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国趣读 老协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国趣读 老协和
  • 韩淑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750348294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国趣读 老协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辑 医学圣地的诞生3

第一章 院史杂说3

邓家栋:协和医学院的前身3

邓家栋:洛克菲勒的投资4

张复合:协和医学院的开办6

胡传揆:1921年的开幕典礼9

邓家栋:以美国最先进的医学院为榜样10

邓家栋:临床教学的基地——协和医院13

雷洁琼:协和医学院与燕京大学的渊源14

李懿秀:学校被强制关闭17

聂毓禅:迁回北平19

邓家栋:重建协和内科20

第二章 漫谈院风与制度25

裘祖源:协和的办学原则25

何观清:系主任负责制26

周华康:24小时负责制27

叶恭绍:严格的值班制度29

王琇瑛:以教学为中心的组织管理体制30

胡传揆:三年预科31

严镜清:八年制32

王季午:临床医师的等级33

须毓筹:严格的逐级负责制34

邓家栋:办进修教育35

邓家栋:聘请客座教授35

邓家栋:全英文教学36

邓家栋:高水平的师资36

邓家栋:从开办时就立起的宏大志向37

叶惠方:近乎严苛的制度与规矩39

周璇:医院总是干干净净40

张承平:夜间的门卫制度40

荣独山:放射科的规章制度41

荣独山:专人负责X线片的保管43

林必锦、吴阶平:外科住院总医师43

林必锦、吴阶平:外国医师占优势44

李懿秀:新生要试读45

吴阶平:学生司仪46

梅祖懿:随时准备考试47

施锡恩:自由的学术空气47

邓家栋:重视实验室和临床实践48

林必锦、吴阶平:外科疗效统计会49

诸福棠、吴瑞萍:小而人才辈出的儿科49

荣独山:高水平的放射治疗50

王季午:教师多、病床多、学生少51

第二辑 名不虚传的“协和三宝”55

第一章 『协和三宝』之名师名医55

叶惠方:中国妇产科第一人——林巧稚55

朱预:医德高尚的林巧稚56

严仁英:产科的奇特现象57

汤国云:血液学专家邓家栋57

聂毓禅:我接任护校校长的经过60

周文斌:张孝骞的协和岁月61

张乃峥:严厉的钟惠澜62

须毓筹:钟惠澜当患者63

汪猷:我国生物化学的创始人——吴宪63

汪猷:诲人不倦的吴宪64

诸福棠、吴瑞萍:儿科主任诸福棠65

聂毓禅:护校校长胡智敏66

须毓筹:内科教授王叔咸67

马家润:病案管理工作的开拓者王贤星68

吴宝荣:内分泌学专家朱宪彝69

冯羲人:寄生虫学家冯兰洲70

陆秀芳:微生物、免疫学家谢少文72

施锡恩:协和外科的奠基人73

荣独山:生理学教授林可胜74

荣独山:带学生参加示威游行的林可胜75

王志均:在林可胜教授指导下当进修生76

王志均:严格而又多才多艺的林教授76

王志均:别具一格的生理学实验课78

张锡钧:不畏美国教授刁难79

张锡钧:把自己当作实验品80

叶恭绍:内科主任狄维德教授80

林必锦、吴阶平:首任外科主任泰勒81

诸福棠、吴瑞萍:儿科客座教授豪特83

李洪迥:皮肤科主任傅瑞思84

荣独山:放射科的创办人保罗·霍奇斯85

李肇特:首创协和解剖科的考德里教授86

李肇特:专心研究『北京人』的步达生87

李肇特:客座教授艾里斯·卡佩斯88

张中堂:社会服务部的筹备者浦爱德89

张中堂:浦爱德捐助创办怀幼会90

叶恭绍:公共卫生学教授兰安生91

何观清:兰安生与第一卫生事务所92

林必锦、吴阶平:美国教授之间的一场纠纷94

第二章 『协和三宝』之图书馆95

赵庭范:在协和图书馆当练习生95

赵庭范:开架阅读97

赵庭范:成立图书馆委员会97

赵庭范:购买新书的手续99

赵庭范:增设现期期刊阅览室100

