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1296392.jpg)
- 赖锡安,黄立人,徐菊生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750282360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90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现代地壳构造运动-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研究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意义1
1.1.1现今地壳运动的定义1
1.1.2研究我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意义2
1.2本书的结构、内容和特点4
第二章 中国大陆现代地壳运动的新构造背景6
2.1中国大陆新构造环境6
2.2中国大陆新构造变形的基本状况7
2.2.1西部地区7
2.2.2东部地区14
2.3各块体间的相对运动16
第三章 中国大陆重要活动区(带)新构造运动特征21
3.1青藏地区21
3.1.1西昆仑构造带21
3.1.2阿尔金构造带22
3.1.3青藏高原南缘及内部地区23
3.2川滇构造区25
3.2.1主要断裂26
3.2.2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27
3.3天山地区27
3.3.1北天山构造区28
3.3.2南天山构造区28
3.4华北平原地区29
3.4.1地震活动特点29
3.4.2区域地质构造背景30
3.4.3地球物理场及深部构造特征30
3.4.4新构造运动与现今断裂作用30
3.5东南沿海地区31
3.5.1地震活动特点31
3.5.2区域地质构造背景32
3.5.3地球物理场及深部构造特征32
3.5.4新构造运动与现今断裂作用33
第四章 空间大地测量新技术35
4.1概述35
4.2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37
4.2.1 VLBI基本原理37
4.2.2 VLBI测地基本方程38
4.2.3 VLBI技术的应用及主要成果40
4.3卫星激光测距(SLR)42
4.3.1 SLR基本原理42
4.3.2 SLR技术的应用及主要成果44
4.3.3流动SLR48
4.4全球定位系统(GPS)54
4.4.1 GPS基本原理54
4.4.2 GPS技术的应用及国际GPS服务(IGS)56
4.4.3其他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58
4.4.4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发展与展望67
4.5卫星测高(SRA)73
4.5.1卫星测高基本原理73
4.5.2卫星测高技术的应用76
4.6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81
4.6.1 InSAR基本原理82
4.6.2 InSAR技术的应用90
第五章 空间大地测量基准98
5.1基本概念98
5.2 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99
5.2.1协议地球参考系的定义99
5.2.2 ITRF及其发展100
5.2.3 ITRF参考架间的转换参数102
5.2.4 ITRF与IGS103
5.3 1984世界大地坐标系(WGS84)106
5.4 WGS84与ITRF间的转换107
5.4.1 WGS84与ITRF之间的一致性检验107
5.4.2 WGS84与ITRF的转换109
5.5局部参考框架109
第六章 GPS观测数据预处理112
6.1 GPS定位误差分析和模型改正112
6.1.1大气折射112
6.1.2多路径效应117
6.1.3钟差117
6.1.4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和变化119
6.1.5地球物理效应120
6.2 GPS相对定位软件121
6.2.1 GAMIT/GLOBK122
6.2.2 GIPSY125
6.2.3 Bernese128
第七章 空间大地测量与板块运动131
7.1引言131
7.2板块运动测定的地质-地球物理方法及其重要进展132
7.2.1 数学模型132
7.2.2主要研究成果133
7.3板块运动测定的空间大地测量方法及其研究进展137
7.3.1空间大地测量基本观测量137
7.3.2建立板块运动模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数学表达式138
7.3.3用空间大地测量建立现今板块运动模型的研究和进展140
7.4几点讨论145
第八章 中国大陆及主要活动块体现今地壳水平运动的基本特征149
8.1中国大陆亚板块及活动构造块体划分149
8.1.1活动亚板块和构造块体149
8.1.2活动地块区与活动地块151
8.2全国GPS监测网152
8.2.1攀登项目GPS网153
8.2.2全国GPSA、B级网154
8.2.3全国GPS一、二级网155
8.2.4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56
8.3区域性地壳运动基准的确定159
8.3.1区域性地壳运动基准确定的方法159
8.3.2相对稳定点组的确定162
8.4中国大陆现今地壳水平运动的基本特征170
8.4.1由网络GPS站获得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170
8.4.2速度场的基本特征172
8.5中国大陆地壳构造运动的动力学问题175
8.5.1问题的提出175
8.5.2资料和方法175
8.5.3动力学问题的讨论178
第九章 中国大陆主要活动构造区(带)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率分布190
9.1区域GPS监测网190
9.1.1川滇GPS监测网190
9.1.2华北(含首都圈)GPS监测网190
9.1.3青藏(青藏高原及喜马拉雅地区)GPS监测网191
