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神经生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神经生物学
  • 丁斐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9866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18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534页
  • 主题词:人体生理学:神经生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神经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神经生物学的概念与任务1

1.2 神经生物学的发展和展望4

1.2.1 神经生物学的历史回顾4

1.2.2 神经生物学的展望7

第2章 神经元与胶质细胞10

2.1 神经元10

2.1.1 神经元胞体结构和功能11

2.1.2 神经元突起17

2.1.3 神经元分类19

2.1.4 神经元间的联系22

2.1.5 神经元特有蛋白质和代谢特点23

2.2 胶质细胞25

2.2.1 胶质细胞的功能和分类25

2.2.2 星形胶质细胞28

2.2.3 成髓鞘细胞35

2.2.4 小胶质细胞39

2.2.5 其他类型胶质细胞42

主要参考文献44

第3章 神经解剖学基础46

3.1 神经系统概述46

3.1.1 神经系统组成46

3.1.2 神经系统常用术语46

3.2 中枢神经系统结构47

3.2.1 脊髓外形与内部结构47

3.2.2 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52

3.2.3 脑干外形与内部结构54

3.2.4 小脑分部与功能61

3.2.5 间脑组成部分及其结构63

3.2.6 端脑结构和功能64

3.2.7 边缘系统70

3.3 周围神经系统结构70

3.3.1 脊神经组成与支配71

3.3.2 脑神经组成与支配77

3.3.3 内脏神经组成与支配82

3.4 神经传导通路86

3.4.1 感觉传导通路86

3.4.2 运动传导通路91

主要参考文献93

第4章 神经生理学基础94

4.1 生物电研究简史94

4.2 静息电位96

4.2.1 概述97

4.2.2 形成机制98

4.3 动作电位104

4.3.1 概述104

4.3.2 形成机制105

4.3.3 动作电位的特征107

4.3.4 兴奋的产生109

4.3.5 兴奋的传导110

4.4 离子通道与门控电流112

4.4.1 离子通道112

4.4.2 膜片钳114

4.4.3 门控电流116

4.4.4 常见电压门控离子通道119

主要参考文献124

第5章 神经化学与神经药理学基础125

5.1 突触结构与传递125

5.1.1 概述125

5.1.2 电突触127

5.1.3 化学突触129

5.1.4 突触传递130

5.1.5 突触整合135

5.1.6 突触可塑性136

5.2 神经系统信号转导138

5.2.1 神经系统信号转导方式138

5.2.2 受体140

5.2.3 G蛋白与跨膜信号转导145

5.2.4 第二信使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147

5.2.5 胞内其他信号转导途径153

5.2.6 信息传导通路中的蛋白质磷酸化155

5.2.7 细胞外信号对基因转录的调控159

5.3 神经递质与调质概论162

5.3.1 神经递质概念与分类162

5.3.2 神经递质合成与储存163

5.3.3 神经递质释放与清除163

5.3.4 神经调质概念和特征164

5.3.5 神经递质与调质共存164

5.4 神经递质与调质各论165

5.4.1 乙酰胆碱165

5.4.2 儿茶酚胺类168

5.4.3 兴奋性氨基酸172

5.4.4 抑制性氨基酸173

5.4.5 5-羟色胺和组胺174

5.4.6 神经肽176

5.4.7 嘌呤类递质180

5.5 神经营养因子181

5.5.1 分类181

5.5.2 代谢和作用方式182

5.5.3 神经营养素家族182

5.5.4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185

5.5.5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家族185

5.5.6 中枢免疫反应性细胞因子186

5.5.7 趋化因子186

5.5.8 神经营养因子治疗前景187

5.6 神经系统药物作用188

5.6.1 神经系统药物作用特点188

5.6.2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和药物靶点189

5.6.3 中枢神经受体与药物靶点192

5.6.4 神经系统药物与非受体蛋白207

主要参考文献208

第6章 神经系统发育210

6.1 神经管发育210

6.1.1 初级神经胚210

6.1.2 脑室界沟211

6.1.3 初级脑泡212

6.1.4 次级脑泡213

6.1.5 腔室系统214

6.2 脑和脊髓发育215

6.2.1 端脑和间脑215

6.2.2 中脑215

6.2.3 脑桥、延髓和小脑215

6.2.4 脊髓216

6.3 神经诱导作用217

6.3.1 神经胚形成动力217

6.3.2 中胚层信号作用218

6.3.3 骨发生形态蛋白作用219

6.4 神经元分化与迁移221

6.4.1 神经管发生模式221

6.4.2 神经元增殖与分化222

6.4.3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迁移226

6.4.4 神经嵴细胞发生227

6.4.5 神经嵴细胞多能性因素228

6.5 突起形成229

6.5.1 轴突延伸229

6.5.2 轴突引导相关分子230

6.5.3 轴突引导机制234

6.5.4 突触形成与突触重排235

6.6 发育中细胞死亡236

6.6.1 发育过程中神经元死亡237

6.6.2 神经元发育与神经营养因子239

6.6.3 神经元死亡与神经营养因子240

6.7 脑老化及其分子机制240

6.7.1 端粒学说241

6.7.2 自由基学说242

6.7.3 免疫学说242

6.7.4 早老素作用243

6.7.5 老化共同机制243

6.8 中枢神经系统畸形244

6.8.1 概述244

6.8.2 神经管闭合不全所致脑畸形245

6.8.3 神经管闭合完全所致发育异常246

6.8.4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预防246

主要参考文献247

第7章 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248

7.1 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248

7.1.1 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间的共性249

7.1.2 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252

7.2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功能影响253

