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电视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电视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0161031.jpg)
- 姜秀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24508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33页
- 文件大小:191MB
- 文件页数:550页
- 主题词:电视-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电视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电视的种类1
0.2电视技术的发展1
0.3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3
0.4现代电视技术的应用4
第1章 电视传像基础7
1.1人眼视觉特性7
视敏特性7
光的度量9
亮度感觉和亮度视觉范围特性11
对比度和亮度层次13
视觉惰性和闪烁感觉14
人眼的分辨力16
1.2电视扫描原理18
电视传像的基本原理18
逐行扫描原理21
隔行扫描原理25
1.3黑白全电视信号28
图像信号28
复合消隐脉冲29
复合同步脉冲30
实际的黑白全电视信号波形34
1.4图像信号的频带35
垂直分解力35
水平分解力37
图像信号的带宽37
1.5图像信号的频谱38
只在水平方向有亮度变化的静止图像38
在垂直方向也有亮度变化的静止图像40
运动图像的信号频谱42
本章小结43
习题与思考题44
第2章 三基色原理和计色系统46
2.1基准光源46
光谱功率分布46
几种基准光源介绍47
2.2人眼的彩色视觉特性48
人眼的辨色能力48
彩色感觉的空间混色和时间混色特性50
彩色细节分辨力51
立体视觉51
2.3三基色原理52
格拉兹曼法则52
配色实验53
2.4 CIE物理三基色(RGB)计色系统54
基色单位(R)、(G)、(B)的确定55
相对色系数及RGB色度图56
分布色系数57
2.5 CIE标准三基色(XYZ )计色系统60
标准三基色X、Y、Z和基色单位(X)、(Y)、(Z)的确定60
RGB坐标系和XYZ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64
XYZ(x-y)色度图65
XYZ计色系统的分布色系数69
2.6均匀色度标度(UCS )系统71
刚辨差(JND)71
均匀色标制73
2.7彩色电视中的三基色76
显像三基色的选择76
显像三基色的亮度公式78
混色曲线81
麦克斯韦计色三角形82
高清晰度电视的色域83
本章小结85
习题与思考题86
第3章 彩色电视摄像原理88
3.1 CCD固体摄像器件88
CCD固体摄像器件工作原理88
CCD摄像器件的主要类型94
电子快门96
3.2三基色信号的产生97
彩色电视摄像机的基本构成97
彩色显像管显像基本原理101
3.3色度匹配和彩色校正103
色度匹配103
彩色校正105
3.4电视系统的γ校正108
电视系统的γ特性108
γ≠ 1对黑白图像的影响109
γ≠1对彩色电视系统的影响110
三基色信号的γ校正113
本章小结113
习题与思考题114
第4章 彩色电视信号116
4.1彩色电视制式概述116
4.2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117
亮度信号及频谱117
色度信号及频谱119
编码矩阵120
混合高频原理121
恒定亮度原理124
4.3正交平衡调幅126
一般调幅127
平衡调幅127
正交平衡调幅128
色度矢量幅度和相角所包含的信息129
同步检波131
4.4频谱间置135
色度副载波和亮度信号频谱间置135
亮度和色度信号间的串扰136
4.5 PAL制彩色电视制式139
V信号逐行倒相139
PAL制色度副载频的选择142
PAL制色同步信号145
PAL制编码器150
4.6彩条信号151
色差信号幅度未压缩的100%饱和度、100%幅度的彩条152
色差信号幅度压缩系数153
色差信号幅度已压缩的100%饱和度、100%幅度的彩条154
100%饱和度、75%幅度的彩条信号156
4.7 PAL制解码器157
PAL解码器原理框图157
色度副载波延时时间的选择158
梳状滤波器工作原理159
梳状滤波器的幅频特性161
PAL梳状滤波器作用分析162
本章小结163
习题与思考题165
第5章 模拟电视调制传输与接收167
5.1电波传输的基本知识167
电磁波谱169
几种主要的电波传输方式169
5.2电视信号的传输覆盖方式171
无线开路广播171
有线电视广播172
卫星电视广播173
5.3图像信号的调制方式174
残留边带调幅原理175
残留边带调幅产生的失真179
调制极性180
伴音信号的调制182
5.4电视频道和电视制式184
调制过程和电视频道184
我国无线开路和有线电视广播的频道划分187
电视制式190
5.5模拟电视信号接收概述191
射频电视信号的特点和接收解调的要求191
“超外差式”电视接收机原理193
5.6全频道电调谐高频头195
高频头的作用及要求195
高频头电调谐工作原理197
电调谐高频头各部分作用及工作原理199
5.7中频放大与解调203
各部分作用及要求203
中频通道工作原理206
5.8伴音通道211
伴音通道的组成211
伴音通道工作原理212
本章小结213
习题与思考题214
第6章 电视显示器原理216
6.1 CRT显像管216
CRT显像管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216
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构成220
色纯及静会聚调整223
动会聚调整225
彩色显像管的白平衡及调整228
显像管的调制特性230
6.2彩色液晶显示器件231
液晶的基本概念232
液晶显示器件的工作原理235
液晶显示器件的分类236
液晶显示的驱动方式238
彩色液晶显示屏240
液晶投影电视242
液晶显示器件的特点243
6.3彩色等离子体显示器件244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基本工作原理245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分类及特点246
AC PDP工作原理与驱动技术248
AC PDP整机框图251
6.4其他新型显示器件252
数字光处理(DLP)显示技术252
LCOS背投电视256
本章小结257
习题与思考题258
第7章 电视信号数字化基础260
