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作物育种理论与案例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作物育种理论与案例分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1940624.jpg)
- 孙其信主编;李保云,尤明山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8537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79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193页
- 主题词:作物育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作物育种理论与案例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作物育种目标1
一、高产2
二、优质6
三、稳产6
四、适宜的生育期7
五、适应农业机械化要求7
第二节 主要作物育种成就8
一、矮秆、耐肥、高产作物品种的培育和推广8
二、杂交水稻的选育与推广9
三、杂交玉米的推广利用11
四、抗虫棉的推广利用12
五、作物育种方法和技术的综合应用13
第三节 主要作物育种展望14
一、进一步加强作物种质资源工作14
二、积极开展作物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14
三、加强育种单位间的协作15
主要参考文献15
第二章 作物育种群体及遗传分析群体16
第一节 作物育种群体16
一、纯系(自交系)品种16
二、杂交种品种20
三、群体品种20
四、无性系品种22
第二节 作物遗传作图群体23
一、初级作图群体24
二、次级作图群体25
三、高级作图群体27
主要参考文献30
第三章 作物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及其育种案例分析31
第一节 作物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31
一、基因重组31
二、基因累加32
三、基因互作32
第二节 小麦品种‘农大211’的选育33
一、‘农大211’的特征特性34
二、‘农大211’的组合配制年代和选育过程34
三、‘农大211’的育种理念35
四、‘农大211’的推广前景36
第三节 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的选育37
一、‘矮抗58’的特征特性37
二、‘矮抗58’的组合配制年代和选育过程39
三、‘矮抗58’的育种理念40
四、‘矮抗58’的推广前景42
第四节 小麦品种‘洛麦23’的选育42
一、‘洛麦23’的特征特性43
二、‘洛麦23’的组合配制年代和选育过程44
三、‘洛麦23’的育种理念44
四、‘洛麦23’的推广前景45
第五节 ‘内麦’系列品种的选育45
一、品种简介46
二、‘内麦8号’、‘内麦9号’、‘内麦10号’、‘内麦11’、‘内麦836’的组合配制和选育过程50
三、‘内麦8号’、‘内麦9号’、‘内麦10号’、‘内麦11’、‘内麦836’的系谱52
四、‘内麦’系列品种的育种理念52
五、‘内麦’系列品种的推广成果54
主要参考文献55
第四章 作物回交育种的理论基础及其育种案例分析56
第一节 作物回交育种的理论基础56
一、回交群体中纯合基因型比例56
二、回交群体中轮回亲本基因回复频率57
三、回交消除不利基因连锁的概率57
第二节 作物回交后代的选择方法59
一、显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回交转育59
二、隐性单基因控制性状的回交转育59
三、数量性状的回交转育62
第三节 小麦品种‘金禾9123’的选育63
一、‘金禾9123’的特征特性63
二、‘金禾9123’的组合配制和选育过程64
三、‘金禾9123’的育种理念与体会66
四、‘金禾9123’的推广前景66
第四节 小麦品种‘农大1108’的选育67
一、‘农大1108’的特征特性68
二、‘农大1108’的组合配制年代和选育过程69
三、‘农大1108’的育种理念69
四、‘农大1108’的推广前景71
第五节 胚乳性状的回交转育71
一、小麦高分子质量谷蛋白亚基的回交转育72
二、甜玉米的回交转育73
三、糯玉米的回交转育74
第六节 雄性不育性状的回交转育75
水稻野败雄性不育的回交转育75
主要参考文献77
第五章 作物杂种优势的理论基础及其育种案例分析78
第一节 作物杂种优势的形成机制78
一、杂种优势产生的原因78
二、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81
第二节 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方法和途径81
一、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必需的基本条件81
二、不同繁殖方式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特点82
第三节 玉米杂交种‘农大108’的选育83
一、‘农大108’培育过程83
二、‘农大108’培育过程中的创新点85
第四节 玉米杂交种‘郑单958’的选育85
一、‘郑单958’的特征特性86
二、‘郑单958’的组合配制和选育过程86
三、‘郑单958’的选育理念88
四、‘郑单958’的推广前景89
第五节 耐密型玉米杂交种‘辽单565’的选育90
一、品种来源和选育过程90
二、‘辽单565’的特征特性91
三、‘辽单565’产量表现93
四、与国内外同类品种比较94
五、成果创新点94
第六节 杂交水稻的利用95
一、“三系”及其利用95
二、选育“三系”水稻的方法97
三、两用核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研究98
四、一系法杂交制种的设想98
第七节 杂交油菜‘秦优7号’的选育101
一、‘秦优7号’的特征特性101
二、‘秦优7号’的组合配制年代和选育过程102
三、‘秦优7号’的育种理念104
四、‘秦优7号’的推广应用106
附:杂交油菜‘秦优7号’的雄性不育“三系”107
一、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3A’107
二、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陕3B’108
三、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K407’109
主要参考文献112
第六章 轮回选择的理论基础及其育种案例分析113
第一节 轮回选择的理论基础113
一、Hardy-Weinberg定律113
二、选择和基因重组是群体进化的主要动力113
第二节 异花授粉作物的轮回选择114
轮回选择用于高油玉米群体改良114
第三节 “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117
一、太谷核不育小麦117
二、‘矮败小麦’125
三、‘矮败小麦’轮回选择技术体系127
四、‘矮败小麦’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131
主要参考文献133
第七章 单倍体育种的理论基础及其育种案例分析134
第一节 单倍体形成机制134
一、单倍体的产生134
二、单倍体的类型135
三、单倍体产生的途径和方法135
四、单倍体二倍化138
第二节 玉米单倍体育种138
一、玉米单倍体的诱导138
二、玉米单倍体的鉴定140
三、玉米单倍体筛选的自动化142
四、玉米单倍体加倍方法142
五、玉米单倍体育种中的其他问题145
六、玉米单倍体育种程序146
第三节 小麦单倍体育种——‘花培5号’的选育147
一、育种目标147
二、小麦单倍体育种程序148
三、‘花培5号’的选育过程148
主要参考文献150
第八章 远缘杂交的理论基础及其育种案例分析151
第一节 远缘杂交的理论基础151
一、完全异源双二倍体151
二、不完全异源双二倍体152
三、异染色体体系152
四、单倍体153
五、雄性不育材料154
第二节 小黑麦的选育154
小黑麦的培育154
第三节 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157
主要参考文献160
第九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育种案例分析161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辅助育种的理论基础161
一、作物细胞工程辅助育种的理论基础161
二、作物转基因技术162
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164
第二节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鲁棉研15号’168
一、‘鲁棉研15号’的特征特性168
二、‘鲁棉研15号’的选育过程169
三、‘鲁棉研15号’的选育经过170
四、‘鲁棉研15号’的育种理念171
五、‘鲁棉研15号’的推广前景172
第三节 甘薯体细胞杂交方法创制甘薯育种新材料173
一、原生质体融合173
二、融合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176
三、再生植株的杂种性鉴定176
四、体细胞杂种植株的形态鉴定176
五、体细胞杂种植株的抗旱性鉴定176
六、体细胞杂种薯块的产量与品质鉴定177
主要参考文献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