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灾害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自然灾害学导论
  • 刘会平,潘安定编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ISBN:753594046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自然灾害-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自然灾害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自然灾害学的研究对象2

1.1.1 自然灾害的定义2

1.1.2 自然灾害的特征3

1.1.3 自然灾害的本质7

1.1.4 自然灾害研究中的一些问题8

1.2 自然灾害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体系9

1.2.1 自然灾害学的基本内容9

1.2.2 自然灾害学的学科体系12

1.2.3 自然灾害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3

1.3 自然灾害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4

1.3.1 历史灾害的分析15

1.3.2 相关因子的对照分析15

1.3.3 典型灾害事件的调查分析16

1.3.4 计算机信息处理和数值模拟16

1.4 主要自然灾害学派18

1.4.1 致灾因子论18

1.4.2 孕灾环境论19

1.4.3 承灾体论20

1.4.4 区域灾害系统论21

第2章 自然灾害类型24

2.1 自然灾害分类的目的与意义24

2.2 自然灾害分类的原则25

2.3 自然灾害分类体系25

2.3.1 灾害的分类体系25

2.3.2 自然灾害分类方案27

2.3.3 自然灾害的三级分类体系30

第3章 自然灾害成灾机制31

3.1 区域自然灾害系统31

3.1.1 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和灾情31

3.1.2 灾害链、灾害群和自然灾害系统32

3.2 区域自然灾害形成机制35

3.2.1 区域突发性灾害形成过程37

3.2.2 区域渐发性灾害形成过程37

3.2.3 “小灾大害”、“安全岛和多灾岛”38

3.2.4 区域灾害形成过程中的灾害分散与转移38

第4章 地质灾害40

4.1 地质灾害概述40

4.1.1 地质灾害的定义与分类40

4.1.2 中国的地质灾害40

4.2 地震46

4.2.1 地震的基本知识46

4.2.2 地震的产生47

4.2.3 地震的类型50

4.3 崩塌和滑坡52

4.3.1 崩塌和滑坡的类型52

4.3.2 崩塌和滑坡形成的地质条件53

4.3.3 崩塌和滑坡的诱发因素54

4.3.4 崩塌和滑坡的分布规律56

4.4 泥石流65

4.4.1 泥石流的类型65

4.4.2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66

4.4.3 泥石流灾害分布规律73

4.5 地面沉降83

4.5.1 地面沉降的概念83

4.5.2 地面沉降的成灾机制84

4.5.3 地面沉降的分布规律85

4.6 地面塌陷88

4.6.1 地面塌陷的概念与分类88

4.6.2 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89

4.6.3 地面塌陷成因机制92

4.6.4 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93

4.6.5 地面塌陷的监测与预防94

4.7 地裂缝和软土地基96

4.7.1 地裂缝96

4.7.2 软土地基98

第5章 气象与气候灾害103

5.1 概述103

5.2 旱灾106

5.2.1 干旱与旱灾106

5.2.2 我国旱灾的成因107

5.2.3 我国旱灾的分布及危害110

5.2.4 我国旱灾的特点113

5.2.5 旱灾的监测与预测118

5.2.6 旱灾的防治120

5.3 连阴雨、暴雨和洪涝123

5.3.1 连阴雨123

5.3.2 暴雨126

5.3.3 洪涝灾害128

5.4 高温、热浪134

5.4.1 高温与热浪的关系134

5.4.2 高温的危害135

5.4.3 热浪136

5.4.4 高温和热浪的预防138

5.5 热带风暴与台风140

5.5.1 热带风暴140

5.5.2 台风142

5.5.3 影响中国沿海的台风142

5.5.4 台风的危害145

5.5.5 台风灾害的防御措施148

5.6 风灾与雷暴148

5.6.1 风灾148

5.6.2 龙卷风150

5.6.3 干热风152

5.6.4 雷暴153

5.7 冰雹与雪灾155

5.7.1 冰雹155

5.7.2 雪灾157

5.8 沙尘暴158

5.8.1 沙尘暴的概念158

5.8.2 沙尘暴的成因158

5.8.3 沙尘暴的时空分布160

