 DNA的分子结构13
2.2.1 DNA的一级结构13
2.2.2 DNA的二级结构14
2.2.3 DNA的三级结构和拓扑异构酶18
2.3 RNA的分子结构19
2.3.1 编码RNA的结构20
2.3.2 非编码RNA的结构21
2.3.3 tmRNA的结构24
2.4 核酸的变性、复性和分子杂交25
2.4.1 核酸的变性与复性25
2.4.2 分子杂交27
科学小故事 DNA结构确定中的小插曲27
第3章 基因与基因组30
3.1 基因的概念与分类30
3.2 特征基因31
3.2.1 不连续基因31
3.2.2 基因家族33
3.2.3 重复基因与重复序列34
3.2.4 跳跃基因35
3.2.5 重叠基因35
3.2.6 假基因37
3.2.7 沉默基因38
3.2.8 非编码RNA基因38
3.3 基因组39
3.3.1 噬菌体基因组41
3.3.2 细菌基因组43
3.3.3 酵母基因组44
3.3.4 植物基因组45
3.3.5 人类基因组48
3.4 基因组大小与C值矛盾49
3.5 基因组学51
3.5.1 结构基因组学51
3.5.2 功能基因组学52
3.5.3 生物信息学53
科学小故事 孤独的研究者——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McClintock)53
第4章 DNA的复制56
4.1 DNA的半保留复制56
4.1.1 原核生物DNA半保留复制实验证明56
4.1.2 真核生物DNA半保留复制58
4.1.3 DNA的半不连续复制59
4.2 原核生物DNA合成体系60
4.2.1 大肠杆菌DNA复制酶类60
4.2.2 复制子68
4.2.3 大肠杆菌DNA复制过程69
4.3 真核生物DNA合成体系73
4.3.1 染色质复制73
4.3.2 多起点DNA复制74
4.3.3 RNA引物和冈崎片段74
4.3.4 真核生物DNA聚合酶75
4.3.5 端粒与端粒酶75
4.4 复制的多种形式77
4.4.1 滚环复制77
4.4.2 θ式复制79
4.4.3 D环复制80
4.5 DNA复制的高度忠实性80
4.5.1 DNA聚合酶对底物的选择作用80
4.5.2 DNA聚合酶的校正作用81
4.5.3 引物RNA的起头与切除81
4.5.4 底物与Mg 2+浓度的控制82
4.5.5 DNA复制后错配碱基的修正82
知识窗 基因缺陷存在“多米诺效应”导致更易患上癌症82
第5章 DNA的损伤、修复和突变85
5.1 DNA的损伤85
5.1.1 自发性损伤85
5.1.2 物理因素引起的DNA损伤87
5.1.3 化学因素引起的DNA损伤89
5.2 DNA修复90
5.2.1 光修复91
5.2.2 切除修复91
5.2.3 重组修复93
5.2.4 SOS修复93
5.3 DNA突变94
5.3.1 突变原因94
5.3.2 突变方式95
5.3.3 突变类型99
5.4 突变的应用及生物学意义101
5.4.1 突变是进化的分子基础101
5.4.2 突变可产生遗传多态性101
5.4.3 突变可产生突变体101
5.4.4 突变可创造新类型物种102
5.4.5 突变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原因102
知识窗 镰刀型贫血症102
第6章 转录与加工104
6.1 转录概述104
6.1.1 转录含义104
6.1.2 转录单位105
6.2 RNA聚合酶类106
6.2.1 原核生物RNA聚合酶106
6.2.2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109
6.3 原核生物的转录110
6.3.1 大肠杆菌σ70启动子110
6.3.2 原核生物转录起始过程114
6.3.3 原核生物RNA合成的延伸117
6.3.4 原核基因转录的终止119
6.3.5 抗终止因子121
6.3.6 Nus A122
6.4 真核生物的转录122
6.4.1 真核生物启动子组成123
6.4.2 真核生物转录延伸129
6.4.3 真核生物转录终止130
6.5 RNA转录后的加工131
6.5.1 前体mRNA的加工131
6.5.2 前体tRNA的加工136
6.5.3 前体rRNA的加工138
知识窗 真核生物转录如何克服组蛋白的阻碍?140
第7章 逆转录与RNA复制143
7.1 动物、植物病毒的遗传物质143
7.1.1 病毒遗传物质分类143
7.1.2 典型病毒简介144
7.2 病毒RNA的复制146
7.2.1 RNA复制酶类146
7.2.2 +RNA病毒的复制和侵染146
7.2.3 -RNA病毒的复制和侵染147
7.2.4 双链RNA病毒的复制和侵染147
7.3 逆转录148
7.3.1 前病毒假说148
7.3.2 逆转录性质与过程148
7.3.3 逆转录酶149
7.3.4 致癌病毒RNA的繁殖过程150
7.3.5 乙肝病毒DNA的侵染过程151
