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技术要求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技术要求](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1380123.jpg)
- 程爱国,曹代勇,袁同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978711606886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7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91页
- 主题词:煤炭资源-资源开发-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技术要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目标和任务1
第二节 工作内容2
一、成煤模式和煤炭资源赋存规律研究2
二、物探和遥感等综合信息研究3
三、煤炭资源潜力评价3
四、数据建库与信息系统建设4
五、煤炭资源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4
第三节 总体思路4
第四节 技术流程5
一、编制项目设计和实施方案5
二、充分收集各类地质资料5
三、地质调查5
四、综合分析研究5
五、煤炭资源潜力评价7
六、省(区、市)煤炭资源潜力评价信息系统建设7
七、全国汇总7
第二章 准备工作内容及要求8
第一节 技术培训8
一、技术要求培训8
二、工作方法培训8
三、计算机软件及数据模型培训8
第二节 资料收集的基本要求8
第三节 资料收集范围9
一、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9
二、区域地球物理调查9
三、区域遥感调查9
四、收集准备地理底图9
五、煤炭地质勘查资料10
六、原地矿部全国煤炭资源远景预测工作10
七、原煤炭工业部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10
八、地矿、石油、核工业等钻探资料10
九、煤炭生产资料10
十、科研成果11
十一、其他资料11
第四节 资料整理与存档11
一、资料分类11
二、资料整理11
三、存档11
第三章 地球物理和遥感资料解释技术要求12
第一节 目标任务12
一、重力资料研究的目标和任务12
二、航磁资料研究的目标和任务12
三、地震勘查资料研究的目标与任务12
四、遥感技术资料研究的目标与任务13
第二节 重磁电资料解释13
一、基础资料准备和分析13
二、数据处理14
三、资料解释18
四、成果表述要求21
第三节 地震资料解释的技术要求23
一、资料来源23
二、数据处理与检查23
三、资料解释工作23
四、成果表述要求25
第四节 遥感资料解译的技术要求26
一、遥感资料利用的目的和任务26
二、遥感资料利用的工作任务26
三、工作程序26
四、技术要求27
五、工作方法28
六、成果图件编制要求30
七、提交成果31
第四章 煤炭资源赋存规律研究的技术要求32
第一节 煤炭资源赋存区划32
一、成矿区(带)划分与聚煤区划32
二、赋煤单元与赋煤单元区划32
第二节 含煤地层划分与对比34
一、地层划分标准34
二、划分方法34
三、编制含煤地层区划图34
四、煤层及煤层组的精细对比35
五、编制含煤地层对比表和含煤炭系柱状对比图35
第三节 沉积环境及层序地层分析35
一、层序划分依据35
二、分析含煤岩系精细沉积模式36
三、建立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36
四、主要成煤期古地理面貌36
五、提交的主要基础数据36
六、主要图件及其技术要求37
第四节 富煤带分布与聚煤规律37
一、建立成煤模式37
二、沉积条件对富煤带的控制37
三、古构造因素对富煤带的控制37
四、提交的主要基础数据37
五、主要图件及其技术要求37
第五节 构造演化与控煤构造样式38
一、基本要求38
二、聚煤作用的构造控制38
三、煤系和煤演化进程的构造控制38
四、煤系和煤层保存的构造控制38
五、控煤构造样式38
六、提交的主要基础数据39
七、主要图件及其技术要求39
第六节 煤质特征与煤变质作用41
一、收集汇总基础数据41
二、煤岩学和煤质研究41
三、煤变质作用类型划分方案41
四、煤质特征的控制因素41
五、提交的煤质数据汇总表41
六、主要图件42
第七节 多元信息复合与煤炭资源赋存规律42
一、煤炭资源赋存规律的综合研究42
二、对多元信息复合的理解42
三、多元信息复合的途径42
四、成果表达43
第五章 煤炭资源潜力预测评价44
第一节 煤炭资源经济区划44
一、东部调入区带44
二、中部供给区带44
三、西部自给区带44
第二节 煤炭资源现状分析44
一、工作任务44
二、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图44
三、煤炭资源/储量汇总表47
第三节 煤炭资源预测47
一、确定预测区的基本要求和程序47
二、预测要素的确定47
三、潜在资源量估算48
四、潜在资源量分级48
五、预测远景区的分类49
六、潜在资源量的统计49
第四节 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前景评价50
一、潜在资源开发利用优度的划分50
二、划分依据50
三、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前景评价汇总表52
四、煤炭资源潜力评价图52
第六章 信息系统技术要求54
第一节 系统整体框架54
一、系统构成54
二、空间数据组织55
三、应用系统结构55
第二节 属性数据库55
一、编码体系55
二、属性数据库结构55
三、元数据库结构59
第三节 图形数据库60
一、图层命名规则60
二、有关参数61
三、分层方案62
第四节 系统建设70
一、系统建设目标70
二、系统建设步骤与流程70
三、系统开发方法70
四、系统功能实现71
第七章 省级课题设计书和报告编写的要求72
第一节 总体要求72
第二节 设计书编制提纲72
第三节 省(区、市)级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报告编制提纲73
第八章 省级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成果验收要求75
第一节 原始资料和中间成果验收要求(内容)75
第二节 矿区级成果验收要求75
第三节 省级成果验收要求75
第四节 数据库验收要求76
参考文献77
附录:采用的主要标准和规范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