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党委书记工作全书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党委书记工作全书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2206632.jpg)
- 杨海波主编 著
- 出版社: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ISBN:720406950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341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848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党委-工作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党委书记工作全书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胡锦涛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共中央宣传部12
第一章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3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9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11
一、世界的物质性11
二、意识的起源和本质12
第三章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4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14
二、世界的发展和变化15
第四章 世界的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18
一、对立统一规律18
二、质量互变规律24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27
第五章 认识和实践31
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1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35
三、认识的辩证运动38
四、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39
第六章 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的作用44
一、社会进步44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6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51
一、政治的涵义51
二、政治主体53
三、政治体制70
四、政治权力76
五、政治民主78
第八章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81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基本观点8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82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85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87
第九章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89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89
二、毛泽东思想独创性的理论贡献100
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110
四、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20
第十章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23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23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130
三、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131
四、邓小平理论的特点134
五、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135
第十一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40
一、“三个代表”思想的产生140
二、“三个代表”的科学含义和辩证统一144
三、“三个代表”思想是对党的近八十年奋斗历史的总结151
第一章 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作用163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工作的生命线163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167
三、思想政治工作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172
四、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可靠保证175
第二章 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原理181
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原理181
二、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原理182
第三章 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目的和任务184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改造主客观世界184
二、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任务189
第四章 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原则202
一、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原则202
二、民主集中与正确引导相结合的原则203
三、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和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原则205
四、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原则206
五、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208
六、身教言教相结合的原则209
七、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210
八、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212
第五章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215
一、情感教育法215
二、说理教育法215
三、主题教育法216
四、个性教育法217
五、形势任务教育217
六、行为养成教育法218
第一章 新时期党员发展工作221
一、新时期党员发展工作的方针、原则及重点221
二、入党条件和共产党员的标准228
三、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培养和考察243
四、预备党员的接收258
五、预备党员的管理、教育和考察277
第二章 新时期党员管理工作284
一、概述284
二、党员288
三、党员组织关系301
四、党的组织生活305
五、党员管理方法317
六、流动党员的管理334
七、党籍和党龄管理338
八、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343
九、新建立经济组织中的党员管理346
十、党员管理工作中的特殊情况349
第一章 新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357
一、党的理论是党的旗帜357
