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之道与人之礼 春秋经传主体思想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天之道与人之礼 春秋经传主体思想
  • 王文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5868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720页
  • 文件大小:225MB
  • 文件页数:735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春秋时代-史籍;《公羊传》-研究;中国历史-春秋时代-编年体;《左传》-研究;《春秋穀梁传》-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天之道与人之礼 春秋经传主体思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春秋》经论2

(一)《春秋》之书名与实2

(二)史论孔子修《春秋》5

(三)质疑孔子修《春秋》19

(四)《春秋》经说与史说28

(五)《春秋》经史折中说44

二、《春秋》传论55

(一)《左传》之修撰55

(二)《左传》史传论69

(三)《公羊传》之修撰76

(四)《公羊传》经传论85

(五)《榖梁传》之修撰89

(六)《榖梁传》经传论97

(七)三传同体与异途101

三、《春秋》学论109

(一)《春秋》之志论110

(二)《春秋》之道论112

(三)《春秋》之旨论113

(四)《春秋》之义论116

(五)《春秋》之例论120

(六)《春秋》之事论124

(七)《春秋》之辞论125

(八)《春秋》之法论128

(九)《春秋》之制论131

(十)《春秋》之教论133

(十一)《春秋》学史论140

四、本书立场、主旨与取材149

(一)立场149

(二)主旨158

(三)取材162

第一章 天道论169

一、《左传》170

(一)灾异与天命170

(二)天道与人道177

(三)君天与民主180

二、《公羊传》183

(一)崇古与尊天183

(二)灾异与天志184

(三)天人感应论185

三、《榖梁传》190

(一)天道秩序190

(二)法天则天194

(三)祖由天生197

第二章 礼义论201

一、《左传》203

(一)礼文论204

(二)礼质论241

(三)礼法论257

(四)礼教论260

(五)礼辞论263

二、《公羊传》269

(一)嫡庶论269

(二)亲隐论272

(三)名实论279

(四)君臣论284

(五)经权论293

三、《榖梁传》302

(一)名分论302

(二)天子论307

(三)亲亲论316

(四)尊尊论320

(五)两性论324

第三章 德行论334

一、《左传》335

(一)君德335

(二)臣德348

(三)士德370

(四)武德375

(五)女德391

(六)史德405

二、《公羊传》415

(一)君仁415

(二)臣忠421

(三)士让428

(四)正义431

三、《榖梁传》442

(一)仁义442

(二)忠孝448

(三)友悌454

(四)贞节462

第四章 治道论468

一、《左传》469

(一)德礼论469

(二)德刑论478

(三)德政论481

(四)德用论487

二、《公羊传》502

(一)尊王论与一统论502

(二)仁政论与德治论506

(三)夷夏论与本末论510

三、《榖梁传》522

(一)道义论522

(二)君民论525

(三)荒政论534

(四)人伦论542

(五)华夷论546

第五章 春秋三传综合论析553

一、春秋三传同异离合554

(一)体例、内容之总体差别554

(二)成书、价值与影响之异565

(三)尊天与重人之总体取向578

(四)崇礼重德的取向与侧重593

(五)与孔子思想的关联比较620

二、评史论事之道德观642

(一)笔削义深、道德评判642

(二)伦理叙事、德福相因645

(三)采善贬恶、褒贬分明651

(四)重人申民、立君保民655

三、解经释义之方法论662

(一)叙事明理、事明义见663

(二)微言大义、从变从义673

(三)阐述义例、重视语言682

(四)察外观内、见微知著686

(五)存同求异、略小求大690

参考文献693

索引7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