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纪检办案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纪检办案通论
  • 郑三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长征出版社
  • ISBN:780204117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59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83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案件-审理-概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纪检办案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编 程序论7

第一章 检举控告的受理7

第一节 检举、控告的概念和特征7

一、检举、控告的概念7

二、检举、控告当事人的权利9

三、检举、控告活动的特征11

第二节 处理检举、控告的程序和方法14

一、受理检举、控告的机关14

二、处理检举、控告的程序16

三、处理检举、控告的方法17

第三节 处理检举、控告的原则和要求21

一、处理检举、控告的原则21

二、处理检举、控告的要求25

第二章 违纪问题的初步核实27

第一节 初步核实的概念和作用27

一、初步核实的概念27

二、初步核实的特点28

三、初步核实的作用29

第二节 初步核实的内容和方法31

一、初步核实的内容31

二、初步核实的方法32

三、初步核实的要求33

第三节 初步核实的程序35

一、初步核实的受理35

二、初步核实的审批36

三、初步核实结果的处理37

第三章 违纪案件的立案39

第一节 立案的概念和条件39

一、立案的概念39

二、立案的条件40

三、立案的意义42

第二节 立案的管辖44

一、立案管辖的概念44

二、立案的级别管辖45

三、立案的特殊管辖46

第三节 立案的程序48

一、撰写立案呈批报告49

二、立案报告的审批50

三、办理立案手续51

第四章 违纪案件的调查52

第一节 案件调查的准备52

一、组织调查组52

二、熟悉研究案情53

三、制定调查方案54

四、明确分工和纪律56

第二节 案件调查的实施57

一、将立案决定通知有关党组织57

二、向被调查人宣布立案决定57

三、按预先制定的调查方案展开调查58

四、案件调查的时限60

第三节 案件调查的终结60

一、对调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60

二、提出定性处理意见61

三、错误事实材料与被调查人见面61

四、撰写调查报告63

五、向有关党组织通报调查情况64

六、销案65

第四节 移送审理66

一、移送审理的范围66

二、移送审理的时机67

三、移送审理的材料67

四、移送审理的程序67

第五章 违纪案件的审理69

第一节 违纪案件审理概述69

一、案件审理的概念69

二、案件审理的任务70

三、案件审理的基本要求70

第二节 违纪案件的受理和审核72

一、案件的受理73

二、承办人审阅案卷74

三、与犯错误党员谈话76

四、征求有关部门意见77

五、审理部门集体审议77

六、承办人修改审理文书78

七、提请本级纪委审定81

第三节 违纪案件的审查和处理81

一、基层党组织对违纪案件的审查处理81

二、案件审批机关对违纪案件的审查处理84

三、备案案件的审核处理87

第四节 纪律处分的执行和监督88

一、纪律处分执行的概念88

二、纪律处分的执行程序89

三、纪律处分的执行监督90

第六章 申诉案件的复查复议93

第一节 案件复查复议的概念和意义93

一、案件复查复议的概念93

二、案件复查复议的意义94

第二节 案件复查复议的提起95

一、提起复查复议的机关和人员95

二、提起复查复议的理由96

第三节 案件复查复议的程序98

一、案件复查复议的承办单位98

二、案件复查复议的处理原则98

三、复查复议案件应报送的材料99

四、复查复议案件的审理99

五、复查复议案件的审批100

六、对复查复议结论不服的处理100

第二编 调查论101

第七章 案件调查的原理101

第一节 违纪信息的产生102

一、违纪信息的信源102

二、违纪信息的内容103

三、违纪信息的特点105

第二节 违纪信息的传输107

一、违纪信息的信道107

二、违纪信息传输的方式108

第三节 违纪信息的接收110

一、违纪信息的信宿111

二、接收违纪信息的方式111

三、接收违纪信息的要求113

第四节 违纪行为的再现114

一、违纪行为再现的条件114

二、违纪行为再现的特点116

三、违纪行为再现的过程117

第八章 案件调查的方法119

第一节 谈话的概念、任务和原则119

一、谈话的概念119

二、谈话的任务121

三、谈话的原则122

第二节 与知情人谈话的步骤和方法125

一、与知情人谈话的准备125

二、与知情人谈话的实施126

三、制作谈话笔录129

第三节 与被调查人谈话的步骤和方法130

一、与被调查人谈话的准备131

二、与被调查人谈话的实施132

三、制作谈话笔录140

第四节 谈话心理分析140

一、证人的心理140

二、被调查人的心理146

三、调查人员的心理153

第九章 案件调查的措施157

第一节 案件调查措施概述157

一、案件调查措施的概念157

二、案件调查措施的特征158

三、案件调查措施的使用原则160

第二节 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161

一、查阅、复制文件资料的范围161

二、查阅、复制文件资料的程序162

第三节 要求提供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及其他必要情况163

