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病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病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1750414.jpg)
- 印文利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780156949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449页
- 主题词:病理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病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病理解剖学1
绪论1
一、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1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2
四、病理学常用观察方法3
五、病理学发展简史4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6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6
第二节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9
第三节 组织损伤的修复17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9
第一节 充血29
第二节 血栓形成33
第三节 栓塞38
第四节 梗死41
第三章 炎症46
第一节 炎症的概念和原因46
第二节 炎症局部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47
第三节 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59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和病变特点61
第五节 炎症的结局66
第四章 肿瘤69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69
第二节 肿瘤的基本特征70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77
第四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79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80
第六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84
第七节 常见肿瘤举例86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97
第九节 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107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109
第一节 风湿病109
第二节 慢性心瓣膜病114
第三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116
第四节 动脉粥样硬化症118
第五节 高血压病124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130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130
第二节 肺气肿133
第三节 肺炎135
第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144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151
第一节 胃炎151
第二节 溃疡病153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157
第四节 肝硬化163
第五节 胰腺炎167
第六节 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168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182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183
第二节 肾盂肾炎194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197
第九章 生殖系统疾病201
第一节 子宫疾病201
第二节 滋养层细胞肿瘤205
第三节 卵巢常见肿瘤207
第四节 乳腺疾病210
第五节 前列腺疾病213
第十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217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217
第二节 糖尿病223
第十一章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29
第一节 结核病229
第二节 细菌性痢疾237
第三节 伤寒239
第四节 流行性出血热242
第五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43
第六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245
第七节 阿米巴病247
第八节 血吸虫病249
第十二章 性传播疾病252
第一节 淋病252
第二节 尖锐湿疣253
第三节 梅毒255
第四节 艾滋病257
第十三章 美容常见皮肤病260
第一节 皮肤常见的病理变化260
第二节 常见损容性皮肤病269
第三节 皮肤的老化281
下篇 病理生理学285
第十四章 疾病概论285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285
第二节 病因学概述286
第三节 发病学概述289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结局294
第十五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297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297
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302
第十六章 酸碱平衡紊乱309
第一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309
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315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324
第十七章 水肿327
第一节 水肿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27
第二节 常见的水肿类型331
第三节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333
第十八章 发热335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335
第二节 发热的机制336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的改变339
第四节 发热的时相及其代谢特点341
第五节 发热的防治原则343
第十九章 缺氧345
第一节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345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347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351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355
第五节 氧疗和氧中毒356
第二十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58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358
第二节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360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361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主要表现363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366
第二十一章 休克368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368
第二节 休克的发生机制370
第三节 休克时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变化376
第五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379
第二十二章 心力衰竭382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和分类382
第二节 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385
第三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390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基础392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395
第二十三章 呼吸衰竭398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398
第二节 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403
第三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405
第二十四章 肝性脑病408
第一节 肝性脑病的病因和分类408
第二节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409
第三节 肝性脑病的诱因414
第四节 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415
第二十五章 肾功能衰竭418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418
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422
第三节 尿毒症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