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
  • 肖东楼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0435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31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47页
  • 主题词: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发展史1

第二节 疫情3

一、世界疫情及分布3

二、我国布病疫情3

三、危害5

第三节 布病防治管理机构6

第二章 病原学7

第一节 布氏菌的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7

一、布氏菌的形态7

二、布氏菌染色特点7

三、布氏菌培养特性8

第二节 布氏菌的变异及检查方法9

一、光滑型和粗糙型布氏菌的区别9

二、布氏菌变异检查方法9

三、对各种方法的简要评价12

第三节 布氏菌的抵抗力12

一、对各种物理因子的抵抗力12

二、对各种化学因子的抵抗力13

三、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抵抗力13

第四节 布氏菌的毒力及测定14

一、毒力的一般概念14

二、致病力15

三、布氏菌常用的测毒方法15

第五节 布氏菌的抗原结构及内毒素17

一、抗原结构及内毒素的含义17

二、布氏菌的抗原结构17

第六节 布氏菌的种、型鉴定17

一、疑似布氏菌的鉴定18

二、布氏菌种型鉴定方法19

三、布氏菌属国际分类一览表27

第七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30

一、核酸探针技术30

二、聚合酶链式反应32

第三章 流行病学39

第一节 传染源及贮存宿主39

一、饲养动物39

二、野生动物42

三、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42

第二节 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42

一、传播途径42

二、传播因子43

第三节 人群易感性44

一、人群对布氏菌的易感性45

二、患病后或菌苗接种后对布氏菌的易感性45

第四节 疫源地45

第五节 流行特点46

一、分布46

二、不同疫区流行特点47

三、影响流行的因素48

第六节 布病的自然疫源性49

一、布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依据50

二、布病自然疫源类型分类50

三、布病的自然疫源性与根除的关系51

第七节 流行病学调查52

一、个案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52

二、暴发点调查53

三、地区流行病学调查53

四、感染和现患调查54

五、布病流行病学侦察55

六、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格55

七、调查报告56

第四章 监测57

第一节 布氏菌病监测概述57

一、监测概念57

二、监测目的58

三、方法与技术58

四、监测组织59

五、监测点的选择和布局59

第二节 布病监测内容和方法60

一、常规监测60

二、监测点监测62

第三节 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和反馈64

一、数据收集64

二、资料分析65

三、信息交流和反馈65

第四节 质量控制65

一、督导、培训65

二、资料的核实66

三、实验室质量控制66

四、监测点的考核66

第五章 实验室检测技术67

第一节 分离布氏菌67

一、分离布氏菌的诊断意义67

二、从可疑病人分离布氏菌67

三、从动物材料中分离布氏菌68

四、我国出菌宿主及材料70

五、分离布氏菌的影响因素及评价70

第二节 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技术71

一、平板凝集试验71

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72

三、试管凝集试验73

四、补体结合试验78

五、抗球蛋白试验88

六、含巯基化合物处理血清后凝集试验91

第三节 乳环状试验93

一、原理93

二、试剂及器材93

三、试验程序93

四、注意事项及评价94

第四节 皮内变态反应试验95

一、器材及试剂95

二、检查方法95

三、观察时间96

四、结果判定96

五、注意事项96

六、临床意义及评价96

第六章 临床学98

第一节 病理形态学98

一、病理变化的演变过程98

二、不同组织器官的主要病理改变99

第二节 临床表现100

一、临床症状100

二、体征和各系统的改变103

三、再次感染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106

四、接种过布氏菌活菌苗的人患布病的临床特点107

五、人、畜免疫用活菌苗感染后的临床特点108

六、不同菌种致病的临床表现差异109

七、临床常规实验室检查110

八、病程和预后113

第三节 临床分类114

一、临床分期114

二、临床分型114

三、临床代偿状态114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15

一、诊断115

二、鉴别诊断116

第五节 治疗118

一、治疗原则118

二、西医药治疗119

三、中医中药治疗121

四、疗效判定122

第七章 传染-免疫124

第一节 传染-免疫的特点124

第二节 免疫特性124

一、传染免疫及传染后免疫125

二、布病免疫的特异性125

三、布病免疫的相对性126

第三节 体液免疫126

一、各类抗体的动态126

二、自然感染与人工免疫鉴别诊断的依据127

三、体液免疫在机体抗布氏菌感染中的意义127

第四节 细胞免疫127

一、吞噬细胞的作用127

二、T淋巴细胞在布氏菌病免疫中的作用128

第五节 变态反应128

一、第Ⅰ型变态反应128

二、第Ⅱ型变态反应129

三、第Ⅲ型变态反应129

四、第Ⅳ型变态反应129

第八章 生物制品130

第一节 血清的制备130

一、标准血清130

二、诊断血清134

三、单相特异血清135

四、抗球蛋白血清138

第二节 各种抗原的制备140

一、试管凝集试验抗原140

二、玻片凝集试验抗原142

三、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144

四、补体结合试验抗原147

五、全乳环状试验抗原149

第三节 免疫制剂151

一、人用菌苗104M151

二、畜用菌苗153

三、使用菌苗注意事项157

四、接种事故及处理159

第九章 动物布病及防治163

第一节 各种动物布病163

一、牛布病163

二、羊布病169

三、猪布病172

四、其他动物布病173

第二节 动物布病防治措施177

一、检疫177

二、传染源管理182

三、免疫186

四、监测188

第十章 预防与控制190

第一节 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190

一、基本原则190

二、组织措施191

三、技术措施192

第二节 健康教育193

一、落实责任,制订计划193

二、确定目标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193

三、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193

第三节 家畜检疫194

第四节 控制传染源195

一、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195

二、封锁196

三、隔离196

四、扑杀196

五、无害化处理196

第五节 切断传播途径196

一、防止经皮肤和黏膜感染197

二、防止经消化道感染199

三、防止经呼吸道感染200

四、职业人群防护200

第六节 人群预防接种200

一、菌苗及方法201

二、禁忌证202

三、注意事项202

第七节 家畜接种203

一、免疫接种对象203

二、免疫接种的范围和疫苗203

三、免疫接种时间203

第八节 疫情报告204

一、报告人和时限204

二、报告要求204

第九节 疫区处理205

一、组织措施205

二、处理程序205

三、总结、报告206

附件208

一、布氏菌常用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208

二、布氏菌常用染色液的配制及染色方法212

三、常用溶液的配制213

四、流行病学调查表2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