一、要求提供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163

二、要求提供与案件有关的其他必要情况164

第四节 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164

一、使用“两规”措施的原则165

二、使用“两规”措施的条件166

三、使用“两规”措施的审批166

四、使用“两规”措施的要求167

第五节 对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和事项进行录音、拍照、摄像168

一、录音、拍照、摄像是案件调查的一种措施169

二、录音、拍照、摄像措施的使用主体169

三、录音、拍照、摄像措施的使用对象170

第六节 提请有关机构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作出鉴定结论171

一、提请鉴定的机构171

二、提请鉴定的范围172

三、提请鉴定的要求173

第七节 暂予扣留、封存可以证明违纪行为的文件、物品173

一、暂予扣留、封存的含义173

二、暂予扣留、封存的条件174

三、暂予扣留、封存的程序174

四、暂予扣留、封存的期限175

第八节 查询或者冻结被调查对象在金融机构的存款176

一、查询或者冻结被调查对象存款是一项特殊的措施176

二、查询被调查对象在金融机构的存款177

三、冻结被调查对象在金融机构的存款178

第九节 对被调查的党员干部采取停职检查措施180

一、停职检查的条件180

二、停职检查的程序181

三、停职检查的期限182

第十章 案件调查的策略183

第一节 案件调查策略的含义183

一、案件调查策略产生于案件调查的对抗性183

二、案件调查策略服务于案件调查的目的184

三、案件调查策略是一种最优策略186

第二节 案件调查的基本策略187

一、抓住要害,选准突破口187

二、抓住时机,以快制胜189

三、机动灵活,出奇制胜190

第三节 案件调查策略的实施192

一、必须遵循合法、周密、及时的原则193

二、必须着眼于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积极因素193

三、实施调查策略必须超越和控制自我194

第三编 证据论196

第十一章 纪检证据概述196

第一节 纪检证据制度的形成196

一、纪检证据制度形成的实践基础196

二、纪检证据制度形成的理论基础198

三、纪检证据制度形成的制度条件200

第二节 纪检证据的概念201

一、纪检证据的内容201

二、纪检证据的形式202

三、纪检证据的功能202

第三节 纪检证据的特征203

一、纪检证据的客观性203

二、纪检证据的关联性204

三、纪检证据的合法性206

第十二章 纪检证据的种类209

第一节 物证209

一、物证的概念209

二、物证的特征210

第二节 书证212

一、书证的概念212

二、书证的特征213

三、书证的证据力214

四、书证与物证的关系216

第三节 证人证言216

一、证人的条件217

二、证人的陈述218

三、证人的权利和义务219

第四节 受侵害人的陈述220

一、受侵害人陈述的概念220

二、受侵害人陈述的特征221

三、受侵害人陈述的意义222

第五节 被调查人的陈述223

一、被调查人陈述的概念223

二、被调查人陈述的特征224

三、被调查人陈述的运用225

第六节 视听材料225

一、视听材料的概念225

二、视听材料的种类226

三、视听材料的特征227

第七节 现场笔录228

一、现场笔录的概念228

二、现场笔录的制作229

三、现场笔录的特征230

第八节 鉴定结论231

一、鉴定人的条件231

二、鉴定的基本程序232

三、鉴定结论的特征233

第九节 勘验、检查笔录234

一、勘验、检查笔录的概念234

二、勘验、检查笔录的种类235

三、勘验、检查笔录的特征236

第十三章 纪检证据的分类238

第一节 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238

一、划分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标准238

二、划分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意义239

第二节 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240

一、划分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标准240

二、划分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意义241

第三节 有错证据和无错证据242

一、划分有错证据和无错证据的标准242

二、划分有错证据和无错证据的意义243

第四节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244

一、划分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标准244

二、划分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意义246

第十四章 违纪案件的证明247

第一节 违纪案件证明概述247

一、违纪案件证明的概念247

二、违纪案件证明的思维方式249

三、违纪案件证明的方法步骤250

第二节 违纪案件证明的主体251

一、违纪案件证明主体的概念251

二、违纪案件举证责任的主体253

三、违纪案件说服责任的主体253

四、违纪案件证明的特殊主体254

第三节 违纪案件证明的对象255

一、违纪案件证明对象的概念255

二、违纪案件证明对象的范围256