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360
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366
第二章 党的基层组织宣传工作的地位、作用和任务377
一、党的基层组织宣传工作的地位和作用377
二、党的基层组织宣传工作的任务378
第三章党的基层组织宣传工作的方针、原则和方法383
一、党的基层组织宣传工作的重要方针原则383
二、党的基层组织宣传工作的基本方法386
第四章 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宣传工作队伍390
一、基层宣传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390
二、基层宣传工作队伍的素质要求392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宣传工作队伍394
第五章 积极开创基层宣传工作的新局面399
一、正确认识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增强做好基层宣传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99
二、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基层宣传工作401
三、明确基层宣传工作的重点403
四、开创基层宣传工作的新局面407
第六章 加强和改进党对基层宣传工作的领导411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对基层宣传工作领导的重要意义411
二、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基层宣传工作的领导413
第一章基层党的纪检工作的任务419
一、维护党的章程及其他重要规章制度419
二、协助基层党委整顿党风419
三、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419
四、经常对党员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420
五、检查和处理党员和党组织违犯党的纪律的案件420
六、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420
第二章 党风党纪教育421
一、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主要内容421
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方法与形式422
第三章 党的纪律处分424
一、党的纪律处分的目的424
二、实施党纪处分的原则424
三、违犯纪律与纪律处分424
四、纪律处分分类426
第四章 基层组织的纪检教育工作443
一、纪检教育的地位和作用443
二、纪检教育的主要内容445
三、纪检教育的基本形式和基本要求449
第五章 建设高素质的基层纪检干部队伍和加强党对基层纪检工作的领导454
一、建设高素质的基层纪检干部队伍的重要性454
二、基层纪检干部的基本素质要求455
三、建设高素质的基层纪检干部队伍的基本途径457
四、加强党对基层纪律检查工作的领导461
第一章 统一战线是新时期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467
一、党的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和实践467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新发展和统战工作的指导思想471
三、基层统战工作的地位和作用481
四、基层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484
五、基层统战工作的对象和任务486
六、基层统战工作的原则和方法489
七、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世纪新阶段基层统战工作491
第二章 基层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作493
一、基层民主党派工作的方针政策493
二、基层民主党派工作的基本原则499
三、基层民主党派工作的任务501
四、做好无党派人士工作503
第三章 基层民族工作507
一、基层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507
二、基层民族工作的原则512
三、基层民族工作的任务514
四、基层民族工作的方法516
五、做好散杂居地区的民族工作518
第四章 基层宗教工作521
一、基层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521
二、基层宗教工作的原则523
三、基层宗教工作的基本任务526
四、基层宗教工作的方法529
五、正确处理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突发事件530
第五章 基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534
一、基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政策534
二、基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537
三、基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工作的任务539
四、基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的方法541
五、广泛深入推进光彩事业542
六、切实加强工商联工作545
第六章 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工作548
一、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方针政策548
二、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原则551
三、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任务552
四、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方法554
五、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555
六、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558
第七章 基层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562
一、新时期党关于港澳台及海外统战工作的指导思想562
二、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563
三、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的特点、任务、要求及工作方法565
第八章搞好基层党组织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569
一、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是党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569
二、努力做好党外人士的安排工作570
三、党的基层组织要切实做好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573
四、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575
第一章 党员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基本要求579
一、党员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579
二、党员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581
第二章 党员教育的地位和作用584
一、做好党员教育工作是实现党在新世纪历史任务的基本前提584
二、党员教育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585
三、党员教育是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必要途径587
四、党员教育是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590
五、加强党员教育是推进精神文明的重要环节592
六、党员教育是推进政治文明的直接推动力594
第三章 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598
