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阿合奇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阿合奇县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1199521.jpg)
- 阿合奇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104574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546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5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阿合奇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序一(杨治国)1
序二(居素甫·玛玛依)2
概述3
大事记11
第一编 建置35
第一章 疆域 沿革35
第一节 位置 面积35
第二节 建置沿革36
第三节 区域演变36
第二章 行政区划37
第一节 解放前的政区设置37
第二节 解放后的行政区划38
第一节 阿合奇镇43
第三章 乡镇场概况43
第二节 库兰萨日克乡44
第三节 色帕巴依乡46
第四节 苏木塔什乡48
第五节 哈拉奇乡50
第六节 哈拉布拉克乡51
第七节 国营马场53
第八节 食品牧场54
第九节 良种繁育场56
第二编 自然地理61
第一章 地质61
第一节 前第四纪地质61
第二节 侵入岩63
第三节 第四纪地层63
第四节 地质特征64
第五节 构造65
第二章 地貌66
第一节 阔克萨勒山66
第二节 喀拉铁克山67
第三节 托什干河谷68
第三章 气侯69
第一节 气候特征69
第二节 主要气候要素69
第四章 水文73
第一节 地表水73
第二节 地下水75
第三节 地下水利用76
第四节 吉鲁苏温泉77
第一节 类型 分布78
第五章 土壤78
第二节 土壤特点及利用79
第六章 草场80
第一节 草场类型分布80
第二节 四季草场特点83
第七章 森林84
第一节 山区天然林84
第二节 河谷次生林84
第三节 沙棘林85
第八章 矿藏86
第一节 非金属矿86
第二节 金属矿87
第九章 生物90
第一节 植物90
第二节 动物91
第一节 灾害性气候92
第十章 自然灾害92
第二节 草害与虫害93
第三节 狼害与鼠害94
第十一章 地震94
第一节 地震地理环境94
第二节 地震地质条件95
第三节 县境地震纪略95
第三编 人口101
第一章 数量分布101
第一节 数量101
第二节 分布103
第三节 密度105
第四节 变动105
第一节 民族构成107
第二章 人口构成107
第二节 年龄构成109
第三节 性别构成112
第四节 文化构成113
第五节 职业构成114
第三章 人口调查116
第一节 四次人口普查116
第二节 人口抽样调查117
第四章 计划生育118
第一节 机构118
第二节 宣传教育118
第三节 政策措施119
第四节 计划生育管理119
第一节 管理机构125
第四编 畜牧125
第一章 机构125
第二节 业务机构126
第二章 经济体制126
第一节 私有经济126
第二节 代牧经济127
第三节 国营经济128
第四节 集体经济130
第五节 经济体制改革133
第三章 畜种137
第一节 畜种分布137
第二节 畜种改良137
第一节 放养140
第二节 转场140
第四章 牧业生产140
第三节 繁殖141
第四节 剪毛 抓绒142
第五节 屠宰142
第五章 畜病防治143
第一节 畜病种类143
第二节 畜病防治146
第五编 农林 农机149
第一章 农业149
第一节 机构149
第二节 耕地及作物结构150
第三节 作物品种150
第四节 耕作制度154
第五节 植物保护155
第六节 栽培技术157
第七节 收益分配159
第二章 林业162
第一节 机构162
第二节 植树造林162
第三节 全民义务植树163
第四节 护林防火163
第五节 园艺164
第三章 农机165
第一节 机构165
第二节 传统农具165
第三节 农业机械166
第四节 机械作业与农机监理166
第一节 管理机构171
第二节 事业机构171
第一章 机构171
第六编 水利 水电171
第二章 水利工程172
第一节 水渠172
第二节 渠系配套工程173
第三节 地下水开采工程174
第四节 水轮泵、电灌站工程175
第五节 管道引水工程176
第三章 防洪工程177
第一节 县城防护工程177
第二节 萨日库依热克大桥防护工程177
第一节 水电工程178
第二节 用水管理178
第五章 水电178
第一节 渠道管理178
