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星占学与汉代社会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星占学与汉代社会研究
  • 甄尽忠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33351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53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占星术-研究-中国-汉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星占学与汉代社会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观象授时”与“占候吉凶”:先秦两汉时期天文学的二重功能1

二 学术史回顾与梳理20

三 研究思路、方法和目标30

第一章 汉代的天文机构、职责及星占学在汉代民间社会的发展33

第一节 汉代的天文机构、职责及天文官员在政治中的作用33

一 汉代天文机构的设置及历史演变34

二 汉代天文机构及官员的工作职责40

三 天文官员在两汉政治运作中的作用46

第二节 天文星占在民间社会的发展55

一 天文星占学在汉代民间社会发展的状况56

二 政府选官政策的激励作用61

三 天人感应思想的泛滥进一步促进了天文星占在民间的发展65

第二章 汉代星占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政治中的运用70

第一节 十二次及二十八宿分野模式在汉代的发展及其在政治中的运用70

一 十二次及二十八宿分野模式在汉代的发展与定型71

二 汉代的分野占验与事应78

三 十二次及二十八宿分野模式在汉代政治中的运用83

第二节 汉代的星官体系及其政治作用89

一 汉代的星官体系及其等级特征89

二 星官占辞、含义及事应95

三 汉代星官体系的政治功能100

第三章 汉代的日食及其政治、社会影响109

第一节 汉代的日食观测及占辞109

一 汉代的日食观测与记录109

二 日食占测及事应118

第二节 日食发生后汉代帝王的修德、修政措施及禳救礼仪124

一 日食与汉代帝王修德制度124

二 日食发生后的修政举措126

三 针对日食的禳救礼仪135

第三节 日食与汉代的权力博弈137

一 日食与汉成帝时期的权力斗争137

二 日食与王莽重新回朝执政141

三 日食与东汉时期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斗争142

四 借日食提出政治见解和改革建议145

第四章 汉代彗星、流星星占及其政治影响149

第一节 汉代彗星星占及其政治影响149

一 汉代彗星出现的状况及时人的认知150

二 汉代彗星星占的内涵及象征意义159

三 彗星对汉代政治的影响167

第二节 汉代流星星占及其政治、军事影响173

一 汉代的流星观测与记录174

二 流星星占及事应180

三 流星的政治、军事影响186

第五章 汉代的北斗信仰和云气占及其社会功能189

第一节 汉代的北斗信仰189

一 斗转星移,观象授时190

二 主宰生杀,持人命籍193

三 人君之象,德行所系195

四 北斗所击,不可与敌199

第二节 汉代的云气占及其政治功能202

一 云气的分类202

二 云气占辞与事应207

三 汉代占候云气的机构和方术213

四 云气占候在汉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220

第六章 五星星占及其政治功能——以荧惑、太白星占为例227

第一节 五星星占总论227

一 五星失行228

二 五星色变230

三 五星合聚231

四 五星失次对汉哀帝即位之初的政治影响233

第二节 汉代“荧惑”星占及其政治功能234

一 汉代对“荧惑”的占候与崇拜234

二 重大“荧惑”失行天象的星占解读238

三 荧惑星占对汉代政治运作的影响245

第三节 汉代太白星占及其军事、政治影响249

一 太白星占及其象征意义249

二 重大太白“失行”天象的星占释读252

三 太白星占对汉代军事决策、政治运作的影响256

第七章 汉代的星神祭祀及其社会功能260

第一节 “太一”祭祀261

第二节 祭祀日、月、星辰266

一 朝日夕月266

二 星神祭祀267

三 灵星祭祀268

四 寿星祭祀269

五 风伯、雨师祭祀270

六 司命祭祀271

第三节 汉代星神祭祀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涵273

一 神化皇权,维护统治274

二 祈福禳灾,迎吉纳祥276

三 祈祷丰年,时和岁稔279

第八章 星占学对汉代文学和社会风俗的影响282

第一节 星占学对汉代文学的影响282

一 汉赋中的天文星占意象282

二 天文星占与汉代诗歌的生成292

第二节 天文星占与汉代社会风俗296

一 天文星占与汉代择日习俗296

二 天文星占与汉代墓葬习俗302

第九章 从“恪谨天命”到“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从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嬗递演变314

第一节 从“恪谨天命”到“天命靡常”315

第二节 天事恒象320

第三节 从“天人合策”到“天人合一”330

第四节 两汉时期天人感应思想述评337

一 天人感应思想的立足点是为了“民”337

二 约束君权,缓和社会矛盾339

三 天人感应思想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天人和谐340

参考文献3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