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犯罪控制论 以司法为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济犯罪控制论 以司法为视角
  • 王越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732588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429页
  • 主题词:经济犯罪-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济犯罪控制论 以司法为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陈光中1

法治的践行者&冀祥德3

第一编 经济犯罪原因论3

第一章 我国当前犯罪原因分析3

一、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加之人流、物流、资金流的空前高涨,客观上形成犯罪高发3

二、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不足,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成为诱发和滋生犯罪的土壤5

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健全,基层基础工作薄弱,遏制犯罪的合力不足,是犯罪多发的外在因素7

第二章 经济犯罪原因分析10

第一节 当前经济犯罪的特点10

一、犯罪种类逐步增多,发案率居高不下11

二、犯罪金额愈来愈大,公务人员犯罪越来越多16

三、犯罪手段多样化,社会危害日益严重18

第二节 经济犯罪产生的原因20

一、经济犯罪的社会原因20

二、经济犯罪的经济原因23

三、经济犯罪的思想原因25

四、经济犯罪的国际原因26

第二编 经济犯罪罪名论31

第一章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的比较研究31

第一节 集资诈骗罪的法理分析31

一、客体特征31

二、主体特征35

三、客观特征39

四、主观特征46

第二节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法理分析49

一、客体特征50

二、主体特征52

三、客观特征54

四、主观特征59

第三节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比较分析60

一、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客观行为之比较61

二、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主观目的之比较64

第四节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实证分析68

一、集资诈骗案例分析68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例分析70

第二章 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的比较研究72

第一节 合同诈骗罪的法理分析72

一、客体特征73

二、主体特征76

三、客观特征79

四、主观特征84

第二节 票据诈骗罪的法理分析86

一、客体特征86

二、主体特征88

三、客观特征90

四、主观特征93

第三节 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的比较分析94

一、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的共同特点94

二、合同诈骗罪和票据诈骗罪的区别96

第四节 合同诈骗罪和票据诈骗罪的实证分析97

一、合同诈骗罪的案例分析97

二、票据诈骗罪的案例分析100

第三章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与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的比较研究104

第一节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法理分析104

一、客体特征104

二、主体特征105

三、客观特征105

四、主观特征107

第二节 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法理分析108

一、客体特征108

二、主体特征108

三、客观特征109

四、主观特征111

第三节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与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比较分析112

一、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与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共同特点112

二、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与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区别112

第四节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与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实证分析113

一、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案例分析113

二、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案例分析115

第四章 虚报注册资本罪与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比较研究117

第一节 虚构注册资本罪的法理分析117

一、客体特征117

二、主体特征119

三、客观特征119

四、主观特征121

第二节 虚假出资罪、抽逃资本罪的法理分析122

一、客体特征122

二、主体特征122

三、客观特征123

四、主观特征126

第三节 虚报注册资本罪与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比较分析127

一、虚报注册资本罪与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共同特征127

二、抽逃出资罪与虚报注册资本罪的司法认定129

第四节 虚报注册资本罪与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实证分析136

一、虚假注册资本罪的案例分析136

二、虚假出资、抽资罪的案例分析137

三、抽逃出资罪的案例分析139

第五章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的比较研究141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法理分析141

