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 国民经济统计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钱伯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5877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39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552页
- 主题词:国民经济(学科: 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 经济核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 国民经济统计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国民经济与国民经济核算1
国民经济的基本内涵1
国民经济的两种运动3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核算6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8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8
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回顾14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6
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统计18
国民帐户与国民帐户体系18
国民经济核算即国民经济统计20
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有关经济、统计诸学科23
与国民经济学23
与企业经济统计学25
与国民经济管理学27
第五节 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大核算28
可持续发展的核算28
一个中心,三个卫星的核算30
国民大核算是以国民大系统为整体的核算33
第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考察36
第一节 国民核算关于“生产范围”的研讨36
与时俱进,拓宽生产范围36
建立相应的认识方法论39
长期存在而又经常出现的两个理论误解41
既重要而又不能缺少,就必须作为生产并计算产值44
第二节 价值范畴的多种内容,及其在国民核算中的巨大功能和作用47
价值范畴的多种含义47
国民经济核算主要是价值量的核算49
认识偏颇,为深化劳动价值认识出难题和制造“谜团”52
(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公式所形成的价值关系54
第三节 不同产品价值关系的扭曲,导致经济理论的种种矛盾和是非54
有关中间产品(物化劳动)内涵的两点说明59
物化劳动c来自其他企业的活劳动,并且是本期的活劳动62
否认物化劳功创造价值的严重后果66
第四节 公共产品的形成和发展,对财政理论的深刻影响70
公共产品的生产与财政理论的发展70
剩余价值mc的特殊功能和作用73
社会劳动价值论是财政科学的基础性理论76
第五节 价值、价格与产值,时间价值等于实物价值的证明80
价值、价格与产值80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勾通了两种价值的数量关系82
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解决两种价值正反比例的巨大差异85
必要产品的不断拓展,建立了两种价值的相等关系86
如果要取得两种以原始单位表示的价值量,只要分别除以相应的价格88
三要素理论作为生产性理论存在逻辑性障碍91
第六节 “三产”劳动价值论,是我国新国民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91
对SNA的理论基础存在着误解93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基础的科学归结96
从宏观和从微观着眼作计量考察的巨大差异99
第二节 国民核算的基本原则(一)——平衡原则99
第一节 国民核算研究的基本方法——从宏观着眼,作宏观思考99
第三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论研究99
唯宏观,才能全面理解劳动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全面联系102
唯宏观,才能正确界定生产范围和再生产诸环节105
三方等价原则与国民核算的平衡原则108
国民核算的横向平衡112
国民核算的纵向平衡114
第三节 国民核算的基本原则(二)——系统原则116
系统原则及其具体表现116
系统原理与综合平衡119
系统分析在国民核算中的应用123
分类功能与分类体系125
第四节 国民核算的基本分类125
领域分类与产业分类127
活动部门分类与机构部门分类129
第五节 国民核算的基本方法133
基本平衡法133
矩阵模型法135
其他统计方法137
第六节 国民核算的基本表式141
收付式平衡表142
并列式平衡表143
矩阵式平衡表146
第四章 国民生产、再生产的核算149
第一节 生产、再生产的核算范围149
生产核算范围的确定149
生产、再生产的核算153
非规范经济的核算156
第二节 生产再生产的核算方法158
产值构成与核算方法158
产品法与工厂法160
生产法与分配法(收入法)162
第三节 国民经济三大产值指标166
总产值(总产出)167
增加值(社会最终产值)172
净产值(生产净值)176
第四节 国民生产——国内生产指标的核算179
国内总产出179
国内生产总值181
国内生产净值183
第五节 国民分配——国民总收入与净收入的核算185
国民分配、再分配185
国民总收入与净收入190
国民分配指标体系192
第六节 国民使用——国民生产成果最终使用的核算195
国内生产总值“使用法”195
国内生产总值使用表198
几种核算方法的举例200
第五章 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203
第一节 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的方法原理203
中间消耗代表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203
投入产出表的表式结构206
投入产出的平衡方程208
第二节 投入产出模型及其主要系数211
直接消耗系数与增加值系数211
完全消耗系数与完全需求系数214
投入产出模型217
