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洞庭湖区的龙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洞庭湖区的龙文化
  • 杨青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岳麓书社
  • ISBN:780665520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11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533页
  • 主题词:图腾-民族文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洞庭湖区的龙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洞庭湖区龙文化概览1

图一 神农氏祀天测日的龙图腾柱和祭坛4

一、洞庭湖区的生态文化4

(一)天灵地秀的洞庭湖文化区7

图二 出土化石龙与龙纹比较图示11

(二)考古复原的洞庭人类社会造就了蛇龙生态文化12

二、洞庭湖区的龙族领袖和人民19

(一)神农是“农神”、“龙神”、“田祖”21

(二)炎帝是“人皇”、“太阳神”、“火神”24

(三)洞庭湖区的人民是崇龙的农耕民族27

苗人、瑶人、侗人、越人、僚人、夷人、巴人、蜒人、蚺人27

(四)神农炎帝生葬于洞庭湖区33

三、龙纹动物形象的界定:看商周象形龙36

(一)商周有足蛇身龙(包括有足有鬣的)37

图三 甲金文、玉器及青铜器上的有足蛇身龙图示38

(二)商周有鬣无足蛇身龙39

图四 甲骨文、玉器、青铜器中的有鬣无足蛇身龙图示40

(三)商周无足无鬣的或反鼻的蛇身龙41

图五 无足无鬣的或反鼻的蛇身龙图示41

(四)商周“两首一身”龙和“两身一首”龙43

图六 金文、玉器、青铜器中的“两首一身”龙和“两身一首”龙图示43

(五)虫形龙——蚕龙(地蚕)44

图七 甲金文中的虫形(地蚕)“龙”图示44

四、洞庭湖区神农炎帝的龙纹形象考证45

(一)距今15000—9000年前象征龙(蛇)的绳纹和线刻几何纹模拟46

图八 龙的模拟绳纹与刻划几何纹图示49

(二)距今8000年前的“龙舟墓”,标志着龙起源更早的历史50

(三)高庙文化的龙纹和神徽51

图九 高庙遗址的“人文龙”獠牙神徽图示52

(四)松溪口文化的龙纹和神徽53

图十 松溪口遗址的蚌石拼摆龙形图示54

(五)汤家岗文化的龙纹和神徽55

图十一 汤家岗文化的模拟龙形图示57

(六)大溪文化的龙纹和神徽58

图十二 大溪文化的模拟龙纹图示60

(七)洞庭湖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纹和神徽60

图十三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纹和神徽图示62

(八)洞庭湖区的龙纹和神徽在三代青铜器中大放异彩63

图十四 青铜文化中的龙纹和神徽图示66

五、洞庭湖区的龙纹和神徽向全国的传播67

(一)长江下游地区出土的龙纹神徽67

图十五 炎帝的“獠牙戴角”神徽及其龙纹传播于长江下游图示70

(二)黄河流域出土的龙纹、神徽70

图十六 炎帝的“獠牙戴角”神徽及其龙纹传播于黄河流域图示73

(三)辽河流域出土的龙纹、神徽74

图十七 炎帝“獠牙戴角”神徽及其龙纹传播于辽河流域图示77

六、余论78

第二章 龙的原型:洞庭南蛇及人蛇生态83

一、对洞庭民歌“南蛇变龙”的追溯85

(一)在民俗心理:魂缠梦绕的“南蛇变龙”之歌86

(二)在民间宗教:从巫教祭坛考南蛇即龙88

图十八 象征人蛇洞居和南蛇变龙的禁罐巫术图示93

图十九 从“迎龙护社符”看南蛇变龙图示94

(三)从“南蛇变龙”咒语,看上古语音学呼蛇为“南”即龙95

二、古生物学:洞庭蚺蛇科为南蛇即龙98

(一)洞庭“变龙”南蛇——蚺蛇科集解98

1.蚺蛇——有鬣无足长身龙98

2.巴蛇——大头有鳞无足长身龙100

3.蟒蛇——有足有鳞龙101

