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京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南京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https://www.shukui.net/cover/4/31322592.jpg)
- 本书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1193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83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197页
- 主题词:城市文化-研究-南京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南京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南京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梳理4
第一节 南京历史文化在全国的地位4
一 南京古城是中国著名都城格局难得的遗存5
二 南京是具有全国和国际影响的历史事件发生地5
三 南京是我国重要的思想文化和当代科教文化基地之一6
第二节 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梳理6
一 物质文化遗产6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10
第三节 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类别15
一 史前文明,先民遗迹16
二 王者之气,都城遗址17
三 古刹梵音,佛教经典19
四 科教昌明,文化遗产20
五 先烈精神,革命遗志25
六 匠心独运,工业腾飞30
七 民俗技艺,代代传承30
第二章 南京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总体战略32
第一节 南京历史文化保护的成效32
一 “保老城,建新城”的保护战略初见成效32
二 历史文化保护的行动策略不断创新33
三 古都格局和环境风貌等关键历史文化要素得到重点保护33
四 历史文化集中片区得到有效控制和保护34
五 文物古迹保护对象不断扩展,并得到保护修缮和合理利用34
六 文博场馆成为宣传南京的重要窗口35
七 重要历史文化景观得到审慎再现36
八 初步建立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体系36
第二节 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问题分析37
一 老城长期发展的惯性与历史文化保护的矛盾依然存在37
二 历史文化保护资金缺口较大38
三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特色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38
四 民众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程度较低38
第三节 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借鉴39
一 主流的文化保护观40
二 专项文化遗产保护理论43
三 国外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策略44
四 苏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借鉴46
五 西安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借鉴47
第四节 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总体战略建构48
一 继续推行“保老城,建新城”战略48
二 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与规划49
三 多渠道筹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资金50
四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特色价值50
五 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51
六 提高公众参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积极性51
第三章 文化基因与城市精神塑造53
第一节 城市精神与城市发展54
第二节 绵延不绝的南京精神56
一“博爱厚德”——南京城市精神的底色56
二“坚忍不拔”——南京城市精神的脊梁57
三“天下文枢”——南京城市精神的基石58
四“创新创优”——南京城市精神的追寻59
第三节 国内外城市精神的三种类型60
一 地域人文型61
二 时代导向型62
三 继往开来型63
第四节 南京精神构建的思路与原则64
第五节 南京精神塑造与践行的路径66
一 凝聚南京城市价值的广泛认同66
二 激发南京城市文脉的持续活力67
三 推进城市文明的多层纵向深化68
四 融入建设全新南京的生动实践69
五 建设人文精神教育的阵地载体70
六 提升文化自信自觉的深度实践71
第四章 “一带一路”文化资源与城市形象传播73
第一节 南京城市形象传播的历史机遇73
第二节 “一带一路”倡议下南京文化“走出去”的重新审视77
一 南京文化“走出去”的历史资源78
二 南京对外文化交流平台79
三 南京对外文化传播的机制分析79
第三节 南京城市文化“走出去”的目标与路径81
一 重构传播内容,打造城市文化个性符号82
二 丰富传播方式,挖掘文化交流多元途径83
三 融合传播平台,整合新旧媒介实现共赢86
四 拓展传播主体,鼓励纳入各方群体参与88
第五章 雨花英烈精神与红色文化建设研究90
第一节 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存量90
一 五四运动到大革命时期91
二 土地革命时期93
三 抗日战争时期94
四 解放战争时期97
第二节 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现状100
一 主要成效100
二 薄弱环节101
第三节 红色文化的特质功能102
一 主要特质102
二 主要功能104
第四节 红色文化建设的思路举措105
一 打造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让红魂基因落地生根105
二 培育和践行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薪火相传106
三 彰显红色文化特色,让红色旅游形成品牌107
四 健全保障机制,让红色文化建设得到强力支撑108
第六章 和平文化与国际和平之城建设110
第一节 南京和平文化建设实践111
一 国家公祭日提供了新平台111
二 和平文化设施建设有一定的基础112
三 和平研究不断深化112
四 和平文化交流日益广泛113
五 和平教育首开先河114
六 和平活动方兴未艾115
第二节 加强和平文化建设,提升和平城市新形象116
一 深化和平学研究,为构建国际和平城市提供智力支持116
二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将和平文化理念融入城市建设117
三 构筑高端平台,拓宽南京国际和平城市建设渠道117
四 举办和平文化节庆活动,打造“和平文化”旅游品牌118
五 加强传播能力建设,弘扬和平文化119
第三节 南京与国际其他殉难城市和平文化建设之比较119
一 遗址、遗物保护与利用对比120
二 纪念日活动规格对比122
三 和平创建活动对比123
四 殉难城市和平文化建设特点125
第七章 佛教文化资源与培育人文绿都新优势129
第一节 弘扬南京佛教文化的现实基础130
一 佛教文化,历史生成130
二 积淀深厚,贡献良多133
三 优势再造,开局向好136
第二节 充分认识佛教文化的独特价值138
一 历史艺术价值139
二 社会伦理价值140
三 经济发展价值141
四 品牌形象价值141
第三节 弘扬佛教文化存在的不足142
一 佛教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不够142
二 佛教资源的深层挖掘不够142
三 佛教文化品牌推广不够143
第四节 弘扬佛教文化,培育人文绿都新优势的思路144
一 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期,确立佛教文化发展新思路144
二 塑造特色佛教文化品牌,展现人文绿都城市新形象146
三 推动佛教文化与旅游融合,彰显人文绿都城市特色147
四 加大佛教文化研究力度,奠定人文绿都软件基础149
五 发挥佛教文化社会教育价值,培育人文绿都发展新动能150
六 积极开展佛教文化宣传交流活动,提升人文绿都影响力151
第八章 南京文化旅游资源特征与发展路径研究153
第一节 文化旅游的内涵、特征与市场开发154
一 文化旅游的内涵与特征154
二 文化旅游地的开发与保护研究157
三 文化旅游者的行为与市场研究158
第二节 文化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60
一 供给侧改革引领新方向160
二 “互联网+”创造新需求160
三 时空延伸衍生新消费161
第三节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模式161
一 历史文化生活体验模式161
二 文化旅游产品创意开发模式163
三 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衍生模式165
第四节 南京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167
一 资源开发的优势和不足167
二 资源开发的障碍与问题170
第五节 创新南京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路径171
一 “五大”战略171
二 发展路径173
参考文献177
后记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