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探究中国与全球ICP的差距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探究中国与全球ICP的差距](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1246338.jpg)
- 张迎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4585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地理课-初中-习题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探究中国与全球ICP的差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1ICP的昨天、今天和明天20
1.1快速发展后遭遇挫折的昨天20
1.1.1ICP的萌芽:为国际组织提供决策依据21
1.1.2ICP设立之初:国际比较方法的“飞跃”23
1.1.3ICP的快速发展:多边比较方法的多样化26
1.1.4ICP的停顿:“Castle的报告”31
1.2新进展使ICP全球影响力增强的今天35
1.2.1第七轮ICP的目标与战略部署36
1.2.2第七轮ICP使用新的管理协调机构38
1.2.3第七轮ICP使用新的软件包44
1.2.4第七轮ICP组织实施的新特点49
1.2.5第七轮ICP的显著新进展53
1.3迎接“全球化”的明天56
1.3.1ICP“全球化”势在必行56
1.3.2ICP“全球化”尚需进一步完善56
1.3.3各国面对ICP“全球化”应持的态度57
1.4ICP在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分析57
1.4.1中国为参与国际比较做出的努力58
1.4.2中国至今未曾全面参与过ICP60
1.4.3中国ICP研究的现状62
1.5本章小结66
2全球ICP的工作流程与影响因素70
2.1全球ICP的基本工作流程述评70
2.1.1第一步:GDP支出类别的划分70
2.1.2第二步:产品规格表的确定72
2.1.3第三步:数据的收集与处理72
2.1.4第四步:购买力平价的计算76
2.1.5各环节在全球ICP工作流程中的地位与作用77
2.2影响ICP比较结果的技术因素85
2.2.1产品代表性与可比性的平衡85
2.2.2数据收集与处理过程中影响数据质量的细节87
2.2.3购买力平价计算方法的科学性88
2.3影响ICP比较结果的组织管理因素89
2.3.1组织管理机构的有效性89
2.3.2活动资金的充裕性90
2.3.4培训与活动说明的全面性91
2.4本章小结91
3GDP支出分类环节的进展与中国在该环节的不足94
3.1第七轮ICP对GDP支出分类的要求94
3.1.1几个与GDP支出相关术语的表述问题94
3.1.2GDP支出基本分类及其划分依据96
3.1.3需将“最终消费支出”转化为“实际最终消费”100
3.1.4不同基本类的产品相似程度不同102
3.2各国GDP支出分类与第七轮ICP要求的差异104
3.2.1普遍差异——主要项目上的不同105
3.2.2区域差异——基本类上的不同106
3.2.3第七轮ICP推荐的调整“捷径”107
3.3中国在GDP支出分类环节上的不足108
3.3.1近几年中国GDP核算的改革109
3.3.2中国在GDP支出主要项目方面存在缺项问题110
3.3.3中国无法完全取得符合ICP要求的基本类信息111
3.4应对策略:中国GDP核算的改进112
3.4.1中国GDP核算将采用新方案112
3.4.21993年SNA修订产生的影响116
3.4.3以中国国民核算体系的健全为最终目标119
3.5本章小结120
4产品规格表确定环节的进展与中国在该环节的不足122
4.1第七轮ICP通过前期调查的方式确定产品规格表122
4.1.1如何实现前期调查123
4.1.2不同参与者在前期调查中的作用125
4.1.3前期调查可以利用的信息来源127
4.2第七轮ICP利用全新的产品结构描述表法确定产品规格表129
4.2.1产品结构描述表(SPD)的内涵129
4.2.2产品结构描述表在ICP与CPI中的使用130
4.2.3产品结构描述表能够提供的信息133
4.2.4产品结构描述表代码体系的形成过程137
4.2.5SPD软件的开发与使用139
4.3中国在产品规格表确定环节上的不足140
4.3.1ICP参加国在产品规格表确定环节的作用140
4.3.2中国CPI的编制水平会影响ICP前期调查的质量143
4.3.3中国的产品质量调整方法会产生不利影响144
4.4应对策略:引入新方法144
