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植物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2201587.jpg)
- 李淑珍,关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2573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126MB
- 文件页数:342页
- 主题词:植物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植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 植物界类群及多样性1
0.2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
0.2.1 绿色植物的作用1
0.2.2 非绿色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3
0.3 学习植物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4
0.3.1 学习植物学的目的和意义4
0.3.2 学习植物学的方法5
第1章 植物细胞6
1.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图6
1.1.1 植物细胞的发现6
1.1.2 植物细胞的多样性7
1.1.3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9
1.2 植物细胞的繁殖23
1.2.1 细胞分裂周期(细胞周期)23
1.2.2 无丝分裂25
1.2.3 有丝分裂26
1.2.4 减数分裂29
1.2.5 染色体数目及多倍体31
1.3 本章小结33
1.4 复习思考题35
第2章 植物组织37
2.1 植物组织的概念37
2.2 植物组织的类型37
2.2.1 分生组织38
2.2.2 薄壁组织39
2.2.3 保护组织41
2.2.4 输导组织43
2.2.5 机械组织47
2.2.6 分泌组织48
2.2.7 维管组织50
2.3 本章小结51
2.4 复习思考题53
第3章 种子植物营养器官54
3.1 营养器官的发生54
3.1.1 种子的形态与结构54
3.1.2 种子的类型56
3.1.3 种子萌发和营养器官的发生57
3.2 根59
3.2.1 根的来源和种类59
3.2.2 根系的类型60
3.2.3 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61
3.2.4 根的变态62
3.2.5 根的伸长与初生结构64
3.2.6 侧根71
3.2.7 根的增粗生长与次生结构72
3.2.8 根瘤和菌根74
3.3 茎76
3.3.1 茎的功能与基本形态77
3.3.2 芽及其类型79
3.3.3 分枝方式80
3.3.4 茎的类型82
3.3.5 禾本科植物的分蘖83
3.3.6 茎的变态83
3.3.7 双子叶植物茎的解剖结构86
3.3.8 单子叶植物的茎、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96
3.4 叶101
3.4.1 叶的组成及叶片形状102
3.4.2 叶脉、叶序107
3.4.3 叶的类型109
3.4.4 禾本科植物的叶的组成110
3.4.5 叶的变态110
3.4.6 叶的解剖构造112
3.4.7 叶的寿命与落叶117
3.5 本章小结118
3.6 复习思考题120
第4章 种子植物有性生殖122
4.1 裸子植物生殖器官及生殖过程122
4.1.1 小孢子叶球的构造与发育122
4.1.2 大孢子叶球的构造与发育123
4.1.3 传粉与受精125
4.1.4 种子的形成125
4.2 被子植物生殖器官及生殖过程128
4.2.1 花的形态128
4.2.2 花药和花粉粒的发育141
4.2.3 胚珠与胚囊的发育146
4.2.4 开花、传粉与受精150
4.2.5 种子的发育155
4.2.6 果实的发育与结构158
4.3 本章小结162
4.3 复习思考题163
第5章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168
5.1 植物分类方法及各级单位168
5.1.1 人为分类法168
5.1.2 自然分类法169
5.1.3 植物分类各级单位169
5.2 植物学名171
5.2.1 植物学名的形成171
5.2.2 双名法171
5.2.3 种名、科名和目名的命名法172
5.3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173
5.3.1 标本的采集173
5.3.2 腊叶标本的制作176
5.3.3 其他标本的处理178
5.4 植物鉴定方法179
5.4.1 文献资料的使用179
5.4.2 检索表180
5.4.3 鉴定植物依据182
5.5 植物物候观测与冬态183
5.5.1 植物物候观测183
5.5.2 树木冬态184
5.6 本章小结190
5.7 复习思考题191
第6章 植物界基本类群193
6.1 低等植物194
6.1.1 藻类植物Algae194
6.1.2 菌类植物Fungi203
6.1.3 地衣植物Lichens211
6.2 高等植物213
6.2.1 苔藓植物Bryophyta213
6.2.2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217
6.2.3 种子植物Spermatophyta223
6.3 本章小结224
6.4 复习思考题225
第7章 裸子植物228
7.1 银杏科Ginkgoaceae228
7.2 松科Pinaceae229
7.3 杉科Taxodiaceae229
7.4 柏科Cupressaceae230
7.5 麻黄科Ephedraceae231
7.6 本章小结232
7.7 复习思考题232
第8章 被子植物234
8.1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235
