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曾国藩全书 图文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曾国藩全书 图文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1924414.jpg)
- 宋涛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海出版社
- ISBN:978754510223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86页
- 文件大小:118MB
- 文件页数:606页
- 主题词:曾国藩(1811~1872)-全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曾国藩全书 图文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一 挺经2
第一章 内圣2
慎独处身,心境泰然2
君子独积诚为慎,小人独积妄生肆3
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5
剖析公私,精研得失6
善之当为,不善之宜去7
心忠贞不贰,言笃实不欺8
笃恭修己而生睿智9
以仁义之心待人,人以仁义馈赠11
存心养性为体,民胞物与为用12
内圣的四种境界13
第二章 砺志16
欲变化气质,须先立坚卓之志16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17
君子欲有所树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18
将心放在实处,养得性灵19
将一切妄念,扫除净尽21
以困勉之功,志大人之学22
全副精神专注一时,首尾不懈23
凡人心之发,必一鼓作气24
以能立能达为体,不怨不尤为用25
立者自立不惧,达者自达不悖26
恒心守志,断无不成事28
第三章 明强30
高明:人见其进,吾见其远30
精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31
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32
心中先极明,而后口中可断34
毁誉之来,当研核真伪34
能明而断是英断,不明而断是武断35
武断自己之事为害犹浅,武断他人之事招怨实深37
谦退而不肯轻断,最足养福38
在自修处求强,不可在胜人处求强39
趋事赴公当强矫,争名逐利当谦退40
强自禁制,降伏此心41
第四章 坚忍43
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43
腹中怀些不合时宜,却一味浑含44
时时发露,非载福之道45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47
不怨不尤,反身争个清静48
忍小愤,求大谋49
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50
借人之拂逆,磨砺我之德性51
心定,气定,神定52
听其拂逆,动心忍性,委曲求全54
逆来顺受之法:悔字诀,硬字诀55
咬牙励志,蓄其气,长其智56
挽回之道,自须戒惧惕厉,戒傲兀郁积57
第五章 刚柔59
圣贤者,各有自立自强之道59
独立不惧,确乎不拔60
刚柔互用,不可偏废61
太柔则靡,太刚则折62
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63
节制血气,保身利势65
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66
言足以兴,默足以容67
自胜之义:强制,强恕,强为善68
第六章 盈虚70
古来成大事者,半是天缘凑泊,半是勉强迁就70
天于大名,千靡百折,艰难拂乱而后予之71
面对残缺,只可畏天知命,不可怨天尤人72
既凶矣,则由悔以趋于吉73
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75
君子守缺而不敢求全,小人则时时求全76
气忌盛,行忌躁,才忌露77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78
气运盛时,须格外小心80
蓄不竭之气,留有余之力81
全无谦退意,断不能久82
当于极盛之时,预作衰时设想83
第七章 廉矩85
欲请廉字,须从俭字下工夫85
用人宜少,官气宜轻86
所出既少,所入自可不苟87
欲请勤字,须从清理词讼下工夫89
身后无以自庇,不特廉吏不可为90
贤者恒无以自存,不贤者志满气得91
欲学廉介,必先知足92
毋贪保举,毋好虚誉93
银钱田产,最易长骄逸气94
富者好施,与亲戚存问95
第八章 勤谦97
修身治人之道,不外乎勤、大、谦97
为治首务爱民,爱民必先察吏98
勤谦需彻始彻终,须臾不可离之道99
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100
观人,在行事勘察,不在虚声、言论101
责任愈重,指摘愈多103
恭敬厚藏,身为鼎镇104
终身沉默,暗然退藏105
以贵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厌106
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107
不敢以功名自矜,当思举贤而共图之108
何以除自私自满之见109
第九章 审慎112
力尽人事,不敢存丝毫侥幸之心112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113
慎一分得一分,忽一分失一分114
小处不含糊,大处不吃亏115
做事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116
等差不紊,行之可久118
