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人的脸与面子 本土社会心理学探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人的脸与面子 本土社会心理学探索
  • 佐斌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218145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人的脸与面子 本土社会心理学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1

一 童年的疑问,学子的选择1

二 中国人与美国人并非只有文化之异3

三 大事化小,小题大作5

四 中国人脸面的重要性7

第二章 中国人的脸面事件10

引语10

一 中国人的“脸面用语”分析11

(一)带“脸”之用语11

(二)带“面”及“面子”之用语12

(三)与脸面相关之词语16

(四)有关脸面之俗语、谚语、歇后语17

(五)从语言看中国人的脸面心理与行为18

二 中国人的脸面情节:文学描写选录21

三 中国人的典型脸面事件:一项调查研究28

(一)调查方法与程序29

(二)中国人认定的丢脸事件31

(三)中国人认定的丢面子事件32

(四)中国人认定的倾向于不丢脸面的事件32

四 中国人脸面事件的初步结论35

第三章 中国人的脸面心理实质37

引语37

一 脸面溯源38

二 中国人使用“脸面”的心理原因40

(一)脸面的生理功能性41

(二)脸面的地位象征性41

(三)脸面的心理表现性42

(四)脸面的人格标记性44

三 脸面的定义45

四 脸面的心理差异51

(一)中国人认定的“面子事”与“脸事”不同51

(二)面子与脸是一物之二面55

(三)脸重在守护,面子重在争取55

(四)丢脸程度重,丢面子程度轻56

(五)脸的事件具有延时性,面子事件具有情境性57

(六)脸的学习在先,面子的理解在后57

五 脸面的心理结构59

六 脸面的相关的概念61

(一)关系62

(二)人情64

(三)人缘65

(四)人伦66

(五)报67

(六)耻69

(七)自己人与外人69

(八)场合70

七 小结71

第四章 中国人的脸面文化土壤73

引语73

一 文化·社会·个人74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79

(一)地理特征——半封闭的大陆型文化80

(二)经济特征——以自耕农为基础的小农经济文化83

(三)社会组织特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家族文化87

(四)文化特征——以封建伦理道德为核心的道德文化89

(五)行为特征——趋同从众的中庸文化92

三 中国文化对中国人脸面的影响94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脸面的具体影响95

(二)脸面内容随中国文化的发展而变化101

第五章 中国人的脸面心理模式103

引语103

一 脸与面子的认知模式104

(一)脸面刺激系统105

(二)脸面认知过程107

(三)脸面认知的判断依据:标准110

(四)脸面的估算及法则115

(五)认知模式的一个案例118

二 脸与面子的社会交换模式119

(一)脸面是重要的社会资源120

(二)脸面的社会交换图示要素123

(三)脸面的社会交换与相互回报行为125

(四)脸面的交换法则127

第六章 中国人的脸面行为技术135

引语135

一 脸面行为概观136

二 脸面行为的自我模式138

(一)提高自己的脸面139

(二)维护自己的脸面146

(三)丢损自己的脸面159

三 脸面行为的他人模式167

(一)抬高他人的脸面167

(二)顾及他人的脸面177

(三)损伤他人的脸面188

四 脸面行为的大家模式194

(一)大家都有脸面194

(二)大家都没脸面198

第七章 中国人的脸面心理功能205

引语205

一 脸面与人的需要和动机206

(一)脸面与中国人的社会性需要206

(二)脸面与中国人的自尊需要208

(三)脸面与中国人的行为动机210

二 脸面的心理保护功能213

(一)耻感213

(二)防护215

(三)隐私216

三 脸面的价值赢取功能217

(一)脸面的价值性217

(二)终极价值与工具价值219

(三)雁过留声,人过留名220

四 脸面的社会参与功能221

(一)关系取向222

(二)投桃报李223

(三)人情链条225

五 脸面的角色规范功能227

(一)社会舞台227

(二)不知礼,勿以立229

六 脸面的群体凝聚功能231

(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232

(二)同甘共苦,荣辱与共234

(三)个人自尊与群体自尊235

第八章 中国人的脸面观239

引语239

一 鲁迅对“面子主义”的批判240

(一)“面子”与“体统”241

(二)脸和面子的阶级性242

(三)虚假与伪善244

(四)面子:鬼脸上的雪花膏246

(五)世故与瞒骗249

(六)精神胜利法:平民的面子251

(七)要不要面子,要不要脸251

二 林语堂:丢掉面子254

(一)面子:中国“三女神”之首255

(二)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之点257

(三)给人面子:礼的要求259

(四)面子被丢掉,才有真正的共和国260

三 大众的脸面观263

(一)人应该要有脸面263

(二)不要虚假的脸面265

(三)不要追求得太过分267

(四)要脸甚于要面子268

(五)看人给脸面269

四 脸面研究的客观取向270

五 健康的脸面行为271

主题索引274

人名索引281

后记2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