三、无须用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257

第四节 违纪案件证明的要求258

一、违纪案件证明要求的含义258

二、违纪案件证明的程度260

三、违纪案件证明的标准261

第十五章 纪检证据的收集263

第一节 纪检证据收集的概念和意义263

一、纪检证据收集的概念263

二、纪检证据收集的意义264

第二节 收集纪检证据的基本原则264

一、收集纪检证据必须坚持实事求是264

二、收集纪检证据必须尊重党员和公民的权利265

三、收集纪检证据必须依靠群众266

第三节 收集纪检证据的主要规则266

一、收集纪检证据的责任由纪检机关承担266

二、收集物证书证应尽可能提取原物原件267

三、知道案件情况的组织和个人有提供证据的义务268

四、受审查党员可以为自己申辩268

五、纪检机关可以从公安、司法机关取得证据269

第十六章 纪检证据的鉴别270

第一节 纪检证据鉴别概述270

一、纪检证据鉴别的概念270

二、纪检证据鉴别的任务271

三、纪检证据鉴别的意义272

第二节 纪检证据鉴别的方法273

一、对单个证据材料的鉴别273

二、对全案证据材料的鉴别274

第三节 对各种纪检证据的鉴别276

一、对物证的鉴别276

二、对书证的鉴别277

三、对证人证言的鉴别278

四、对受侵害人陈述的鉴别280

五、对被调查人陈述的鉴别280

六、对视听材料的鉴别282

七、对现场笔录的鉴别282

八、对鉴定结论的鉴别283

九、对勘验、检查笔录的鉴别284

第十七章 纪检证据的使用286

第一节 纪检证据使用的概念和意义286

一、纪检证据使用的概念286

二、纪检证据使用的意义286

第二节 纪检证据使用的基本原则287

一、使用证据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287

二、经查证属实的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288

三、使用证据必须尊重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289

第三节 纪检证据使用的主要规则290

一、言词证据的使用规则290

二、间接证据的使用规则291

三、被调查人陈述的使用规则293

第四编 处分论296

第十八章 违犯党的纪律296

第一节 违犯党的纪律的概念296

一、违纪是危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296

二、违纪是违犯党的纪律规范的行为297

三、违纪是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行为298

第二节 违犯党的纪律的构成299

一、违纪的客体299

二、违纪的客观方面301

三、违纪的主体302

四、违纪的主观方面303

第三节 违犯党的纪律的形态304

一、故意违纪304

二、过失违纪305

三、共同违纪307

四、党组织集体违纪308

第四节 违犯党的纪律的定性309

一、定性的概念309

二、定性的方法311

三、定性的原则315

第十九章 党的纪律责任318

第一节 党的纪律责任概述318

一、党的纪律责任的概念318

二、党纪责任与党纪处分的联系及区别319

三、党纪责任与法律责任的联系及区别320

第二节 党的纪律责任的追责原则321

一、过错责任原则321

二、严格责任原则324

三、免除责任的事由327

第三节 党的纪律责任的区分332

一、共同故意违纪人员的责任区分332

二、共同过失人员的责任区分334

三、单位违纪的责任区分336

第二十章 党的纪律处分339

第一节 党的纪律处分的概念339

一、党的纪律处分的含义339

二、党纪处分与其他惩戒措施的区别341

第二节 党的纪律处分的目的342

一、教育犯错误党员342

二、教育其他党员344

第三节 党的纪律处分的效果345

一、坚持党纪处分的必然性原则345

二、坚持党纪处分的适度性原则346

三、坚持党纪处分的及时性原则347

第四节 党的纪律处分的体系348

一、党的纪律处分体系的形成348

二、党的纪律处分体系的特点350

第五节 党的纪律处分的种类351

一、对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351

二、对严重违犯党纪的党组织的纪律处理措施354

第六节 其他组织措施355

一、取消预备党员资格355

二、对要求退党的党员宣布除名356

三、劝告退党356

四、对自行脱党的党员予以除名357

五、批评教育357

六、免予党纪处分358

七、责令辞职359

八、取消违纪所得利益360

第二十一章 纪律处分的运用361

第一节 量纪的概念361

一、量纪是对两个法益的权衡361

二、量纪是裁量决定纪律处分362

三、量纪是纪律检查机关的重要职能362

第二节 量纪的原则363

一、纪律处分与错误相适应的原则363

二、纪律处分与行为人主观状态相适应的原则364

三、纪律处分必须以党纪为准绳的原则365

第三节 量纪的情节367

一、量纪情节的概念367

二、量纪情节的作用368

三、量纪情节的分类369

四、量纪情节的适用374

第四节 量纪的规则377

一、从轻处分377

二、从重处分377

三、减轻处分377

四、加重处分378

五、在量纪幅度以外减轻处分378

六、免予处分379

七、合并处理379

八、对共同故意违纪的处理382

九、对集体违纪的处理383

十、比照处理383

第二十二章 对违法犯罪党员的纪律处分385

第一节 对受刑罚处罚党员的纪律处分385

一、对因故意犯罪被判处主刑的党员的纪律处分385

二、对单处或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党员的纪律处分386

三、对因过失犯罪被判处刑罚的党员的纪律处分386

第二节 对受劳动教养党员的纪律处分387

