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四声道立体音响技术 最新修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四声道立体音响技术 最新修订版
  • 黄俊杰编著 著
  • 出版社: 罗拔书局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333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四声道立体音响技术 最新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电晶体电路1

第一章 电晶体电路的基础1

1.1 电晶体的表示记号1

1.2 静特性曲线4

1.2.1 点接触电晶体基极接地的静特性4

1.2.2 接合电晶体的基极接地特性5

1.2.3 接合电晶体的射极接地特性6

1.3 T型等效电路7

1.3.2 在基极接地的T型等效电路9

1.3.3 射极接地的T型等效电路11

1.3.4 集极接地的T型等效电路13

1.4 射极接地电路的计算例……定电压源T型等效电路14

第二章 低频放大电路21

2.1 电晶体放大电路的三种型式21

2.1.1 基极接地22

2.1.2 射极接地23

2.1.3 集极接地25

2.2 依各种偏压电路放大器的动作27

2.2.1 依固定偏压电路的放大28

2.2.2 依自偏压电路的放大32

2.2.3 依电流回授偏压电路的放大34

2.2.4 依组合偏压电路放大36

2.3 CR耦合放大电路37

2.4 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38

2.5.1 A类功率放大电路39

2.5 功率放大电路(Power-amplifier)39

2.5.2 B类推动功率放大电路40

2.6 相位反转和PP电路例43

2.7 互补输出电路44

2.8 达灵顿互补的复合连接44

第三章 混合参数(h parameter)45

3.1 h常数45

3.1.3 hf……电流放大率……h2146

3.2 用h常数的等效电路46

3.1.4 ho……输出导纳……h2246

3.1.2 hr……电压回授率……h1246

3.1.1 hi……输入阻抗(亦有写成h11)46

3.3 静特性和h常数47

3.4 低频电晶体的h常数例(大略值)48

3.5 用h常数计算49

第四章 6石超级收音机52

4.1 性能和6石超级收音机略图52

4.2 6石超级收音机电路图53

4.3 收机电路的动作54

第五章 前置放大56

5.1 2级的等化放大电路(2-stage equalizer)56

5.2 陶瓷或晶体唱头(ceramic or crystal cartridge)用前置放大电路57

5.3 场效应电晶体58

5.4 直流电源安定化电路59

第二篇 立体音响工学63

第一章 立体音响(Stereophonic Sound)63

1.1 双听觉(binaural hearing)63

1.1.1 方向感觉63

1.1.2 双音传达到两耳的时间差65

1.1.3 由双听觉到立体66

1.2 立体音响(Sterophonic Sound)67

1.2.1 由音量差声音的移动67

1.2.2 声音的相位差和定位68

1.2.3 孔(hole)效果69

1.3 立体音响(Stereophonic sound)的特徵70

1.3.2 再生频率范围变宽70

1.3.3 声音的分离70

1.4 电容式麦克风的原理、电离现象71

第二章 立体方式73

2.1 立体的技街史73

2.2 2声道方式74

2.3 3D系统(3 Dimension system)75

2.3.1 3D系统的方法75

2.3.4 3放大器的3D系统76

2.3.5 变通的3D系统76

2.3.3 3D系统的短处76

2.3.2 3D系统的长处76

2.4 两立性方式(Compatible system)77

2.5 差信号控制(DSC:Difference Signal Control)方式82

2.5.1 串音(Crosstalk)82

2.5.2 串音的发生82

2.5.3 除去串音的方法83

2.5.4 变化立体声宽度的方法83

2.6 附加回音装置(echo reverberation unit)84

2.6.1 直接音和反射音84

2.6.2 含有回音和录音室85

2.6.3 再生时的回音和附加弹簧回音装置85

2.6.4 标准型连接法86

2.6.5 其他的连接法88

2.6.6 使用专用的扬声器88

2.7 声音的伸长(expander)89

2.7.1 录音的位准变动89

2.7.2 整流输出的声音伸长电路89

2.7.3 由指引灯的伸长电路90

2.7.4 声音伸长的界限91

第三章 拾音器(Pick UP)92

3.1 立体唱片(Stereo record)92