一、党员教育工作的程序598
二、党员教育的主要形式600
三、党员教育工作的方法603
第四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想教育625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行动指南625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635
三、“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640
第五章 党的纲领和基本路线教育646
一、坚持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646
二、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650
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而奋斗653
第六章 党性、党风和党的宗旨教育661
一、党性教育要贯穿于党员教育的全过程661
二、党的作风建设是关乎党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666
三、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670
第七章 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676
一、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676
二、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需要677
三、共产党员要成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模范680
第八章 党员分类教育683
一、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工作683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工作686
三、农村党员教育工作688
四、机关党员教育工作692
五、高校党员教育工作695
六、下岗职工党员教育工作698
七、流动党员教育工作703
第一章 党风概论711
一、党风概述711
二、党风涉及的相关问题713
三、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718
四、继承和发扬我党的其他优良作风724
五、党内不正之风的表现725
第二章 新时期党风建设733
一、党风建设的内容733
二、党风建设的意义734
三、新时期党风建设的思路735
四、建好党风的根本环节是增强党性736
五、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739
六、科学地认识党风形势扎扎实实地抓好党风建设741
第三章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作风建设746
一、坚持党员标准,做合格的共产党员746
二、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757
三、加强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增强党性提高素质760
第一章 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769
一、我们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769
二、用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做好领导工作783
三、领导干部提高政治素质的途径792
第二章 提高领导班子的文化科技素养798
一、加强文化素养是搞高领导艺术和业务能力的必要条件798
二、提高领导班子的科技文化素质801
第三章 提高领导者的判断和决策能力814
一、领导者必须具有出色的鉴别是非的能力814
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是领导者判断力的源泉822
三、保持政治敏锐性应具备的素养827
四、深厚的理论功底是领导干部判断力决策力的基本功831
第四章 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845
一、保持和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领导作风845
二、加强作风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860
三、坚持原则树立无产阶级领导者的正气风范863
第一章 精神文明建设概述873
一、精神文明的涵义与特点873
二、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884
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898
第二章 思想政治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911
一、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911
二、树立正确的政治观923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927
四、树立正确的“三观”931
五、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扬艰苦奋斗精神934
第三章 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941
一、思想道德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941
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944
三、培养“四有”新人946
四、宏扬爱国主义精神950
五、以集体主义的原则进行思想道德建设954
六、发扬艰苦创业精神958
第四章 搞好文化事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962
一、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962
二、创建健康的文化市场,加快文化体制改革965
三、坚持正确的文化宣传方针969
四、用正确的哲学社会科学指导精神文明建设973
五、建设高素质的文化宣传队伍976
六、正确处理外来文化979
第五章 法纪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剂991
一、强化民主意识991
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997
三、加强纪律约束1000
第一章 党支部的设置与各委员的职责1007
一、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组织1007
二、基层党组织(党委会、党总支、党支部)及委员的设置1008
三、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及各委员的职责1009
第二章 各类党支部的特点和职责1012
一、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党支部1012
二、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党支部1015
三、发挥保证监督作用的党支部1016
第三章 党支部的工作任务1020
一、党支部的基本任务1020
二、各级基层党组织的具体任务和要求1024
第四章 党支部的工作方法1027
一、典型示范的方法和作用1027
二、试点引路的方法和作用1028
三、“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和作用1029
四、抓中心,带其他的方法和作用1031
五、把握全局改革创新的方法和作用1032
六、“两手抓”的方法和作用1034
七、检查、总结、推广的方法和作用1035
第五章 党支部书记的地位、作用和基本素质1038
一、党支部书记的地位和作用1038
二、党支部书记的基本素质1041
第六章 党支部书记要关注党小组建设1048
一、党小组的性质与划分1048
二、党小组的地位和作用1050
三、党小组的基本任务1052
四、党小组长1053
第七章 党支部书记要改进工作方法1056
一、党支部书记要研究科学工作方法的基本特征1056
二、党支部书记的基本工作方法1057
第八章 党支部的制度建设1062
一、党支部的组织制度1062
二、党支部的生活制度1064
三、党支部的其他制度1068
四、党支部各项制度的执行和完善1069