临事时先爱惜精力,以备届时辛苦119
宁可数月不开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121
机势殊不易审,稳字尤不易到122
君子爱惜声名,常存冰渊惴惴之心123
第十章 外王125
令人敬畏,全在自立自强,不在装模作样125
借他人智慧,长自身才智126
恃己之所有夸人所无者愚127
忽于所习见、震于所罕见者愚128
威信:临难有不屈挠之节,临财有不沾染之廉130
无形无声之际,常有凛然难犯之象131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133
过喜过骄,终归于败134
过求速效,徒伤精锐135
先为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137
第十一章 英才139
有德无才近愚人,有才无德近小人139
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用140
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141
当时当事,凡材亦奏奇效142
才足以济世,何患世莫知己143
英才皆由勉强磨炼而出144
专从危难之际,默察朴拙之人146
人才高下,视其志趣147
引用一班正人,培养几个好官148
识人法: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149
以类相求,以气相引151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152
第十二章 忠疑154
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154
内度方寸,靡所于疚155
以不贰自惕,以不已自循156
凡办公事,须视如己事157
圣人之不可及处,在尽性以至于命158
动人之情,人始忠之159
古人绝大事业,恒以精心敬慎出之160
言志气宜恢宏,刑赏宜平允161
不朽之人,必自襟度远大、思虑精微始163
推心置腹,孤高之士也动容164
悠悠疑忌来,只堪付之一笑165
欲求和衷共济,先办一副平恕之心166
第十三章 峻法168
多赦不可以治民,宽纵不可以治军168
立一法须实实行之,常常行之169
立法不难,行法难170
治人之法,宽严相济171
严字当头,勤字为先172
果敢淘汰劣弁羸兵173
痛加训练,以生其新者175
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176
银钱慷慨大方,绝不计较177
不与争功,遇有胜仗,以全功归之179
剖决曲直,毫不假借180
第十四章 家范182
八字家规182
八本格言183
不信地仙,不信医药,不信僧巫185
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186
居家八败187
愿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为仕宦起见189
虽在宦海中,须时时做上岸打算190
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191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192
治事之外,须有冲融气象194
罢官居家,勤劳恬淡195
第十五章 廪实197
不贪爱奢华,不惯习懒惰197
理财用钱,量入为出198
仁人君子不应置理财于不讲199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200
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202
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203
卷二 家书206
第一章 修身206
慵人以惰致败,才人以傲致败206
逸字致人败,骄字讨人嫌207
以勤医惰,以慎医骄208
以劳戒惰,以谦戒傲210
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211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212
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213
自骄自矜,为小人所忌、为君子所薄215
以不轻非笑人戒骄216
能勤能敬,愚人有贤知217
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219
第二章 敬恕221
为人“四知”:知命,知礼,知言,知仁221
一鼓作气发仁心,尽吾力之所能为222
以圣贤律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223
相见必敬,开口必诚225
恕则不肯损人利己,存心渐趋于厚226
治事以大德,不以小惠227
心中不着私物,无以欺人228
负我者,我又加厚;疑我者,我又加信229
予人一分面子,人必予两分面子230
大过改之,微瑕涵之231
闻有逆耳之言,当平心考究一番232
第三章 取舍234
能人贵慎其所择,先其所急234
君子愈让,小人愈妄235
两利求大,两害取轻236
驰事者无成,慢人者反尔237
剑戟不利不可断割,毛羽不丰不可高飞238
将来遇有机缘,即抽身引退240
论功推以让人,任劳引为己责241
没了得失心,声气舒展242
第四章 中庸244
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244
治生不求富,修德不求报245
成大事者,规模远大、综理密微247
官阶不愿再进,虚名不愿再张248
胜不能多杀贼,挫不能早收队249
平则致合,激则招争250
处处谦逊,自无后患251
处世之道,内刚外柔252
位高而资浅,貌贵温恭,心贵谦下253
第五章 宽怀255
