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佛境与唐宋诗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佛境与唐宋诗境
  • 刘艳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ISBN:9787104046196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20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佛教-影响-古典诗歌-诗歌研究-中国-唐宋时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佛境与唐宋诗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

二、本书论旨及研究意义3

三、本书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4

四、本书的结构框架6

第一章 诗学与佛禅关系概论8

第一节 中国佛教与审美关系概论8

一、作为一般宗教的中国佛教与艺术审美的天然亲和8

二、作为类宗教的中国佛教与审美的不解之缘9

三、审美对中国佛教的渗透12

四、中国佛教向审美的渗透14

第二节 唐宋诗歌与佛禅关系简论17

一、佛禅对诗歌的影响和渗透17

二、诗歌对佛禅的影响和渗透22

第三节 诗禅互渗背景下的唐代诗学理论25

一、意境说的诞生25

二、意象批评28

本章小结31

第二章 佛教与唐宋诗人32

第一节 佛禅对唐宋诗人的影响32

一、诗人的崇佛信佛与精神满足34

二、佛教对诗人思辨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影响35

三、佛禅思想对诗人创作风格的影响36

第二节 佛禅自然观与唐宋诗人生态审美智慧41

一、佛教自然观蕴含的生态审美智慧42

二、佛教自然观生态审美智慧产生的哲学基础44

三、诗意栖居:佛教自然观对唐宋诗人的影响49

本章小结53

第三章 佛家语言与诗家语言54

第一节 诗家语言与佛家语言关系略论54

一、佛家语言观悖论向诗家语言的渗透55

二、诗性语言向佛家表达方式的渗透58

三、韵味:诗禅表达方式共通点在理论上的凝结60

第二节 语词分析:唐诗中“云”的佛禅意味63

一、唐诗中“云”佛禅化的趋势和轨迹64

二、唐诗中“云”禅化的原因分析72

三、结语77

本章小结78

第四章 佛家自然观与唐宋诗歌的自然审美风尚79

第一节 佛家自然观与诗家尚自然的审美风尚79

一、佛家对自然的觉认80

二、佛家自然观对诗歌创作的影响82

三、佛家自然观对诗论的影响83

四、佛教自然观对唐宋审美风尚的影响86

第二节 佛禅自然观与王维诗中的自然审美意象(上)88

一、王维诗中的“山”意象88

二、王维诗中的“水”意象98

第三节 佛禅自然观与王维诗中的自然审美意象(下)106

一、王维诗中的“花”意象107

二、王维诗中的“鸟”意象114

三、王维诗中的“花鸟”意象组合124

本章小结125

第五章 佛教意象与唐宋诗歌意象140

第一节 诗歌意象与佛教意象关系略论140

一、宗教与审美:意象形成发展的两条途径和两种含义140

二、诗歌意象与佛教意象的特征比较145

三、从意象的层次看诗歌意象与佛教意象之关系147

第二节 从佛灯到诗灯:灯意象解析149

一、燃灯礼佛及其在唐宋诗歌中的表现150

二、佛教无尽灯及其在唐宋诗歌中的影响153

三、佛教智慧心灯及其在唐宋诗歌中的影响157

第三节 唐宋诗歌“梦”意象的佛禅意味161

一、“人生如梦”之喻的佛禅渊源162

二、唐诗梦意象中的“人生如梦”思想167

三、宋诗梦意象中的“人生如梦”思想171

四、结语179

本章小结180

第六章 禅境与诗之意境182

第一节 禅悟·诗思·意境182

一、佛禅之悟183

二、唐代诗思187

三、意境的诞生189

第二节 意境说与佛家色空观192

一、佛家色空观193

二、诗家虚实关系与佛家色空观195

三、意境说与诗家虚实关系196

第三节 以禅境创构诗之意境199

一、禅宗三境界200

二、诗境通禅境204

三、以禅境创构诗之意境209

本章小结212

第七章 以禅论诗:皎然《诗式》诗境论与佛禅中道观214

第一节 皎然之佛缘与佛禅中道观214

一、皎然之佛缘214

二、从佛家中道到诗家中道217

三、中道:皎然诗境论建构的思维特征223

第二节 皎然诗歌创作论与中道观224

一、创作思维论224

二、构思论228

三、创作技巧论232

第三节 皎然诗境构成论与中道观237

一、“象”与“义”237

二、“情”与“境”239

三、“意”与“境”240

第四节 皎然诗歌鉴赏论与中道观243

一、审美标准:“情”与“格”243

二、创新标准:“复”与“变”246

三、风格鉴赏标准247

四、鉴赏误区:六迷249

第五节 皎然以禅论诗对后世的影响250

一、对同时期诗歌创作的影响251

二、对司空图诗论的影响252

三、对严羽诗论的影响254

本章小结256

第八章 以禅喻诗:禅悟与诗悟259

第一节 禅悟介入诗悟259

一、禅悟介入诗艺260

二、禅悟何以能影响诗学263

三、禅悟介入诗学的结果265

第二节 严羽“以禅喻诗”说268

一、严羽“以禅喻诗”说的提出268

二、“兴趣”与“妙悟”的标举272

三、诗论“禅喻”方法的发展276

本章小结279

第九章 佛境与意境说关系通论280

第一节 意境说生成与中国佛教思想观念280

一、佛教语言观与诗学言意关系280

二、佛家自然观与诗学情景关系283

三、佛家色空观与诗学虚实关系286

第二节 意境说与儒、释、道对立互补290

一、古代中国人宗教思想的特点及其对意境说的影响方式290

二、横向考察:意境的内涵与儒、释、道思想影响291

三、纵向考察:意境说的成长历程与儒、释、道思想影响295

本章小结298

结语300

一、佛教本体论与诗人的超脱之途300

二、禅宗方法论与诗人的闲适追求301

三、禅宗思维与诗人的创作思维304

四、禅宗的语言观与诗人的语言观306

主要参考文献310

后记3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