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非现实语义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非现实语义研究
  • 王晓凌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学林出版社
  • ISBN:978780730743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230页
  • 主题词:汉语-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非现实语义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现实与非现实的定义1

1.2 研究现实与非现实范畴的意义4

1.3 对现实与非现实区分的争论6

1.4 对命题情态的研究必须要以事件为基础11

1.5 非现实与非事实的概念存在交叉12

第二章 现实与非现实区分的角度16

2.1 现实性区分采用的视角16

2.2 现实性考察的范围17

2.3 从时间角度进行的划分19

2.3.1 绝对时间对事件性质的影响20

2.3.1.1 时制在汉语中的情况20

2.3.1.2 绝对时间对事件性质的影响22

2.3.2 相对时间对事件性质的影响23

2.4 从情态角度进行的划分28

2.5 结语33

第三章 将来与情态34

3.1 汉语中“将来”的表达34

3.2 将来事件的语义特征39

3.3 将来与情态的关系42

第四章 虚拟语境与非现实语义45

4.1 什么是虚拟语境45

4.2 虚拟语气(subjunctive mood)的产生机制46

4.3 外语中的虚拟语气范畴47

4.4 汉语中虚拟思维的表现51

4.5 汉语虚拟语境对语法的影响58

4.5.1 否定标记与一些语法标记的同时出现59

4.5.2 其他虚拟语境60

第五章 命题情态与谓头成分62

5.1 命题情态的主观性特征62

5.2 认识情态64

5.2.1 认识情态的定义64

5.2.2 认识情态的表达66

5.3 情态动词对事件性质的影响68

5.3.1 情态动词范围68

5.3.2 情态动词的语义系统69

5.3.3 汉语不同情态动词小类对命题非现实性的影响70

5.4 语气副词对事件性质的影响75

5.5 心理动词对事件性质的作用80

5.6 小结85

第六章 否定与命题情态86

6.1 否定的定义86

6.1.1 否定的哲学含义86

6.1.2 否定表达了非肯定的信息87

6.2 否定作用的范围88

6.3 否定不改变命题性质90

6.4 汉语否定标记93

6.4.1 “不”与“没”有分工93

6.4.2 非现实的语义环境可能改变否定标记的使用条件99

6.4.2.1 “不”与带结果义的动补结构100

6.4.2.2 “不”与已经完成的事件的搭配101

6.4.2.3 “不”与一些“被”字结构的搭配102

6.5 对情态动词的否定105

6.6 对惯常事件的否定106

6.7 小结108

第七章 汉语的惯常意义109

7.1 惯常的概念109

7.2 语言类型学显示“惯常”的归属存在很大差异110

7.2.1 外语中的“惯常”归属110

7.2.2 汉语的“惯常”归属问题111

7.3 惯常的时间特征115

7.4 惯常的语义特征117

7.4.1 惯常事件拥有重复性117

7.4.2 时间上的延续性120

7.4.3 惯常事件的发生具有规律性120

7.5 惯常的表达形式125

7.5.1 过去惯常与现在惯常125

7.5.2 跨语言的惯常标记形式127

7.5.3 汉语表达惯常意义的手段128

7.5.3.1 词汇标记128

7.5.3.2 语法结构标记132

7.5.3.3 缺省标记134

7.5.3.4 词汇标记与语法标记的配合使用135

7.6 惯常事件之间的频度差别136

7.7 小结138

第八章 近远距与事件性质的关系139

8.1 引子139

8.2 汉语中近远距的体现140

8.3 “这”与“那”142

8.4 “我”、“你”与“他”148

8.4.1 “你”的虚化148

8.4.2 “他”的虚化149

8.5 “下来”与“下去”157

8.5.1 “下来”与“下去”分布不对称157

8.5.2 “下来”/“下去”与非将来/将来的对应关系158

8.6 小结163

第九章 VV式在不同性质事件中的分布165

9.1 动词重叠研究概述165

9.1.1 重叠研究范围165

9.1.2 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166

9.1.3 动词重叠的研究角度169

9.1.3.1 词汇的角度169

9.1.3.2 时间的角度170

9.1.3.3 事件的角度171

9.1.3.4 情态的角度172

9.2 VV式的使用倾向173

9.3 四组因素对VV式事件性质的影响175

9.3.1 肯定/否定175

9.3.2 定指宾语/不定指宾语177

9.3.3 现场/非现场182

9.3.4 有描写成分/无描写成分184

9.4 VV式在现实与非现实事件中的语用对立187

9.4.1 VV式在现实事件中的语用功能188

9.4.2 VV式在非现实事件中的表现192

第十章 结语195

10.1 回顾195

10.2 展望197

参考文献198

后记2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