9.1.4河西走廊GPS监测网192
9.1.5天山一塔里木及伽师地区GPS监测网192
9.1.6东南沿海(福建地区)GPS监测网192
9.2中国大陆主要活动构造区(带)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率分布195
9.2.1时间跨度为1991~2001年的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现今地壳水平运动统一速度场195
9.2.2由网络GPS站获得的我国大陆主要构造区(带)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率分布198
9.2.3由1991~2001年速度场获得的速率分布特征分析203
9.2.4结论213
9.3应变场分析213
9.3.1几种应变场计算的方法214
9.3.2应变场及特征分析219
第十章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垂直运动观测与研究223
10.1高程基准223
10.1.1高程系统的基本定义及其相互关系223
10.1.2高程基准与海面地形224
10.1.3 GPS测量的大地高和高程226
10.2我国地壳垂直运动测量的现状及发展227
10.3大尺度地壳垂直运动的定量描述228
10.3.1地壳垂直运动模型229
10.3.2精密水准测量资料的选取231
10.3.3计算结果234
10.3.4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垂直运动速率等值线图的编绘234
10.3.5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垂直运动速率梯度图的编绘235
10.4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垂直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其所揭示的地球物理意义241
10.4.1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垂直运动的基本态势241
10.4.2块体运动的差异242
10.4.3地壳垂直运动与地震活动245
10.4.4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垂直运动揭示的地球物理意义247
第十一章 中国沿海的现今海面变化与海陆相对变化249
11.1影响海陆相对变化的因素249
11.2局地海陆相对变化的观测——验潮250
11.3局地海陆相对变化的确定252
11.3.1影响瞬时海面高度的因素252
11.3.2局地海面变化的简化模型252
11.3.3周期项的选定253
11.3.4中国沿海一些主要验潮站的局地海陆相对长趋势变化254
11.4统一参考基准下的中国沿海的海面变化256
11.4.1验潮站参考基准的统一257
11.4.2中国沿海的海平面变化259
11.4.3全球海平面变化261
11.5中国东部沿海的地壳垂直运动及其与海面变化的关系264
11.5.1沿海陆地地壳垂直运动均衡基准下东部沿海地区的地壳垂直运动264
11.5.2地壳垂直运动与沿海海面变化的关系267
11.6卫星测高技术及海平面变化267
第十二章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研究活动断裂带的运动学与动力学269
12.1断裂带现今运动的观测系统270
12.1.1断层形变台站观测(定点)270
12.1.2断层形变流动测量(场地)271
12.1.3断层网络区域形变测量271
12.2几条主要活动块体边界带现今运动研究272
12.2.1京津唐断裂带现今运动研究272
12.2.2红河、程海断裂带现今运动研究273
12.2.3小江、曲江断裂带现今运动研究275
12.2.4鲜水河断裂带现今运动研究277
12.3中国大陆主要断裂带现今运动基本方式、动力学机理与模型研究278
12.3.1断裂带的定常滑动(稳定状态)?0278
12.3.2断裂带的加速滑动(亚临界状态)?A(t)280
12.3.3断裂带的震前临界预滑(临界状态)?EP(t)与同震位错UE(失稳状态)281
12.3.4断裂带的震后蠕滑与无震蠕滑事件、非线性蠕变模型283
12.3.5断裂带在大气圈、水圈作用下的运动286
12.3.6断裂带蠕变的流变模型及数值模拟286
12.3.7 断裂带现今运动研究对推进中国大陆岩石圈动力学、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地震预报的作用295
第十三章 断层运动参数反演300
13.1顾及先验信息的断层运动参数非线性反演方法300
13.2数字模拟试验302
13.2.1重力反演的数字模拟试验302
13.2.2 GPS观测基线变化的数值模拟308
13.3红河断裂带(RRFZ)现今活动段运动参数测定310
13.3.1重力变化反演RRFZ活动段运动参数312
13.3.2 GPS基线变化反演RRFZ活动段运动参数315
13.3.3 RRFZ重力和GPS基线变化联合反演317
13.4利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1976年唐山地震双断层位错模式320
13.4.1利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的唐山地震双断层位错模式320
13.4.2讨论和分析326
参考文献327
附录一338
中国大陆937个GPS测站在ITRF200框架下的速度场(1998~2001)338
附录二363
中国大陆937个GPS测站速度场(相对于欧亚板块)(1998~2001)363
附录三388
1.在弹性半空间Z ≤0(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有限矩形位错在地表面引起的重力变化的解析表达式(Okubo,1992)388
2.在弹性半空间Z ≤0(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有限矩形位错在地表面引起的位移的解析表达式(Okada,1985)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