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碳税制度效应 基于在中国的应用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碳税制度效应 基于在中国的应用分析
  • 樊勇,张宏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 ISBN:780235211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碳税制度效应 基于在中国的应用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言1

一、研究背景1

二、文献综述2

(一)碳税实施的制度研究2

(二)碳税的具体效果4

(三)碳税效应的实证研究5

三、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6

(一)研究体系缺乏系统性6

(二)研究结论缺乏对策性6

(三)研究内容缺乏完整性7

(四)研究方法较单一7

四、本书的创新点及研究框架7

第二章 碳税的相关理论与作用机制9

一、碳税的相关概念9

(一)碳税的特征10

(二)碳税是环境税的一种表现形式12

(三)碳税不同于能源税12

(四)碳税征收可选择在生产环节与消费环节13

二、碳税开征的理论基础14

(一)公共产品理论14

(二)外部性理论15

(三)庇古(Pigou)税理论16

(四)污染者付费原则17

(五)双重红利理论18

三、碳税的作用机制19

(一)碳税的一般作用机制19

(二)碳税的负经济效应21

四、碳税制度的设计思路24

(一)碳税制度设计的理念24

(二)碳税开征的目的26

(三)碳税的功能定位27

(四)碳税的税收制度设计要点27

五、我国开征碳税的意义33

(一)利于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33

(二)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出“碳锁定”局面34

(三)利于完善我国税制体系、提升税收调节功能35

(四)利于维护国家税收利益和保持国际竞争力35

第三章 碳税制度的国际实践与启示36

一、国际上碳税实践概述36

(一)碳税的表现形式36

(二)碳税的基本要素37

二、国际上碳税实施的效果46

(一)碳税实施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46

(二)碳税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48

三、国际上碳税实施面临的难题50

(一)碳税存在负面经济效应50

(二)碳税税制设计争议不断52

(三)碳税缺乏社会广泛支持53

(四)碳税国际协调难以推进54

四、国际上碳税实施的启示57

(一)合理制定基本要素57

(二)循序渐进,逐步推进58

(三)坚持税收中性原则59

(四)统筹安排配套方案59

(五)对相关利益受损群体进行补偿59

(六)积极同发达国家通过签订税收协定等方式进行碳税协调59

第四章 我国碳税开征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60

一、我国开征碳税的紧迫性60

(一)能源紧缺呼吁碳税开征60

(二)国内经济结构转型需要碳税提供契机60

(三)国际舆论压力亟需碳税来缓解61

二、我国碳税开征的可行性61

(一)全社会的低碳发展热潮形成,低碳发展意识深入入心61

(二)国家能源发展政策转型,由行政管制向经济手段过渡62

(三)借鉴国际经验,国内筹划,充分准备63

(四)税制体制较为完善,便于碳税的征收管理63

三、碳税开征面临着若干风险64

(一)我国碳税开征的宏观经济风险64

(二)碳税开征的资源配置及收入分配风险分析66

(三)碳税开征引发的财政风险67

第五章 碳税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68

一、关于碳税宏观经济负效应的文献综述68

(一)国内关于碳税宏观经济负效应的相关研究68

(二)国内外碳税宏观经济负效应研究的对比73

二、碳税宏观经济负效应的作用机理74

(一)碳税的宏观经济效应74

(二)碳税的宏观经济效应作用机理74

(三)碳税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负效应的原因76

(四)碳税宏观经济负效应的纠正机制76

三、碳税宏观经济负效应的争议77

四、碳税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80

(一)我国宏观经济及碳排放分析80

(二)基于税收乘数的定量分析86

(三)碳税对宏观税负的影响分析88

(四)碳税对我国流转税负的影响89

五、本章结论91

第六章 碳税对产业负经济效应分析92

一、碳税对产业负经济效应研究综述92

(一)国内关于碳税对产业负经济效应研究的相关文献92

(二)国外碳税对产业负经济效应研究相关文献94

(三)碳税对产业负经济效应相关研究的比较95

二、碳税对产业负经济效应的作用机理96

(一)碳税对产业的负经济效应96

(二)碳税对我国产业产生负经济负效应的现实原因96

三、碳税对产业负经济效应分析99

(一)我国产业经济现状及碳排放99

(二)碳税的产业税负及变动分析104

(三)碳税对产业负经济效应分析108

