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机械加工颤振的分析与对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机械加工颤振的分析与对策
  • (日)星铁太郎著;顾崇衔译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5119·2353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170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1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机械加工颤振的分析与对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机械加工中的各种颤振1

1.1重切削中的颤振1

1.2精加工中的颤振2

1.3自激振动和强迫振动的混合型颤振4

1.4切屑形成的周期性引起的颤振5

1.5精密外圆磨削中的颤振6

1.6内圆磨削中的颤振8

2.1.1再生效应的原理11

2.1再生效应11

第二章 再生颤振的机理11

2.1.2再生效应的公式12

2.1.3再生效应的图形14

2.2机械结构的动态特性14

2.2.1振动特性14

2.2.2振动特性的测定15

2.2.3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16

2.2.4传递函数的图形17

2.3.1稳定性的判别20

2.3稳定性极限20

2.3.2稳定性极限图21

2.3.3最大负实数部分22

2.3.4振痕的旋向23

2.4通常切削中的再生效应23

2.4.1重迭系数23

2.4.2通常切削过程的传递函数25

第三章 切削过程动态特性的实测29

3.1随内调制波而来的交变切削力29

3.2用切削试验对动刚度等参数的测定31

3.2.1测定原理32

3.2.2试验方法33

3.2.3测定动刚度的实例34

3.2.4动态切削力系数的测定结果35

3.2.5内调制波虚数部分效应的测定结果36

3.2.6再生颤振的低速稳定性效应37

3.2.7刀瘤形成对再生颤振的抑制38

3.2.8切削试验的结论39

3.3内调制波造成的刀刃力和后面力的变动39

3.3.1刀刃力及后面力变动的机理40

3.3.2后面干涉的影响42

3.3.3刀具磨损的影响43

3.4再生颤振的现象46

第四章 非再生颤振的机理48

4.1位移干扰型强迫颤振及混合型颤振48

4.1.1位移干扰型强迫颤振的理论48

4.1.2位移干扰型强迫颤振的试验证明50

4.1.3空运转时的振动引起强迫颤振的理论52

4.2断续切削时的颤振54

4.1.4位移干扰型强迫颤振的现象54

4.2.1端面铣削时再生颤振的机理55

4.2.2断续切削引起的强迫颤振58

4.2.3断续切削时颤振的现象61

4.3切屑形成的周期性引起的颤振61

4.3.1概述61

4.3.2切削黄铜时产生颤振的试验62

4.4摩擦型颤振67

4.4.1产生摩擦型颤振的理论67

4.4.2下降特性的测定方法69

4.4.3摩擦型颤振的现象70

4.5颤振的种类及其特征71

第五章 颤振的判别与处理73

5.1切削加工中颤振的判别方法73

5.2判别与处理颤振的实例76

5.2.1研究的对象和产生颤振的情况76

5.2.2判别方法、试验装置和器材77

5.2.3试验结果78

5.2.4判别试验的结论及改进方案的制订83

5.2.5装有吸振器的刀架滑柱的效果84

5.2.6对判别与处理颤振实例的总结85

第六章 研究颤振的测试装置87

6.1振动的测定装置87

6.1.1测定加速度的传感器87

6.1.2测定振动速度的传感器88

6.1.3测定相对位移的传感器89

6.2交变力的测定装置89

6.2.1电阻应变片式力传感器89

6.2.2压电式力传感器89

6.3.4笔录示波仪90

6.3.3电磁示波仪90

6.3观察及记录装置90

6.3.2数据记录仪90

6.3.1同步示波仪90

6.4频率分析装置91

6.4.1频率分析的原理91

6.4.2带通滤波器及实时分析仪93

6.4.3回转周期测定装置94

6.5激振试验装置94

6.5.1激振器95

6.5.2传递函数分析装置96

6.5.3频率计数器97

6.5.4数字电压表99

6.5.5振型测量仪99

第七章 机床的结构分析——分析计算的原理101

7.1结构分析的目的和功能101

7.2结构分析的原理(集中参数模型)102

7.2.1刚度矩阵104

7.2.2刚度矩阵的合成105

7.2.3质量矩阵108

7.2.5振动方程式110

7.2.4静态变形110

7.2.6特征值问题111

7.2.7频率响应的逐次计算113

7.3近似度较好的结构分析法114

7.3.1分布质量直杆模型115

7.3.2有限元模型118

7.3.3动刚度合成法的原理121

8.1最优化设计的原理124

8.1.1模态柔度124

第八章 结构的最优化124

8.1.2利用能量分布改进设计的要点126

8.2结构分析的应用实例——立式车床的分析128

8.2.1分析对象及其理论模型128

8.2.2分析结果130

8.2.3对切削点处动刚度的评价131

8.3最优化设计的应用实例——修整装置的改进设计132

8.3.1分析用的理论模型和激振试验的方法132

8.3.2试验和分析计算的结果133

8.3.3改进设计的效果136

第九章 机床的安装方法和基础的振动特性138

9.1基础和安装方法138

9.1.1基础138

9.1.2安装方法139

9.2基础和安装方法对机床动态特性的影响139

9.2.1研究方法139

9.2.2低频共振模的理论模型分析法140

9.2.3低频共振模的模型试验分析法142

9.2.4实际机床低频共振模的测定143

9.2.5基础共振模和动态地基系数的测定144

9.2.6安装构件刚度的推算146

9.2.7有关的结论148

9.3安装方法的选择148

9.3.1强迫振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148

9.3.2弹性安装的效果149

9.3.3精密加工机床安装方法的选择原则150

10.1变速切削的理论分析152

10.1.1从能量平衡来看再生颤振的产生机理152

第十章 用变速切削抑制再生颤振152

10.1.2变动主轴转速时的能量转换153

10.1.3用简化的理论模型模拟的结果153

10.2变速切削法的基本试验155

10.2.1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155

10.2.2试验结果156

10.3与其他控制方法抑制颤振的比较159

10.3.1以前试用过的各种控制方法的缺点159

10.4.1六角车床加工160

10.4变速切削法的实用性探讨160

10.3.2变速切削法的结论和优点160

10.4.2钢工件的精镗加工161

10.4.3钢工件的粗镗加工163

10.4.4铸铁工件的镗孔加工(第一例)164

10.4.5铸铁工件的镗孔加工(第二例)165

10.4.6车床的镗孔加工166

10.4.7立式车床加工166

10.4.8探讨性结论167

参考文献1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