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荣昌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重庆市荣昌县志编修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52049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088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1144页
- 主题词:荣昌县(学科: 地方志 年代: 191~1985) 荣昌县 地方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荣昌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述1
大事记11
第一节 中唐始建昌元县45
第一章 建县始末45
第一篇 建置沿革45
第三节 明初改置荣昌县47
第二节 大夏新置昌宁县47
第二节 县域49
第一节 位置49
第二章 位置 县域 县城49
第三节 县城51
第二节 明清时期53
第一节 唐宋时期53
第三章 行政区划53
第三节 民国时期55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58
第二节 广顺镇64
第一节 昌元镇64
第四章 区、镇、乡设置64
第三节 峰高区65
第四节 安富区69
第五节 仁义区72
第六节 吴家区76
第七节 盘龙区79
第八节 双河区82
第九节 荣隆区85
第一节 地质88
第一章 地质 地貌88
第二篇 自然地理88
第二节 地貌91
第二章 土壤92
第二节 土壤分布93
第一节 土壤分类93
第三节 土壤分区95
第一节 山脉97
第三章 山脉 水系97
第二节 水系98
第二节 四季变化101
第一节 气候特点101
第四章 气候101
第三节 气候要素103
第四节 特殊天气106
第一节 土地资源107
第五章 自然资源107
第三节 矿产资源109
第二节 水资源109
第四节 生物资源110
第五节 农业气候资源112
第一节 水灾114
第六章 自然灾害114
第二节 旱灾115
第三节 寒潮 霜冻118
第四节 雹灾119
第五节 病虫灾120
第六节 地震121
第一节 人口发展122
第一章 人口动态122
第三篇 人口122
第二节 人口变动125
第三节 人口分布、密度128
第一节 民族构成131
第二章 人口结构131
第二节 性别构成132
第三节 年龄结构133
第四节 文化构成134
第五节 职业构成137
第六节 家庭、婚姻138
第二节 第二次人口普查139
第一节 第一次人口普查139
第三章 人口普查139
第三节 第三次人口普查140
第二节 政策措施141
第一节 领导机构141
第四章 计划生育141
第三节 宣传教育144
第四节 管理145
第五节 成果147
第四篇 经济管理149
第一节 管理范围150
第一章 计划管理150
第二节 计划编制152
第一节 专业统计156
第二章 统计156
第二节 统计调查161
第三节 资料整理运用162
第一节 集市管理164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164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165
第三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166
第四节 经济合同、商标、广告管理167
第一节 价格管理169
第四章 物价管理169
第二节 价格监督173
第一节 计量制度175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175
第二节 计量管理177
第三节 标准化、质量监督178
第六章 审计监督179
第七章 人民生活180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184
第一章 农业体制184
第五篇 农业184
第二节 土地改革186
第三节 互助合作187
第四节 农村人民公社188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190
第一节 耕地193
第二章 生产条件193
第三节 农业机具194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194
第四节 农业技术196
第五节 农业区划202
第一节 粮食作物204
第三章 农业生产204
第二节 经济作物206
第一节 荣昌猪211
第四章 养殖业211
第二节 家畜216
第四节 兔蜂217
第三节 家禽217
第五节 渔业219
第六节 畜禽疫病防治220
第一节 森林资源222