7.1概述260
模拟电视广播制式的不足260
数字电视的发展262
数字电视给广播电视带来的变化262
数字电视广播系统构成263
7.2数字化基础264
连续时间信号的取样265
离散时间信号的量化266
编码269
7.3电视信号取样原理271
视频分量编码方式271
电视信号的取样结构273
亮度信号取样频率的选择274
色度取样格式274
数据量计算277
7.4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演播室编码参数标准278
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演播室编码主要参数278
视频信号量化电平分配279
7.5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演播室信号接口281
并行和串行接口通用的信号格式282
并行接口286
串行接口288
7.6数字高清晰度电视290
高清晰度电视技术发展290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参数要求291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演播室编码参数标准293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演播室信号接口296
7.7声音信号数字化基础299
演播室数字音频参数300
数字声音信号接口302
数字音频嵌入数字视频流305
本章小结306
习题与思考题307
第8章 数字视/音频压缩编码308
8.1数字视频压缩编码概论308
数字视频压缩机理308
数据压缩编码方法分类与性能指标310
8.2预测编码311
预测编码基本原理311
帧内预测312
帧间预测314
运动补偿技术315
量化器设计318
8.3正交变换编码319
二维DCT变换319
DCT变换举例321
量化器322
8.4变字长编码(VLC)323
8.5视频压缩标准概述325
8.6 JPEG压缩编码标准327
JPEG压缩编码原理328
JPEG解码过程333
8.7 MPEG-2视频压缩编码334
MPEG-1和MPEG-2概述335
MPEG-2的型和级336
视频结构338
I、B、P帧编码原理339
MPEG编码器工作原理341
视频基本码流结构342
MPEG-2解码344
MPEG-2压缩图像质量评价345
8.8 MPEG -2系统复用347
系统复用347
复用码流分析349
节目专用信息(PSI)350
8.9 H.264视频压缩编码352
H.264概述352
H.264系统层353
H.264视频编解码框图354
帧内预测(Intra Prediction)355
高精度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技术356
整数DCT和Hadamard变换编码358
熵编码方案361
8.10数字音频压缩编码362
数字音频压缩编码概述362
数字音频压缩编码基础363
音频编码标准概述369
MPEG-1音频压缩编码370
MPEG-2音频标准374
本章小结376
习题与思考题377
第9章 有线和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378
9.1有线数字电视广播系统概述379
有线电视系统的基本构成379
现代有线电视系统的基本构成381
9.2 DVB-C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系统382
DVB-C传输系统框图383
信道编码系统383
数字调制系统388
传输效率394
TS信号接口396
9.3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398
卫星电视广播概述398
DVB-S卫星数字电视传输系统构成400
DVB-S信道编码系统401
DVB-S数字调制系统403
传输码率405
DVB-S2介绍406
9.4有线数字电视接收与业务信息408
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408
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中的业务信息(SI)410
电子节目指南(EPG)415
9.5数字电视广播中条件接收系统416
CA系统基本构成417
同密和多密模式419
本章小结422
习题与思考题423
第10章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424
10.1概述424
10.2 ATSC数字电视广播系统425
ATSC信道编码系统426
VSB调制系统430
段同步和场同步的加入432
上变频器和射频特性435
10.3 DVB-T数字电视广播系统435
信道编码系统436
OFDM调制系统436
帧结构、导频和TPS信号444
频谱特性与传输码率446
移动接收和单频网448
10.4 ISDB - T数字电视广播系统449
ISDB-T传输系统450
ISDB-T系统传送参数453
10.5 DTTB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456
DTTB系统综述456
信道编码系统457
单载波与多载波模式459
QAM调制与符号交织461
复帧结构464
信号帧结构465
信号帧体结构与系统信息469
频谱特性470
系统有效码率472
本章小结474
习题与思考题474
第11章 视频测量原理476
11.1视频测量的概念476
11.2模拟复合视频通道测量477
反射损耗478
介入增益及其稳定度480
视频杂波及信杂比481
视频线性失真484
视频非线性失真490
11.3模拟分量视频通道测量495
模拟分量视频测试信号的特点495
模拟分量视频信号测量497
11.4标准清晰度数字分量视频信号测量500
串行数字信号的接口特性参数测量500
标准清晰度数字分量视频信号格式检验504
数字分量视频内容监测506
11.5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509
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一般要求509
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516
11.6数字电视图像质量客观测量519
本章小结525
习题与思考题526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527
参考文献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