4.螣蛇——有鳞无足短身龙102

5.蝮虺蛇——尖咀反鼻龙103

6.“两首一身”蛇(龙)和“两身一首”蛇(龙)105

(二)洞庭南蛇为炎帝龙的对应考证106

图二○ 民族传统纹饰龙即洞庭南蛇图示109

图二一 妇好墓出土炎帝传代的龙纹是洞庭南蛇图示110

三、南蛇的生态环境112

(一)红丹草下有南蛇113

(二)古林深处有南蛇115

(三)洪荒水域有南蛇117

四、南蛇生态环境是人类同自然协同发展的文化环境120

(一)洞庭湖文化区“化石人”的影响和地位122

(二)洞庭湖文化区智人文化遗址的分布规律127

图二二 由旧石器向新石器演变图示128

(三)洞庭湖区智人生态是形成蛇—龙图腾的基原131

五、三皇五帝世系崇龙的原型即南蛇132

(一)炎黄先祖的崇蛇系统133

(二)神农炎帝世系崇蛇135

(三)黄帝轩辕氏世系崇蛇137

六、结语138

第三章 龙的宗教母胎:南蛇图腾140

一、神农“厉山国”与南蛇图腾宗教神徽143

(一)蕴涵宗教密码的厉山国古城143

图二三 厉山国神徽与古城符号图示148

(二)“獠牙戴角”神徽与厉山国祀天的巫教149

(三)女巫娘娘招来五帝入赘的厉山国152

图二四 马王堆帛书中的“戴角神龙”图示157

二、神农厉山国的南蛇图腾与“美女教”娘娘神158

(一)“美女教”“庆娘娘”是厉山国祀祖仪式的遗存160

图二五 头戴蛇的神像系列图示163

图二六 坛洞竹筒神器与出土筒形器图示168

(二)洞庭南蛇娘娘即神农厉山国祖先神169

图二七 戴蛇、操蛇、珥蛇之神系列图示171

图二八 从挂角礼制到戴角神人图示174

(三)“美女教”南蛇图腾是神农氏族的保护神175

三、南蛇图腾与血缘氏族系统179

(一)南蛇图腾属姜姓血缘氏族179

(二)南蛇图腾与血缘圣母182

图二九 母祖偶像崇拜源流图示185

(三)南蛇图腾与血缘圣地、圣物186

四、神农南蛇图腾与神祇序列190

(一)南蛇图腾动物神191

(二)半人半兽神——“人面蛇身”神193

图三十 “人面蛇身”神祇系列图示196

(三)南蛇图腾人形神197

五、蛇(龙)氏族族徽“蜷蛇纹”与神农“美女教”天文符号200

(一)蛇族族徽与日月授时的天文符203

图三一 图腾日月符像与考古图饰比较205

(二)蛇族族徽与星象授时的天文符206

图三二 图腾星象符与考古星象图比较209

(三)蛇族族徽与赐雨护农的雷神符210

图三三 图腾信仰中的雷神符种种214

(四)蛇族流迁五方、九州的五雷符、九头雷神符214

图三四 五头雷神符215

图三五 九头雷神符图示218

六、神农氏族图腾祭坛的物化符号219

(一)巫师装束的文化符号220

(二)祭坛神权的物化符号222

(三)祭坛制“鬼”的灵物符号226

图三六 图腾祭坛的物化符号图示228

图三七“神农戴角”神徽与傩面具图示231

七、结语232

第四章 从蛇到龙:龙的起源234

一、从农·龙的起源祭说起236

(一)神农“圆丘祀日”中的“火烧地蚕”祭237

(二)“祀田蚕”、“烧天虫”是稻作穰灾的起源祭239

图三八 地蚕—龙蚕的起源与流变图示243

(三)以龙祭“地蚕”、烧“天虫”是神农“蜡祭”中的昆虫243

(四)地蚕(辰)之害是洞庭湖区农与龙起源的生态背景246

图三九 甲金文象形“农”字皆以辰(地蚕)为背景图示248

二、龙(辰)——龙星授时——农业保护神250

(一)历史古老的龙星授时252

(二)龙星即龙的天神神性255

(三)龙星(辰)是火祭地蚕巫术导引的天神258

图四十 “二月二龙抬头”祭祀图示263

三、龙的起源与宗教巫术——从“镇辰符”看龙的衍生264

(一)从神农巫术意象“镇辰符”看龙的生成265

图四一 原始自然斗争中的实用巫术——辰祭与镇辰符图示269

(二)神农氏以龙制蛊产生的“蛊道巫术”269

(三)“辰”的衍生世界275

四、龙的起源与农业的起源同步277

(一)龙——农业的起源与祖本野生稻关系278

图四二 野生稻与丹雀衔禾图示280

(二)龙—农业与制陶业的起源及传播283

图四三 神农氏制陶与筒形器的传播图示289

(三)龙——农业与畜牧业的起源及传播289

五、龙的起源与神农氏的宗教改革293