3.1.1 45-45方式92

3.1.2 立体唱片的规约93

3.1.3 横振动是出现音量感93

3.2 立体用拾音器94

3.2.1 串音(crosstalk)94

3.1.4 音沟的深度显出方向感94

3.2.2 串音使立体的性能恶化的理由95

3.2.3 串音和立体的拾音器95

3.2.4 串音特性的测定95

3.2.5 左、右声道的平衡(channel balance)96

3.2.6 测试唱片(Test Record)96

3.3 立体拾音用唱臂(tone arm)96

3.3.1 拾音唱臂的条件96

3.3.2 动态平衡型(dynamic balance type)97

3.3.3 首振机构97

3.4.1 可动线圈型(Moving Coil)98

3.4 立体唱头(Stereo Cartridge)98

3.4.2 可变磁阻型(Variable reluctance)99

3.4.3 可动铁片型(Moving lron)99

3.4.4 可动磁铁型(Moving Magnet:MM型)99

3.4.5 晶体压电型唱头100

3.4.6 陶瓷压电型唱头100

3.4.7 静电压(Condenser)100

3.4.8 唱头一览表103

3.5 驱动马达(Drive motor)106

3.5.1 唱盘外壳106

3.5.3 唱盘马达回转传动机构的种类107

3.5.2 各种马达和其特徵107

3.5.4 转盘马达的种类108

3.5.5 唱盘马达的驱动方式代表例109

3.5.6 各种驱动方式的优劣(边缘→皮带→直接驱动的顺序)110

3.5.7 外转子马达(Outer rotor motor)112

3.5.8 直接驱动马达的种类112

3.5.9 hall元件马达(直流无电刷马达的一种)的动作原理113

4.1.2 一点录音,指向性麦克风115

4.2.1 关於立体广播,FM收音机115

4.2 立体广播115

4.1.3 做多用型麦克风,纵型音量调整旋钮115

4.1.1 2个麦克风的录音115

4.1 立体声的录音(Sound recording)115

第四章 立体音源115

4.3 录音带(recording tape)116

4.3.1 磁气录音带的特徵(与唱片的比较)116

4.3.2 由录音机录音116

4.3.3 磁带的制作116

4.4 圆型唱片(disk record)117

4.4.1 立体唱片的种类117

4.4.2 立体唱片的音沟117

4.4.3 磁器磁带和唱片117

4.4.4 唱片的唱针摩擦杂音(Scratch noise)问题118

4.5.1 Sono sheet的特徵119

4.5.2 Sono sheet的种类119

4.4.5 唱片内部困难出现高音部份119

4.5 乙稀薄片(Sono Sheet)制的软又薄的唱片119

4.5.3 Sono sheet的制法120

第五章 立体装置的妨害对策122

5.1 家庭用音响室(listening room)122

5.1.1 家具和调和122

5.1.2 声音和水泥壁与纸门的关系122

5.1.3 扬声器的设置位置122

5.1.4 3D方式的设置123

5.2 立体音响的欣赏方法124

5.2.1 两扬声器声音的平衡和相位124

5.2.2 扬声器的反相是中央部份失去声音124

5.2.5 以反射出现和与差的方法125

5.2.3 听广播时的相位125

5.2.4 用示波器的相位检查125

5.3 立体再生的基本条件126

5.3.1 实验是以立体广播126

5.3.2 使用同一公司出品的扬声器127

5.3.3 扬声器的位置和声音的相位127

5.3.4 要有优良的平衡感128

5.3.5 做相等的音响状态128

5.3.6 注意音波的指向性128

5.3.7 注意串音129

5.3.8 由低音喇叭不输出中高音129

5.3.9 注意穴(hole)的效果129

5.4.1 串音(crosstalk)130

5.4 立体电器的故障对策130

5.4.3 左右的配线要分开131

5.4.2 前置放大的D信号放大度131

5.5 立体音响的故障对策132

5.5.1 立体音响的故障种类132

5.5.2 左右扬声器的频率特性132

5.5.3 穴效果的防止方法133

5.5.4 3D方式的故障133

5.6 立体的机械故障对策134

5.6.1 由音响马达的振动134

5.6.2 振动防止的方法134

5.6.3 拾音器中唱臂的共振134

5.7.2 3音路扬声系统(3 ways speaker system)135

5.7 扬声器系统的实例135

5.7.1 2音路扬声器系统(2 ways speaker system)135

第六章 学园音响装置之例137

6.1 概说137

6.2 在各种交换盘并列的扬声器配线137

第三篇 FM立体广播145

第一章 FM立体广播145

1.1 立体广播145

1.2 立体广播方式146

1.2.1 使用2个电波的立体广播之缺点146

1.2.2 依频率多割多重通信两方方式的移行146