第九章各级党政、人民团体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1071
一、各级党政、人民团体机关党的基层组织的特点、地位和作用1071
二、各级机关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层党组织的任务1073
三、机关党组织要切实做好党的纪律教育工作1085
四、改进和加强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1093
第十章 国有企业党的建设1097
一、现代企业制度中党的建设问题1097
二、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1103
三、提高企业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领导能力1116
第十一章 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1135
一、外商投资企业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问题1135
二、加强改进对外商投资企业党的工作的领导1139
三、结合外商投资企业的特点开展党的工作1141
四、外商投资企业的党员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1144
五、私营企业党的建设问题1145
第十二章 科研单位党组织的工作和建设1147
一、科研单位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和任务1147
二、科研单位党组织保证监督的职责和主要内容1148
三、科研单位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1148
四、科研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1150
五、科研单位的知识分子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1150
第十三章 文化、卫生系统党组织建设1153
一、文化、卫生系统的特点和党建工作的重点1153
二、文化、卫生系统党组织的地位、作用1155
三、文化、卫生系统党组织的基本任务1158
四、文化、卫生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1159
五、文化、卫生系统的知识分子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1159
六、文化、卫生系统党组织对群众组织的领导1160
第十四章 学校党组织的工作和党的建设1161
一、学校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1161
二、高校党组织的设置和主要职责1162
三、中、小学和其他学校党的工作的特点和重点1164
四、高校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1167
第十五章 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和自身的建设1169
一、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工作1169
二、居民区(居委会)党总支、党支部工作1171
三、加强街道、社区、居民区党的建设1173
第十六章 军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1186
一、军队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1186
二、军队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及其建设应遵循的原则1189
三、新时期军队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和党的建设新思路1193
第十七章 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的工作和建设1197
一、加强乡镇党委会工作的重要意义1197
二、乡镇党委会的地位、作用和任务1197
三、乡镇党委会工作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1198
四、加强乡镇党委会工作的原则和基本思路1201
五、乡镇党委书记素质要求和工作要求1205
第十八章 农村党支部的工作和建设1209
一、农村党支部的地位、作用和任务1209
二、农村党支部党建工作1210
三、带头把经济工作和各项工作搞上去1211
四、怎样当好村党支部书记1213
第一章 加入WTO给中国政府带来的挑战1219
一、政府体制不适应1219
二、法律法规体系不适应1221
三、思想观念不适应1222
四、公务员队伍不适应1223
五、市场体系不适应1224
六、产业体系不适应1226
第二章 WTO与新世纪中国行政境1229
一、时代背景——知识经济时代1229
二、国际环境1234
三、国内环境1237
第三章 WTO法律规则下的依法行政1243
一、WTO法律规则与行政立法1243
二、WTO法律规则与行政执法1247
三、WTO法律规则与司法审查1251
第四章 WTO与中国信用机制1255
一、现代社会的合理化运行:来自韦伯的启示1255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诚信1258
三、市场诚信的维系1261
第一章 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1271
一、市场经济的涵义1271
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271
三、市场经济的基本作用1272
四、市场经济的主要缺陷1273
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与规则1274
一、市场机制1274
二、供给与需求——供求规律1274
三、竞争与垄断——竞争规律1275
四、市场规则与秩序1276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体制框架1278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1278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1279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1280
一、市场主体的类型、作用和特点1280
二、现代企业制度1280
三、市场中介机构1283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1286
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内容特点及构成1286
二、商品市场1287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融1296
一、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296
二、金融体制改革1297
三、金融机构体系1300
四、金融市场体系1301
五、金融调控监督体系1304
六、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1305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1307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307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1309
三、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310
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131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1312
二、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313
三、宏观调控目标1314
四、宏观调控体系1315
五、宏观调控政策及其协调运用1316
第一章 宪法1325
一、基本概念1325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和基本制度1327
三、我国的国家机构1340
四、公民的基本权利1348
五、国家赔偿制度1350
第二章 有关部门法1355
一、行政法1355
二、民法1362
三、经济法1373
四、社会法1380
五、刑法1383
六、诉讼程序法1392
第一章 领导工作是一门科学1401
一、领导概念与领导功能1401
二、领导理论的由来与发展1404
三、毛泽东和邓小平的领导理论1407
第二章 领导的本质1408
