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金融危机的形成、扩散与防范机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金融危机的形成、扩散与防范机制研究
  • 陈学彬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9533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715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7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金融危机的形成、扩散与防范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编3

0引言3

0.1引言3

0.2内容和结构5

1 20世纪金融危机历史回顾23

1.0引言23

1.1美国1929~1933年爆发的金融大危机24

1.1.1 美国1929~1933年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24

1.1.2 美国1929~1933年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27

1.1.3 美国1929~1933年金融危机的教训与经验27

1.2墨西哥金融危机31

1.2.1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31

1.2.2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32

1.2.3墨西哥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教训33

1.3日本金融危机40

1.3.1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背景40

1.3.2日本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45

1.3.3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和启示46

1.4亚洲金融危机50

1.4.1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50

1.4.2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53

1.4.3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及启示54

1.5韩国金融危机59

1.5.1韩国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59

1.5.2韩国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61

1.5.3韩国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62

1.6当代金融危机的基本特点65

1.6.1当代金融危机具有快速、广泛的连锁性和传染性65

1.6.2当代金融危机具有生成的潜伏性67

1.6.3当代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内源性69

1.6.4当代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增高71

1.6.5国际游资运作成为当代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索71

1.6.6当代金融危机的爆发点——货币危机72

1.6.7危机后果的严重性72

2当代金融危机理论概述74

2.0引言74

2.1主要危机理论75

2.1.1货币危机理论75

2.1.2银行业危机理论77

2.1.3外债危机理论84

2.2关于金融危机的新观点86

2.2.1片面推行金融自由化的不良结果86

2.2.2货币制度选择的风险88

2.2.3金融创新过度的弊端90

2.2.4虚拟资本膨胀的危害92

2.2.5信息不对称性的影响93

2.2.6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的共生性96

2.2.7产权界定不清的侵蚀97

2.2.8债务衍生机制产生的债务风险98

2.2.9金融危机的传染性100

2.2.10国际金融体系失缺的机制103

体制编107

3融资体制的影响机制分析107

3.0引言107

3.1主要融资方式风险比较110

3.1.1融资风险比较110

3.1.2融资效率比较116

3.1.3结论117

3.2融资机制与金融危机117

3.2.1世界主要融资体制及其特点比较117

3.2.2主要融资体制的经济绩效比较121

3.2.3主要融资体制的风险比较124

3.2.4结论:融资体制与金融危机127

3.3危机发生国融资体制缺陷及其后果127

3.3.1融资结构单一、间接融资居主导地位、资本市场发展滞后127

3.3.2政府力量在融资体制中起主导作用132

3.3.3银企关系紧密135

3.4我国融资体制的现状及其完善136

3.4.1我国融资体制的现状137

3.4.2目前融资体制孕育着极大的体制性风险139

3.4.3完善中国融资体制的若干思考142

4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机制分析146

4.0引言146

4.1主要的汇率决定制度147

4.1.1固定汇率制148

4.1.2浮动汇率制150

4.2汇率制度选择对金融危机形成的影响151

4.2.1发生危机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151

4.2.2未发生危机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的汇率制度选择155

4.2.3从欧洲货币体系的沉浮者汇率制度选择与货币危机158

4.3我国汇率制度的现状及其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160

4.3.1我国汇率制度的现状160

4.3.2我国汇率制度安排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分析162

4.3.3对我国汇率制度调整的建议163

5金融监管的影响机制分析167

5.0引言167

5.1金融监管概述167

5.1.1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167

5.1.2金融监管的核心原则174

5.2金融监管制度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机制分析176

5.2.1关于日常监管176

5.2.2监管主体独立性问题182

5.2.3监管当局的应变能力184

5.3金融全球化条件下金融监管面临的难题186

5.3.1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业并购超越了一国金融监管的效力范围186

5.3.2信息技术发展和金融创新对监管技术手段提出更高要求189

5.3.3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难度191

5.4我国金融监管急需改进的问题195

5.4.1制度改进是完善金融监管的根本195

5.4.2金融法规建设滞后,金融监管手段落后是其突出问题196

5.4.3急需建立有效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197

5.4.4金融监管体制应适应来自全能银行的挑战198

5.4.5建立完善的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198

经济运行编201

6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机制分析201

6.0引言201

6.1经济周期的含义及成因203

6.1.1经济周期的含义203

6.1.2经济周期的四种类型205

6.1.3经济周期的成因206

6.2经济周期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机制213

6.2.1金融危机的经济周期论213

6.2.2信贷周期模型分析219

6.2.3经济周期的各阶段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机制222

6.2.4经济周期对金融危机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228

6.3经济周期的预测及金融危机的防范233

6.3.1预测经济周期的转折点234

6.3.2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正确引导公众预期236

6.3.3利用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制止银行恐慌的扩散237

7经济结构失衡的影响机制分析240

7.0引言240

7.1经济结构概述241

7.1.1经济结构的内涵241

7.1.2经济结构的发展趋势245

7.2经济结构失衡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机制247

7.2.1财政收支失衡对金融危机的影响247

7.2.2金融结构的内在脆弱性导致金融危机249

7.2.3投资结构失衡对金融危机的影响255

7.2.4经济增长模式对金融危机的影响261

7.2.5国际收支失衡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机制263

7.3经济结构的调整与金融危机的防范269

7.3.1调整财政结构269

7.3.2健全金融体系270

7.3.3积极调整投资结构271

7.3.4选择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273

7.3.5正确处理内外经济平衡的关系273

7.3.6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274

8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机制分析278

8.0引言278

8.1财政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机制279

8.1.1危机理论中的财政政策279

8.1.2财政政策与危机发生和治理的历史经验283

8.1.3亚洲危机前亚洲各国财政政策对其危机的影响286

8.1.4亚洲金融危机后各国在财政政策上的调整292

8.2货币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机制295

8.2.1信贷政策与金融危机关系的分析295

8.2.2各国政府针对危机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搭配选择303

8.2.3 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与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中的货币政策305

