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不动产登记与物权法 以登记为中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不动产登记与物权法 以登记为中心](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1260266.jpg)
- 常昱,常宪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591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27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540页
- 主题词:不动产-注册-法律-研究-中国;物权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不动产登记与物权法 以登记为中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不动产登记原理1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制度简述1
一 占有与登记——公示原则的彰显2
二 不动产物权登记2
三 不动产登记制度——广义的与狭义的3
四 不动产登记制度——实体的与程序的3
五 不动产登记之性质——私法还是公法5
第二节 登记制度沿革8
一 近代不动产制度缘起——普鲁士法与法国法8
二 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沿革9
第三节 各国登记制度11
一 权利登记制度11
二 契据登记制度12
三 托伦斯登记制度12
四 各国登记制度的启示13
第四节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功能14
一 建立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目的14
二 建立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法理依据14
三 不动产登记的主要内容16
第五节 不动产登记的作用18
第六节 登记的公信力20
一 公信力——推定效力与善意取得效力20
二 权利正确性推定效力21
三 善意保护效力24
四 公信力的作用26
五 公信力的适用27
第七节 不动产登记的效力28
一 登记对抗主义28
二 登记要件主义29
三 债权形式主义30
四 我国目前物权变动模式的取向30
第八节 小结34
第二章 物权要素论38
第一节 不动产物权客体38
一 物权法上的“物”38
二 不动产之“物”43
三 动产之“物”53
第二节 不动产物权主体53
一 民事主体的历史沿革54
二 民事主体判断标准诸学说59
三 民事主体的判断标准66
四 民事主体诸类型67
五 明确民事主体的意义74
第三节 不动产物权内容74
一 物权的分类75
二 不动产物权的体系及其种类79
三 不动产物权的种类(1)——所有权81
四 不动产物权的种类(2)——用益物权107
五 不动产物权的种类(3)——担保物权122
六 不动产物权的种类(4)——准物权140
七 不动产物权的种类(5)——占有141
八 小结——建立我国不动产物权的体系152
第三章 登记要素论154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的主体154
一 不动产登记的平等主体——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当事人154
二 不动产登记的行政主体——登记机关158
第二节 不动产登记的客体166
一 域外对登记能力的不同规定167
二 我国不动产登记能力的现状167
三 《物权法》规定的登记能力168
第三节 不动产登记的内容172
一 不动产之状态172
二 不动产所有权173
三 附着于不动产所有权的权利174
四 不动产上的处分限制与取得禁止174
五 技术性内容175
第四节 不动产登记簿176
一 不动产登记簿的特点176
二 不动产登记簿的功能178
三 不动产登记簿的设置179
四 不动产登记簿的效力189
五 不动产登记簿与不动产权属证书191
第四章 登记效力论198
第一节 物权变动模式198
一 物权变动199
二 物权变动的原因200
三 建立物权变动制度的意义201
四 各国的物权变动模式202
五 不同物权变动模式之比较206
第二节 对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再解读209
一 意思主义,什么“意思”——物权变动的依据210
二 物权变动与公示——物权变动的时间215
三 意思主义变动模式下的交易安全219
第三节 登记的效力224
一 广义的登记效力225
二 狭义的公示效力——生效主义与对抗主义231
三 登记生效主义VS登记对抗主义237
四 我国未来物权变动模式的展望277
第五章 登记程序论285
第一节 建立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基础条件286
一 登记机构287
二 不动产登记法293
三 地籍资料295
第二节 不动产物权登记的基本原则309
一 合法原则309
二 申请原则310
三 登记同意原则313
四 在先已登记原则314
五 形式审查原则315
六 公证原则316
七 优先原则317
第三节 不动产物权登记的种类318
一 不动产登记的学理分类319
二 不动产登记的立法分类322
三 不动产登记的特别分类——预备登记333
第四节 不动产物权登记的顺位347
一 顺位的概念348
二 顺位的产生348
三 顺位制度的特征与法律意义349
四 顺位制度的原则350
五 顺位变动351
六 顺位与抵押权实现的关系352
七 变更登记对顺位制度的影响354
第五节 不动产物权登记的一般程序354
一 我国目前不动产登记的一般程序355
二 境外不动产登记的一般程序356
三 不动产登记一般程序之我见356
四 申请与受理359
五 登记审查369
六 登簿381
七 收费发证383
第六节 不动产登记的程序(1)——不动产标示登记384
一 设立登记385
二 变更登记387
三 注销登记390
四 更正登记390
第七节 不动产登记的程序(2)——不动产所有权登记392
一 初始登记(设定登记)392
二 不动产所有权移转登记398
三 不动产所有权变更登记401
四 不动产所有权注销登记402
五 不动产所有权更正登记403
第八节 不动产登记的程序(3)——不动产他项权利登记404
一 不动产他项权利设定登记405
二 不动产他项权利移转登记406
三 不动产他项权利变更登记408
四 不动产他项权利注销登记409
五 不动产他项权利更正登记409
第九节 不动产登记的程序(4)——预备登记409
一 异议登记的程序410
二 预告登记的程序412
三 限制登记(以查封为例)的程序420
第六章 登记实务论426
第一节 不动产交易与登记426
一 不动产物权买卖的一般程序426
二 不动产物权买卖一般程序与登记428
三 不动产物权买卖程序与风险控制431
第二节 关于登记主体的若干问题439
一 关于自然人的登记实务439
二 关于法人的登记实务453
三 关于非法人团体的登记实务457
第三节 关于登记客体的若干问题458
一 土地的分割与合并459
二 专有土地与共有土地461
三 土地登记中的“多重地籍”462
四 建筑物的登记范围464
附录470
一 《不动产登记法(建议稿)》470
二 德国土地登记簿样式501
三 日本不动产电子登记簿510
四 中国台湾不动产登记簿样式513
五 中国台湾电子土地登记簿517
参考书目520
后记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