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资本市场的有序开放与安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资本市场的有序开放与安全](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1254571.jpg)
- 王光伟等著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722105741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资本市场的有序开放与安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与经济安全1
一、金融风险的概念和特点1
(一)金融风险的概念1
(二)金融风险的特点2
(三)金融风险的分类3
二、金融危机对经济安全的作用途径18
(一)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18
(二)金融危机对经济安全的作用途径20
三、金融危机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破坏作用24
(一)金融危机对经济的破坏24
(二)金融危机导致社会和政治动荡27
(三)金融危机导致一国经济主权的部分或全部丧失30
第二章 货币危机理论与货币危机生成机制33
一、金融危机的类型与概念辨正33
二、货币危机理论模型的发展35
(一)国际收支模型35
(二)预期模型41
(三)政府决策优化模型50
(四)金融恐慌模型55
(五)道德风险模型64
(六)对货币危机理论模型的简要评价67
三、货币危机的其他理论解释69
(一)经济发展战略与金融危机69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危机71
(三)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危机72
(四)信息透明度与金融危机78
(五)法人治理结构与金融危机79
(六)立法执法与金融危机79
(七)国际协调与金融危机80
四、货币危机形成机制的归纳总结81
第三章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与表现83
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83
(一)东南亚货币危机爆发84
(二)韩国和日本卷入危机之中87
(三)印度尼西亚再度成为风源89
(四)日本金融市场又起震荡90
二、各国(地区)的危机应对政策及其效果91
(一)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92
(二)重组金融部门、加强监管体系93
(三)贸易和资本项目的自由化95
(四)灵活的汇率政策95
三、亚洲金融危机对社会和经济的破坏99
(一)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上升99
(二)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率上升100
(三)为稳定金融形势,各国普遍提高利率101
(四)市场信心和国际资本流向改变102
(五)金融危机的正面效应106
四、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概览109
(一)经济增长过快,吸引外资大量流入,导致短期外债比例过高110
(二)过度投资,出口增长锐减,致使经常项目持续出现逆差110
(三)总体经济政策与汇率政策的不当与失调112
(四)金融部门结构性的弱点112
第四章 案例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历史与现实120
一、孕育亚洲金融危机的金融与非金融机制120
(一)直接原因122
(二)深层原因126
二、投机过程和救援过程132
第五章 墨西哥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135
一、墨西哥金融危机135
(一)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爆发135
(二)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治理方式及其效果136
(三)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影响139
二、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140
(一)政治、社会动荡不安140
(二)投资体制失策141
(三)外贸逆差严重143
(四)经济结构失衡144
(五)外汇体制改革贻误时机144
(六)自由化进程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145
三、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启示146
四、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147
五、亚洲金融危机的国家和地区分析152
(一)泰国和印度尼西亚152
(二)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159
(三)日本和韩国163
(四)香港:经验与教训170
第六章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177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中国的对外贸易177
(一)对中国出口的影响178
(二)对中国进口的影响181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中国的境内外融资181
(一)国外及地区对中国大陆的直接投资182
(二)中国的间接投资184
(三)中国的对外投资问题185
三、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人民币汇率187
(一)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的贸易项目收支188
(二)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的资本项目状况189
四、韩国的案例对中国改革银行与企业关系的启示191
第七章 我国外汇管理模式的变革与汇率风险分析196
一、对具有计划色彩的外汇管理模式的回顾196
(一)“统收统支”模式196
(二)“外汇留成与上缴”模式199
二、1994年以来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及评价207
(一)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分析207
(二)我国此次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与深化209
(三)结售汇制下的外汇市场特点212
(四)结售汇制下的人民币汇率决定机制214
(五)对银行结售汇模式的评价215
(六)银行结售汇模式下的汇率风险分析222
三、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建议225
第八章 中国股市的风险问题230
一、证券市场风险及反应的理论分析230
(一)证券市场的风险分类230
(二)证券市场风险的对策反应分析231
二、股票市场的“内部风险”分析233
(一)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表现234
(二)一级市场的体制性风险236
(三)二级市场的泡沫性风险241
第九章 国债规模与国债管理250
一、国债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250
二、国债规模和应债能力分析251
三、国债的管理分析254
(一)发行成本问题254
(二)国债流通市场的管理257
(三)债务资金的运用与收回266
第十章 国有银行呆坏账的制度根源及宏观影响268
一、国家资源配置机制中的国有银行制度269
(一)改革前以国家计划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机制269
(二)银行对财政的制度替代和国有银行体系的建立271
(三)国有银行的宏观经济效益及其在渐进改革中的作用275
(四)制度替代的历史阶段性279
二、国有银行呆坏账的形成机制283
(一)国有银行呆坏账概述及其形成过程283
(二)国有银行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288
(三)中国呆坏账形成机制真的与众不同吗:中美情况的比较291
三、国有银行呆坏账的宏观经济影响297
第十一章 国有银行呆坏账的治理效应301
一、中国政府处理国有银行呆坏账的措施及其评价301
(一)贷款需求方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债务重组302
(二)贷款供给方的改革——国有银行的减负及相关改革举措305
二、中国金融的多元化均衡发展——中国需要拥有“备用胎”吗?319
第十二章 中国银行业改革的突破口322
一、不良资产、充足率和业务结构322
(一)不良资产的消极影响将在后续改革中凸显322
(二)银行资本金结构固化与信贷市场发展的两难困境324
(三)国有银行的业务结构单一与其经济效率低下的困境326
二、银行业务综合化与利率刚性328
(一)国有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与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的矛盾328
(二)利率刚性与银行开展资产负债业务的矛盾330
三、对中国未来银行体制改革的政策思考334
主要参考文献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