1.3.1 播送一个电波的方式147

1.3.2 右(R)和左(L)信号的分离性147

1.3 立体广播的必要条件147

1.4 FM立体广播方式的种类148

1.4.1 立体广播的条件148

1.4.2 FM多工立体广播148

1.4.3 副信号的调变方式149

第二章 载波抑压AM-FM方式立体150

2.1 FM的立体广播150

2.2 日本现在AM-FM方式的构成151

2.3 立体广播的调变度152

2.4 载波抑压振幅调变波(DSB)153

2.4.1 两旁波带和ring调变153

2.5 时分割方式(time division system)和其关系155

第三章 立体音响再生装置(Stereophonic)156

3.1 FM立体接收机的构成156

3.1.1 立体音响156

3.1.2 由单音到立体的改造方法156

3.2 FM立体收音机的分离度和残留位准157

3.2.1 分离度(separation)的测定157

3.2.2 副载波的相位和分离度157

3.2.3 副载波的残留158

3.3 立体复调器158

3.3.1 复调器(di-modolation)的分类158

3.3.2 矩阵(MATRIX)方式159

3.3.4 同步振荡型160

3.3.3 开关(Switching)方式160

3.3.5 指引信号放大倍频型161

第四章 立体接收机的矩阵复调163

4.1 矩阵(MATRIX)163

4.1.1 矩阵是什么163

4.1.2 接收侧的矩阵电路163

4.2 矩阵复调方式〔DSB波→AM波〕164

4.2.1 由两旁波带变换为振幅调变波164

4.2.2 取出左与右信号164

4.3.2 滤波器的特性165

4.3.3 衰减高频的解强调(diemphasis)电路165

4.3.1 矩阵方式165

4.3 滤波电路(filter)165

4.4 副信号(Sub carrier)的复调166

4.4.1 DSB波的复调166

4.4.2 副载波的注入166

4.5 矩阵电路167

4.5.1 相位反转电路(phase inverter)的使用167

4.5.2 对称2极管的使用169

4.6 矩阵方式的实际路线分析170

4.6.1 矩阵电路的原理172

4.6.2 合成信号放大与分配电路172

4.6.3 指引信号倍频产生电路173

4.6.4 通带滤波电路174

4.6.5 副信号检波及Matrix电路175

4.6.7 立体信号指示及Switching电路177

4.6.6 双T型滤波器(并联T型滤波器)177

4.6.8 立体与单音自动切换电路178

第五章 立体接收机的开关(Switching)复调181

5.1 开关的定义181

5.1.1 传送立体信号的方法181

5.1.2 切换开关的方法181

5.2 开关方法与和差理论181

5.2.1 依开关方式输出与分具181

5.2.2 开关方式的分离度183

5.3 开关复调方式187

5.4 输出用SCA滤波器(Subsidiary communication authori zation)188

5.5.2 开关方式立体复调电路之例189

5.5.1 原理图189

5.5 开关电路189

5.5.3 开关复调电路的动作190

5.5.4 依开关检波方式的立体复调电路191

5.6 左右的分离度调整193

5.6.1 将副信号的位准依主信号?倍的方法193

5.6.2 将主信号的位准依副信号?倍的方法194

5.6.3 依共射极电路的分离194

5.6.4 加入一(L+R)的方法195

5.7 Switching方式的实际线路分析197

5.7.1 合成波放大分配电路198

5.7.2 指引信号倍频放大电路198

5.7.3 SCA滤波电路199

5.7.4 立体信号指示电路200

5.7.5 FM单音—立体信号自动切换电路201

第六章 立体接收机的锁相回路(P.L.L)复调203

6.1 P.L.L的定义203

6.2 P.L.L的基本原理203

6.3 P.L.L应用於FM MPX:205

6.4 P.L.L复调应用於FM MPX实际线路207

第七章 副载波产生电路210

7.1 38KHz的副载波产生电路210

7.1.2 副载波的相位差和分离度的关系210

7.2.2 同步振荡型212

7.2.1 副载波产生电路的种类212

7.2 副载波产生电路的种类212

7.2.3 以指引信号同步方法的种类213

7.2.4 倍频放大型213

7.2.5 倍频放大型和开关方式组合使用时要注意事项214

第八章 立体广播接收用的FM调谐器215

8.1 局部振荡的频率漂移(drift)和混波(Mix)215

8.1.1 频率的漂移215

8.1.2 FM立体(FM Stereo)215

8.1.3 FM调谐电路(2)216

8.2 中频放大(IFA)电器和频带宽度217

8.2.1 能量分布217

8.2.3 中周变压器218

8.2.2 FM频带宽度218