第四章 工程管理178
第二节 供电用电179
第三节 玉山古西水电站工程事故180
第七编 工交 邮电183
第一章 工业183
第一节 机构183
第二节 工业门类184
第三节 手工业188
第四节 乡镇企业188
第二章 交通190
第一节 机构190
第二节 道路190
第四节 运输工具192
第三节 桥梁192
第五节 营运与设施193
第六节 交通管理193
第三章 邮电194
第一节 机构194
第二节 邮政195
第三节 电信197
第四节 邮电业务量199
第八编 城乡建设205
第一章 机构205
第一节 管理机构205
第二节 建工机构206
第二章 县城建设206
第一节 县城206
第二节 总体规划207
第三节 街道208
第四节 房屋地产209
第五节 防洪排水212
第六节 供水供电213
第七节 园林绿化213
第三章 乡村建设214
第一节 牧区建设214
第二节 农村“五好”建设216
第三节 其他建设217
第四章 土地管理217
第一节 宣传《土地管理法》217
第二节 清理非农业用地218
第三节 处理土地纠纷218
第二节 私营商业222
第一节 机构222
第一章 商业222
第九编 商贸 粮食222
第三节 国营和集体商业224
第四节 销售226
第五节 收购232
第六节 经营管理232
第七节 饮食服务233
第二章 粮食234
第一节 机构234
第二节 征购234
第三节 销售236
第四节 加工237
第五节 储运238
第六节 经营管理241
第一节 机构242
第三章 外贸242
第三节 销售243
第二节 收购243
第四节 中苏边境贸易244
第四章 物资245
第一节 机构245
第二节 购销245
第十编 经济管理249
第一章 计划 统计249
第一节 机构249
第二节 计划250
第一节 机构251
第二节 物价管理251
第二章 物价251
第三节 统计251
第三节 价格调整253
第四节 监督检查256
第三章 计量257
第一节 机构257
第二节 民间传统计量257
第三节 计量单位258
第四节 计量管理258
第五节 质量管理259
第四章 工商管理259
第一节 机构259
第二节 工商登记259
第三节 市场管理260
第二节 财政收入266
第一节 机构266
第一章 财政266
第十一编 财税金融266
第三节 财政支出268
第四节 国库券268
第五节 财政管理268
第六节 审计270
第二章 税务271
第一节 机构271
第二节 税收271
第三节 税收管理276
第三章 金融276
第一节 机构276
第二节 货币278
第三节 存款280
第四节 信贷282
第五节 农村信用社284
第六节 基建投资管理284
第七节 保险285
第十二编 政党 群团290
第一章 中共阿合奇县地方组织290
第一节 组织机构290
第二节 党代表大会与党员代表会议297
第三节 组织建设298
第四节 宣传教育299
第五节 统一战线300
第六节 纪律检查30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阿合奇县地方组织303
第一节 机构303
第一节 农民组织304
第三章 群众团体304
第二节 党员304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305
第三节 妇女组织307
第四节 工会组织308
第十三编 政权313
第一章 权力机构313
第一节 人民代表会议313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314
第二章 行政机构318
第一节 民国时期政权机构318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321
第十四编 政协329
第一章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329
第一节 历次代表会议329
第二节 协商常务委员会330
第二章 政治协商会议331
第一节 历届全委会331
第二节 政协委员333
第十五编 重大政事337
第一章 “文化大革命”前的历次运动337
第一节 减租反霸337
第二节 抗美援朝338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338
第四节 “三反”运动338
第五节 “肃反”“审干”339
第六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339
第七节 “大跃进”运动340
第八节 面上社会主义教育340
第二节 清理阶级队伍342
第二章 文化大革命342
第一节 概况342
第三节 划分阶级成分343
第四节 “一打三反”343
第五节 清查“外逃集团”344