8.2.4亚洲金融危机过程中的货币政策308

8.3产业政策对危机的影响机制315

8.3.1以信贷配给和过度投资为特点的产业扶持政策315

8.3.2东南亚国家产业政策与危机321

9经济开放度的影响机制分析326

9.0引言326

9.1贸易战略、贸易开放度与金融危机328

9.1.1对出口导向战略的理论分析328

9.1.2短期贸易政策变动的影响330

9.1.3实证分析334

9.2跨国直接投资与金融危机339

9.2.1理论分析339

9.2.2实证分析342

9.3短期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354

9.3.1资本项目开放的顺序和进程354

9.3.2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资本流动358

9.3.3亚洲金融危机中短期资本流动控制分析365

9.3.4对资本流入进行管制:智利的资本流入管制371

9.3.5资本流出管制分析372

10银行不良资产的影响机制分析376

10.0引言376

10.1银行不良资产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分析377

10.1.1银行不良资产引发金融危机的流动性危机理论377

10.1.2银行不良资产引发金融危机的道德风险观380

10.1.3银行不良资产引发金融危机的通货膨胀效应384

10.2银行不良资产引发金融危机的扩散途径388

10.2.1戴梦德和戴维格的银行挤提模型388

10.2.2吉本斯对银行挤提模型的博弈阐释392

10.3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394

10.3.1泡沫经济的破灭394

10.3.2贷款使用效率低下395

10.4银行不良资产引发金融危机的防范398

10.4.1严格控制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398

10.4.2有效维护公众信心399

10.4.3国外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400

10.4.4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方式405

11股市波动的影响机制分析407

11.0引言407

11.1虚拟经济的特征——固有的波动性与潜在的毁灭性408

11.2股市波动导致金融危机的机理410

11.2.1股票市场与实物经济的联系411

11.2.2股市泡沫引发金融危机的机理414

11.3股市风险的来源与防范417

11.3.1成熟证券市场的风险形成与防范418

11.3.2我国股票市场特有的风险与防范424

11.4股市泡沫的检验430

11.4.1测量股市泡沫的几种指标430

11.4.2目前我国股市泡沫分析433

11.4.3控制股市泡沫的措施434

12公众预期的影响机制分析436

12.0引言436

12.1预期理论发展及其应用437

12.1.1预期理论发展437

12.1.2影响预期形成的重要因素440

12.1.3理性预期理论在金融市场分析中的应用446

12.2预期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机制449

12.2.1预期对金融市场均衡的影响450

12.2.2预期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机制462

12.3正确引导公众预期,有效防范金融危机484

12.3.1加强信息披露,提高政策透明度484

12.3.2保持中央银行政策一致性,建立中央银行信誉487

12.3.3建立起可信的最后贷款人制度(国内和国际)488

附录1490

附2492

13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机制分析493

13.0引言493

13.1国际经济发展与金融危机494

13.1.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494

13.1.2金融国际化与金融危机496

13.1.3国际金融组织与金融危机500

13.2国际经济环境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机制505

13.2.1国际经济波动的传递机制分析505

13.2.2国际政策性影响机制511

13.3国际贸易的发展与金融危机515

13.3.1国际贸易的发展515

13.3.2国际贸易与金融危机的内在机理分析517

13.3.3国际贸易与金融危机的成因及传染520

13.4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机制521

13.4.1国际金本位制度与金融危机522

