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西部经济发展中制度创新主体角色定位及转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西部经济发展中制度创新主体角色定位及转换
  • 严汉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4932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7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94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研究-西北地区;地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研究-西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西部经济发展中制度创新主体角色定位及转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丛书总序1

第1章 导论1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意义7

1.2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及框架结构9

1.2.1研究方法9

1.2.2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及框架结构11

1.3本书的创新15

第2章 制度、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0

2.1有关制度研究的一个文献述评20

2.1.1制度的定义20

2.1.2制度的层次26

2.1.3制度的分类28

2.1.4制度的功能32

2.2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7

2.2.1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37

2.2.2制度在经济增长中作用认识的演进历程41

2.3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分析46

2.3.1有关制度创新动力的几种假设47

2.3.2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50

2.3.3经济发展对制度创新的影响机理53

2.4小结55

第3章 中国区域差异及差异的成因分析56

3.1中国区域差异的系统分析56

3.1.1区域差异及衡量指标56

3.1.2区域间差异:结果和过程58

3.1.3区域内部差异:动态和静态73

3.2中国区域差异的成因及缩小区域差异的路径79

3.2.1区域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79

3.2.2缩小区域差异的主要路径99

3.2.3对现有观点的评析106

3.3小结108

第4章 东西部之间的制度落差: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110

4.1东西部之间的正式制度落差112

4.1.1产权制度112

4.1.2市场制度118

4.1.3对外开放程度126

4.1.4政府效率128

4.2东西部之间的非正式制度落差130

4.3制度创新是消除制度落差的关键134

4.4小结142

第5章 西部制度的非均衡:“制度短缺”与“制度过剩”并存144

5.1西部的制度需求144

5.1.1制度需求的界定144

5.1.2制度需求的动力机制145

5.1.3西部制度需求的内容148

5.2西部的制度供给160

5.2.1制度供给的界定160

5.2.2制度供给的动力机制164

5.2.3西部制度供给中存在的问题167

5.3西部制度的非均衡172

5.3.1制度的非均衡172

5.3.2西部制度非均衡的表现174

5.3.3西部制度非均衡的原因177

5.4小结181

第6章 西部制度创新路径:自发演进、内生的和渐进式路径183

6.1制度创新路径的一般性分析183

6.1.1制度创新的路径183

6.1.2制度创新的约束条件200

6.2西部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以所有制结构演进路径为例201

6.2.1路径之一:自发演进203

6.2.2路径之二:人为选择与设计207

6.2.3转轨时期所有制结构演进的约束条件212

6.2.4转轨时期所有制结构演进路径的选择与归宿219

6.3小结221

第7章 西部制度创新主体的角色定位及转换223

7.1宏观主体:中央政府223

7.1.1宏观主体制度创新的动因223

7.1.2宏观主体制度创新的方式225

7.1.3宏观主体制度创新的利弊226

7.2中观主体:地方政府229

7.2.1中观主体制度创新的动因229

7.2.2中观主体制度创新的方式231

7.2.3中观主体制度创新的利弊233

7.3微观主体:企业、居民户和社会中介组织237

7.3.1微观主体制度创新的动因237

7.3.2微观主体制度创新的方式239

7.3.3微观主体制度创新的利弊239

7.4西部不同发展阶段制度创新主体的角色定位及转换242

7.5小结248

第8章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50

参考文献254

后记2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