科学小故事 逆转录的发现152
第8章 翻译及其加工154
8.1 遗传密码154
8.1.1 遗传密码的破译154
8.1.2 密码子的基本规律156
8.1.3 密码子的特殊含义159
8.2 蛋白质合成体系160
8.2.1 mRNA160
8.2.2 tRNA161
8.2.3 核糖体与rRNA164
8.2.4 蛋白质合成的辅因子169
8.3 原核生物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169
8.3.1 活化170
8.3.2 起始172
8.3.3 延伸173
8.3.4 终止174
8.3.5 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176
8.4 真核生物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77
8.4.1 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起始177
8.4.2 肽链的延伸与终止179
8.4.3 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180
8.5 蛋白质的转运180
8.5.1 蛋白质的转运途径181
8.5.2 蛋白质的共翻译转运181
8.5.3 蛋白质的翻译后转运183
8.5.4 细菌蛋白质的转运185
8.6 蛋白质翻译后的加工186
8.6.1 肽链N端的剪切或添加氨基酸186
8.6.2 蛋白质的拼接187
8.6.3 个别氨基酸的修饰187
8.6.4 肽链的交联189
8.6.5 肽链的折叠189
8.7 蛋白质组学简介193
知识窗 朊病毒193
第9章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196
9.1 概述196
9.1.1 操纵子196
9.1.2 正负调控197
9.2 DNA水平的调控199
9.3 基因转录的时序调控200
9.3.1 枯草杆菌及噬菌体σ亚基的更迭200
9.3.2 大肠杆菌热激基因的表达202
9.4 乳糖操纵子202
9.4.1 乳糖操纵子负调控机理202
9.4.2 乳糖操纵子正调控机理205
9.4.3 乳糖操纵子正、负双重调控效应207
9.5 色氨酸操纵子207
9.5.1 色氨酸操纵子负调控208
9.5.2 衰减子208
9.6 阿拉伯糖操纵子212
9.7 翻译水平的调控214
9.7.1 反义RNA的调控214
9.7.2 严紧反应216
9.7.3 核开关217
知识窗 α-互补、蓝白斑现象218
第10章 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221
10.1 真核基因及表达特点221
10.2 染色体水平的调控221
10.2.1 基因扩增221
10.2.2 基因重排221
10.2.3 基因丢失222
10.2.4 染色质结构与基因表达调控222
10.3 转录水平的调控226
10.3.1 转录调控的顺式作用元件226
10.3.2 反式作用因子228
10.4 转录后水平的调控232
10.4.1 可变拼接与编辑232
10.4.2 RNA干涉232
10.4.3 小分子RNA233
10.5 翻译水平的调控238
10.5.1 5′-UTR对翻译的调控238
10.5.2 3′-UTR对翻译的调控239
10.5.3 mRNA的稳定性240
10.6 翻译后水平的调控241
10.6.1 蛋白质品种与数量的调控241
10.6.2 蛋白质的共价修饰241
10.6.3 蛋白质的选择性降解调控246
科学小故事 蛋白质“死亡之吻”——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发现248
第11章 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251
11.1 核酸的制备251
11.1.1 DNA的分离与纯化251
11.1.2 RNA的分离与纯化252
11.2 核酸的鉴定252
11.2.1 核酸的凝胶电泳技术252
11.2.2 核酸的分子杂交254
11.2.3 DNA序列分析257
11.3 目的基因获得与扩增259
11.3.1 工具酶259
11.3.2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261
11.3.3 反转录-PCR262
11.4 基因克隆263
11.4.1 基因克隆载体263
11.4.2 重组DNA分子的构建268
11.4.3 重组DNA分子导入宿主细胞的途径270
11.4.4 重组子的选择与鉴定271
科学小故事 溶菌酶的发现273
主要参考文献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