不甘为庸庸者,向平实处用功255
专守一静字法,可期万稳256
畏止祸,足止贪257
心以收敛而细,气以收敛而静258
静中真味,煞能领取260
唯忘机可以消众机,唯懵懂可以祓不祥261
心宽然无累,反觉安舒262
去机巧,求笃实263
勿外享大名,内图厚实265
第六章 挺忍267
受不得屈,做不得事267
艰苦则强,娇养则弱268
耐得千事烦,收得一心净269
以忍治失意事,以淡处快心事271
不争一时之短,须争一世之长272
做一分算一分,在一日撑一日273
安分耐烦,挺然特立,作一等人物275
咬定牙根,徐图自强276
坚忍维持而后再振,坚忍力争而后有济277
智慧愈苦愈明,不可因境遇坎坷而止息278
第七章 言辞281
心中极明,口中可断281
说话中事理,担斤两282
巧语悦人,自扰其身284
智者不夸,夸者不智285
不说大话,不谈过高之理286
言必忠信,不欺人,不妄语288
多言嚣讼,胸德致败289
多言好辩惹祸端290
说话太多,神必躁扰291
欲以口舌胜人,转为人所不服292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293
不轻易立说,专务躬行294
聒噪不如沉默,息谤得于无言295
第八章 处事297
从波平浪静处安身,莫从掀天揭地处着想297
成事之道:以专而精,以纷而散298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299
择一术以坚持,他术不可全废300
凡事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302
先求稳当,次求变化303
不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304
尽一分心,做一日事,不计成败305
凡事,做一节,说一节306
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307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308
第九章 交际310
欲成大事,需营运关系310
无应酬馈赠不成事311
见可而留,知难而退,绝不得罪东家312
情愿给人方便,不肯轻受人惠314
独享大名折福,与人分名受福315
人我之际看得平,功名之际看得淡316
知不知一听之人,顺不顺一听之天317
有过人之行口不自明,有高世之功心不自居319
诚心求人求才,虚心处名处利320
虚怀博尽,慎无以喜怒加人321
与他人交际,须略省己之不是322
交际之道,与其失之滥,不若失之隘323
第十章 处友325
求友不专,博爱不亲325
求友以匡己之不逮326
交友须常常往来,不可太疏327
大小喜事,常常表示328
择交,须择其志趣远大者329
待友,常存敬畏之心330
君子忌苟合,择友如求师331
以过相贬,以善相养,千里同心332
银钱量力资助,办事竭力经营334
受人恩情,当为将来报答335
近贤友,远损友336
取明师之益,无受损友之损337
友人相助相抚成事,孑然力单者无成338
世上难得有知己,交友得交心339
第十一章 审时341
适时则贵,失时则损341
相机图事,不可用力太猛342
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343
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344
审立身之所处,诚内度方寸345
不审力者骄,审力而不自足者衰346
稳扎稳打,机会来了再出击347
尽人力之所能为,听天事而无所容心348
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349
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小事351
狭路相逢,避其锐气,击其惰气352
一面顺天意,一面尽人事354
第十二章 居官355
居高位,以知人晓事为职355
宁可肥公,不可肥家356
办公事,视如己事357
处大权位,推让少许,减去几成358
以勤字报吾君,以爱民二字报吾亲360
崇廉让以奉公,禁大言以务实362
用之于己有节,取之于民有制363
不妄花一钱,则一身廉364
不私用一人,则一营廉365
誉望一损,远近兹疑366
名望正隆,宜力持不懈,有始有卒368
居官四败369
第十三章 治人371
得人四事:广收、慎用、勤教、严绳371
将必亲选,兵必自募372
但求一长可取,不可因微瑕而弃有用之才374
将才的四重标准376
来一官帮一官,自此无安息之日377
不轻进人,不妄亲人378
诱之以名利,动之以真情379
得一人可免一分咎,得十人渐受百分福381
用人之智:磨其锐,激其才382
用养兼顾,宽于名利383
养廉之道:武人给钱,文人给名384
凡事公平照拂,不使远人吃亏386
驭下宜严,治事宜速387
赏罚之任,视乎权位388
敢于放权,鼓励下属389
第十四章 为学390
废志无以成学,废学无以成才390
戎马倥偬中,不废圣贤之学391
为学四字:速、熟、恒、思392
为学譬如熬肉,先猛火煮后慢火温393
读书,贵在发现书中的漏隙395
读书贵有心得,不必轻言著述396
欲求学问之长进,宜多求良友,扩充其识397
好问、善问,始能周知398
学问阅历,渐推渐广,见习见熟399
知一句,行一句400
事事做得下笔有神,事事不做文笔枯涩401
第十五章 持家403
执德宏,信道笃,终身可居之业403
和气致祥,乖气致戾404
一家之中,勤则兴,懒则败405
贤肖不在高位,而在谨朴406
不求好地,但求平安407
尽一分德积一升谷,修一分业余一文钱408
情谊宜厚,用度宜俭409
每用一钱,均须三思410
能受委屈,能吃辛苦,不说利害话412
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413
谈婚论嫁,求勤俭孝友之家414
亲族邻里来家,无不恭敬款待415
常怀休戚之念,无怀彼此歧视之见416
家中有人做官,待邻里可略微宽松417
第十六章 教子418
孝敬以奉长上,温和以待同辈418