8.2.5 FM IF放大电路(FM IF amplifier)219

8.2.4 中间放大及检波电路219

8.3 立体广播的杂音对策221

8.3.1 信号(S)对杂音(N)比221

8.3.2 天线的重视221

8.3.3 提高接收感度222

8.3.4 AM的抑压222

8.3.5 高频接收的问题222

8.4 FM检波电路223

9.1 试作模型立体接收机225

9.1.1 功率放大、模拟互补电路225

第九章 FM立体接收机电路例225

9.1.2 电源电路226

9.1.3 中频放大部(IF AMP)228

9.1.4 FM多工复调部228

9.1.5 低频放大、输出部(模拟互补电路和直流电源的关系)228

9.2 FM多工立体接收机(矩阵方式之例)230

9.3 FM多工立体接收机(开关方式之例)231

9.4 FM立体(胜利牌JR-S型)233

第四篇 分离4 ch立体237

第一章 分离式(Discrete)237

1.1 四声道(4 channel)237

1.2 CD-4方式的原理238

2.2 副信号241

第二章 CD-4录音系241

2.1 主信号241

2.2.1 副信号系的FM-PM-FM变换242

2.2.2 副信号系的抑压器(Compressor)244

2.2.3 副信号系的相位调变器246

2.2.4 载波等化器(Carrier equalizer)246

2.3 录音刻刀247

2.4 录音系统图247

第三章 CD-4再生系250

3.1 译码机的构成250

3.1.1 译码机的图面250

3.1.3 等化器(EQ)的构成255

3.1.2 主信号系电路255

3.1.4 前级的等化电路(EQ)260

3.1.5 分离度调整可变电阻261

3.1.6 後级的等化电路261

3.2 主信号的低频滤波器263

3.3 限副器263

3.4 副信号的复调电路264

3.5 PLL FM检波电路265

3.5.1 两立性(Compatibility)266

3.5.2 从PLL(Phase Locked Loop)FM检波的特徵和其对CD-4的应用267

3.5.3 PLL(Phase Locked Loop)的基本构成267

3.5.4 相位比较器(Phase Comparator)268

3.5.5 以相位比较(PC)和电压控制振荡270

3.5.6 PLL的锁住范围273

3.5.7 PLL的FM检波作用和波型截割275

3.5.8 副信号系的瞬间杂音除去,FM检波输出停止277

3.5.9 副LPF277

3.5.10 高频下降的PM-FM279

3.5.11 伸长电路(expander)280

3.5.12 矩阵(Matrix)电路和杂音消去282

3.5.13 静音(muting)控制电路和静音电路282

第五篇 立体系统的各论289

第一章 YAMAHA功率FET的基本放大器289

1.1 主放大器〔B-1〕的规格289

1.2.1 FET使用例291

1.2 由全级FET的放大器(山叶B-1)的构成291

1.2.2 纵型FET的主要特性292

1.2.3 保护电路292

第二章 VICTOR立体音响295

2.1 控制放大器(Control amplifier)JP-S7295

2.2 控制放大器(Control amplifier)的特徵297

2.3 纵型FET的功率放大器JM-S7型298

第三章 PIONEER立体放大器300

3.1 前置放大器「C-77」的规格300

3.2 立体主放大器「M-77」302

4.1.2 FET的动作原理305

4.1.1 场效应电晶体(FET)305

4.1 原理和特徵305

第四章 场效应电晶体(FET)305

4.1.3 FET的特徵……(和电晶体比较)306

4.2 功率FET的进步(纵型FET)306

4.3 对声频放大器的应用308

第五章 扬声器(Speaker)309

5.1 扬声器动作原理的分类309

5.2.1 圆锥(Cone)型高音扬声器313

5.2.2 静电型扬声器(Condenser Speaker)316

5.3 扬声器音箱(Speaker Cobinet)317

5.3.1 後面开放型音箱317

5.3.2 密闭型音箱(Closed baffle)318

5.3.3 相位反转型音箱321

5.3.4 小型密闭音箱322

5.3.5 阻尼(damping)323

第六章 日本著名音响机器的概要325

6.1 包括前置的主放大器(Premain amplifier)325

6.2 分离的放大器(Separate amplifier)326

6.3 音响马达(Phono motor)326

6.4 唱臂(Tone arm)327

6.5 拾音唱头(Pick-up cartridge)328

6.6 唱盘(Player)329

6.7 扬声器系统(Speaker system)329

6.8 音响制品别,以厂商各别普及顺序3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