4.4.1产品结构描述表法的引入与研究145
4.4.2采用科学方法进行产品质量调整145
4.4.3提高中国CPI编制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148
4.5本章小结148
5数据收集与处理环节的关键和中国在该环节的不足151
5.1数据收集以取得产品的真实价格为原则152
5.1.1ICP收集的是“购买者价格”152
5.1.2正确处理卖者报价与成交价格的问题155
5.1.3正确处理服务价格与小费的问题156
5.1.4正确处理讨价还价商品的价格问题157
5.1.5正确处理信贷购买与信贷利息的问题157
5.2数据处理以反映真实的价格差异为原则158
5.2.1数据有效性检验为反映真实价格差异提供保证158
5.2.2计算同质产品的平均价格是获得真实价格差异的途径158
5.2.3时间维价格变动对真实价格差异的影响162
5.2.4空间维价格变动对真实价格差异的影响163
5.3中国与OECD国家比较中数据收集与处理的经验163
5.3.1第一套产品价格的收集与处理:满足居民个人消费支出项目比较164
5.3.2第二套产品价格的收集与处理:满足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比较166
5.3.3第三套产品价格的收集与处理:满足政府消费支出项目比较167
5.3.4关于GDP支出分类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68
5.4中国在数据收集与处理环节上的不足169
5.4.1中国缺乏本土化的数据质量评判标准170
5.4.2中国缺乏数据有效性检验的科学方法171
5.4.3中国缺乏产品质量调整的科学方法172
5.5应对策略:引入本土化的标准与方法173
5.5.1DQAF的本土化173
5.5.2Quaranta检验法的引入174
5.5.3Hedonic法的本土化175
5.6本章小结176
6购买力平价计算环节的进展与中国在该环节的不足179
6.1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一价定律”180
6.1.1“一价定律”的基本思想180
6.1.2“一价定律”成立的条件181
6.1.3支持与反对购买力平价的理由182
6.1.4第七轮ICP为购买力平价做出的努力184
6.2EKS法及其新进展186
6.2.1可传递性——理解EKS法的关键187
6.2.2原始EKS法及其优缺点188
6.2.3新进展之一:“考虑代表性的”EKS191
6.2.4新进展之二:“考虑无偏性的”EKS-S195
6.3CPD法及其新进展197
6.3.1CPD法及其优缺点198
6.3.2新进展之一:“提供理想指数”的加权CPD199
6.3.3新进展之二:“存在极大改进空间”的CPRD200
6.4购买力平价汇总方法述评203
6.4.1星形法及其优缺点203
6.4.2GK法及其优缺点204
6.4.3最小间隔树法(MST)及其优缺点208
6.4.4不同汇总方法的对比分析209
6.5数字实例210
6.5.1第一种情况:均衡双边比较211
6.5.2第二种情况:非均衡双边比较212
6.5.3第三种情况:完整数据的多边比较214
6.5.4第四种情况:缺失数据的多边比较216
6.5.5结论217
6.6中国在购买力平价计算环节上的不足218
6.6.1中国购买力平价实证研究概况218
6.6.2中国购买力平价实证研究的特点220
6.6.3中国计算购买力平价使用的方法缺乏更新221
6.6.4应对措施:加强购买力平价新计算方法的研究222
6.7本章小结223
7ICP的一个新课题和三大特殊领域225
7.1一个新课题:贫困购买力平价的构建225
7.1.1贫困的内涵及其常规测量方法226
7.1.2贫困PPP及其构建步骤230
7.1.3贫困PPP构建的关键点之一:汇总方法232
7.1.4贫困PPP构建的关键点之二:数据收集239
7.2三大特殊领域242
7.2.1特殊领域之一:政府服务242
7.2.2特殊领域之二:资本形成总额242
7.2.3特殊领域之三:住房服务243
7.3本章小结243
8结论与展望245
8.1中国距离全面参与ICP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46
8.2中国ICP的发展尤其需要加强政府部门与研究机构的合作247
8.3未来研究空间的展望249
附录1产品结构描述表举例(鲜奶)251
附录2参加第七轮ICP的国家或地区254
附录3世界银行2008年2月发布的最终国际比较结果汇总表258
主要参考文献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