(一)由定居立柱发展为祭祀龙图腾柱294

(二)从蛇的自然神崇拜到以龙祀社297

(三)由祀蛇到豢龙和拟龙装扮300

六、龙的起源与联姻亲族的图腾连锁304

(一)应龙、烛龙306

(二)牛龙310

图四四 神龙符“牛龙”及其天文图示310

(三)羊龙312

(四)鱼龙313

(五)鸟龙315

(六)龙马316

(七)龙犬318

(八)龙虎320

(九)猪龙322

(十)龙龟324

(十一)鹿龙326

七、结语329

第五章 炎帝龙族联姻——“龙的传人”史331

一、龙族炎帝母系制的社会基础和图腾外婚制333

(一)龙族图腾外婚制的原始性334

(二)龙族图腾外婚制的习惯法效应336

(三)龙族图腾传递的延续性338

二、龙族“母系继嗣制”的联姻形制341

(一)劫夺婚342

(二)群婚制与走婚制344

(三)“不落夫家制”即“长住娘家制”346

(四)服役婚与入赘婚348

(五)媵婚制350

三、炎黄二帝的关系352

(一)炎黄二帝的族缘关系352

(二)炎黄二帝的图腾关系354

(三)炎黄纷争原因与龙的传承关系356

四、炎帝龙族与五帝世系联姻——炎黄联姻362

(一)黄帝与炎帝姜姓龙族联姻364

(二)帝颛顼与姜姓龙族联姻371

(三)帝喾与炎帝姜姓龙族联姻376

(四)帝尧与炎帝姜姓龙族联姻381

(五)帝舜与炎帝姜姓龙族联姻384

五、炎帝龙族与东夷少昊鸟族联姻即龙凤联姻388

(一)东夷鸟族部落源流388

(二)少昊蚩尤与姜姓龙族的血缘关系392

图四五 少昊蚩尤神徽及其传播系列394

(三)少昊青及清阳与姜姓龙族的血缘关系398

(四)少昊颛顼及其子帝孺与姜姓龙族的血缘关系399

(五)少昊帝喾、帝挚与姜姓龙族的血缘关系400

六、炎帝女有辛氏与夏、商、周三代的联姻关系402

(一)有莘氏的名义和历史403

(二)龙族有莘氏与夏王朝的联姻关系406

(三)龙族有莘氏与商王朝的联姻关系413

(四)龙族有莘氏与周王朝的联姻关系420

七、结语428

第六章 龙(农)的传播文化430

一、龙的符号化系统及其南北传播432

(一)龙的“人格化”符号及其南北传播433

图四六 龙纹面像的天文符号及其传播图示434

(二)龙的几何纹符号及其南北传播437

图四七 龙的几何纹旋形符号及其传播图示439

(三)龙纹身饰的天文符号及其南北传播442

图四八 龙纹身饰的宇宙四方符号及其传播图示444

图四九 龙纹身饰的天文龙星符号及其传播图示445

二、龙纹与太阳纹授时图式及其南北传播系统447

(一)龙纹与太阳纹合体授时图式是神农氏观象的纪录447

(二)“太阳龙”神像崇拜的起源与南北传播450

图五○ “太阳人”神像传播源流图示453

(三)太阳纹和八角太阳纹授时起源及其南北传播454

图五一 太阳纹和八角太阳纹源流图示456

三、龙与“圆丘祀日”测影的起源及其符号传播458

(一)“圆丘祀日”的起源与南北传播458

(二)“圆丘”测影柱的装置符号及其南北传播461

图五二 圆丘测影柱的类型及其传播图示465

(三)“圆丘”测影的记录——洞庭湖区的陶器符号及其传播466

图五三 洞庭湖区“圆丘”立柱测影的记录陶符468

四、“圆丘祀日”宗教与原始科学的起源及其南北传播472

(一)“圆丘祀日”中产生的太极八卦易学473

图五四 八卦图式及其传播系列476

(二)“圆丘祀日”中产生的数学几何学包涵建筑科学的起源477

图五五 “天人合一”的建筑学遗迹图示482

五、卐——宇宙龙符号的起源传播及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483

(一)卐徽图式的本质与源流484

图五六 卐——由S龙阴阳交合的符号源流图示486

(二)卐徽向国外传播及远古龙族的流迁和合487

图五七 卐宇宙龙符号向西方的传播系列图示490

(三)“卐”徽宇宙龙与世界文化《传播论》492

图五八 中国马鸟“双头鹰”向西方的传播图示495

图五九 中国“九头龙”向西方传播的图示497

第七章 结束语5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