四、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10

五、国外弥补碳税对产业经济负效应的举措112

六、本章结论114

第七章 碳税的区域经济负效应研究116

一、碳税区域经济负效应的相关文献综述116

二、碳税区域经济负效应的作用机理119

(一)碳税对区域经济的负效应119

(二)碳税区域经济负效应的传导机制119

三、碳税区域负经济效应分析122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碳排放122

(二)碳税对各区域的影响分析127

(三)碳税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分析131

(四)碳税开征对区域税负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134

四、国外关于弥补碳税区域经济负效应的经验136

(一)国外典型国家的区域碳税风险136

(二)典型国家弥补碳税区域经济负效应的经验做法138

五、区域经济均衡理论下碳税设计方案的构建138

六、本章结论140

第八章 碳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141

一、我国收入分配及居民碳排放现状141

(一)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形势141

(二)我国城乡居民的能源消费状况144

二、碳税收入分配负效应的相关理论145

(一)碳税收入分配负效应的理论界定145

(二)碳税收入分配负效应的两种影响方式146

三、国内外关于碳税收入分配负效应的研究分析147

(一)国外学者对碳税收入分配效应的研究147

(二)国内关于碳税收入分配效应的研究综述151

四、碳税收入分配效应的实证分析153

(一)碳税收入分配效用的测算——累退性论证154

(二)消除碳税累退性的补贴政策设计及比较161

五、国外消除碳税收入分配负效应的经验借鉴164

六、基于碳税收入分配负效应的碳税方案设计建议165

七、本章结论166

(一)碳税开征存在一定的收入分配负效应166

(二)碳税的收入分配负效应不如想象中那么大166

(三)碳税的收入分配负效应可以通过经济手段予以纠正166

第九章 碳税征收环节选择的政策效应分析167

一、碳税征收环节的研究述评168

二、选择生产环节征收碳税的政策影响169

(一)模型构建169

(二)回归分析结论170

三、选择消费环节征收碳税的政策影响173

(一)调查所得汽车偏好排量总体分布173

(二)不同税收负担下偏好排量的Kruskal-Wallis检验174

四、本章结论176

第十章 北京市碳税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177

一、有关北京市碳税研究的文献综述177

二、碳税对北京市的宏观经济产出影响分析178

(一)北京市的宏观经济产出178

(二)北京市的能源消耗179

(三)北京市碳税的宏观税负测算180

(四)碳税对北京市税负结构的影响182

三、碳税对北京市产业经济的影响分析183

(一)北京市各产业部门的发展现状183

(二)北京市各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耗185

(三)碳税对北京市各产业部门的影响分析185

四、碳税对北京市的区域经济影响分析187

(一)北京市的区域经济现状187

(二)北京各区域的能源消费状况188

(三)碳税对北京市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189

五、碳税对北京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191

(一)北京市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状况191

(二)北京市居民的能源消费状况192

(三)碳税对北京市收入分配效应的分析193

六、本章结论194

第十一章 澳大利亚规避碳税负经济效应的经验196

一、澳大利亚的经济背景196

二、澳大利亚碳税开征后负经济效应的表现197

(一)外贸形势恶化,GDP难免有下降风险197

(二)企业成本增加,产业风险加大198

(三)区域税负不均,地域格局变化198

(四)失业率上升,加剧收入分配不公199

三、澳大利亚碳税设计方案的经济协调机制200

四、澳大利亚规避碳税负经济效应的具体举措及经验200

(一)规避碳税GDP效应,重点税源优先开征200

(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多方面给予优惠201

(三)保持区域协调,维护地区稳定201

(四)保护低收入人群,多角度展开援助201

第十二章 基于弥补负经济效应的碳税制度设计204

一、碳税的制度要素设计204

(一)征税范围和对象204

(二)纳税入205

(三)计税依据206

(四)税率208

(五)征收环节208

(六)征收方式209

(七)纳税期限209

(八)税收优惠210

二、碳税的财政管理211

(一)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212

(二)碳税的收入归属213

(三)碳税收入的使用2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