使父母心中有贤愚之分,即是不孝419
兄以弟得坏名为忧,弟以兄得好名为快421
德业相劝,过失相规,期于彼此有成就422
患难兄弟,互劝,互勖,互相鼓励424
子弟贤否,六分天生,四分家教425
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427
骨肉之情愈挚,望之愈殷,责之愈切428
榜样太坏,将来孙辈断难成立429
欲禁子弟之骄,先戒己心自满430
以言诲人,即以善教人431
以德薰人,即以善养人433
莫怕寒碜,莫怕悭吝434
莫贪大方,莫贪豪爽435
第十七章 养生437
以“不药”二字治身437
药虽有利,害亦相随,不可轻服438
养生五事439
保身三要:节欲,节劳,节饮食440
菜不必贵,适口则足以养人441
寿之长短、病之有无,听天命不妄想442
每日做事愈多,夜间临睡愈快活443
养生以少烦恼为本445
不藏怒,不宿怨446
卷三 冰鉴450
第一章 神骨鉴450
先观神骨,兼论形骸450
清浊易辨,邪正难辨451
静若含珠,动若木发452
抖擞易见,断续难见453
第二章 刚柔鉴455
既识神骨,当辨刚柔455
五行生克,顺合者贵456
观人刚柔,不忽其内457
粗蠢各半,胜人以寿459
纯奸豁达,其人终成461
粗无周密,半途必弃462
以柔克刚,假饰真意463
第三章 容貌鉴465
胸腹手足,实接五行465
耳目口鼻,全通四气465
相顾相称,福生运转466
五短多贵,负重高官467
容貌有清古奇秀之别468
科名星荣,阴骘纹发469
第四章 须眉鉴471
眉主早成,须主晚运471
长有起伏,短有神气472
浓忌浮光,淡忌枯索473
第五章 声音鉴475
轻清上浮,重浊下坠475
声主“张”,音主“敛”476
辨声之法,必辨悲喜477
字句相联,喋喋利口478
远听声雄,近听悠扬479
大言不张唇,细言不露齿480
贫贱者无音,尖巧者无声481
第六章 情态鉴483
情态神余,补神不足483
时态有三,难定终身484
人有四态,弱狂懒旋486
久观精神,乍观情态487
大家举止,羞涩亦佳488
小儿行藏,跳叫愈失489
不衫不履,旁若无人490
第七章 气色鉴492
面部如命,气色如运492
大命整齐,小运亨泰493
科名中人,以黄为主494
心事忧劳,青如凝墨495
面色忌青,脸色忌白496
诚中形外,根心生色498
书味深者,面自粹润499
卷四 家训502
第一章 立品502
学做圣贤全由自己做主502
德无成,业无成503
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504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505
惟志趣高坚,可变柔为刚506
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半508
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半509
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510
第二章 持重512
仪表绝人全在一重字512
举止庄重,不怒自威513
少断是非,不争长短514
言不妄发,说话宜迟515
刻刻谨慎,存一临深履薄之想516
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517
求名不可太骤,求速不可太捷518
第三章 浑含519
尔辈少年不宜妄生意气519
玲珑剔透者,宜从浑字上用工夫520
情愿吃亏,万不可与人构讼521
富贵功名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522
韬光养晦,缓图发展523
处顺境时当作坏时打算524
第四章 达变526
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即可有进526
泰而不骄,威而不猛527
风霜磨炼,能坚筋骨长见识528
居官不过偶然,不恋衙门热闹529
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530
不拘泥于往事成败,迁就一时利害531
襟怀闲远,可化刻为厚533
行兵最贵机局生活534
第五章 耐劳536
劳字为安身之法536
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工夫536
耐冷耐苦,耐劳耐闲537
既知保养,却宜勤劳539
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下手540
事无大小难易,皆宜有始有终541
勿恃清介而生傲惰542
曾国藩生平三耻543
第六章 情韵545
拘苦疲困,不能真养生545
养得胸中一种恬静书味,稍足自适546
用功不可拘苦,须探讨些趣味出来547
胸中不宜太苦,须活活泼泼548
养一段生机,去烦恼之道549
情韵、趣味养得生机盎然550
第七章 崇俭551
居家之道,唯崇俭可以长久551
不染官宦习气,守寒素家风552
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553
富人因戒奢而益富,贫人因节啬而自全554
时时有谦恭省俭之意,则福泽悠远555
第八章 治心557
以“广大”二字治心557
将欲造福,先去忮心558
须有顺其自然之意559
去抑郁护心,以平和养心560
将欲立品,先去求心561
养心莫善于寡欲563
第九章 读书565
唯读书可变化气质565
读书不求官,为文不求传566
含英咀华,可医笔下苦涩之弊566
买书不可不多,看书不可不知所择568
不必求记,宜须求个明白569
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570
制艺一道,须认真用功571
书中养得胸次博大活泼572
附录一 曾国藩笔记574
附录二 曾国藩诗词580
附录三 曾国藩散文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