13.4.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金融危机525

13.4.3牙买加体系下的金融危机527

13.4.4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与金融危机的防范530

效应评论编535

14国际收支平衡与货币贬值效应分析535

14.0引言535

14.1经常项目平衡分析537

14.1.1分析前提537

14.1.2央行决策目标538

14.1.3央行决策规则和公众理性预期543

14.1.4博弈均衡544

14.2影响贬值倾向的因素547

14.2.1经常项目赤字的影响547

14.2.2期初政府债务的影响548

14.2.3实际利率的影响548

14.2.4公众期望实际工资率的影响549

14.3资本自由流动时货币政策的国际收支平衡效应550

14.3.1基本模型550

14.3.2平衡国际收支的短期政策行为与效应553

14.3.3平衡国际收支的长期政策行为与效应554

14.4小结555

附录1:经常项目平衡模型的央行决策规则求解559

附录2:资本自由流动时国际收支平衡模型决策规则求解562

15危机扩散中的示范效应和竞争性贬值效应分析563

15.0引言563

15.1危机扩散过程中的示范效应564

15.1.1模型结构564

15.1.2示范效应对投机者攻击决策的影响566

15.1.3示范效应对公众行为的影响569

15.1.4示范效应对政策是否贬值决策的影响570

15.2危机扩散过程中的竞争性贬值效应570

15.2.1模型框架571

15.2.2竞争性贬值效应573

15.3小结577

16投机冲击与反击效应分析579

16.0引言579

16.1国际游资行为分析580

16.1.1国际短期资金流动与金融危机580

16.1.2国际游资行为剖析582

16.1.3投机冲击的运作586

16.1.4政府反国际游资政策590

16.2投机冲击的发生与演变机制592

16.2.1投机攻击模型回顾592

16.2.2基础模型;完全信息与完全预期593

16.2.3模型扩展:几种情况598

16.3投机冲击的传染机制研究604

16.3.1对投机冲击传染性的几种解释605

16.3.2投机冲击传染的基本模型606

16.3.3投机冲击传染的时间决定609

16.3.4投机冲击传染基本模型的模拟与扩展611

16.3.5投机冲击的敏感性分析613

16.3.6几种特殊的传染机制615

16.4政府反击政策效应分析619

16.4.1货币政策的操作620

16.4.2汇率政策621

16.4.3资本管制政策623

16.4.4国际借贷624

16.4.5其他反投机冲击政策625

16.4.6我国反投机冲击政策选择627

17反危机措施效应分析629

17.0引言629

17.1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效应分析632

17.1.1双紧政策效应分析632

17.1.2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效应分析639

17.2深化金融体系改革效应分析642

17.2.1整顿金融体系的原因与措施642

17.2.2改革金融体系治理金融危机的效应分析648

17.3稳定汇率主要对策效应分析652

17.3.1钉住汇率制、政策协调及其效应分析653

17.3.2更加开放的浮动汇率制及其效应分析659

17.3.3联系汇率制及其效应分析662

17.4控制资本不合理流动主要对策效应分析670

17.4.1资本项目管制政策及其效应分析670

17.4.2 “谨慎性”控制手段及其效应分析684

17.5消除信息不对称对策效应分析687

17.5.1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具体措施687

17.5.2消除信息不对称是治理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688

17.5.3消除信息不对称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690

17.6外部贷款援助措施效应分析691

17.6.1外部贷款援助对金融危机中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必要性691

17.6.2外部贷款援助措施效应分析694

17.6.3 IMF与美国财政部在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不同表现698

17.7结论与启示701

17.7.1选择金融危机应对措施的标准701

17.7.2对中国的启示703

参考文献707

后记7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