一、客体特征142

二、主体特征144

三、客观特征145

四、主观特征152

第二节 非法经营罪的法理分析153

一、客体特征155

二、主体特征157

三、客观特征158

四、主观特征160

第三节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比较分析161

第四节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和非法经营罪的实证分析165

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案例分析165

二、非法经营罪案例分析168

第六章 受贿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比较研究172

第一节 受贿罪的法理分析172

一、客体特征173

二、主体特征173

三、客观特征173

四、主观特征177

第二节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法理分析178

一、客体特征178

二、主体特征178

三、客观特征179

四、主观特征181

第三节 受贿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比较分析181

一、受贿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共同特点181

二、受贿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区别182

第四节 受贿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实证分析182

一、受贿罪案例182

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案例183

三、对两案的比较分析184

第七章 贪污罪与侵占资金罪的比较研究186

第一节 贪污罪的法理分析186

一、客体特征187

二、主体特征189

三、客观特征191

四、主观特征193

第二节 职务侵占罪的法理分析193

一、客体特征194

二、主体特征195

三、客观特征196

四、职务侵占罪的主观方面198

第三节 贪污罪与侵占资金罪的比较分析198

一、贪污罪、职务侵占罪的立法演进及二者的渊源关系198

二、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在犯罪构成上的共同特点200

三、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的区别202

第四节 贪污罪与职务侵占资金罪的实证分析205

一、贪污罪案例分析205

二、职务侵占罪案例分析215

第八章 假冒注册商标罪与假冒专利罪的比较研究218

第一节 假冒注册商标罪法理分析218

一、客体特征219

二、主体特征219

三、客观特征220

四、主观特征225

第二节 假冒专利罪的法理分析226

一、客体特征228

二、主体特征228

三、客观特征229

四、主观特征231

第三节 假冒注册商标罪与假冒专利罪的比较分析232

一、假冒注册商标罪与假冒专利罪的共同特点232

二、假冒注册商标罪与假冒专利罪的区别233

第四节 假冒注册商标罪与假冒专利罪的实证分析233

一、假冒注册商标罪案例分析233

二、假冒专利罪案例分析238

第九章 侵犯商业秘密罪与泄露内幕信息罪的比较研究245

第一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法理分析245

一、客体特征245

二、主体特征246

三、客观特征246

四、主观特征248

第二节 泄露内幕信息罪的法理分析249

一、客体特征249

二、主体特征250

三、客观特征251

四、主观特征252

第三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与泄露内幕信息罪的比较分析252

一、侵犯商业秘密罪和泄露内幕信息罪的共同特点253

二、侵犯商业秘密罪和泄露内幕信息罪的区别253

第四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与泄露内幕信息罪的实证分析254

一、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案例分析254

二、泄露内幕信息罪的案例分析256

第三编 经济犯罪刑罚论261

第一章 经济犯罪的量刑方法261

第一节 量刑的理念261

一、禁止重复评价262

二、犯罪预防263

三、量刑均衡264

四、宽严相济264

第二节 量刑的原则267

一、罪责刑相适应267

二、刑罚个别化268

三、自由裁量269

第三节 量刑的方法270

一、传统量刑方法271

二、科学量刑方法272

三、量刑步骤275

第四节 量刑的因素276

一、设定刑量刑因素277

二、宣告刑的因素279

第二章 经济犯罪的死刑控制283

第一节 我国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的发展状况283

第二节 死刑适用的司法理念285

一、罪刑法定286

二、无罪推定287

三、正当程序288

四、证据裁判289

第三节 保留死刑并严格限制死刑的刑事政策290

一、废除死刑的理性思考290

二、限制死刑的现实需要293

三、死刑辩护与法律服务294

四、改革现行死刑制度295

五、改革死刑执行方式296

第三章 经济犯罪的行刑方式298

第一节 对监禁刑经济犯罪改造的行刑方式298

一、对经济犯罪人行刑的目的301

二、对经济犯罪人行刑的原则302

三、对经济犯罪人行刑的方法303

四、对经济犯罪人行刑方式的改革建议303

第二节 对非监禁刑经济犯罪社区矫正的行刑方式305

一、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306

二、社区矫正的价值取向315

三、社区矫正的发展趋势321

四、社区矫正的适用模式334

第四编 经济犯罪对策论355

第一章 经济犯罪的综合治理355

第一节 完善经济犯罪法制控制体系355

一、要建立经济犯罪控制的专项立法355

二、要制定与经济犯罪控制专项立法相适应的经济犯罪控制具体法规356

三、要在基层及有关单位普遍建立经济犯罪控制的专项制度356

四、自上而下建立健全经济犯罪控制组织356

五、完善经济犯罪职能治理机构357

第二节 完善经济犯罪社会监控体系358

一、强化群众监督358

二、健全经济系统内部的权力制衡体系359

三、完善社会监控359

第三节 完善经济犯罪治本之策359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让人不思贪360

二、宽严相济,让人不敢贪360

三、健全管理制度,让人不能贪361

第二章 经济犯罪控制的国际合作362

第一节 对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检讨362

一、建立对经济犯罪预防和查处的专门机构363

二、强化对经济犯罪程序控制和实体处罚364

三、加强国际司法合作364

第二节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我国法律制度的影响366

第三节 预防和惩治经济犯罪国际合作的立法建议367

一、改进证人作证的方式,强化对证人的法律保护367

二、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有效遏制携款外逃经济犯罪368

三、强化资产的返还与追缴,最大限度挽回经济损失368

第三章 经济犯罪控制的发展趋势370

第一节 经济犯罪的轻刑化与非犯罪化371

一、经济犯罪的轻刑化371

二、经济犯罪的非犯罪化372

第二节 经济犯罪非监禁刑的适用373

第三节 经济犯罪财产刑适用与资格刑完善375

一、扩大财产刑的适用范围376

二、完善资格刑377

第四节 经济犯罪死刑适用的限制与废除378

附件: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文本)381

序言381

第一章 总则382

第二章 预防措施384

第三章 定罪和执法391

第四章 国际合作401

主要参考文献403

后记4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