赵庭范:搬入新址100

赵庭范:出纳台的多元化服务101

赵庭范:免遭战争破坏的协和图书馆101

李懿秀:跑图书馆102

第三章 『协和三宝』之病案室103

马家润:久负盛名的协和病案室103

马家润:专门成立的病案委员会105

马家润:差点被付之一炬的病案106

王泉:病案室的内部组织106

王泉:琐碎但重要的病案室工作108

王泉:病案室主任的任免权110

第三辑 老协和的读书与生活113

第一章 招生与课程设置113

曹竹平、臧美玲:扩大招生范围113

邓家栋:严格的选拔114

胡传揆:淘汰率惊人114

李懿秀:入学门槛高115

叶恭绍:从南开大学到协和医学院116

叶恭绍:虚惊一场118

金荫昌:双重身份进协和119

王雅芳:投考协和护校120

王琇瑛:如愿被录取120

黄文美、黄文昆:同等学力入协和122

冯德培:从复旦到协和124

俞焕文:公共卫生系的教学安排125

李懿秀:护校的课程设置126

李懿秀:重视个案研究127

周璇:营养部的教学任务128

裘祖源:教学风格多样化129

王志均:熔教材与实验于一炉的《生理学大纲》130

第二章 回想当年的学生生活131

邓家栋:学医的缘由131

叶恭绍:最难过关的一年级132

刘绍光:分秒必争133

吴英恺:优越的生活条件134

吴英恺:『协和脸』135

吴阶平:同学之间的激烈竞争136

吴阶平:折磨人的『特殊关照』137

吴阶平:不知之知138

吴英恺:重返协和139

吴阶平:要做有心人140

黄宛:第一次写医学综述143

黄宛:一次难忘的临床考试144

李懿秀:食、宿条件好146

李懿秀:晚睡早起147

李懿秀:75分才及格148

邓家栋:内科大巡诊148

林雨:学习南丁格尔精神150

林雨:第一次做助产士152

林雨:给保育员们义务讲课153

吴桢:社工人员的职称等级154

周璇:『营养师』名称的由来154

黎秀芳:重返北平155

林必锦、吴阶平:外科实习医生的日常157

林必锦、吴阶平:外科专家的培养158

林必锦、吴阶平:每周一次的学术座谈会159

王德修:病理科的文献报告会160

王德修:观察要仔细160

王德修:漫长的考试161

金荫昌:名不虚传的学生实验161

谢少文:学写文献综述162

周华康:扎实的基本功训练163

周华康:对实习医生的严格要求164

聂毓禅:改医学护166

聂毓禅:日军突闯校园167

聂毓禅:在成都复校168

王雅芳:我在协和的实习经历169

王雅芳:启发式教育171

周璇:严格培训营养师171

周璇:实习中的个案观察174

周璇:合理安排病人的膳食174

周璇:营养部的三个厨房175

黄文美、黄文昆:考试经常得满分的黄家驷176

吴英恺:从洋学生到『土包子』177

吴英恺:来之不易的读研机会178

葛秦生:借读生的另类感受179

潘孟昭:重理论,更重实习180

曹竹平、臧美玲:抽题考试181

曹竹平、臧美玲:抗战时期的校园生活182

曹竹平、臧美玲:品尝无盐饮食183

曹竹平、臧美玲:学习四川话184

梅祖懿:晨间护理184

梅祖懿:漂亮的护士服185

张惠兰:『三查五对』186

张惠兰:『警』字当头187

张惠兰:『护』是根本187

王季午:八年的学习生活190

王季午:边工作,边研究191

何观清:难以通过的考试191

聂毓禅:仅剩一名学生192

曹竹平、臧美玲:『书上没有说』193

严镜清:一流的物质设备194

张中堂:社会服务部的日常195

李洪迥:意外到了皮肤科196

何观清:教学大巡诊197

吴英恺:幸运成为总住院医师198

林崧:首创妇产科病理学199

林崧:妇产科的繁重工作201

荣独山:重视学术交流和病理讨论202

叶恭绍:去协和学医的缘由203

第三章 未忘国忧陈志潜:参加爱国运动205

陈志潜:成立丙寅医学社206

罗玉麟:男护士参加声援五卅惨案的游行209

范日新:协和医疗队赴武汉救灾210

范日新:协和抗日救护队2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