8.1.1 毛茛科Ranunculaceae235
8.1.2 罂粟科Papaveraceae236
8.1.3 十字花科Cruciferae237
8.1.4 蓼科Polygonaceae237
8.1.5 藜科Chenopodiaceae238
8.1.6 蒺藜科Zygophyllaceae239
8.1.7 千屈菜科Lythraceae239
8.1.8 锦葵科Malvaceae240
8.1.9 大戟科Euphorbiaceae241
8.1.10 萝藦科Asclepiadaceae242
8.1.11 葫芦科Cucurbitaceae243
8.1.12 茜草科Rubiaceae243
8.1.13 紫草科Boraginaceae244
8.1.14 苋科Amaranthaceae244
8.1.15 含羞草科Mimosaceae245
8.1.16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246
8.1.17 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247
8.1.18 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248
8.1.19 葡萄科Vitaceae248
8.1.20 忍冬科Caprifoliaceae249
8.1.21 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250
8.1.22 马鞭草科Verbenaceae251
8.1.23 茄科Solanaceae252
8.1.24 小檗科Berberidaceae252
8.1.25 柽柳科Tamaricaceae253
8.1.26 椴树科Tiliaceae254
8.1.27 梧桐科Sterculiaceae254
8.1.28 蔷薇科Rosaceae255
8.1.29 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256
8.1.30 黄杨科Buxaceae257
8.1.31 悬铃木科Platanaceae257
8.1.32 杨柳科Salicaceae258
8.1.33 桦木科Betulaceae258
8.1.34 壳斗科Fagaceae259
8.1.35 胡桃科Juglandaceae259
8.1.36 榆科Ulmaceae260
8.1.37 桑科Moraceae261
8.1.38 卫矛科Celastraceae261
8.1.39 鼠李科Rhamnaceae262
8.1.40 芸香科Rutaceae263
8.1.41 苦木科Simaroubaceae264
8.1.42 楝科Meliaceae265
8.1.43 无患子科Sapindaceae265
8.1.44 七叶树科Hippocastanaceae266
8.1.45 槭树科Aceraceae267
8.1.46 省沽油科Staphyleaceae268
8.1.47 漆树科Anacarabiaceae269
8.1.48 山茱萸科Cornaceae269
8.1.49 八角枫科Alangiaceae270
8.1.50 五加科Araliaceae270
8.1.51 伞形科Umbelliferae271
8.1.52 柿科Ebenaceae272
8.1.53 山矾科Symplocaceae273
8.1.54 木樨科Scrophulariales274
8.1.55 紫葳科Bignoniaceae274
8.1.56 唇形科Labiatae275
8.1.57 菊科Compositae276
8.1.58 旋花科Convolvulaceae276
8.1.59 木兰科Magnoliaceae277
8.1.60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278
8.2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278
8.2.1 莎草科Cyperaceae278
8.2.2 禾本科Gramineae280
8.2.3 百合科Liliaceae281
8.2.4 天南星科Araceae283
8.2.5 鸢尾科Iridaceac284
8.2.6 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284
8.3 本章小结285
8.4 复习思考题285
第9章 实训290
9.1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植物细胞基本构造的观察290
9.2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291
9.3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和薄壁组织的观察292
9.4 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的观察293
9.5 主要种子形态构造295
9.6 根初生构造与侧根的观察295
9.7 根的次生构造、根瘤和菌根的观察297
9.8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禾本科植物茎构造的观察298
9.9 茎次生结构、木材三切面构造观察299
9.10 植物叶解剖构造观察301
9.11 叶生态类型的观察303
9.12 花药、花粉粒观察304
9.13 雌蕊构造观察305
9.14 花的形态构造及花序的观察306
9.15 果实结构与类型的观察308
9.16 腊叶标本采集与制作309
9.17 检索表使用311
9.18 物候观测与树木冬态观察312
9.19 藻类、菌类、苔藓、地衣、蕨类的观察313
9.20 裸子植物的形态及结构观察316
9.21 被子植物分科1316
9.22 被子植物分科2318
9.23 被子植物分科3321
9.24 被子植物分科4322
9.25 被子植物分科5324
9.26 被子植物分科6326
9.27 农田杂草识别327
参考文献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