7.2.1 神经系统对免疫功能调控的生物学基础253

7.2.2 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功能调控的生物学基础255

7.2.3 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的免疫调节作用256

7.2.4 应激对免疫功能的调节265

7.2.5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Th1/Th2平衡的调节266

7.2.6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免疫功能的机制267

7.3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269

7.3.1 免疫应答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269

7.3.2 细胞因子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270

7.3.3 胸腺肽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274

7.3.4 免疫功能在神经及内分泌组织中的体现275

主要参考文献277

第8章 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279

8.1 学习与记忆279

8.1.1 学习和记忆的分类279

8.1.2 学习和记忆与突触可塑性283

8.1.3 学习和记忆的细胞和分子机制290

8.1.4 记忆相关脑区和记忆障碍294

8.2 语言与思维297

8.2.1 语言与思维脑功能一侧化297

8.2.2 右脑和语言思维活动301

8.2.3 思维活动的脑机制302

8.2.4 第二语言获得303

8.3 睡眠与觉醒303

8.3.1 睡眠时相与睡眠阶段划分304

8.3.2 睡眠与觉醒产生机制307

8.3.3 睡眠的生理意义312

8.4 情绪312

8.4.1 情绪的定义313

8.4.2 情绪的表现314

8.4.3 情绪的产生315

8.4.4 情绪的脑机制316

8.4.5 动机与情绪322

主要参考文献322

第9章 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324

9.1 周围神经的结构与功能324

9.1.1 周围神经结构324

9.1.2 神经纤维325

9.1.3 周围神经功能330

9.2 周围神经损伤330

9.2.1 损伤原因330

9.2.2 损伤类型331

9.2.3 损伤后病理及病理生理变化334

9.3 周围神经再生339

9.3.1 周围神经再生基本过程340

9.3.2 周围神经再生影响因素341

9.4 周围神经修复344

9.4.1 手术修复344

9.4.2 非手术修复350

主要参考文献351

第10章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修复352

10.1 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352

10.1.1 损伤原因及机制352

10.1.2 病理变化356

10.2 急性非创伤性脑损伤359

10.2.1 常见急性非创伤性脑损伤概况360

10.2.2 急性非创伤性脑损伤发生机制361

10.3 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及再生影响因素364

10.3.1 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364

10.3.2 抑制再生的因素365

10.3.3 胶质细胞对再生的促进作用373

10.4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保护与修复374

10.4.1 神经保护374

10.4.2 脊髓损伤修复研究379

10.4.3 神经干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383

主要参考文献385

第11章 神经系统常见病征的研究386

11.1 疼痛386

11.1.1 概述386

11.1.2 痛觉传递387

11.1.3 痛觉调制399

11.1.4 疼痛治疗406

11.2 脱髓鞘性疾病408

11.2.1 概述408

11.2.2 多发性硬化410

11.2.3 吉兰-巴雷综合征416

11.3 癫痫418

11.3.1 癫痫分类419

11.3.2 癫痫的临床表现419

11.3.3 癫痫发作的诱因421

11.3.4 癫痫发病机制421

11.4 药物依赖430

11.4.1 概述430

11.4.2 麻醉药品431

11.4.3 精神药品432

11.4.4 酒精434

11.4.5 吸烟436

11.4.6 毒品危害及成瘾机制436

11.4.7 药物依赖的治疗442

11.5 阿尔茨海默病445

11.5.1 病理特征445

11.5.2 临床表现446

11.5.3 分子机制446

11.5.4 药物治疗进展456

11.6 帕金森病458

11.6.1 病理特征459

11.6.2 临床表现459

11.6.3 分子机制460

11.6.4 治疗进展465

主要参考文献465

第12章 神经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467

12.1 形态学方法467

12.1.1 神经组织特殊染色技术467

12.1.2 组织(细胞)化学技术468

12.1.3 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468

12.1.4 束路追踪技术470

12.1.5 电子显微镜技术472

12.1.6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473

12.1.7 形态计量技术473

12.2 生理学方法474

12.2.1 行为学方法474

12.2.2 神经递质释放量测定475

12.2.3 神经递质功能测定476

12.3 电生理学方法476

12.3.1 细胞内和细胞外记录法477

12.3.2 脑内电刺激法477

12.3.3 顺行冲动和逆行冲动记录法477

12.3.4 电压钳和膜片钳技术478

12.3.5 脑自发电位和诱发电位记录479

12.4 生物化学方法479

12.4.1 分离方法480

12.4.2 分析方法484

12.5 分子生物学方法485

12.5.1 核酸分子杂交485

12.5.2 聚合酶链反应486

12.5.3 mRNA差异显示技术487

12.5.4 基因转染技术487

12.5.5 生物芯片488

12.5.6 基因表达干扰技术489

12.6 脑成像490

12.6.1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490

12.6.2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492

主要参考文献493

附录:中英文名词索引4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