第五章 林业222
第二节 林业生产225
第三节 林业管理227
第六篇 水利231
第一节 蓄水工程232
第一章 水利工程232
第二节 提水工程244
第三节 人畜饮水工程248
第一节 水政249
第二章 水利管理249
第二节 用水管理251
第三节 工程管理252
第四节 安全管理253
第七篇 工业255
第一章 工业所有制256
第一节 私有私营256
第二节 手工业合作社259
第三节 公私合营260
第一节 夏布261
第二章 传统手工业261
第四节 地方国营261
第二节 折扇263
第三节 陶瓷265
第四节 猪鬃267
第一节 煤 焦炭268
第三章 能源工业268
第二节 电力270
第一节 酿造271
第四章 食品工业271
第二节 糖业273
第四节 粮油加工274
第三节 饮料274
第五节 肉类加工278
第五章 建材业280
第六章 化学工业282
第二节 铸造285
第一节 冶炼285
第七章 冶炼、铸造、机械制造业285
第三节 机械制造286
第一节 棉织289
第八章 纺织业289
第四节 银、铜、锡加工289
第三节 弹花291
第二节 针织291
第四节 漂染292
第一节 制衣293
第九章 缝纫业293
第五节 生丝293
第三节 鞋帽294
第二节 羽绒294
第一节 木、竹、藤、棕器业295
第十章 其他工业295
第二节 印刷业296
第四节 饲料加工业297
第三节 度量衡器业297
第八篇 乡镇企业299
第一节 生产 供应 销售300
第一章 管理体制300
第三节 劳动工资301
第二节 会计 财务 统计301
第一节 采煤业302
第二章 行业构成302
第四节 安全环保302
第三节 建材业304
第二节 建筑业304
第四节 机械工业306
第五节 轻工业307
第六节 食品工业310
第七节 商业 运输业311
第九篇 交通运输313
第一节 古道314
第一章 交通314
第二节 公路316
第三节 铁路324
第四节 桥梁325
第五节 航道渡口328
第一节 陆路运输333
第二章 运输333
第二节 水上运输339
第三节 车站340
第一节 公路管理342
第三章 交通管理342
第二节 运输管理345
第二节 邮路348
第一节 驿站348
第十篇 邮电348
第一章 邮政348
第三节 投递349
第四节 业务350
第一节 电报353
第二章 电信353
第二节 长途电话354
第三节 市内电话355
第四节 农村电话356
第五节 电话资费357
第三章 业务网络358
第一节 县城360
第一章 城镇建设360
第十一篇 城乡建设360
第二节 场镇378
第一节 国家建设用地382
第二章 建设用地382
第二节 农房建设用地387
第三节 用地清理388
第二节 建筑队伍390
第一节 建筑设计390
第三章 房屋建筑390
第一节 公房管理392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392
第二节 私房管理395
第一节 环境污染398
第五章 环境保护398
第二节 污染治理399
第三节 环境监护401
第十二篇 商业404
第一节 私营商业405
第一章 商业体制405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406
第三节 集体商业407
第四节 国营商业409
第五节 供销合作商业412
第一节 集市414
第二章 商业网点414
第二节 网点420
第一节 流通体制421
第三章 商品购销、储运421
第二节 商品购销424
第三节 商品调运、储存438
第一节 红碎茶441
第四章 对外贸易441
第二节 畜产品442
第三节 工艺陶444
第五节 生丝 柑桔 其他445
第四节 夏布445
第一节 饮食业447
第五章 饮食 服务447
第二节 服务业448
第六章 商业管理450
第十三篇 粮油452
第一节 粮食征收453
第一章 粮油征购453
第二节 粮食收购455
第三节 油料收购459
第一节 城镇粮食供应462
第二章 粮油销售462
第二节 农村粮食供应466
第三节 油脂供应470
第四节 粮油票证472
第一节 集市贸易473
第三章 集市贸易与议购议销473
第二节 议购 议销476
第一节 粮油储藏478
第四章 粮油储运478
第二节 粮食储备480
第三节 粮油调运482
第二节 流通政策484
第一节 征收政策484
第五章 粮油管理484
第四节 补贴政策485
第三节 对粮油工商业者政策485
第十四篇 财税487
第一节 财政体制488
第一章 财税体制488
第二节 税务体制491
第一节 农业税492
第二章 财政收入492
第二节 工商税497
第三节 企业收入504
第四节 其他收入507
第三章 财政支出511
第一节 经济建设512
第二节 农业建设513
第三节 行政管理费514
第四节 事业费515
第五节 其他518
第六节 上解519
第四章 预算外收支520
第一节 预算外收入521
第二节 预算外支出521
第五章 公债523
第一节 田赋公债523