第六节 路线教育344
第三章 平反冤假错案344
第十六编 公安349
第一章 机构349
第一节 警察局349
第二节 人民公安机构350
第二章 治安管理352
第一节 治安保卫组织352
第二节 户籍管理352
第四节 交通管理353
第三节 枪支弹药管理353
第五节 消防管理354
第六节 治安综合治理354
第三章 边境管理355
第一节 禁区管理355
第二节 边防第二线管理355
第四章 刑事侦捕356
第一节 侦捕356
第二节 预审356
第十七编 司法361
第一章 检察361
第一节 机构361
第二节 刑事检察362
第三节 法纪和经济检察363
第四节 民事检察与信访举报364
第二章 审判364
第一节 机构364
第二节 审判制度366
第三节 刑事审判366
第四节 民事审判367
第五节 经济审判367
第三章 司法行政369
第一节 机构369
第二节 法制教育369
第三节 司法行政业务370
第二节 社会福利373
第一节 机构373
第一章 民政373
第十八编 民政 劳动 人事373
第三节 优抚376
第四节 安置377
第五节 婚姻登记378
第六节 赈灾379
第七节 扶贫379
第二章 劳动 人事383
第一节 机构383
第二节 职工队伍383
第三节 劳动工资386
第四节 离退休干部管理389
第十九编 军事393
第一章 解放前的边防393
第一节 清朝的“卡伦”393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边防394
第二章 解放后的边防395
第一节 驻军395
第二节 民兵396
第三节 征兵398
第三章 兵事述略398
第一节 抵抗阿古柏入侵398
第二节 剿灭外匪战役399
第二十编 边事 侨务403
第一章 边事403
第一节 历史边界述略403
第二节 乌宗图什河源地区404
第二章 侨务405
第一节 机构405
第二节 侨务关系演变405
第三节 解放后的侨务工作406
第二十一编 民族411
第一章 柯尔克孜族411
第一节 历史简述411
第二节 语言413
第三节 词汇413
第四节 文字417
第五节 历法417
第六节 宗教信仰420
第七节 风俗习惯420
第二章 其他民族426
第一节 汉族426
第二节 维吾尔族427
第三节 其他少数民族428
第一节 机构431
第二十二编 文化431
第一章 文化艺术431
第二节 群众文化433
第三节 文艺创作435
第二章 民间文学437
第一节 神话 传说437
第二节 故事438
第三节 史诗和叙事诗439
第四节 史诗《玛纳斯》440
第五节 “玛纳斯奇”441
第六节 民歌442
第七节 谚语 迷语448
第八节 寓言 笑话449
第一节 广播450
第三章 广播 影视450
第二节 电影451
第三节 电视451
第四章 文物古迹452
第一节 古建筑遗址452
第二节 岩画453
第三节 墓葬454
第四节 出土文物455
第五节 风景名胜456
第二十三编 教育460
第一章 普通教育460
第一节 机构460
第二节 幼儿教育460
第三节 小学教育461
第四节 中学教育466
第五节 教育改革470
第六节 教育经费471
第七节 勤工俭学471
第二章 成人教育471
第一节 农牧民教育471
第二节 职工教育472
第三章 教师473
第一节 队伍473
第二节 培训473
第一节 机构478
第二节 科技情报和科普工作478
第三节 科技干部职称评定478
第一章 科技工作478
第二十四编 科技478
第四节 科技经费管理479
第二章 科技成果481
第一节 科技成果应用481
第二节 获奖科研项目482
第二十五编 卫生 体育487
第一章 卫生487
第一节 卫生机构与医疗队伍487
第二节 医疗设备488
第三节 医疗工作489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491
第五节 公共卫生493
第六节 经费和医疗制度497
第七节 医药购销498
第二节 群众体育499
第一节 机构499
第二章 体育499
第三节 学校体育500
第四节 历届运动会500
第二十六编 社会风尚505
第一章 传统风尚505
第一节 团结互助505
第二节 热情好客506
第二章 社会新风506
第一节 为人民服务506
第二节 民族团结507
第三节 军民鱼水情507
第四节 舍己救人508
第五节 敬老助学508
第七节 拾金不昧509
第六节 扶危济困509
第三章 陈规陋习510
第一节 封建陋俗510
第二节 宗教习俗观念511
第二十七编 人物515
第一章 人物传515
第二章 人物表523
附录535
一、阿合奇建县始末535
二、地名考释539
三、科技资料编纂成果541
编后记543
《阿合奇县志》编篡人员名录545
审定、验收机关546