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美国的华人话语 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潘雯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0055777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华人文学-文学评论-美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美国的华人话语 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走进美国华裔文学批评1
一、学科的起点:美国华裔文学与美国亚裔文学1
二、美国“亚裔研究”的学科概述4
三、美国亚裔文学批评概述11
四、“东方-性”:一种话语机制16
五、“华人话语”:华裔文学批评中的身份建构19
六、本书的布局22
上篇 东方主义的研究视野27
第一章 东方主义批评概述27
第一节 “东方学”与“东方主义”27
一、东方学27
二、东方主义29
第二节 东方主义批评的理论基础30
第三节 质疑萨义德:关于东方主义批评的学术定位34
一、来自东方学家的批评34
二、来自西方马克思主义左翼的批判36
三、警惕理论的独断论38
第二章 美国亚裔研究中的东方主义批评41
第一节 批判刻板形象:东方主义批评的第一阶段41
一、种族主义的爱41
二、外交谦卑体46
第二节 文化研究的气息:东方主义批评的第二阶段52
一、开山之作52
二、银幕上的东方人55
第三节 学术化与分散化:当东方主义批评不再是“显学”61
一、“9·11事件”之后的文化批评语境61
二、东方主义批评的再学术化63
第三章 美国亚裔文学批评中的“自我东方主义”之辨69
第一节 “自我东方主义”与相关概念69
第二节 “自我东方主义”的提出:亚裔的男性话语73
一、批判“模范族裔”73
二、东方的“真实性”78
第三节 “自我东方主义”的消解:女性主义话语的介入83
一、“自我东方主义”批评的过度阐释83
二、“自我东方主义”批评的两性分野85
第四节 “自我东方主义”的彻底消解:协商政治和差异身份89
一、“杂糅性”与“协商政治”89
二、“自我东方主义”论争的余韵91
第四章 东方主义批评视野下的“华人话语”95
第一节 雄性发声:以《致命的拥抱》为案例95
一、雄性发声的社会语境95
二、致命的拥抱98
第二节 套话去魅:以《东方人》为案例102
一、“迷思”与“去魅”102
二、六种面相104
第三节 语域切转:以《从必需到奢侈》为案例119
一、亚裔文本联盟119
二、反讽的张力123
第四节 话语重置:以《语言的铁幕》为案例130
一、铁幕里的定位与再定位130
二、重置“中国话语”136
下篇 性的批评维度147
第五章 性的认识轨迹147
第一节 性属、性别和性147
第二节 从“他者”到“他者的他者”:女性主义思想观览151
一、“他者”的迷思151
二、他者的他者156
第三节 性的话语秩序:当代西方“性”的发现之旅159
一、性话语的历史变迁159
二、被建构的“性”163
第六章 美国亚裔女性主义批评:类型与特色169
第一节 建设亚裔女性话语:法国式的女性主义批评169
一、亚裔女性主义批评的话语空间169
二、话语亦在不言中173
第二节 批判驯服的情调:族裔女性主义批评180
一、审美、政治与消费意义上的“异国情调”180
二、解读“谭恩美现象”186
第三节 寻找文化的力量:跨国女性主义批评192
一、跨国主义:身体、思想与学科的流动192
二、两种亚裔的“跨国性”194
三、从形象去魅到文化建构195
第七章 美国亚裔性别研究:历史与心理的重构201
第一节 亚裔的性话语的变迁:性扭曲与性偏转201
第二节 “阉割”:由此及彼的精神分析209
第三节 “换装”:重返历史现场的追问214
第八章 性的批评维度下的“华人话语”219
第一节 谱系建构:以《两个世界之间》为案例219
一、性化的中国219
二、边缘化了的学科221
三、跨国的文学谱系225
第二节 母女叙事:以《母亲的屋子》为案例234
一、“母亲”的主体性234
二、“母亲”的话语场239
第三节 视觉调用:以《华裔美国人的阳刚气质》为案例255
一、“李小龙”与“上气”255
二、从“男孩”到“男人”260
结语263
一、重思“东方-性”的机制264
二、中国性与族裔性265
三、政治性与文学性268
四、跨国主义:“东方-性”的终结?271
参考文献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