第二节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523
第三节 经济建设公债524
第四节 国库券524
第一节 预算管理525
第六章 管理监督525
第二节 工商税收管理527
第三节 财务管理529
第四节 财政监察532
第一章 金融体制534
第一节 典当 钱庄 字号534
第十五篇 金融534
第二节 银行 保险536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539
第二章 货币流通管理540
第一节 货币种类540
第二节 货币流通543
第三节 现金管理545
第四节 工资基金管理547
第五节 金银管理547
第三章 存款 贷款548
第一节 存款548
第二节 工商信贷552
第三节 农业贷款和拨款562
第四章 基本建设拨款、贷款571
第一节 预算基建拨款571
第二节 自筹基建拨款573
第三节 基建贷款573
第五章 保险业务574
第一节 保险种类574
第二节 防灾与理赔577
第十六篇 党派群团57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580
第一节 荣昌地下党组织580
第二节 中共荣昌县委员会584
第三节 县委办事机构593
第四节 党务594
第二章 民主党派 工商业联合会603
第一节 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荣昌分会604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604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荣昌县党部606
第一节 组织606
第二节 活动608
第四章 青年党荣昌县党部610
第一节 组织610
第二节 活动611
第五章 群众团体612
第一节 工会 总工会612
第二节 农会 农民协会 贫下中农协会616
第三节 商会618
第四节 青年团619
第五节 妇女会 妇女联合会622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624
第七节 归侨、侨眷联合会625
第八节 抗美援朝分会625
第十七篇 政权 政协627
第一章 议会 人民代表大会628
第一节 议会628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634
第一节 县署651
第二节 军政府651
第二章 政府651
第三节 知事公署652
第四节 县政府652
第五节 县人民政府657
第六节 基层政府665
第三章 县人民政治协商会议669
第一节 各界人士学习委员会669
第二节 政协荣昌县委员会670
第三节 政协常委会议674
第四节 工作纪要676
第四章 政事纪要682
第十八篇 政法721
第一章 公安722
第一节 公安机关722
第二节 惩治反革命723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725
第四节 侦查 预审726
第五节 改造 监管727
第六节 内部保卫730
第七节 户口管理731
第八节 治安管理732
第二章 检察739
第一节 检察机关739
第二节 刑事检察740
第三节 审判检察740
第四节 法纪检察741
第五节 经济检察742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744
第七节 监所、劳改检察745
第三章 审判747
第一节 审判机关747
第二节 刑事审判748
第四节 经济审判750
第五节 再审工作750
第三节 民事审判750
第四章 司法行政751
第一节 法制宣传751
第二节 调解752
第三节 律师753
第四节 公证754
第一节 招募755
第一章 兵役755
第二节 征兵755
第十九篇 军事755
第三节 预备役758
第二章 驻军 地方武装759
第一节 驻军759
第二节 地方武装760
第三章 民兵763
第一节 组织763
第二节 训练764
第三节 任务764
第一节 关隘766
第二节 防空766
第四章 军事设施766
第三节 民兵训练营地767
第五章 战事767
第六章 军事机关772
第一节 团练局 团务局 团务委员会772
第三节 武装科 人民武装部773
第二节 军事科773
第四节 中共荣昌县委人民武装委员会774
第二十篇 民政775
第一节 抚恤776
第一章 优抚 褒扬776
第二节 优待777
第三节 褒扬782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783
第二章 安置783
第三章 救济784
第三节 军地两用人才开发784
第二节 军队退休干部安置784
第一节 社会救济785
第二节 灾害救济786
第四章 社会福利788
第一节 慈善事业789
第二节 社会保障790