5.8.4 沙尘暴的主要危害164

5.8.5 沙尘暴的监测与预警166

5.8.6 沙尘暴的防治170

5.9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171

5.9.1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的简介171

5.9.2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的影响175

5.9.3 厄尔尼诺、拉尼娜与全球变化178

第6章 海洋与海岸带灾害181

6.1 概述181

6.1.1 海洋灾害的种类181

6.1.2 海洋灾害的成因183

6.2 灾害性海浪184

6.2.1 灾害性海浪的危害185

6.2.2 我国灾害性海浪的分布规律186

6.2.3 海浪监测和预报系统188

6.3 风暴潮189

6.3.1 风暴潮的成因189

6.3.2 我国风暴潮主要类型190

6.3.3 风暴潮的地理分布191

6.3.4 风暴潮强弱的标志192

6.3.5 风暴潮的影响193

6.3.6 世界著名的风暴潮事件195

6.3.7 风暴潮的防范措施196

6.4 海啸197

6.4.1 海啸的定义197

6.4.2 海啸的成因198

6.4.3 海啸的类型和特点199

6.4.4 海啸与风暴潮的区别200

6.4.5 海啸的分布特征与危害201

6.4.6 海啸的防御对策205

6.5 海冰209

6.5.1 漂浮的冰山209

6.5.2 海冰的分布210

6.5.3 海冰的破坏力211

6.5.4 海冰在中国海212

6.5.5 海冰预报213

6.6 赤潮214

6.6.1 赤潮的成因214

6.6.2 赤潮的危害217

6.6.3 赤潮的分布219

6.6.4 赤潮的监测与防治221

6.7 海洋污染224

6.7.1 海洋污染的种类225

6.7.2 海洋污染的特点227

6.7.3 海洋污染形成的原因229

6.7.4 世界著名的海洋污染事件230

6.7.5 海洋污染的防治措施232

6.8 海平面上升235

6.8.1 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235

6.8.2 海平面上升的原因238

6.8.3 海平面上升的影响240

6.8.4 海平面上升的对策和措施245

第7章 生物灾害与疫病247

7.1 概述247

7.2 病虫害248

7.2.1 病虫害的现状与危害248

7.2.2 病虫害的成灾因素249

7.2.3 病虫害发展趋势251

7.2.4 几种典型的病虫害252

7.2.5 病虫害的防治对策与措施256

7.3 鼠害258

7.3.1 我国鼠害的种类及分布258

7.3.2 鼠害的危害259

7.3.3 鼠害的防治261

7.4 草害263

7.4.1 草害的概念与危害263

7.4.2 草害的种类与分布264

7.4.3 草害的特性与传播方式264

7.4.4 草害的预防措施265

7.5 瘟疫和地方病266

7.5.1 概述266

7.5.2 主要的地方病269

7.5.3 瘟疫271

7.5.4 烈性传染病的救治279

第8章 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与风险评估281

8.1 基于遥感技术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与风险评估282

8.1.1 遥感技术的基本理论282

8.1.2 国外遥感在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与风险评估领域的应用研究283

8.1.3 国内遥感在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与风险评估领域的研究现状287

8.1.4 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预报与风险评估中的作用288

8.2 基于GIS的自然灾害预报与风险评估291

8.2.1 GIS的基本理论291

8.2.2 基于GIS的自然灾害预报与风险评估292

8.3 基于GPS集成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与风险评估295

8.3.1 GPS的基本理论295

8.3.2 基于GPS的主要自然灾害监测、预报与风险评估296

8.4 基于3S集成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与风险评估300

8.4.1 基于RS、GIS集成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与风险评估300

8.4.2 3S集成在洪水灾情监测中的应用301

8.4.3 3S集成在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304

参考文献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