第三节 对受行政处理党员的纪律处分388

一、对受行政处罚党员的党纪处分389

二、对受行政处分党员的党纪处分389

三、对受到其他纪律处分党员的党纪处分390

第二十三章 各种违纪行为的定性处理(一)392

第一节 各种违纪行为定性处理概述392

一、违纪行为的分类392

二、违纪行为的特征和名称394

三、违纪行为的处理规定395

第二节 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396

一、违反政治纪律行为概述396

二、组织、参加反对党的基本路线的集会游行示威398

三、公开发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398

四、组织、参加会道门或者邪教组织399

五、参加国外境外情报组织或非法提供情报400

六、叛逃401

七、违反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401

八、违反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402

第三节 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403

一、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概述403

二、违反规定发展党员404

三、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405

四、在党内搞非组织活动406

五、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406

六、考试、录取中徇私舞弊407

七、违反规定同国外机构、人员交往407

八、出走408

第二十四章 各种违纪行为的定性处理(二)409

第一节 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409

一、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行为概述409

二、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410

三、利用职务便利占用公物411

四、收受各种礼品412

五、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家庭成员收受对方财物413

六、党员领导干部家庭成员违反从业限制规定413

七、违反规定从事营利活动414

八、挥霍浪费公共财产415

第二节 贪污贿赂行为416

一、贪污贿赂行为概述416

二、贪污417

三、私分国有资产417

四、受贿418

五、行贿419

六、介绍贿赂419

七、挪用公款420

八、大额财产来源不明421

第三节 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行为421

一、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行为概述421

二、走私422

三、职务侵占423

四、非法经营同类业务424

五、为亲友非法牟利424

六、违反规定经商办企业425

七、不履行法定纳税义务426

八、非法占用、买卖、转让土地使用权427

第四节 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427

一、违反财经纪律行为概述427

二、隐瞒、截留财政收入428

三、骗取财政拨款、退税或补贴428

四、借用公款429

五、擅自开设银行账户430

六、违反规定设置账外账430

七、违反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法律法规431

八、违反会计法律法规431

第二十五章 各种违纪行为的定性处理(三)433

第一节 失职、渎职行为433

一、失职、渎职行为概述433

二、失职434

三、渎职435

四、在党的工作中失职436

五、在安全工作方面失职437

六、在执纪、行政执法和司法工作中失职438

七、强令他人履行非法定义务439

八、过失泄露党和国家秘密440

第二节 侵犯党员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为440

一、侵犯党员权利、公民权利行为概述440

二、侵犯批评权、检举权、控告权441

三、侵犯申辩权、辩护权、申诉权、作证权442

四、侵犯选举权、被选举权、表决权442

五、侵犯他人人身权利443

六、诬告陷害他人445

第三节 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445

一、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行为概述445

二、弄虚作假骗取荣誉446

三、通奸447

四、包养情妇(夫)447

五、利用职权或者其他关系与他人发生性行为448

六、临危退缩,能救而不救449

第四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449

一、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概述449

二、嫖娼、卖淫450

三、组织、强迫、介绍、教唆、引诱、容留他人嫖娼卖淫451

四、制作、复制、出售、出租、传播淫秽物品452

五、进行淫乱活动453

六、吸食、制造、运输、贩卖毒品453

七、赌博455

八、伪造、变造或者买卖、使用伪造的公文、证件、印章456

九、违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457

十、包庇4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