第三节 收容遣送792
第一节 婚姻登记794
第五章 婚姻登记 殡葬改革794
第二节 殡葬改革795
第一章 劳动796
第二十一篇 劳动 人事796
第一节 劳动管理797
第二节 劳动保护800
第三节 职工医疗、优抚、福利803
第四节 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804
第二章 人事806
第一节 编制807
第二节 管理808
第一节 工资815
第三章 工资 福利815
第二节 福利828
第一节 科技机构832
第一章 科技组织832
第二十二篇 科学技术832
第二节 科技团体835
第三节 科技队伍837
第一节 计划管理838
第二章 科技管理838
第二节 项目管理839
第四节 科技开发基金841
第三节 经费管理841
第五节 成果管理842
第一节 农业科技843
第三章 科技成果843
第二节 工业科技850
第三节 推广“双法”852
第四节 其他科技853
第一节 科普宣传855
第四章 科技普及855
第三节 科技服务856
第二节 人才培训856
第二十三篇 教育857
第二节 义学 私塾858
第一节 县学 书院858
第一章 普通教育858
第三节 幼儿教育859
第四节 小学教育861
第五节 中学教育868
第一节 师范教育874
第二章 中等专业教育874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876
第三章 高等教育877
第一节 民众教育 农民教育878
第四章 成人教育878
第二节 职工教育 干部教育879
第一节 任用881
第五章 教职员工队伍881
第二节 培训883
第一节 经费884
第六章 教育经费与设备884
第二节 设备886
第一节 规模887
第七章 勤工俭学887
第八章 教育管理888
第二节 管理888
第一节 幼儿园管理889
第二节 小学管理890
第三节 中学管理892
第四节 大中专招生893
第九章 学校思想教育894
第一节 群众文化896
第一章 文化896
第二十四篇 文化 体育896
第二节 文学艺术创作905
第三节 戏剧 曲艺907
第四节 电影911
第五节 图书913
第六节 新闻915
第七节 广播 电视919
第八节 档案920
第九节 县志编修923
第十节 文物 古迹924
第一节 学校体育927
第二章 体育927
第二节 群众体育928
第四节 传统体育930
第三节 军事体育930
第五节 人才培训931
第六节 体育竞赛932
第七节 体育设施937
第二十五篇 医药卫生938
第一节 中医940
第一章 医疗940
第二节 西医941
第四节 护理944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944
第五节 教育培训945
第六节 医疗单位946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949
第二章 卫生防疫949
第二节 卫生监测951
第三节 卫生宣传955
第四节 疫病防治956
第二节 新法接生962
第一节 妇幼保健网962
第三章 妇幼保健962
第三节 妇女保健963
第一节 医政管理964
第四章 医疗管理964
第四节 儿童保健964
第三节 个体医疗管理965
第二节 合作医疗管理965
第四节 公费医疗管理966
第一节 药政管理968
第五章 医药968
第三节 中药材资源普查969
第二节 药品、医疗器械专营969
第五节 药品管理971
第四节 中药材栽培971
第二十六篇 社会风土973
第一节 家族974
第一章 宗族974
第二节 家庭977
第三节 宗祠978
第四节 族谱、族规979
第一节 哥老会(含私会)980
第二章 行帮社团980
第三节 行会984
第二节 青帮984
第五节 同乡会、同学会985
第四节 会馆985
第一节 一贯道986
第三章 会道门986
第三节 其他道坛987
第二节 同善社987
第一节 佛教988
第四章 宗教988
第二节 道教992
第三节 天主教993
第四节 基督教994
第五节 伊斯兰教995
第一节 生活习俗996
第五章 风俗996
第二节 婚姻习俗1001
第三节 丧葬习俗1003
第四节 节庆习俗1004
第五节 礼仪习俗1005
第六节 陈规陋习1007
第一节 方言1008
第六章 方言 谚语1008
第二节 谚语1014
第三节 歇后语1016
一、传记1018
人物1018
二、传略1024
三、人物表1057
附录1062
一、唐代昌元县建置年代考1062
二、清代编修县志序1065
三、民国计划编修县志存序1071
四、文献1073
五、文告1079
六、荣昌猪选育歌谣1080
七、荣昌县新编专志、乡(镇)志、部门志、史志资料汇编一览表1081
八、《荣昌县志》各篇主撰及总纂人员名录1084
九、《荣昌县志》稿县、市评审人员名单1085
编后记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