一、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和规律1408
二、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1408
三、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1409
第三章 领导者和领导班子1410
一、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1410
二、领导者的权力和影响力1411
三、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1411
四、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1412
五、我国领导体制及其改革1413
第四章 领导职能1418
一、领导决策1418
二、领导用人1426
三、领导激励与凝聚1427
第一章 行政管理的地位和特征1435
一、行政管理在国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435
二、中国行政管理的主要特征1435
第二章 政府职能1436
一、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及特征1436
二、政府职能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438
三、政府职能配置的原则1438
四、中央政府职能1439
五、地方政府职能1440
六、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1442
第三章 行政组织1444
一、行政组织的基本理论1444
二、行政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1444
三、行政组织部门划分的主要方法1447
四、行政组织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1447
五、行政组织与非政府公共部门的关系1447
第四章 人事行政与中国国家公务员管理1448
一、人事行政的任务及管理机制1448
二、人力资源开发1449
三、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449
四、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色1449
五、国家公务员管理的主要内容1451
第五章 公共政策1463
一、公共政策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1463
二、政策制定的体制、程序与方法1463
三、政策执行的手段与方法1467
第六章 行政监督1476
一、加强依法监督的重要性1476
二、行政监督的体系1476
三、强化廉政勤政监督约束机制1479
第七章 行政改革1480
一、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和策略1480
二、行政区划体制改革1480
三、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与调整1483
四、中国行政改革与行政管理现代化1486
第一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1493
一、科学技术及其作用1493
二、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1494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499
四、高技术1504
五、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1504
第二章 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政策1507
一、我国科学技术工作的基本方针1507
二、我国科学技术规划和计划1507
三、科学技术体制改革1512
四、科学研究与开发1513
五、技术创新1514
六、国家创新体系1514
第三章 科学常识及高新技术知识1515
一、遗传之谜的揭示1515
二、大脑研究的新进展1525
三、纳米科技前景1531
四、纳米材料1536
五、激光精密加工1542
六、光纤通信1545
七、全息生物学选种1552
八、克隆技术1554
九、生物计算机1556
十、蛋白质工程1560
十一、生物冶金1563
十二、人工智能成就1565
十三、智能机器人1569
十四、智能住宅1572
十五、虚拟现实技术1575
十六、空间站技术1580
十七、海洋生物资源1587
十八、深潜技术1590
十九、海洋空间利用技术1595
二十、氢能1599
二十一、生物质能1601
二十二、氧能1606
二十三、生物芯片1609
二十四、仿生模拟1610
二十五、分子设计1614
第一章 电子政务概述1619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1619
二、电子政务产生的背景1620
三、电子政务的内容1621
四、电子政务的应用1622
五、电子政务的实施原则1623
第二章 电子政务技术及支持系统相关识1625
一、Internet基础知识1625
二、网际协议地址(IP地址)1626
三、网络协议1628
四、网络应用和应用层协议1628
五、传输层协议(TCP和UDP)1629
六、网络层上的网际协议(IP)1630
七、TCP/IP协议1630
八、超文本标记语言与电子政务规范语言1630
九、决策支持系统1633
十、虚拟现实(VR)技术系统1637
第三章 电子政务的工作形式1640
一、办公自动化与流程梳理1640
二、信息交流和政务资源共享1643
三、政务信息发布1646
四、在线政务处理1650
第四章 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政府改革与创新1653
一、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新要求1653
二、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政府改革1655
三、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政府创新1664
第五章 电子政务的实施对我国的影响1669
一、促进政府管理观念的变革1669
二、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和整体工作水平1670
三、促进国民经济和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1674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1681
一、先秦1681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1698
三、隋唐、五代、宋辽金1715
四、元、明、清1724
第二章 中国近代史1741
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741
二、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750
第三章 中国现代史1759
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1759
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1766
三、我国国际战略的调整1777
四、香港、澳门的回归1779
第四章 世界史1780
一、世界四大文明古国1780
二、古希腊、罗马文化1780
三、世界三大宗教起源1783
四、新航线的发现1784
五、德意志宗教改革1785
六、欧洲文艺复兴1785
七、英国革命1786
八、美国独立战争1787
九、法国大革命1787
十、英国工业革命1788
十一、日本明治维新1789
十二、巴黎公社1790
十三、第一次世界大战1791
十四、十月革命1791
十五、罗斯福新政1792
十六、第二次世界大战1793
十七、万隆会议的召开1796
十八、不结盟运动1796
十九、苏联解体1797
二十、东欧剧变1798
第一章 领导与知识经济1801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导观念1801
二、发展知识经济所需的领导能力1806
三、知识经济时代团队领导的组织方式1812
四、知识经济时代团队领导的素质与角色形象1814
第二章 如何行使权力1818
一、如何行使法定权1818
二、如何行使专长权1818
三、如何行使强制权1819
四、如何行使经济权力1819
五、如何行使政治权力1821
六、如何行使社会权力1822
七、如何行使舆论权1823
第三章 如何授权1825
一、授权的涵义1825
二、授权的原则1825
三、授权的方式1826
四、授权的技巧1827
五、授权的程序1828
六、授权的误区1829