第三节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219
编制方法219
间接推导法(一)——UV表法223
间接推导法(二)——RAS法228
第四节 投入产出法的应用236
研究部门的结构比例237
编制和修订计划239
研究价格变动及其影响242
第六章 国民分配与资金流量核算248
第一节 国民分配与资金流量核算的范围248
国民分配的两种内涵及其核算的内容248
资金流量核算的内容范围251
不同类型的资金流量核算253
第二节 资金流量表及其结构模式255
资金流量表的两大构成255
资金流量表的结构模式258
国外资金流量表的几种表式258
收入分配流量的确定264
第三节 资金流量表项目流量的确定264
金融交易流量的确定266
资金流量表的平衡关系268
第四节 资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应用271
资金流量表的编制271
资金流量分析的重要功能274
资金流量表的分析与应用275
第七章 国民收支与地区收支核算279
第一节 国际收支核算的基本内容279
国际收支与经济全球化279
国际收支内容的确定282
国际收支核算与其他诸核算285
第二节 国际投资及进出口核算286
国际投资往来核算286
商品劳务进出口289
外汇及汇率的利用292
第三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295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表式结构295
主要项目内容296
国际收支的平衡关系300
第四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和应用303
编制的基本方法303
国际收支差额指标304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应用306
第五节 国际收支与地区收支核算309
国际收支与地区外汇收支309
地区收支的平衡311
地区物资流出入的核算314
第八章 国民财富与资产负债核算320
第一节 国民财富的内涵与核算320
国民财富与流量存量320
固定资产的形成与核算323
固定资产再生产的扩大规律325
第二节 资产负债核算基本内容331
国民财产与国民资产331
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原理334
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要求337
第三节 国民资产负债表343
基本表式343
企业和部门资产负债表346
第四节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应用349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349
资产负债表的调整353
资产负债表的应用356
第一节 国民经济总体核算与帐户359
国民经济循环与总体核算359
第九章 国民经济总体核算与帐户体系359
国民帐户与核算体系362
国民帐户的类型和模式364
第二节 国民帐户的编制原理和方法367
国民帐户的结构原理367
国民帐户编制的基本要求369
国民帐户的编制方法371
第三节 SNA国民经济帐户体系374
国民经济帐户的结构原理374
经常帐户375
积累帐户381
资产负债帐户和对外交易帐户385
第四节 美国国民经济帐户体系389
美国国民帐户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特点389
国民生产与收入帐户393
几个收支帐户与对外交易帐户394
矩阵式帐户的内容结构398
第五节 国民经济矩阵帐户和综合表式398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表404
国民帐户表式的结合运用409
第十章 环境资源核算与国民大核算412
第一节 环境资源与绿色GDP的核算412
环境资源的内涵412
环境与经济核算415
绿色国内产值EDP的核算419
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核算423
人口及其再生产的核算423
劳动力及其构成的核算426
人力资本的核算430
第三节 自然资源核算434
核算内容与估算方法434
土地森林资源核算438
矿产资源与能源水源的核算441
第四节 国民大核算的理论和方法论研究445
国民大核算建立的原则和要求445
国民大系统构成要素数量关系的纵向核算448
国民大系统组成部分数量关系的横向核算451
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对比453
第一节 国际经济对比与综合国力453
国民经济对比的基本问题453
国际经济对比的重要内容455
国际经济对比的历史过程458
第二节 综合国力的计算和比较461
综合国力的内涵461
综合国力的评价方法464
综合国力的对比和运用467
第三节 生产力与竞争力的国际比较471
生产力和生产能力471
国际竞争力473
生产力、竞争力的国际对比475
第四节 国际经济对比中的价格问题478
汇率及其限制478
购买力平价480
国际比较项目ICP483
第十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宏观调控487
第一节 平衡、调控与国民经济核算487
供需平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集中表现487
宏观调控与调控模式490
国民核算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和依据492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价格计量494
价值指标与计价标准494
常用的价格指标496
国民经济综合价格指数499
国民核算指数类型及其编制方法502
第三节 国民经济价格指数及其编制方法502
通货膨胀指数与紧缩指数505
国民核算指标的价格调整508
第四节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分析510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510
经济增长速度分析512
国民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515
对生产函数的补充说明517
第五节 国民经济比例和效益分析519
国民经济比例和产业结构分析519
国民经济效益诸范畴522
经济效益指标体系524
第六节 预警监测和与宏观经济调控527
国民经济的预警和监测527
宏观经济形势的预警531
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