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日本高速公路设计要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日本高速公路设计要领](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1537471.jpg)
- 日本道路公团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
- ISBN:7541802646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475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0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日本高速公路设计要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5
第10编几何设计设计要领5
第10—1编主线几何设计设计要领5
第一章适用范围5
第二章公路分级与设计车速10
2—1公路分级10
2—2设计车速11
2—3设计区间12
第三章设计水平14
第四章横断面组成17
4—1横断面组成17
4—2车道宽度34
4—3中间带39
4—4路肩42
4—5植树带53
4—6开口部56
4—7建筑限界59
第五章视距62
5—1停车视距62
5—2超车视距65
5—3视距的保证68
第六章平面线形73
6—1线形要素73
6—2曲线半径73
6—3曲线长74
6—4缓和曲线76
6—5缓和曲线的省略77
第七章纵断面线形79
7—1线形要素79
7—2纵坡度79
7—3竖曲线82
7—4爬坡车道84
第八章线形设计的作法和应用95
8—1线形设计的基本原则95
8—2平面线形设计96
8—3纵断面线形设计102
8—5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组合106
8—4按行车道分别进行线形设计106
第九章横坡111
9—1标准横坡度111
9—2曲线部分横坡度标准值与最大值111
9—3反超高113
9—4横断面设计的基准点114
9—5超高的过渡114
9—6合成坡度123
9—7路肩的横坡度127
第十章分期修建131
10—1概论131
10—2初期施工一侧的决定134
10—3横断面组成135
10—4设计车速及视距155
10—5附加车道156
10—6紧急停车带166
第十一章防滑链装卸场168
11—1设置计划168
11—2规模及区分168
11—3设计169
第10—2编 互通式立体交叉几何设计设计要领177
第一章适用范围177
第二章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178
2—1一般的布置标准178
2—2规划上必要的调查179
2—3位置的选定181
第三章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型式及其适用范围185
3—1概述185
3—2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一般型式、特性及适用性186
3—3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一般型式、特性及适用性189
第四章设计交通量与交通容量197
4—1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交通量197
4—2匝道的交通容量199
第五章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种类与设计车速208
5—1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种类、区分208
5—2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等级区分与设计车速210
5—3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区分与设计车速213
6—1匝道的横断面组成216
第六章匝道的横断面组成与建筑界限216
6—2匝道规格的适用范围219
6—3匝道的建筑限界221
6—4积雪寒冷地区匝道的堆雪加宽量222
第七章平面线形224
7—1平面线形设计224
7—2最小曲线半径225
7—3缓和曲线228
7—4在流出匝道上的最小曲线半径、缓和曲线的最小参数230
7—5环形匝道的设计233
第八章纵断面线形236
8—1纵坡236
8—2竖曲线237
8—3合成坡度238
8—4纵断面线形设计240
第九章视距241
9—1视距241
9—2视距的保证242
第十章超高与超高过渡245
10—1曲线部分的超高245
10—2超高的过渡247
第十一章 曲线部分的加宽及其过渡254
11—1曲线部分的加宽254
11—2加宽的过渡259
12—1匝道终点设计的基本事项261
第十二章匝道终点的设计261
12—2变速车道的形状262
12—3变速车道的横断面组成265
12—4变速车道长266
12—5变速车道超高的过渡277
第十三章一般公路侧的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型式选定280
13—1型式选定280
13—2型式选定上的注意事项283
13—3第2类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型式分类286
13—4各型式的交通容量计算286
14—1平面交叉部分305
14—2平面交叉部分的交通容量305
第十四章平面交叉部分设计305
14—3匝道相互的平面交叉部分306
14—4与连接道路的平面交叉部分310
14—5人行横道设计318
第十五章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321
15—1设计上的基本事项321
15—2分合流部分车道数的平衡325
15—3分合流部分附加的辅助车道326
15—4分合流部分的辅助设施328
第十六章第2类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分期修建330
第十七章收费所及其广场的设计标准331
17—1收费所的定义331
17—2收费所的种类331
17—3收费卡门车道数的计算332
17—4往复变向(往复共用)车道数339
17—5收费所设施计划的计算标准340
17—6收费所广场设计标准346
17—7与互通式立体交叉合并设置的停车场349
17—8违反车辆限制令(车辆限制条例)车辆取缔机器的设置标准351
第十八章互通式立体交叉景观改善计划353
18—1互通式立体交叉景观设计353
18—2坡面的景观设计353
第10—3编公共汽车停车站几何设计设计要领361
第一章适用范围361
第二章公共汽车停车站的布置规划362
2—1调查362
2—2布置规划363
第三章公共汽车停车站设计365
3—1单独的公共汽车停车站365
3—2与互通式立体交叉合并设置的公共汽车停车站378
3—3与休息设施合并设置的公共汽车停车站384
3—4与收费所路障合并设置的公共汽车停车站386
3—5分期施工387
第11编休息设施设计要领391
第一章适用范围391
第二章种类与定义393
2—1种类与定义393
2—2组成要素与定义394
3—1位置的选定395
第三章设置规划395
3—2适当的间距396
3—3地区位置选定条件404
第四章型式与组成406
4—1服务区的基本型式406
4—2停车区的基本型式410
4—3休息设施内各种设施的布置411
第五章设施的合并设置414
5—1休息设施与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合并设置414
5—2休息设施与公共汽车停车站的合并设置417
第六章规模418
6—1总体规模418
6—2停车车位数的决定419
第七章停车场设计426
7—1停车场的设计方针426
7—2停车场的坡度426
7—3停车车位的尺寸427
7—4停车车位的布置与车道宽度428
7—5停车场的人行道432
7—6业务用停车场432
7—7养护管理用车辆的上下线联络道432
第八章 建筑、机械、电气通讯设施的规划与设计434
8—1建筑设施的规划与设计434
8—2建筑设施的规模437
8—3供水设施的规划440
8—4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443
8—5电气设施的规划及设计447
8—6通讯设施的规划及设计448
第九章园地规划450
9—1园地规划的基本方针450
9—2园地的规模451
9—3栽植规划454
9—4造园器物454
第十章匝道设计456
10—1 匝道设计的基本原则456
10—2主线的线形457
10—3匝道的设计车速458
10—4匝道的横断面组成与建筑限界460
10—5匝道的平面线形463
10—6超高及其过渡465
10—7曲线部分的加宽及其过渡467
10—8 视距及其保证468
10—9 匝道的纵断面线形468
10—10匝道终点设计的基本原则470
10—11变速车道470
10—12贯穿车道471
第十一章分期修建473
11—1休息设施分期修建的观点473
11—2进行分期修建时的布置规划473
11—3设施与规模的决定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