七、授权应注意事项1830
第四章 如何控权1832
一、权力控制的含义1832
二、控制下属权力的方法1832
三、权力制约的方法1833
四、权力的“被控”方式1834
第五章 权力的冲突与协调1837
一、权力冲突1837
二、权力协调1839
第六章 决策方法的更新1841
一、模拟决策法1841
二、方案前提分析法1845
三、调查研究法1846
四、随机决策法1850
五、超常规法1854
六、信息决策法1862
七、宏观决策法1866
第七章 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1870
一、运用政策1870
二、运用制度1870
三、会议报告1871
四、灌输1873
五、思想信息收集法1874
六、思想信息分析法1875
七、感化法1877
八、对话法1878
九、对比法1882
十、典型示范法1882
第八章 调查研究方法的创新1884
一、抽样调查1884
二、重点调查1885
三、专题调查1886
四、综合调查1886
五、统计调查1887
六、追踪调查1887
七、对比调查1888
第九章 调查研究分析方法的创新1889
一、辩证分析法1889
二、历史研究法1891
三、系统论方法1892
四、逻辑分析法1894
五、比较分析法1895
六、分类研究法1897
第十章 创新思维训练方法1899
一、想象振奋法1899
二、求异标新法1903
三、辏合显同法1905
四、生疑提问法1908
五、层层剥笋法1911
六、直觉辅助法1914
七、滋情育思法1918
第十一章 用人方法1922
一、人才使用的基本原则1922
二、用人方法1928
三、如何用好五种人才1938
第十二章 育人方法1945
一、创造环境法1945
二、提供机遇法1946
三、循循善诱法1947
四、允许失误法1950
五、循序渐进法1952
六、适时调动法1955
第十三章 人际关系处理艺术1957
一、培养人际交往中的风度1957
二、交际中的角色扮演及调适1960
三、人际关系的“润滑剂”1962
四、如何处理与上级的关系1965
五、如何处理与下级的关系1975
六、如何处理与同级的关系1979
七、如何处理同群众的关系1983
八、如何处理与亲属之间的关系1987
第十四章 语言艺术1991
一、暗示1991
二、节奏1997
三、插话1999
四、语气2001
五、沉默2004
六、鼓动2007
七、提问2008
第一章 党员发展工作常用文书2017
一、入党申请2017
二、思想汇报2019
三、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2020
四、函调证明材料信2021
五、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的填写2022
第二章 党员管理工作常用文体2030
一、党内表彰2030
二、表彰决定2032
三、党内通报2032
四、组织鉴定2036
五、关于对党员要求退党、劝其退党和自行脱党的处理2037
六、党员入党志愿书遗失后入党时间的审定结论2039
第三章 宣传工作业务常用文体2041
一、消息2041
二、通讯2041
三、报告文学2042
、评论2043
五、发言稿2044
六、会议报告2044
七、典型材料2045
八、宣传提纲2045
九、辅导材料2045
十、读书笔记2046
第四章 纪检工作常用文体2047
一、立案报告2047
二、案件调查笔录2048
三、案件调查报告2050
四、见面材料2052
五、案件处理请示2053
六、案件查处批复2054
七、处分决定2055
八、案件审理报告2057
九、信访情况综合分析2058
十、案件通报2060
第五章 党委办公室常用文书2063
一、报告和请示2063
二、计划、规划2070
三、工作要点、方案2072
四、制度、规定、办法、细则、规则2074
五、规程、守则、须知、公约2077
六、命令(令)、指令2079
七、决定、决议2080
八、布告、公告和通告2081
九、记录、大事记2085
十、简报、调查报告2086
十一、提案、议案2090
十二、章程、条例2091
十三、开幕词、闭幕词2093
十四、倡议书2093
十五、申请书、志愿书2094
十六、保证书、决心书2094
十七、公开信、感谢信、表扬信2096
十八、贺电(信)、慰问电(信)、致敬电(信)209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103
中国共产党章程2128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2144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2148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印发《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的规定》的通知2169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2172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217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2181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2193
中共中央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规定2204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2207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2211
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清理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无偿占用企业钱物的实施意见221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2217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2228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2233
关于对犯有贪污、贿赂错误党纪处分的数额界限问题的请示的答复2242
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实施办法2243
关于对违反《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行为的党纪处理办法2249
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251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2256
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党员不准修炼“法轮大法”的通知2264
关于改进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意见2267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2270
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2282
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288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2294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2296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股份制企业党的工作的几点意见2304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307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街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2311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补充规定的实施和处理意见2315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四条规定”的实施和处理意见2317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2320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2326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2330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